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拉格群岛》第十四章改变命运及《古拉格群岛》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经典名著 > 古拉格群岛 作者: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 书号:44579 时间:2017/12/3 字数:15285 |
上一章 第十四章 改变命运 下一章 ( → ) | |
在这个野蛮的世界里要保护自己是不可能的。罢工——是自投死路。绝食——是徒劳无益的。 至于丢掉 ![]() 囚犯还剩下什么出路呢?冲出去!去改变命运!(犯人们还把逃跑称作“绿⾊检察长”这是他们中间唯一得人心的检察长。同其他检察长一样,他使许多案件保持原状,甚至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但有时也把人⼲脆痛快地释放。它是——绿林,它是——丛莽。) 契柯夫说:如果因犯不是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处之泰然的哲学家(或者这样说:他可以超然物外凝神沉思),那么他就不能也不应当不想逃跑! 不应当不想!——这是自由心灵的命令。诚然,群岛的土著们远不是这样的人,他们要驯顺得多。但是,就在他们中间也总有一些正在考虑逃跑或者眼看就要逃跑的人。到处经常发生的逃跑,即便是不成功的,也是犯人的能量并没有耗尽的确凿的证明。 这是一个营区。它戒备森严:栅栏结实,区前警戒地带可靠,了望塔分布适当——每一个地点都在视界和 ![]() 在劳改营的全部存在期间,看来逃跑是发生过不少起的。这里有一些偶然得到的资料:光是一九三O年三月从苏俄的监噤场所就逃跑了一千三百二十八人。(在我们社会里怎么没有听到这事,一点声息也没有!) 由于群岛在一九三七年以后的大扩展,特别是战争年代有战斗力的警卫队员都被调去前线以后,看押上越来越感到困难,甚至连那恶意想出来的自我警卫的做法,也不总是能使管理人员摆脫困境。同时他们却想从劳改营尽量多取得一些经济利益、产品、劳力——这就迫使劳改营(特别是伐木场)扩大范围,把派遣点和派遣分点东一个西一个地设到荒无人烟的地方去——而对它们的警卫就越来越变得有名无实,形同虚设。 在乌斯特维姆劳改营的某些派遣分点在一九三九年就已经没有隔离区,而只有一些木桩栅栏或篱笆,并且夜间没有任何照明!——换句话说就是夜里 ![]() 但那是在荒凉地方。而在莫斯科,在我亲眼目睹下就发生了三起很容易的逃跑:一个年轻的窃贼从卡卢加关卡的劳改工段大⽩天钻进了建筑工地的栅栏(而且照他们的好吹牛的习惯,过了一天后,往劳改营寄去了一张明信片:说是正往索契去并请向劳改营长官转致问候);从植物园附近的马尔芬诺的小劳改营逃走过一个姑娘(关于这事我已写过),还有一个年轻的普通犯从那里跳上了共公汽车直坐到了市中心,诚然,对他是 ![]() 大概,古拉格经过计算后确信了容许每年流失一定百分比的犯人要比在成千上万的全部岛屿上建立真正的严格警卫便宜得多。 何况他们还信赖某些把土著们牢牢地束缚在原地的无形锁链。 其中一条最牢固的锁链就是普遍的垂头丧气,完全屈从于自己的奴隶地位。五十八条的犯人也好,普通犯也好,几乎都是一些有家室的爱好劳动的人,他们只有合法地、 ![]() ![]() ![]() ![]() ![]() ![]() ![]() 另一条锁链是——乘风状态,劳改营的饥饿。虽然正是这种饥饿有时促使一些绝望的人迈进泰加林,希望在那里多少要比劳改营里吃得 ![]() 还有一条锁链是——新刑期的威胁。政治犯逃跑的,仍依五十八条再给十年(逐渐摸索到,在这种场合最好给五十八一14,即反⾰命怠工)。盗窃犯们虽然给的是82款(单纯逃跑),并且总共只有两年,但在一九四七年以前,他们因犯盗窃、抢劫罪得到的也不超过两年,因此分量不相上下。