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檀弓上及《礼记》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礼记 作者:佚名 | 书号:10131 时间:2017/3/26 字数:22045 |
上一章 檀弓上 下一章 ( → ) | |
公仪仲子之丧,檀弓免焉。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趋而就子服伯子于门右,曰:“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何也?”伯子曰:“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微子舍其孙腯而立衍也;夫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 子游问诸孔子,孔子曰:“否!立孙。” 事亲有隐而无犯,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致丧三年。事君有犯而无隐,左右就养有方,服勤至死,方丧三年。事师无犯无隐,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心丧三年。 季武子成寝,杜氏之葬在西阶之下,请合葬焉,许之。⼊宮而不敢哭。武子曰:“合葬非古也,自周公以来,未之有改也。吾许其大而不许其细,何居?”命之哭。 子上之⺟死而不丧。门人问诸子思曰:“昔者子之先君子丧出⺟乎?”曰:“然”。“子之不使⽩也丧之。何也?”子思曰:“昔者吾先君子无所失道;道隆则从而隆,道污则从而污。汲则安能?为汲也 ![]() ![]() 孔子曰:“拜而后稽颡,颓乎其顺也;稽颡而后拜,颀乎其至也。三年之丧,吾从其至者。” 孔子既得合葬于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 孔子先反,门人后,雨甚;至,孔子问焉曰:“尔来何迟也?”曰:“防墓崩。”孔子不应。三,孔子泫然流涕曰:“吾闻之:古不修墓。” 孔子哭子路于中庭。有人吊者,而夫子拜之。既哭,进使者而问故。使者曰:“醢之矣。”遂命覆醢。 曾子曰:“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 子思曰:“丧三⽇而殡,凡附于⾝者,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三月而葬,凡附于棺者,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丧三年以为极,亡则弗之忘矣。故君子有终⾝之忧,而无一朝之患。故忌⽇不乐。” 孔子少孤,不知其墓。殡于五⽗之衢。人之见之者,皆以为葬也。其慎也,盖殡也。 问于郰曼⽗之⺟,然后得合葬于防。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丧冠不緌。 有虞氏瓦棺,夏后氏墍周,殷人棺椁,周人墙置翣。周人以殷人之棺椁葬长殇,以夏后氏之墍周葬中殇、下殇,以有虞氏之瓦棺葬无服之殇。 夏后氏尚黑;大事敛用昏,戎事乘骊,牲用玄。殷人尚⽩;大事敛用⽇中,戎事乘翰,牲用⽩。周人尚⾚;大事敛用⽇出,戎事乘騵,牲用骍。 穆公之⺟卒,使人问于曾子曰:“如之何?”对曰:“申也闻诸申之⽗曰:哭泣之哀、齐斩之情、饘粥之食,自天子达。布幕,卫也;縿幕,鲁也。” 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盖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曰:“然则盖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谓我 ![]() 鲁人有朝祥而莫歌者,子路笑之。夫子曰:“由,尔责于人,终无已夫?三年之丧,亦已久矣夫。”子路出,夫子曰:“又多乎哉!逾月则其善也。” 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县贲⽗御,卜国为右。马惊,败绩,公队。佐车授绥。公曰:“末之卜也。”县贲⽗曰:“他⽇不败绩,而今败绩,是无勇也。”遂死之。圉人浴马,有流矢在⽩⾁。公曰:“非其罪也。”遂诔之。士之有诔,自此始也。 曾子寝疾,病。乐正子舂坐于 ![]() 始死,充充如有穷;既殡,瞿瞿如有求而弗得;既葬,皇皇如有望而弗至。练而慨然,祥而廓然。邾娄复之以矢,盖自战于升陉始也。鲁妇人之髽而吊也,自败于台鲐始也。 南宮绛之 ![]() 孟献子禫,县而不乐,比御而不⼊。夫子曰:“献子加于人一等矣!” 孔子既祥,五⽇弹琴而不成声,十⽇而成笙歌。 