《梦溪笔谈》官政一及《梦溪笔谈》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梦溪笔谈 作者:沈括 | 书号:10121 时间:2017/3/25 字数:9210 |
上一章 官政一 下一章 ( → ) | |
世称陈恕为三司使,改茶法,歳计几增十倍。余为三司使时,考其籍,盖自景德中北戎⼊寇之后,河北籴便之法![]() 世传算茶有三说最便。三说者,皆谓见钱为一说,犀牙、香药为一说,茶为一说,深不然也。此乃三分法,其谓缘边⼊纳粮草,其价折为三分,一分支见钱,一分折犀象杂货,一分折茶尔,后又有并折盐为四分法,更改不一,皆非三说也。余在三司,求得三说旧案。三说者,乃是三事:博籴为一说,便籴为一说,直便为一说。其谓之“博籴”者,极边糖草,歳⼊必 ![]() ![]() ![]() ![]() ![]() 刘晏掌南计,数百里外物价⾼下,即⽇知之。人有得晏一事,余在三司时,尝行之于东南,每歳发运司和籴米于郡县,未知价之⾼下,须先具价申禀,然后视其贵 ![]() ![]() ![]() ![]() 旧校书官多不恤职事,但取旧书,以墨漫一字,復注旧字于其侧,以为⽇课。自置编校局,只得以朱围之,仍于卷末书校官姓名。 五代方镇割据,多于旧赋之外,重取于民。国初悉皆蠲正,税额一定。其间有或重轻未均处,随事均之。福、歙州税额太重,福州则令以钱二贯五百折纳绢一疋,歙州输官之绢止重数两。太原府输赋全除,乃以减价籴粜补之。后人往往疑福、歙折绢太贵,太原折米太 ![]() 夏秋沿纳之物,如盐麴钱之类,名件烦碎。庆历中,有司建议并合,归一名以省帐钞。程文简为三司使,独以谓仍旧为便,若没其旧名,异⽇不知。或再敷盐麴,则致重復。此亦善虑事也。 近歳邢、寿两郡,各断一狱,用法皆误,为刑曹所驳。寿州有人杀 ![]() ![]() ![]() ![]() 深州旧治靖安,其地碱滷。不可艺植,井泉悉是恶滷。景德中,议迁州。时傅潜家在李晏,乃秦请迁州于李晏,今深州是也。土之不⽑,无以异于旧州,盐碱殆与土半,城郭朝补暮坏;至于薪刍,亦资于他邑。唯胡卢⽔耝给居民,然原自外来,亦非边城之利。旧州之北,有安平、饶 ![]() 边城守具中有战棚,以长木抗于女墙之上,大体类敌楼,可以离合,设之顷刻可就,以备仓卒城楼摧坏或无楼处受攻,则急张战棚以监之。梁侯景攻台城,为⾼楼以临城,城上亦为楼以拒之,使壮士 ![]() ![]() 鞠真卿守润州,民有斗殴者,本罪之外,别令先殴者出钱以与后应者。小人靳财,兼不愤输钱于敌人,终⽇纷争,相视无敢先下手者。 曹州人赵谏尝为小官,以罪废,唯以录人 ![]() 驿传旧有三等,⽇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遽,⽇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如古之羽檄也。以木牌朱漆⻩金字,光明眩目,过如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行五百余时。有军前机速处分,则自御前发下,三省、枢密院莫得与也。 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出宴于湖上,自舂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歳工价至 ![]() ![]() 忠、万间夷人,祥符中尝寇掠,边臣苟务怀来,使人招其酋长,禄之以券粟。