而且劳改营是他们的“老家”在劳改营里他们不挨饿,不工作——他们的直接打算不是逃跑,而是坐満刑期,何况他们总是能够享有优待和大赦。逃跑对于盗窃犯说来,只是強健的⾝体吃 ![]() 盗窃犯们很喜 ![]() 还有,把犯人们拴住的——不是隔离区,而是不加看押。那些被看管最松的、得到这种宽容的犯人——上下工背后没有刺刀跟着,有时还可以拐到外面的村庄去一趟——他们很珍惜自己所受的优待。而在逃跑后,这种优待就被剥夺了。 群岛的地理条件也是逃跑时难以逾越的障碍:这些一望无际的积雪荒原或沙漠、冻土带、泰加林。科雷马虽然不是个岛屿,但比岛屿更不好办:一小块割裂开来的土地,从科雷马往哪里跑呢?只有出于绝望才会从这里逃跑。诚然,过去某个时候亚库梯人对犯人很好并担保说:“以九个太 ![]() ![]() 受到当局鼓励的周围居民的敌对态度,成了逃跑的主要障碍。当局对捕获逃犯的人不吝重赏(这何况也是一种政治教育)。因此,居住在古拉格周围地区的少数民族逐渐习惯地认为,抓到一名逃犯——这就是过节,就是发一笔财,这好似一次顺利的狩猎,或者好似找到一小块贵重金属。对通古斯人、科米人、哈萨克人,付给面粉、茶叶,在靠近人烟稠密的地方,布列波洛姆和翁⽇拉格附近的伏尔加河中下游左岸的居民,每捕获一名逃犯给两普特面粉、八米布匹和几公斤咸鲱鱼。在战争年代,用别的办法是搞不到咸鲜鱼的,所以当地居民也就把逃犯称作“咸鲱鱼”例如,在舍尔斯特卡村,每当出现一个陌生人的时候,孩子们就跑着齐声叫喊:“妈妈!咸鲱鱼来了!” 地质工作者们怎样呢?这些开发荒无人烟的北方的先驱者,这些勇敢的长着大胡子、穿着⾼简⽪靴的英雄们、杰克-伦敦的心灵们怎么样呢?逃犯把希望寄托在我们的苏联地质工作者⾝上是不妙的,最好还是不要走近他们的篝火堆。列宁格勒的工程师阿勒罗西莫夫,在“工业 ![]() ![]() 逮住的逃犯如果已被杀死,就把他扔在劳改营食堂近旁,让他带着化脓腐烂的伤口几昼夜躺在那里——好使犯人们对自己的清⽔烂菜汤看得更重些。如果抓住话的,就让他站在门岗旁边, ![]() 如果打他——那就必得把 ![]() ![]() 拷打和杀死逃犯,说实话,在群岛上是与逃犯作斗争的主要形式声如果长久没有发生逃跑,有时甚至要捏造出逃跑来。一九五一年在德宾金矿(科雷马)某次允许一群犯人去采摘浆果。三个人走 ![]() ![]() ![]() ![]() 在这种种情景面前谁能在自己⾝上找到不顾死活的勇气,不战栗一下呢?——走吧!——走到底吧!-一说得容易,走到哪里去呢?那里,当逃犯终于到达了梦寐以求的预定地点的时候,有谁不怕受牵连,会来 ![]() 瞧,阻止逃跑的障碍和陷阱有多少呀! 但是,绝望的心灵有时并不权衡得失。他看到,河⽔在流,河里漂着一段原木——一于是就纵⾝一跳!漂流吧!奥尔強劳改营的维亚切斯拉夫-别兹罗德內依刚出医院,⾝体还很弱,就驾着两 ![]() 不是每一个没有自动返回劳改营的、没有活着给押回的、死了给运回的犯人,都可以说是他已经走掉了。他也许只是没有在劳改营里不自由地慢慢拖死,而是像野兽一样自由地死在泰加林里。 当逃犯与其说是逃跑不如说是徘徊,并且后来自动返回的时候,——劳改营的行动特派人员甚至可以从他们⾝上得到好处:可以不费劲地给他们套上第二个刑期。如果好久不发生逃跑,那就设个圈套,授意某个眼线拼凑一伙犯人“逃跑”——然后再把他们都关起来。 但是,一个认真逃跑的犯人很快也会变成非常可怕的人。有的为了使警⽝ ![]() ![]() 一九四七年舂天,在科雷马,在艾尔 ![]() ![]() 在克拉斯拉格,一个过去的军人,哈勒欣战斗的英雄,拿着斧头袭击了一名押解人员,用斧背打昏了他,拿走了他的 ![]() ![]() 一九五一年,就在这个克拉斯拉格,将近十名长期服刑犯人由四名警卫步兵押解着。犯人们出其不意地袭击了押解人员,夺走了自动步 ![]() 悄悄的逃跑通常比较幸运。其中有一些是非常成功的,但这些幸运的故事我们却很少听到:脫⾝者没有向记者发表谈话,他们改名换姓躲了起来。一九四二年逃跑成功的库季科夫-斯卡钦斯基,现在所以讲了出来,只是因为他在一九五九年被揭穿了——经过十七年之后! 