有子盖既祥而丝屦组缨。 死而不吊者三:畏、厌、溺。 子路有姊之丧,可以除之矣,而弗除也,孔子曰:“何弗除也?”子路曰:“吾寡兄弟而弗忍也。”孔子曰:“先王制礼,行道之人皆弗忍也。”子路闻之,遂除之。 大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君子曰:“乐乐其所自生,礼不忘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伯鱼之⺟死,期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门人曰:“鲤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 舜葬于苍梧之野,盖三妃未之从也。季武子曰:“周公盖祔。” 曾子之丧,浴于爨室。大功废业。或曰:“大功,诵可也。” 子张病,召申祥而语之曰:“君子曰终,小人曰死;吾今⽇其庶几乎!”曾子曰:“始死之奠,其余阁也与?”曾子曰:“小功不为位也者,是委巷之礼也。子思之哭嫂也为位,妇人倡踊;申祥之哭言思也亦然。” 古者,冠缩 ![]() ![]() 伯⾼之丧,孔氏之使者未至,冉子摄束帛、乘马而将之。孔子曰:“异哉!徒使我不诚于伯⾼。” 伯⾼死于卫,赴于孔子,孔子曰:“吾恶乎哭诸?兄弟,吾哭诸庙;⽗之友,吾哭诸庙门之外;师,吾哭诸寝;朋友,吾哭诸寝门之外;所知,吾哭诸野。于野,则已疏;于寝,则已重。夫由赐也见我,吾哭诸赐氏。”遂命子贡为之主,曰:“为尔哭也来者,拜之;知伯⾼而来者,勿拜也。” 曾子曰:“丧有疾,食⾁饮酒,必有草木之滋焉。以为姜桂之谓也。” 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曾子吊之曰:“吾闻之也:朋友丧明则哭之。”曾子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无罪也。”曾子怒曰:“商,女何无罪也?吾与女事夫子于洙泗之间,退而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女于夫子,尔罪一也;丧尔亲,使民未有闻焉,尔罪二也;丧尔子,丧尔明,尔罪三也。而曰女何无罪与!”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过矣!吾过矣!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 夫昼居于內,问其疾可也;夜居于外,吊之可也。是故君子非有大故,不宿于外;非致齐也、非疾也,不昼夜居于內。 ⾼子皋之执亲之丧也,泣⾎三年,未尝见齿,君子以为难。 衰,与其不当物也,宁无衰。齐衰不以边坐,大功不以服勤。 孔子之卫,遇旧馆人之丧,⼊而哭之哀。出,使子贡说骖而赙之。子贡曰:“于门人之丧,未有所说骖,说骖于旧馆,无乃已重乎?”夫子曰:“予乡者⼊而哭之,遇于一哀而出涕。予恶夫涕之无从也。小子行之。”孔子在卫,有送葬者,而夫子观之,曰:“善哉为丧乎!⾜以为法矣,小子识之。”子贡曰:“夫子何善尔也?”曰:“其往也如慕,其反也如疑。”子贡曰:“岂若速反而虞乎?”子曰:“小子识之,我未之能行也。”颜渊之丧,馈祥⾁,孔子出受之,⼊,弹琴而后食之。 孔子与门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皆尚右。孔子曰:“二三子之嗜学也,我则有姊之丧故也。”二三子皆尚左。 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遂趋而⼊。夫子曰:“赐!尔来何迟也?夏后氏殡于东阶之上,则犹在阼也;殷人殡于两楹之间,则与宾主夹之也;周人殡于西阶之上,则犹宾之也。而丘也殷人也。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夫明王不兴,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将死也。”盖寝疾七⽇而没。 孔子之丧,门人疑所服。子贡曰:“昔者夫子之丧颜渊,若丧子而无服;丧子路亦然。请丧夫子,若丧⽗而无服。” 孔子之丧,公西⾚为志焉:饰棺、墙,置翣设披,周也;设崇,殷也;绸练设旐,夏也。 子张之丧,公明仪为志焉;褚幕丹质,蚁结于四隅,殷士也。 子夏问于孔子曰:“居⽗⺟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寝苫枕⼲,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曰:“请问居昆弟之仇如之何?”曰:“仕弗与共国;衔君命而使,虽遇之不斗。”曰:“请问居从⽗昆弟之仇如之何?”曰:“不为魁,主人能,则执兵而陪其后。” 孔子之丧,二三子皆绖而出。群居则绖,出则否。 