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小品》必须进入自由状态及《边缘小品》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边缘小品 作者:张贤亮 | 书号:39101 时间:2017/9/5 字数:8670 |
上一章 必须进入自由状态 下一章 ( → ) | |
——写在专业创作的第三年 “在限制中才显露出来能手, 只有法则能够给我们自由。” ——歌德 年前,陕西的朋友来银川,邀我到西安这座历史名城观光,同时向西北文坛的老前辈们学习,与同行们 ![]() 看来这很荒唐。为了一个“未解忆长安”的小儿女的生⽇,就推迟了向老前辈和同志们学习的机会,没有表现出欣欣然的、迫不及待的心情。然而,在我,这个⽇子却是有纪念意义的。我不敢如鲁迅所说:“怜于未必不丈夫”自以为尚有大丈夫气概,只不过是因为我搞专业文学创作,几乎是与我儿子出世同时开始的。 三年前的元月四号,在银川是个雨雪霏霏的⽇子。如雨的雪粒飘洒到地上很快就融化了。街上和医院里的道甬都 ![]() ![]() ![]() ![]() 蓦然,我心头一动,感到这一切所形成的气氛,对于我,对于我们共和国的新时期,都仿佛有种寓言的意味。一个人的新的生命,一个家国的新的时期,一个小生命的诞生,都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开始的。这样的开始,预示了他们都必须顽強的奋斗才能胜利或生存。 我候了三十多个小时,有点熬不住了,去医院的门房烤火。待烤暖后回来,深夜十一点,小家伙终于哇哇地出世了。抱着他从产房出来的护士,据她自己说看过我的《吉普赛人》和《邢老汉与狗的故事》,私下里给了我一点特权,允许我在他进隔离室之前看他一眼。那面貌不怎么好看,像个⾁红⾊的小虫虫;脸上沾着⾎污,蹙着眉,闭着眼,如同也像我一样费力地挣扎了半生。这时,我眼睛里渗出了泪⽔。这泪⽔不是来自做了⽗亲的 ![]() 后来,孩子渐渐地大了,一岁、两岁、三岁;我写的作品也渐渐地多了,短篇、中篇、长篇。有的作品被改编成电影,一部、两部、三部。其中一部还是我自己动手改编的,并从头到尾参与了摄制过程,似乎又涉⾜到电影界。孩子从咿呀学语,到现在已经会说一些完整的句子,甚至能相当准确地使用“因为”、“所以”、“然后”这样的虚词了;他很小就喜 ![]() 这就是我为什么非常重视他三周岁生⽇的缘故。这个⽇子,也是我搞专业文学创作的三周年。他当然还不会总结自己三年来的收获,只会吃巧克力。我却想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沉下心来思考一下这三年来我在文学创作上最主要的体会是什么。 我想撇开一切关于艺术技巧的、关于生活与创作的关系的、关于什么杂七杂八的“当代文艺思嘲”的种种问题不谈,我认为我这三年来在文学创作上最主要的体会,就是更为深刻地认识到了,作为一个当代国中作家,必须进⼊”由状态! 我首先要说明的是,我指的“自由”是哲学的概念,不是通常所说的政治概念。实际上,政治上的绝对自由是没有的。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命所提出的“自由”不过是要求充分地、全面地表现在当时来说具有极大的⾰命意义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行使资产阶级的统治权。所以,说到底,政治上的自由与不自由,不过是主体方面的感受。为了比较清楚地说明这一问题,我想摘引一段黑格尔在《美学》中的话: “主体方面所能掌握的最⾼的內容可以简称为‘自由’。自由是心灵的最⾼定 ![]() ![]() “总之,人的⾝体方面的需要以及知识和意志事实上都在这世界里得到一种満⾜,以自由的方式消除主体与客体的冲突,消除內在的自由与现存的外在的必然 ![]() 马克思曾经说过“黑格尔常常在思辨的叙述中,作出把握事物本⾝的实真的叙述。”黑格尔这段话就属于此类。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这种思想作了更详尽、更具体、更合理的阐述,归结出“人类从必然王国进⼊自由王国的飞跃”是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使命这一人人皆知的光辉命题。 那末,消除內在的自由与现存的外在的必然 ![]() 有一种说法是,打倒“四人帮”以后的当代文学,在一九七八、一九七九年思想解放运动、提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期、也就是国全上下同仇敌汽,一致批判“四人帮”极左路线祸国殃民的罪行时,不论是小说、诗歌、报告文学,都出现了空前的繁荣。那时有许多小说诗歌都被群众争相传诵,某些文学形象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仿佛他或她就活在或死在普通群众之中。发展到后来,虽然有一段时间里还借着前两年的势头,仍出现了一些引起读者趣兴的好作品,但逐渐地,如前一段时间那样有较大影响的作品显然地减少了;读者对文学作品、尤其是对小说诗歌的热情开始消退,理所当然地表现出了这样那样的不満;文学刊物的销售量普遍下降,文坛似乎呈现出一种“不景气”的局面。如果不说原因,只谈现象,我们就应该承认这种现象是存在的。 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读者的社会心理变化和种种属于历史范畴的因素。现在,我们还可以经常听到批评作家们脫离生活、远离政治、胡编 ![]() 我以为,这种现象下的 ![]() 在思想解放运动、批判“四人帮”极左路线时期,由于许许多多作家和国全 民人一道深受过极左路线之害,在感情上和理智上都对极左路线深恶痛绝,因而.他们矛头指向极左路线的文学作品就全然是他们心灵的流露;思想解放运动,批判极左路线,对他们来说不是外来的东西,不是一种界限和局限,而恰恰是他们主体的要求;主体和客体的必然 ![]() ![]() 最近对作家们的批评,实际上也是许多作家的苦恼。在新的形势下,面对着时代新的要求,作家们的心灵还需要一个过程才能获得新的満⾜和自由。也就是说,在形势和时代要求的变换中,许多作家暂时还不能适应;他们似乎一下子面对着一个陌生的世界,因而也就失去了自由感。不是说作家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图景全部变换了。生活还是那样的生活。并且,在我看,当代的中青年作家多数都不乏生活;活了三十多、四十多、五十多岁的人,哪一个人没有积累下一些可供写作的素材和感受?同时,每二个人的生活和感受又都是特殊的,是别一个人无法取代的。进⼊到描写自己特殊的东西就是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说,多数中青年作家都具有极大的创造潜力。