自后有效而为之者,不得已,又以券招之。其间纷争者,至有自陈:“若某人,才杀掠若⼲人,遂得一券;我凡杀兵民数倍之多,岂得亦以一券见绐?”互相计校,为寇甚者,则受多券。熙宁中会之,前后凡给四百余券,子孙相承,世世不绝。因其为盗,悉诛鉏之,罢其旧券,一切不与。自是夷人畏威,不復犯塞。 庆历中,河决北都商胡,久之未塞,三司度支副使郭申锡亲住董作。凡塞河决垂合,中间一埽,谓之“合龙门”功全在此。是时屡塞不合。时合楷门埽长六十步。有⽔工⾼超者献议,以谓埽⾝太长,人力不能庒,埽不至⽔底,矿河流不断,而绳缆多绝。今当以六十步为三节,每节埽长二十步,中间以索连属之,先下第一节,待其至底空庒第二、第三。旧工争之,以为不可,云:“二十步埽,不能断漏。徒用三节,所费当倍,而决不塞。”超谓之曰:“第一埽⽔信未断,然势必杀半。庒第二埽,止用半力,⽔纵未断,不过小漏耳。第三节乃平地施工,⾜以尽人力。处置三节既定,即上两节自为浊泥所淤,不烦人功。”申锡主前议,不听超说。是时贾魏分帅北门,独以超之言为然, ![]() 盐之品至多,前史所载,夷狄间自有十余种;国中所出,亦不减数十种。今公私能行者四种:一者“末盐,”海盐也,河北、京、东、淮南、两浙、江南东西、荆湖南北、福建、广南东西十一路食之。其次“颗盐”解州盐泽及晋、绛、潞、泽所出,京幾、南京、京西、陕西、河东、褒、剑等处食之。又次“井盐”凿井取之,盖、梓、利、夔四路食之。又次“崖盐”生于土崖之间,阶、成、凤等州食之。唯陕西路颗盐有定课,歳为钱二百三十万缗;自余盈虚不常,大约歳⼊二千余万缗。唯末盐歳自抄三百万,供河北边籴;其他皆给本处经费而已。缘边籴买仰给于度支者,河北则海、末盐,河东、陕西则颗盐及蜀茶为多。运盐之法,凡行百里,陆运斤四钱,船运斤一钱,以此为率。 太常博士李处厚知庐州慎县,尝有殴人死者,处厚往验伤,以糟灰汤之类薄之,者无伤迹,有一老⽗求见曰:“邑之老书史也。知验伤不见其迹,此易辨也。以新⾚油繖⽇中覆之,以⽔沃其尸,其迹必见。”处厚如其言,伤迹宛然。自此江,淮之间官司往往用此法。 钱塘江,钱氏时为石堤,堤外又植大木十余行,谓之“滉柱”宝元、康定间,人有献议取滉柱,可得良材数十万。杭帅以为然。既而旧木出⽔,皆朽败不可用。而滉柱一空,石堤为洪涛所 ![]() ![]() ![]() 部分译文 世传家国税茶的发卖有“三悦法”是最为便利的。所谓“三悦”都认为见钱是一悦,犀牛角、象牙和香药是一悦,茶是一悦,这是大不然的。这不过是一种三分法,指的是商民向沿边⼊纳粮草,官府的酬价用三种方式结算,一部分支现钱,一部分折算成犀牛角、象牙和其他杂货等,一部分折算成茶引支付。此后又有折算成盐引的方式,合起来就成为四分法,更改不一,而都不是所谓“三悦”我在三司任职时,曾查到过所谓“三悦”的旧档案“三悦”实际指的是下列三事:博籴是一悦,便籴是一悦,直便又是一悦。所谓博籴,是说最靠近敌国的第一线边境地区的粮草,每年的输⼊必定希望能够満⾜通常应需的数额,所以每年自央中三司下达计划数额给有关仓储机构,都先封存点检现钱、紧便钱和紧茶钞(紧便钱指⽔路 ![]() ![]() 延州旧丰林县城,是赫连 ![]() ![]() ![]() ![]() ![]() ![]() ![]() ![]() 过去校书官多不尽心于自己的职事,每天只是取来旧本书籍,找出一两个需要改正的字,用墨笔涂抹掉,并把自认为原文应该是哪个字的原字添注在旁边,就算完成了一天的任务。自从嘉祐中置编校书籍局,只许用红笔圈出所要改正的字,并且每天都要在实际校读的页数的后面写上校书官的姓名。 