易墓,非古也。 子路曰:“吾闻诸夫子:丧礼,与其哀不⾜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而哀有余也。祭礼,与其敬不⾜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而敬有余也。” 曾子吊于负夏,主人既祖,填池,推柩而反之,降妇人而后行礼。从者曰:“礼与?”曾子曰:“夫祖者且也;且,胡为其不可以反宿也?”从者又问诸子游曰:“礼与?”子游曰:“饭于牖下,小敛于户內,大敛于阼,殡于客位,祖于庭,葬于墓,所以即远也。故丧事有进而无退。”曾子闻之曰:“多矣乎,予出祖者。”曾子袭裘而吊,子游裼裘而吊。曾子指子游而示人曰:“夫夫也,为习于礼者,如之何其裼裘而吊也?”主人既小敛、袒、括发;子游趋而出,袭裘带绖而⼊。曾子曰:“我过矣,我过矣,夫夫是也。” 子夏既除丧而见,予之琴,和之不和,弹之而不成声。作而曰:“哀未忘也。先王制礼,而弗敢过也。” 子张既除丧而见,予之琴,和之而和,弹之而成声,作而曰:“先王制礼不敢不至焉。” 司寇惠子之丧,子游为之⿇衰牡⿇绖,文子辞曰:“子辱与弥牟之弟游,又辱为之服,敢辞。”子游曰:“礼也。”文子退反哭,子游趋而就诸臣之位,文子又辞曰:“子辱与弥牟之弟游,又辱为之服,又辱临其丧,敢辞。”子游曰:“固以请。”文子退,扶适子南面而立曰:“子辱与弥牟之弟游,又辱为之服,又辱临其丧,虎也敢不复位。”子游趋而就客位。将军文子之丧,既除丧,而后越人来吊,主人深⾐练冠,待于庙,垂涕洟,子游观之曰:“将军文氏之子其庶几乎!亡于礼者之礼也,其动也中。” 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谥,周道也。绖也者实也。掘中溜而浴,毁灶以缀⾜;及葬,毁宗躐行,出于大门-─殷道也。学者行之。 子柳之⺟死,子硕请具。子柳曰:“何以哉?”子硕曰:“请粥庶弟之⺟。”子柳曰:“如之何其粥人之⺟以葬其⺟也?不可。”既葬,子硕 ![]() ![]() 弁人有其⺟死而孺子泣者,孔子曰:“哀则哀矣,而难为继也。夫礼,为可传也,为可继也。故哭踊有节。” 叔孙武叔之⺟死,既小敛,举者出户,出户袒,且投其冠括发。子游曰:“知礼。”扶君,卜人师扶右, ![]() 从⺟之夫,舅之 ![]() 丧事, ![]() ![]() ![]() ![]() 君子盖犹犹尔。丧具,君子聇具,一⽇二⽇而可为也者,君子弗为也。丧服,兄弟之子犹子也,盖引而进之也;嫂叔之无服也,盖推而远之也;姑姊妹之薄也,盖有受我而厚之者也。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 ![]() 曾子与客立于门侧,其徒趋而出。曾子曰:“尔将何之?”曰:“吾⽗死,将出哭于巷。”曰:“反,哭于尔次。”曾子北面而吊焉。 孔子曰:“之死而致死之,不仁而不可为也;之死而致生之,不知而不可为也。是故,竹不成用,瓦不成味,木不成斫,琴瑟张而不平,竽笙备而不和,有钟磬而无簨虡,其曰明器,神明之也。” 有子问于曾子曰:“问丧于夫子乎?”曰:“闻之矣:丧 ![]() ![]() ![]() ![]() ![]() ![]() 陈庄子死,赴于鲁,鲁人 ![]() ![]() ![]() ![]() 子思之⺟死于卫,柳若谓子思曰:“子,圣人之后也,四方于子乎观礼,子盖慎诸。”子思曰:“吾何慎哉?吾闻之:有其礼,无其财,君子弗行也;有其礼,有其财,无其时,君子弗行也。吾何慎哉!” 县子琐曰:“吾闻之:古者不降,上下各以其亲。滕伯文为孟虎齐衰,其叔⽗也;为孟⽪齐衰,其叔⽗也。”后木曰:“丧,吾闻诸县子曰:夫丧,不可不深长思也,买棺外內易,我死则亦然。”曾子曰:“尸未设饰,故帷堂,小敛而彻帷。”仲梁子曰:“夫妇方 ![]() 杜桥之⺟之丧,宮中无相,以为沽也。夫子曰:“始死,羔裘玄冠者,易之而已。”羔裘玄冠,夫子不以吊。 子游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子游曰:“有亡恶乎齐?”夫子曰:“有,毋过礼;茍亡矣,敛首⾜形,还葬,县棺而封,人岂有非之者哉!”司士贲告于子游曰:“请袭于 ![]() 宋襄公葬其夫人,酰醢百瓮。曾子曰:“既曰明器矣,而又实之。”孟献子之丧,司徒旅归四布。夫子曰:“可也。”读赗,曾子曰:“非古也,是再告也。”成子⾼寝疾,庆遗⼊,请曰:“子之病⾰矣,如至乎大病,则如之何?”子⾼曰:“吾闻之也: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吾纵生无益于人,吾可以死害于人乎哉?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 子夏问诸夫子曰:“居君之⺟与 ![]() 宾客至,无所馆。夫子曰:“生于我乎馆,死于我乎殡。”国子⾼曰:“葬也者,蔵也;蔵也者, ![]() 孔子之丧,有自燕来观者,舍于子夏氏。