事情是这样被揭露出来的:一个与他一起逃跑的人因另一件案子落了网。 ![]() 关于季娜伊达-雅科夫列娜-波瓦利亚耶娃的顺利逃跑我们之所以能够知道,也只是因为她归 ![]() 亚尼斯,勒-斯在一九四六年从彼尔姆劳改营步行到了拉脫维亚,尽管他俄语讲得很差,几乎表达不出意思来。他从劳改营逃离的事实本⾝是很简单的:他跑着步推倒了朽烂的栅栏,跨了过去。但后来在多沼泽的森林中(脚上穿的是树⽪鞋)长时间光靠采食浆果为生。有一次他从村庄里把一头牛赶进森林宰了。吃⾜了牛⾁,还用牛⽪给自己 ![]() ![]() 像勒一斯这样的逃跑需要有农民的健壮、牛劲和敏捷。一个城里人,而且还是个因讲笑话而被判五年徒刑的老人,是否能逃跑呢?原来也是能够的,如果留在自己的劳改营里(一个位于莫斯科与⾼尔基市之间的、从四一年起制造炮弹的关押老弱生活犯的小劳改营)必死无疑的话。五年本来是个“幼儿园的刑期”但如果赶去上工而不给吃饭的话,这个讲笑话者就是五个月也受不了。这种逃跑是 ![]() ![]() 可是这还并没有得救。自由倒是自由了,但既没有件证,也没有钞票,⾝上穿的是劳改营的破烂⾐服,他还是注定要完蛋。浑⾝浮肿,⾐衫褴褛,他勉強挣扎到了车站,在那里他混进列宁格勒开来的一列车人里:撤退出来的半死不活的人被搀扶出来,在车站上给热的饭菜吃。但是这也可能还救不了他——如果不是他在车里找到了一个垂死的旧友,拿走了他的件证,而朋友过去的种种情况他是知道的。他们大家被运送到了萨拉托夫附近,于是有好几年,直到战后年代,他就生活在那里,在一个养禽场⼲活。后来他非常想念女儿,便出发去寻找她。他在纳尔契克、在阿尔马维尔都找过她,终于在乌⽇戈罗德找到了她。在这段时间里,女儿已经嫁给一个边防军人。她认为⽗亲已经平安归天,所以现在怀着又恐惧又厌恶的心情听他讲述。她虽然已经完全笃守公民资职,但还是保留了亲属观念的可聇残余,所以没有检举⽗亲,只是把他赶出了大门。老人再也没有什么亲人了,他从一个城市流浪到另一个城市,过着毫无意义的生活。他成了一个昅毒者,在巴库他昅⾜了某种阿纳沙“被救急车收进医院,在昏 ![]() 有时,成功的逃犯嗣后的生活比逃跑本⾝更有戏剧⾊彩。本书中不止一次提到的谢尔盖-安德列耶维奇-切博塔廖夫也许可以说是这种情形。从一九一四年起他就是中东铁路的职员,从一九一七年二月起——布尔什维克 ![]() ![]() ![]() ![]() ![]() ![]() ![]() ![]() 这样,就开始了自由的,不,是困兽生活的年代,因为他不敢冒险好好安顿并久留在一个地方。在那一年,过了几个月以后,他在伏龙艺市花园里遇见了自己的一个劳改营教⽗!但那是一晃而过的事,到处是 ![]() ![]() ![]() ![]() ![]() ![]() ![]() ![]() ![]() ![]() ![]() 不相信报情局的战报;—— 说德国人的技术装备多。 (好像大家都没有亲眼看见过)。 不打在额上,就打在头上!…军法论处。 ![]() 还发生了一件事。有一次在劳改营里另一名叫H-弗-夫的犯人把他叫到上层板铺的僻角里轻声问他:“你叫什么?”“阿夫托诺姆-华西里奇。”——“你的原籍是哪一省?”——“秋明省。”——“什么区?…哪个村苏维埃?…”切博塔廖夫-丘平都一清二楚地作了回答,可是他听到:“你全是撒谎。我同阿夫托诺姆-丘平在一个机车上工作了五年,我了解他像了解自己一样。碰巧是不是你在三六年五月偷走了他的件证?”真想不到还有这样的⽔下的锚会割破逃犯的肚子!一个小说家要是想出这样的会见来,怎会使人相信呀!在那个时候,切博塔廖夫又想活下去了,所以当那个人说:“别害怕,我不会上教⽗那里去告发,我不是恶狗!”他就紧紧握了下这个善心人的手。 就这样,切博塔廖夫作为丘争取満了第二个刑期。但倒霉的是:他的最后一个劳改营是特别保密的,是莫斯科一10、图拉一38、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一39、切利亚宾斯克一40,这一批原子能工程中的一个。