近年来邢州、寿州两地各判决了一件官司,应用法律都有失误,被刑曹驳回改判。寿州有人杀了 ![]() ![]() ![]() ![]() ![]() 边防地区的城堡上防守用的设施有一种叫战棚的,用长长的木料支撑在城墙垛子上面,大体上有点像城楼,可以拆卸或组装,架设起来一会儿就能完成,用来防备突然之间城楼损坏或者城墙上没有城楼的地方受到敌人攻击,这时就可以迅速架设起战棚居⾼临下地反击敌人。梁代侯景攻打台城时,架起⾼⾼的楼台用来从⾼处攻击城堡,而在城堡上的守军也架起楼台来抵御,双方的武士用长矛在楼台上 ![]() 鞠真卿任润州知州时,百姓中如有打架斗殴的,在依法判处应有的罪名之后,另外还要责令先动手的出钱给后动手的。那些市井小人们吝惜钱财,加上不甘心把钱送给对手,因此整天地争吵叫嚷、怒目相视,却不敢先动手打起来。 驿传的公文传递旧时有三个级别,分别叫做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是最快的,每天要行四百里,只在军队行动有战事时才使用。熙宁年间,又有金字牌急脚递,如同古代揷羽⽑的紧急军事文书。这种急脚递用红漆⻩金字的木牌,光亮耀人眼目,随驿马飞驰有如闪电,望见的行人无不躲避,每天能行五百多里。如果有军事前线需要紧急处置的机密事项,则金字牌自皇帝御前直接发出,三省、枢密院也不能参与。 皇祐二年,江浙一带发生大饥荒,饿死的人枕藉道路。是时范文正以前执政为杭州知州,发放官府存粮及募灾民服役以救灾,采取的措施甚为周备。吴人喜竞赛划船,又好做佛事。希文于是放开噤忌让民众举行划船比赛,地方员官每天都到湖上宴集,自舂至夏,居民也都空巷出游。又召集各佛寺的住持劝导说:“灾荒之年,工役的价钱最低,可以趁此大兴土木。”于是各寺院土木工程大兴。他又重新翻盖粮仓和官舍,每天役使上千人。监司奏劾杭州不救济灾荒,嬉戏游乐无节制,及公私大兴土木、伤害消耗民力等事。文正因此自上条奏,陈述所以要宴会游乐及兴造工程等,都是为了征集社会上的余财以赈济贫民。从事货物贸易、饮食服务、手工技艺及其他靠出卖劳力为生的人,仰食于公家及富贵人家的,每天不下数万人,救济灾荒的措施,没有比这更重要的。这一年,两浙地区只有杭州秩序定安,民众没有逃荒外流的,这都是范公救灾的恩惠。灾荒之年,发放家国粮仓的粮食,招募灾民兴修公益工程,近年已著录于令典成为制度。既能救济饥荒,又因此而成就利民事业,这也是先王泽及后世的一个优良的传统。 庆历年间,⻩河在京北大名府的商胡决口,久未能堵住,三司度支副使郭申锡亲自前往督察治理。凡是堵塞⻩河决口,将近合上中间的一埽叫做“合龙门”治决口的事功全在此举,而此时屡塞而不能合。此时合龙门的埽长六十步(三丈六尺),有⽔工⾼超提出建议,以为埽⾝太长,用人力不能把埽庒下去,沉不到⽔底,所以河⽔不能断流,而缆绳多被冲断。当下应该把六十步的埽分成三截,每截埽长二十步,中间用绳索连接起来。施工时先下第一层,等埽沉到⽔底,再庒第二层、第三层。旧⽔工和他争辩,以为这样做不行,说二十步的埽不能截断⽔流使它不漏,⽩⽩用三层,花费将增加一倍,而决口还是堵不住。⾼超对他们说:“第一层埽庒下去,⽔流诚然未断,然而⽔势必然会减半;庒第二层埽,只需用一半的力气,庒好后⽔流纵然没全断,也不过是小漏了;等到庒第三层,就是平地施工,⾜以尽人力了。在第三层处置完毕后,下面的两层即已自为⽔中的泥沙所淤,更不烦再用人力费功。”郭申锡支持旧⽔工的方案,不采取⾼超的建议。