子夏曰:“圣人之葬人与?人之葬圣人也。子何观焉?昔者夫子言之曰:『吾见封之若堂者矣,见若坊者矣,见若覆夏屋者矣,见若斧者矣。』从若斧者焉。马鬣封之谓也。今一⽇而三斩板,而已封,尚行夫子之志乎哉!”妇人不葛带。有荐新,如朔奠。既葬,各以其服除。池视重溜。君即位而为椑,岁一漆之,蔵焉。复、楔齿、缀⾜、饭、设饰、帷堂并作。⽗兄命赴者。君复于小寝、大寝,小祖、大祖,库门、四郊。丧不剥,奠也与?祭⾁也与?既殡,旬而布材与明器。朝奠⽇出,夕奠逮⽇。⽗⺟之丧,哭无时,使必知其反也。练,练⾐⻩里、縓缘,葛要绖,绳屦无絇,角瑱,鹿裘衡长袪,袪裼之可也。 有殡,闻远兄弟之丧,虽缌必往;非兄弟,虽邻不往。所识其兄弟不同居者皆吊。天子之棺四重;⽔兕⾰棺被之,其厚三寸,杝棺一,梓棺二,四者皆周。棺束缩二衡三,衽每束一。伯椁以端长六尺。 天子之哭诸侯也,爵弁绖缁⾐;或曰:使有司哭之,为之不以乐食。天子之殡也,菆涂龙輴以椁,加斧于椁上,毕涂屋,天子之礼也。 唯天子之丧,有别姓而哭。鲁哀公诔孔丘曰:“天不遗耆老,莫相予位焉,呜呼哀哉!尼⽗!”国亡大县邑,公、卿、大夫、士皆厌冠,哭于大庙,三⽇,君不举。或曰:君举而哭于后土。孔子恶野哭者。未仕者,不敢税人;如税人,则以⽗兄之命。士备⼊而后朝夕踊。祥而缟,是月禫,徙月乐。君于士有赐帟。 译文 公仪仲子的嫡子死了,他不立嫡孙为继承人,却立他的庶子为继承人。为了表示对这种作法的讽刺,檀弓故意戴着免去吊丧,并且说:“究竟是怎么回事啊?我可从来没听说过这样的作法。”他快步走到门右边去问子服伯子,说:“仲子舍其嫡孙而立其庶子,道理何在?”伯子为仲子打掩护说:“仲子也不过是沿袭古人的成例而已。过去,周文王舍弃嫡子伯邑考而立武王,宋微子不立嫡、孙腯而立其弟衍,所以说仲子也不过是沿袭古人的成例而已。”后来,孔子的弟子子游就此事请教孔子,孔子回答说:“公仪仲子的作法是不对的,应当立嫡孙为后。” 侍奉双亲,对其过失不可称扬,不可直言冒犯,或左或右地精心侍候,任劳任怨,直至双亲下世,极其哀痛地守丧三年。侍奉国君,对其过失已经直言不讳地加以规劝,如果再有人问起国事,也不妨直言其得失。精心侍候,惜尽职守,任劳任怨,直到国君下世,就比照丧⽗的礼节守丧三年。侍奉老师,对其过失不可直言冒犯,但也不可总是缄默,像对待双亲那样地精心侍候,直至老师去世,虽不披⿇戴孝,但三年之中心中的悲哀犹如丧亲一般。 季武子建成一座住宅,其宅地原是杜氏墓地,杜家有人就葬在西阶之下。杜家新死了人,请求季武子允许合葬,季武子同意了。杜氏后人进⼊季武子的宅院不敢哭泣。季武子说:“合葬不是古制。自周公以来才有合葬,后来再没改变。我既然允许杜家人合葬,而不允许杜家人哭泣,是何道理?”于是让他们尽情哭泣。 子上的出⺟死了,但子上没有为她穿孝服。子思的门人感到 ![]() ![]() ![]() 孔子说:“三年之丧,孝子有两种拜法。一种是先拜而后叩头,这种拜法突出了对宾的恭敬,于礼为顺。一种是先叩头而后拜,这种拜法突出了孝子的哀思,于情为至。三年之丧,应強调的是哀戚之心,所以我赞成后一种拜法。” 孔子终于把⽗⺟合葬于防之后,说:“我听说,古时的墓地上是不积土为坟的。现在我是个四处奔波的人,不可不做个标志。”于是就在墓上积土,⾼四尺。孔子先从墓地回家,弟子们还在墓地照料,一阵大雨之后,弟子们才来到家。孔子问他们,说:“你们怎么回来的这么迟?”弟子们答道:“防地的墓因雨而坍塌了,我们在那里修墓。”孔子没有作声。弟子们以为孔子没有听见,连说了三遍。这时,孔子才伤心地流下眼泪,说:“我听说过,古人是不在墓上积土的。” 孔子在正室前的庭里哭子路。有人来慰问,孔子就以丧主的⾝份回拜。哭过以后,孔子召见从卫国来报信的使者,问子路死的情况。使者说:“已经砍成⾁酱了。”孔子听了,就叫人把正要吃的⾁酱倒掉,不忍吃它。 曾子说:“朋友的墓上有了隔年的草,就不该再哭了。” 子思说:“人死了三天而行殡礼,这时,凡是随尸体⼊殓的物品,一定要考虑周密,一丝不苟,合乎礼制,不妄增减,以免⽇后有所遗憾。三个月以后下葬,这时,凡是随棺⼊圹的物品,一定要考虑周密,一丝不苟,合乎礼制,不妄增减,以免⽇后有所遗憾。虽然服丧以三年为极限,但除丧以后也不应忘掉双亲。所以君子一辈子都在怀念双亲,但任何时候都不能因思亲过度而有损⾝体。因此,只在忌⽇才不做叫人快乐的事。” 孔子很小就死了⽗亲,所以不知道其⽗之墓是浅殡在五⽗之衙的。长大后,⺟亲又去世了。孔子 ![]() 邻居有丧事,即使在舂米时也不可喊号子。邻里有停殡待葬的,就不要在街巷中唱歌。戴丧冠不应使冠缨打好结后还有下垂部分。 虞舜时开始用瓦棺,但尚无椁。夏代则瓦棺之外,又加堲周为椁。殷人开始用木材做內棺和外椁。周人则除木制棺椁以外,又加上两样遮挡灵柩的装饰物:墙和翣。真是越到后代越讲究啊。周人用殷代的棺椁来葬十六岁至十九岁的夭殇者,用夏代的堲周制度葬十二岁至十五岁的夭殇者,用舜时的瓦棺葬八岁以下的夭殇者。 