他们从事分离铀和镭矿的工作,工程是 ![]() 可是现在他至少可以把 ![]() 斯大林伸了腿——老人们便离开了科雷马到⾼加索去——以度余年。气候变暖了,虽然是缓慢的。在一九五九年他们的儿子维克托,基辅的钳工,决定丢掉可惜的姓,并宣布自己是民人公敌切博塔廖夫的儿子!过了一年,⽗⺟找到了他!现在⽗亲所关心的事,是给自已恢复切博塔廖夫的姓(三次冤狱都得到了平反,他对逃跑已经不负责任了)。他也作了声明,把指纹寄到莫斯科去核对。只有当三个人都得到了写着切博塔廖夫姓氏的⾝份证,儿媳妇也成了切博塔廖娃以后,老人才安下心来。但是又过了几年他给我写信说,悔不该找到维克托:儿子骂⽗亲是罪犯,并认为他是自己的倒霉遭遇的罪魁祸首,对于平反证明则挥挥手不屑地说:“废纸一张!”长子 ![]() 从上述那些事件可以看到,即使是成功的逃跑也还完全不给人以自由,所给予的是经常受庒迫、受威胁的生活。逃犯中某些人清楚懂得这一点——这是那些在劳改营中已经来得及在政治上脫离祖国的人,还有那些浑浑噩噩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的人!有一些人抱定目的逃往西方,认为只有实现了这都逃跑才算大功告成,这样的人在逃犯中也不是很稀见的(失败时有现成的回答:“我们想跑到央中去请求查明真相!”) 关于这些逃跑最难讲述。那些没有跑掉的,已经躺在嘲 ![]() 所有这些事件还将久久地被封锁起来,逐渐过时,而成为不需要的东西,像这本手稿一样,象在我国所写的一切真情实事一样。 请看一个这样的事件,但人们的记忆又没有保留下英勇逃跑者的姓名。他是敖德萨人,民用专业是一个机械工程师,在军队里是一个大尉。战争结束的时候他在奥地利,在维也纳的占领军里服务。在一九四八年由于被告密而被捕,得到了五十八条一10和当时已经施行的二十五年。被送到了西伯利亚离泰谢特三百公里的劳改点,就是说送到了一个远离西伯利亚铁路⼲线的地方。他很快就在伐木场上变得衰弱不堪了。但他还保持了争取生存的意志和关于维也纳的回忆。他从那里——从那里!——竟能逃跑到了维也纳!真是不可思议! 他们的伐木场区的边界是一条从小了望塔上可以观察的林间通道。在选定的⽇子,他上工时随⾝带着口粮。他砍倒了一株枝叶繁茂的云杉,使它横卧在通道上,在枝叶的遮盖下爬到树端。云杉遮不住整个通道,但他继续爬行,幸运地走掉了。他带走了一把斧头。这事发生在夏天。他沿着暴风吹倒的树木穿过泰加林,行走很困难,可是整整一个月他没有碰到任何人。他把衬⾐的袖子和领口系上,用它捞鱼,生吃鱼⾁。他采食松子、菇蘑、浆果。他半死不活地终于走到了西伯利亚铁路⼲线,幸福地在一垛⼲草堆里睡着了。他听甸人声醒了过来:看见有人用大叉在取⼲草,并且已经发现了他。他已精疲力竭,既不准备逃走,也不打算挣扎,只是说;“好吧,抓起来吧, ![]() ![]() ![]() ![]() 他重新又在维也纳了!——但已经是在美占区里。他还是服从于那个 ![]() 但是!——人的特 ![]() ![]() 完全是俄罗斯的故事:千辛万苦做成的,一杯伏特加酒就给喝光了。 他被判处 ![]() 这是前定的!这是命运的乖戾!我们怎能看清个别人的生命的意义呢?… 我们还没有讲过集体逃跑,而这种逃跑也是很多的。据说,在一九五六年芒切哥尔斯克近郊的整个小劳改营都逃跑了。 从群岛逃跑的事件是罄竹难书、不胜枚举的。甚至想专门写一本关于逃跑的书的人,也会爱惜读者和自己,而略去几百起这种事件。 wWW.bAmXs.cOm |
上一章 古拉格群岛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最新创作的免费经典名著《古拉格群岛》在线阅读,《古拉格群岛(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古拉格群岛的免费经典名著,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amx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