这里的问题只是,如何遵循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去认识各自面对的生活,和如何用现实主义的方法去表现它。 可以说,当代中青年作家全部是 ![]() ![]() ![]() ![]() ![]() 作家没有从主体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上解决问题,对文学创作的一切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的好心要求与设想,都会变成与作家相对立的外加的桎梏,使作家越来越感到有更多的界限和局限。即使作家自觉自愿地考虑社会效果,在创作中努力把握“分寸”和“角度”也可能出现作家在艺术形象中不自觉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和他为了追求社会效果加到作品上去的外露的思想感情,形成真假混杂、表里抵晤的矛盾;光明的尾巴是人为地安在故事上面的“分寸”成了作家的外在的尺度“角度”变成了一种巧妙的规避的伎俩。这种二元化的倾向势必破坏艺术必须浑然一体的谐和一致 ![]() ![]() 我们当代中青年作家必须和 ![]() ![]() ![]() ![]() ![]() ![]() 只有心灵获得了自由,作家才能够发挥出主体的最大限度的创造 ![]() ![]() ![]() 这样,作家就能随心所 ![]() 其实,作家主体进⼊自由状态的问题,并不是我们这一代中青年作家面临的特殊问题。历史上每一个伟大的、或说是有所成就的作家,都无不和当时的进步思想有联系,有许多,还是当时进步思想的代表人物。当时的进步思想,就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相对真理。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不过是继承了那种种思想发展而来的。当然,历史上也有思想上或政治态度上保守或反动的作家,同样写出了伟大和优秀的古典名著,比如托尔斯泰和巴尔扎克。但这并不说明有例外的情况,只说明了他们忠实于生活的现实,遵循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从而使他们采取了超然于其所属阶级或阶层的利害关系的姿态,在作品中表现了历史的必然 ![]() 如果说我们当代中青年作家也可学托尔斯泰和巴尔扎克那样,不必掌握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只要严格地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忠实于现实就够了,这显然是荒谬的。现在令人不安的问题不仅仅是,我们当中许多同志还没有很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透悉到生活表象之下的现实,使“一切欠缺和不幸消除”使“主体和世界和解”甚至还 ![]() ![]() 我当专业作家的时候,所谓的“伤痕文学”(这个概念极不准确,故妄借之)已经到了尾声了, ![]() ![]() ![]() 我在《河的子孙》这部较长的中篇中,没有回避“反右”和“文化大⾰命”我认为,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实际上,社会主义新人和华中民族在当代的伟大 ![]() ![]() ![]() ![]() ![]() ![]() ![]() 在《肖尔布拉克》以后,我写了长篇小说《男人的风格》。说实话,到这时我已遏制不住对杜会主义改⾰的热情。因为全部情势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在如此艰难复杂的征途中,不进行社会主义改⾰我们家国便寸步难行。我相信《男人的风格》会引起评论界的注意,也可能由于描写了主人翁大胆的议论和泼辣的行动而受到这样那样的批评。但我确信,我笔下的主人翁的行动尽管和某些具体文件规定的条文不尽相同,他还是和 ![]() ![]() ![]() 在一次座谈会上,有同志曾递上条子问我;“你究竟想⼲什么?是要当文学家还是要当政治家?”我说,从我开始搞专业创作的第一天起,我就没有准备当个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家。二十二年痛苦的经验告诉我,国中政治如果偏离了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便没有什么文学家存在的余地;象牙塔固然美妙,绝不能够建立在流沙上。不管你在艺术上有什么追求,都必须先创造一个能以使艺术繁荣的社会条件;文学离不开政治,国中当代的文学家更应该首先是个社会主义改⾰家。 这种想法,特别体现在我写《绿化树》上。我写这部中篇时,正是清除和抵制精神污染被一些同志理解和执行得离谱的时候。谣言不断传到我的耳中:先是说央中要点名批判《牧马人》,后又说自治区宣传部召集了一些人研究我的全部作品“专门寻找精神污染” ![]() ![]() ![]() ![]() ![]() ![]() ![]() ![]() 当然,如众所周知的, ![]() 以上的一切只能说明迄今为止的过去三年。现在回顾起来,在那三年中我仿佛是处在自由状态之中。但是,在当时的那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钟,我却绝不是満⾜的、有自由感的。这就是进⼊自由状态的诀窍。时时刻刻我脑海中萦回着马克思这句话:“古代世界提供了从局限的观点来看的満⾜,而现代则不给予満⾜;凡是现代以自我満⾜而出现的地方,他就是鄙俗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上册,第四百八十七页)。现代,从最紧张的社会矛盾之中创造了迅速向前运动的体系,人的大脑必须飞速地运转才能跟得上去。今天你认为是处于自由状态,说不定明天就会感到你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我想用这样一句话来结束本文,与同志们共勉: “意识到自己是不自由的人才能获得自由,认为自己是自由的人却是不自由的。” 1984年1月15⽇草于西安止国 20⽇改于银川西桥 wWw.bAmXs.cOM |
上一章 边缘小品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张贤亮最新创作的免费综合其它《边缘小品》在线阅读,《边缘小品(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边缘小品的免费综合其它,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amx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