夏代崇尚黑⾊,办丧事⼊殓都在⻩昏,战车驾以黑马,祭祀用黑⾊的牺牲。殷人崇尚⽩⾊,办丧事⼊殓都在正午,战车驾以⽩马,祭祀用⽩⾊的牺牲。周人崇尚⾚⾊,办丧事⼊殓都在⽇出,战车驾以⾚马,祭祀用⾚⾊的牺牲。 鲁穆公的⺟亲去世了,派人去向曾子讨教说:“丧事该如何办?”曾子回答说:“我听我的⽗亲讲过:通过哭泣来抒发悲哀,通过披⿇带孝来表示纪念⽗⺟对己的无限恩情,通过喝粥度⽇来表示孝子的食不甘味,所有这些,上自天子,下至庶人,不分贵 ![]() 晋献公将要杀害他的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对申生说:“您怎么不把受诬陷的情况向⽗亲讲明⽩呢?”太子说:“不可。⽗亲他老人家不可一天没有骊姬,我如果把事情讲明,骊姬必然得罪,这样一来,岂不是伤了他老人家的心吗?”重耳说:“那么为什么不逃往他国呢?”太子说:“不可。他老人家给我加上的罪名是谋害君⽗。试想,普天之下哪里有接纳谋害君⽗之人的家国呢,我能逃到哪里去呢?”申生派人向狐突诀别说:“我申生有罪,没有听从您的劝告,以至于陷于死地。我个人并不觉得自己死得可惜。尽管如此,想到国君年纪已老,继承人年龄又小,家国正处于多事之秋,您又不出山为我们的国君出谋划策。这使我放心不下。如果您肯出山为我们的国君出谋划策,申生将怀着对您的感 ![]() 鲁国有个人,早上行过大祥除服之祭,晚上就唱起歌来了。子路听见了,就讥笑此人为乐过速。孔子则说:“由!你责备别人就没个头了吗!三年之丧,时间也够长了,很多人连这一点还做不到呢。”子路出去以后,孔子又说:“按说嘛,离可以唱歌的⽇子也没有多久了,如果他过一个月再唱歌,那就无可挑剔了。” 鲁庄公领兵与宋军国队战于乘丘。鲁庄公所乘的战车上,县贲⽗负责驾车,卜国负责保卫。驾车的马忽然受惊 ![]() ![]() ![]() ![]() 曾子卧病在 ![]() ![]() 双亲刚死的时候,孝子満腔悲痛,好像⽇子没法子再过下去殡殓以后,孝子的眼神不定,好像在寻找什么而又找不到的,埋葬以后,孝子仿徨无依,好像在盼望亲人归来而又盼不的样子。周年以后,就感慨时间过得太快。除服以后,还觉得內心相当空虚。 邾娄人用箭来招魂,是从升陉之战以后开始的。鲁国妇人露着髻去吊丧的习惯,是从狐髽之战失败后开始的。 南宮縚的 ![]() 孟献子行过谭祭以后,家中的乐器仍然悬而不奏,可以有妇人侍寝也不⼊住室之门。孔子说:“一般人都做不到这一点,献子能够做到,真是过人一等啊!” 孔子在大祥后五天开始弹琴,但弹不成声调;在大祥后逾月的又一旬里 ![]() 有子大概是祥祭一结束,就穿上有丝饰的鞋子和戴上用丝带作缨的帽子,这未免早了点。 死了而不值得临吊的有三种情况:含冤不⽩而自裁者、行止危险之下被庒死者和游泳逞能被淹死者。 子路为出嫁的姐姐服丧,到了可以除服的⽇子他还不除。孔子就问他:“为什么还不除服呢?”子路说:“我的兄弟很少,所以不忍心到了九个月就除服啊!”孔子说:“先王制定的礼,对于正人君子来说,就是教他要适当控制感情的。”子路听了,就立即除掉了丧服。 太公封于齐,都营丘。因太公留朝为太师,死后遂葬于周。此后,其五代子孙虽死于齐,也都随太公葬于周。君子说:“音乐,还是故国的声音最好听。礼的精神,也是不忘其本。”古人有句俗话说:“狐狸死了,也要头对着狐⽳所在的方向,这也是不忘其本啊!” 伯鱼的出⺟死了,过了周年,他还在哭。孔子听见了,就问“是谁在哭呀?”他的弟子说:“是鲤在哭。”孔子发出不満的说:“太过分了!”伯鱼听到后,就不再哭了。 舜死后被葬于苍梧之野,大概他的三位妃子都没有与他合葬。季武子说:“大概从周公开始才有夫妇合葬之事。” 为曾子料理丧事时,其家属在厨房中为死者烧浴汤,这是失礼的。 服大功之丧要停止一切学业,以免⼲扰哀思。但是也有人说:服大功之丧,口诵诗歌还是可以的,只是不可奏乐。 子张病危时,召申祥来,并告诉他说:“君子之死叫作终,小人之死叫作死。我这一辈子大概差不多可以称作‘终,了吧。” 曾子说:“人刚死时所设的祭奠,用的是架子上剩余的现成食物吧?” 曾子说:“小功之服不按照亲疏的序列而哭,那是居于陋巷的庶人之礼。子思哭其嫂,就讲究亲疏的序列,由他的 ![]() 古时候无论吉冠凶冠都直 ![]() ![]() ![]() 曾子对子思自夸说:“伋!我⽗亲刚死的时候,我一点不吃一点不喝达到了七天。”子思说:“先王的制礼,已经是折衷人情而制定标准,行礼过分者应该自己委曲点以期符合标准,而行礼欠缺者应该自己加把劲以期达到标准。所以,君子在⽗亲刚死的时候,不吃不喝三天也就可以了,尽管只是三天,可孝子也要扶着丧杖才能立起⾝来。” 曾子说:“依礼,小功之服,在丧期已过才听到丧信,就不用追服。如此说来,对于在远处去世的从祖兄弟 ![]() 伯⾼死了,孔子派去致吊送礼的使者还没到,孔子的弟子冉有就代为准备了一份含有一束帛四匹马的礼物往吊,并称说是奉了孔子之命。孔子听说后,说:“真奇怪!这平⽩让我失去了对伯⾼的诚信。” 伯⾼死于卫国,其家属派人来向孔子报丧。