这时贾魏公为河北帅,驻大名府北门,独以⾼超的建议为对,于是他暗地里出派数千人,准备在下流截捞合龙失败后被冲走的埽。申锡按旧⽔工的方案实施既毕,合龙的埽果然被冲走,而⻩河的决口更加严重,申锡也因此过失而被谪官。最后还是用⾼超的计策,商胡的决口才被堵住了。 宋代云梯食盐的种类极多,以往史书所记载的,在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已自有十多种,中原地区所出产的也不下几十种。现在官私通行的有四种:一种是“末盐”就是海盐,供河北路、京东路、淮南路、两浙路、江南东西路、荆湖南北路、福建路、广南东西路共十一路的人食用;其次是“颗盐”为解州盐泽及晋州、绛州、潞州、泽州所出产,供京幾路、南京路、京西路、陕西路、河东路及褒州、剑州等地的人食用;再次是“井盐”是靠凿井获取原料制造的,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的人食用这种盐;又次是“崖盐”出产于土崖之间,阶州、成州、凤州等州的人食用这种盐。各地食盐的生产,只有陕西路的颗盐有定额的税收,每年盐税钱为二百三十万缗;其余的税收额度多少不定,总计大约每年收⼊二千多万缗。这些缗钱,只有东南沿海的末盐每年单独发行盐钞三百万,其收⼊用于河北边防官兵的食盐供应;其他地方的盐税都不过用作本地官府的经费而已。沿边籴买食盐的费用依靠三司度支部所掌管的央中财政的,河北则用海、末盐的税收,河东、陕西则以使用颗盐及蜀茶的税收为多。食盐的运费,规定凡行一百里,陆运每斤收四钱,船运每斤收一钱,以此为准。 太常博士李处厚担任庐州慎县县令时,曾有人被殴打致死。李处厚前往验伤,用了往尸体上涂敷糟⾁、灰汤等办法,都没有办法查出伤迹。有一个老人求见,说:“我是县衙里的老文书,听说大人查不出尸体的伤迹,其实这不难辨别。在正午的 ![]() 陕西的颗盐,过去的办法是官府自行组织搬运,设置专门的机构购进和卖出。兵部员外郞范祥始创为钞法,使商人到边境州郡纳钱四贯八百,即售予一帖盐钞,到解州盐池换取食盐二百斤,任由他们私自贩卖,以收⼊的钞钱充实边塞的费用,同时省去了数十个州县搬运食盐的劳苦。往⽇辇运拉车的牛和驴,每年因为盐运役使而死者达上万头,因为家国食盐专卖而犯噤抵罪的人不可胜数,这些情况至行钞法而都得以避免。钞法实行既久,盐价时有⾼低,又于京师设置都盐院,由陕西转运司自行派遣员官主持供应出卖事务。京师的食盐,如果每斤卖不到三十五钱,就敛蔵⼊库而不发卖,以使盐价上涨;如果超过了四十钱,就大批发放库存的食盐,以抑制商人的暴利,使盐价保持稳定。而盐钞的发放是有定额的,推行数十年,家国至今赖以为利。 河北地区的盐法,太祖皇帝曾颁降手书的敕令,允许民间贩卖,只收税钱,不许官府专卖。后来有关部门屡次奏请噤止私卖,仁宗皇帝又有手批的诏书说:“朕终不使河北百姓常食贵盐。”凡是建议噤绝私盐的员官都被罢职外放,河北⽗老都手捧灰土,借以点火焚香,望阙膜拜, ![]() |
上一章 梦溪笔谈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沈括最新创作的免费历史小说《梦溪笔谈》在线阅读,《梦溪笔谈(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梦溪笔谈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amx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