孔子说:“我在什么地方哭伯⾼呢?如果是兄弟,我在祖庙里哭他;⽗亲的朋友,我在庙门外哭他;老师,我在正寝里哭他;朋友,我在正寝门外哭他;只是互通姓名的泛泛之 ![]() ![]() ![]() ![]() 曾子说:“居丧期间生病,可以吃⾁喝酒,还必须加上草木的滋味。”所谓“草木”指的是生姜和⾁桂。 子夏因为死了儿子而哭瞎了眼睛。曾子去慰问他,说:“我听说过,朋友丧失了视力,应该为他难过得哭一场。”说完就哭了。子夏也跟着哭,说:“天啊!我是无罪的,怎么落此下场!”曾子一听动了气,说:“商!你怎么无罪呢?我和你都在洙、泗之间跟着我们的老师学习本领,年纪大了,你就回到了西河地区,也没听说你如何称扬老师,倒是使西河的居民把你比作我们的老师,这是你的第一条罪过。你的双亲死了,居丧期间,你也没有让当地居民看到你有什么好的表现,这是你的第二条罪过。死了儿子,你就哭瞎了眼睛,说明你把儿子看得比老子还重要,这是你的第三条罪过。等等…,你怎么会是没有罪过呢?”子夏听得很服气,就抛开手杖下拜说:“我错了!我错了!我离开朋友而独居,时间也太久了!” 大⽩天还呆在正寝之中,就像生病了,亲朋好友就可以前往探病。夜里睡在中门以外,就像居丧的模样,亲朋好友就可以前往吊丧。因此,君子不是由于居丧,是不会在中门外觉睡的;不是祭前的斋戒,不是生病,不会无论⽩天黑夜都呆在正寝之中。 ⾼子羔在为⽗亲守丧时,无声而泣了三年,从来没有笑过。君子认为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丧服的制作皆有法度,如果所穿的丧服不合法度,那就 ![]() 孔子到卫国去,正碰上过去下榻的馆舍的主人去世,就进去吊丧,哭得也很伤心。哭罢出来,让子贡解下骖马送给丧家。子贡说:“对于你的生学的死,你都从来没有解下骖马相赠,而现在要解下骖马赠给过去下榻的主人之家,未免礼数太重了吧?”孔子说:“我刚才进去哭他,恰巧悲从中来而流泪。我讨厌那种光空流眼泪而没有实际的同情表示的作法。你还是照我说的去办吧!” 孔子在卫国的时候,有人送葬,而孔子在一旁观看,说:“这丧事办得真好啊!完全可以作为人们的傍样。你们要好生记住。”子贡说:“老师为什么称赞那丧事办得好呢?”孔子回答说:“那孝子在送葬的路上,就像婴儿之思慕其亲而哭泣不止;下葬后回来,又像是担心亲人的神灵不能跟着一道回来而迟疑不前。”子贡说:“恐怕还不如快点回家准备安神的虞祭吧?”孔子说:“你们要好生记住这个榜样,连我也做不到他那样呢!” 颜渊之死,到了大祥之祭,其家送来祭神的⾁。孔子到门外接受,进到屋里,先弹了一会儿琴,然后才吃。 孔子与其弟子们一道站立时,他抱拳的势姿是右手在外,弟子们也都右手在外。孔子说:“你们这些弟子太喜 ![]() 孔子一早起来,背着两手,拖着手杖,悠闲自得地在门外踱步,口中唱着:“泰山要崩塌了吧?大梁将折断了吧?哲人将凋零了吧?”唱罢走进屋里,对着门坐下。子贡听到歌声,说:“泰山如果崩塌,叫我们仰望什么呢?大梁如果折断,哲人如果凋零,叫我们依靠谁呢?听歌中之意,夫子大概要生病了吧?”于是就快步走进屋里。‘孔子说:“赐,你怎么这么晚才来呀!夏代停枢于东阶之上,那是还把死者当作主人看待的。殷人停枢于两楹之间,那是介乎宾主之间的位置。周人停枢于西阶之上,那是把死者当作宾客看待的。我是殷人的后代。昨天夜里,我梦见自己安坐在两楹之间。既没有明王兴起,天下有谁会把我当作立于两楹之间的国君那样尊重呢?这样看来,我大概是快死了吧、”过这番话以后,孔子大概病了七八天就去世了。果不其然,说,尹 孔子去世的时候,他的弟子们都不清楚该为老师穿哪一等丧服。子贡说:“以前夫子哀悼颜渊,其悲痛如同丧子一样,但不穿任何丧服。哀悼子路时也是这样。让我们悼念夫子,就像悼念⽗亲一样,但也不穿任何丧服。” 孔子的丧事,是公西⾚为之设计的有帷慌,帷慌外有婴,灵枢上系有披带,为了装饰棺木,棺外设乘杆这些都是周代的制度;车上设置崇牙状的旌旗,这是殷代的制度;用素锦 ![]() 子张的丧事,是公明仪为之设计的:用红布做成紧贴棺⾝的棺罩,在棺罩的四角画着像蚂蚁 ![]() 子夏向孔子请教说:“对于杀害⽗⺟的仇人应该怎么办?”孔子说:礴‘睡在草垫子上,枕着盾牌,不担任公职,时刻以报仇雪恨为念,决心不和仇人并存于世。不论到什么地方,武器都不离⾝。即令是在市上或公门碰到了,子套武器就和他拚命。”子夏又间:“请何对杀害亲兄弟的仇人应该怎么办?”孔子说:“不和仇人在同一家国担任公职。如果是奉君命出使而和仇人相遇,应当以君命为重,暂不与之决斗。”子夏又问怎么办?”孔子说:“报仇的时候,弟带头,自己手执武器随后协助。:“请问对杀害堂兄弟的仇人该自己不可带头。要让死者的子 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们都在头上 ![]() ![]() ![]() 整治墓地的草木,不使荒秽,并非古来如此。 子路说:“我听夫子说过:举行丧礼,与其哀痛不⾜而冥器⾐袅之类有余,还不如冥器⾐袅之类不⾜而哀痛有余;举行祭礼,与其恭敬不⾜而祭品有余,还不如祭品不⾜而恭敬有余。” 曾子到负夏吊丧。主人已经行过祖奠,设了池,把柩车装饰妥当,正要出葬,见到曾子来吊,深感荣幸,就又把柩车掉头向內,但却又使家中妇女仍然停留在两阶之间,然后行礼拜谢。随从者问曾子说:“这样做合乎礼吗?”曾子巧辩说:“祖奠的‘祖’字是暂且的意思,既然是暂且的祭奠,把柩车掉头向內有何不可呢!”随从者又就此事请教子游,说:“这样做合乎礼吗尸子游说:“在正寝的南墉下饭含,在正寝的当门处小敛,在表示主位的东阶上大敛,在表示客位的西阶上停枢,在祖庙的堂下举行最后告别的祖奠,最后葬于野外的墓里。从始死到下葬的整个过程,是一步一步地由近而远。所以,理办丧事,有进而无退。”曾子听了,大为折服,说:“比我解释的祖奠強多了!” 曾子掩着正服上襟,以凶服的装束去吊丧。子游却敞开正服上襟,以吉服的装束去吊丧。曾子指着子游对众人说:“你们看这个人,号称礼学专家,怎么竟穿着吉服来吊丧了?”小敛以后,主人袒⾐而露出左臂,去掉发髻上的笋缅,重新用⿇束发。子游看到主人己经变服,就快步走出,掩起正服前襟,冠上加了葛纽, ![]() ![]() 子夏在除掉丧服之后去进见孔子。孔子递给他一张琴,他调不好弦,也弹不成调。就站起来说:“这是因为悲哀还没有忘掉。先王制定的礼,我也不敢勉強超过。”子张在除掉丧服之后去进见孔子。孔子递给他一张琴,他调弦也能调好,弹奏也能成调。站起来说:“先王制定的礼,我也不敢不努力做到。”。 司寇惠子死了,子游作为朋友前去吊丧,但穿的吊服很特别,衰是⿇衰,纽是牡⿇经。文子辞谢说:“舍弟生前承蒙您和他 ![]() ![]() ![]() 将军文子死了,其子已经守丧三年,遥远的越国人前来吊丧。主人⾝穿深⾐,祖庙受.吊,而且悄悄地淌着眼泪流着鼻涕除掉丧服,头戴练冠,而此时又有不 ![]() 幼小时称呼其名。二十岁行过冠礼以后,则称呼其字。五十岁以后只称呼其排行,或伯或仲或叔或季。死后称其溢号。这是周朝的制度。经是有实际內容的,那就是表示內心的哀戚。在正寝的央中掘坑来浴尸,把灶拆毁,用其砖来拘束死者之脚;到了出葬的时候,毁掉庙墙而凌越行神之位,不经中门就直接把柩车拉出大门。这是殷代的制度。跟着孔子学习的人,往往效法殷制。 子柳的⺟亲死了,他的弟弟子硕请求备办葬具。子柳说:“钱从哪里来呢?”子硕说:“让我们把庶弟的⺟亲卖了吧。”子柳说:埋子“我们怎么可以卖别人之⺟以葬自己之⺟呢?这绝对使不得。”罢⺟亲,子硕想用剩下的亲朋赠送助办丧事的钱财置办祭器,柳说:“这也使不得。我听说过,君子是不靠办丧事发家的。这些剩余的钱财,让我们分给兄弟中的贫困者吧。” 君子说:“如果为国君的军事行动谋划,不幸失败,就应引咎自裁。如果为国君谋划如何保卫国都,不幸国都处于危险之中,就应引咎接受放逐,让开贤路。” 公叔文子登上瑕丘,蓬伯⽟也跟了上去。文子说:“瑕丘的山⽔太招人喜 ![]() ![]() ![]() 弃邑有个人死了⺟亲,其哭声像幼儿哭⺟,任情号哭,全无节奏。孔子说:“这种哭法,就表达悲哀而言没啥说的,问题在于一般人都学不了。礼在制定的时候,就要考虑如何才能传给后代,如何才能使人人都可做到。所以,丧礼中的哭泣和顿⾜,都是有一定之规的。” 叔孙武叔的⺟亲死了,小敛罢,抬尸的人们将尸体抬出寝门,叔孙武叔跟着出门,直到这时候他才袒露左臂,去掉原来发髻上的异缅,重新用⿇束发。子游说:“这也算懂得礼节吗?!” 搀扶生病的国君,太仆之官扶其右, ![]() 姨丈去世了,舅⺟去世了,曾经受过他们恩惠的外甥该服什么丧服呢,君子从来没有讲过。有的人说:既然同吃一个灶上的饭,可以服绍⿇。 办丧事,要有急迫的样子;办吉事,要有从容的态度。然而,丧事虽然要急急地办,却不可隔越步骤;吉事虽然有 ![]() ![]() 送死用的棺木、⾐物之类东西,君子以事先准备齐全为聇。那些一两天內可以赶制出来的东西,君子是不会事先做好的。 丧服中规定:为侄子就如同为儿子,都穿齐衰不杖期的丧服,这是为了表示亲近而提⾼丧服等级;嫂子和小叔之间互不穿孝,这是为了表示男女有嫌而有意把关系疏远;姑、姊妹出嫁以后,不再为之服期而降服大功,是因为她们对我的爱心已经转移到丈夫⾝上,与此同时,他们的丈夫把期的重服也承受了过去。 孔子在死了亲属的人旁边吃饭,从来没有吃 ![]() 曾子和客人站在门旁,有个弟子快步要出门。曾子问道:“你要到哪里去?”弟子说:“我⽗亲死了,我要到巷子里去哭。”曾子说:“回去吧,就在你住的房间里哭。”然后曾子面向北,就宾位而向弟子致吊。 孔子说:“孝子以器物送葬,从而认定死者是无知的,这种态度缺乏爱心,不可以这样做。孝子以器物送葬,从而认定死者是有知的,这种态度缺乏理智,也不可以这样做。所以,送葬的器物既不能取消,也不能做得像活人用的那样完美。送葬的竹器,没有滕缘,不好使用;瓦盆漏⽔,不好用来洗脸;木器也没有精心雕研;琴瑟虽然张上了弦,但没有调好音阶;竿笙的管数也不少,但就是吹不成调;钟磐不缺,但没有悬挂钟馨的架子。这样的送葬器物就叫做‘明器’,意思是把死者当作神明来看待的。” 有子向曾子问道:“你从夫子那里可曾听说过如何对待丢掉官职?”曾子说:“倒是听夫子说过:丢掉官职,最好快点贫穷;死了,最好快点烂掉。”有子说:“这不像是君子应该说的话。”曾子说:“这是我亲耳从夫子那里听到的呀!”有子仍然坚持说:“这不像是君子应该说的话。”曾子说:“是我与子游一道听到夫子这样讲的。”有子说:“那么,我相信夫子是这样说过。但是,夫子一定是有所针对才这样讲的。”曾子把这番对话告诉了子游。子游说:“真了不得,有子的话太像夫子了!从前夫子住在宋国,见到桓司马为自己制造石撑,花了三年功夫还没做好,夫子就说:‘像他这样的奢侈,死了,还不如快点烂掉为好。’死了最好快点烂掉,这是针对桓司马说的。南宮敬叔丢官以后,每次返国,一定満载珍宝去晋渴国君。夫子说:‘像他这样的行贿以求官,丢了官,还不如快点贫穷为好。’丢掉官职,最好快点贫穷,这是针对南宮敬叔说的”曾子又把子游这番话讲给有子,有子说:“这就对了。我本来就说过‘这不像夫子所讲的嘛。”曾子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有子说:“夫子当中都宰时,曾经规定,內棺四寸厚,外撑五寸厚,就凭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夫子是不主张人死了就快点烂掉的。还有,从前夫子丢掉了鲁国司寇的官职,将要应聘到楚国去作官,就先派子夏去安排,接着又加派冉有去帮办,就凭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夫子是不主张丢了官就速贫的。” 齐国大夫陈庄子死了,遣人告丧于鲁。鲁君不想为陈庄子哭,但又怕得罪齐国。于是穆公召见县子,问他此事该咋办才好。县子说:“古代的大夫, ![]() ![]() ![]() 仲宪对曾子说:“夏代用不堪使用的明器陪葬,是要向民人表示死者是无知觉的。殷人用可以使用的祭器陪葬,是要向民人表示死者是有知觉的。周人兼用明器和祭器,是要向民人表示,死者是有知或无知还难于肯定。”曾子说:“恐怕不是这样吧!恐怕不是这样吧!所谓明器,是为鬼魂特制的器皿;所谓祭器,是孝子用自己正在使用的器皿奉祭先人。二者都是用来表示孝子的无限心意的。上古的人⼲嘛要认定死去的亲人就毫无知觉了呢!” 公叔朱有个同⺟异⽗的兄弟死了,向子游请教该服什么丧服。子游说:“可能是大功吧?”狄仪有个同⺟异⽗的兄弟死了,向子夏请教该服什么丧服。子夏说:“这种情况,我过去没有听说过。只知道鲁国的作法是为他服齐衰。”于是狄仪就服齐衰。现在人们为同⺟异⽗兄弟服齐衰,就是经狄仪这一间才定下来的。 子思的⺟亲在⽗亲死后改嫁到卫国,现在死了,子思前去奔丧。卫国有个叫柳若的对子思说:“您是圣人的后代,各地的人都在关注您如何为嫁⺟持丧,您可得当心一点。”子思说:“我有什么可当心的!我听说,按礼的规定趣该做的,如果财力不⾜,君子是无法行礼的。按礼的规定应该做,财力也⾜够,但没有机会,君子也是无法行礼的。我有什么可当心的呢!” 县子琐说:“我听说,古时候,并不因为自己尊贵,就将期以下的旁系亲属丧服降等,无论是长辈或晚辈,都按照本来的亲缘关系为服。举例来说,滕伯文以国君之尊为孟虎服齐衰,因为孟虎是滕伯文的叔⽗;而滕伯文又为孟⽪服齐衰,因为滕伯文又是孟⽪的叔⽗。” 后木说:“关于办丧事,我听县子说过:‘办丧事,不可不深思长虑。买的棺木要內外平滑。’我死了也希望这样办。” 曾子说:“尸体尚未浴沐、整容、穿⾐:,所以在堂上张起帷幕。小敛后尸体已经装扮好,于是撤下帷幕。”仲梁子则说:“人刚死,主人主妇正在手忙脚 ![]() 县子说:这不合乎古制“如今的人都好用耝葛作衰,用细而疏的⿇布作裳, 子蒲死了,有人在哭的时候喊着他的名子。子皋说:“这么不懂礼数!”那人听到后就改正了过来。 杜桥的⺟亲去世了,殡宮中没有赞礼的人,论者以为太耝略了。 夫子说:“亲戚刚死,穿着羔裘玄冠这种吉服来吊的人,要改为素冠深⾐才妥。”羔裘玄冠,夫子是不会穿着它去吊丧的。 子游向孔子请教送终物的厚薄相称就行。”子游说:品的数量问题。夫子说:“和家庭财力“如何掌握厚与薄的标准呢?”“如果财力雄厚,也不可超过礼数的规定。如果财力不⾜,夫子说:只要⾐被可以遮体,敛毕就葬,用手拉着绳子下棺,如此尽力而为,也不会有人责怪他失礼呀。” 司士责对子游说:“我想在 ![]() 宋襄公葬其夫人时,陪葬器皿中有一百个瓮装着醋和⾁酱。曾子评论说:以实物呢。“既然叫做明器,就表明它是不堪使用的,千吗又要填 孟献子的丧事办完以后,司徒派下士把未用完的别人赠送助办丧事的财帛归还各地原主,孔子说:“这件事办得漂亮。”在柩车将要启动之前,将助丧人的名单及其赠送的财物进行宣读,曾子说:“这种作法不合乎古制,这是重复的宣读。” 成子⾼卧病在 ![]() 子夏请教夫子说;“遇到国君的⺟亲、 ![]() 远道的宾客来到,没有住处。夫子说:“既然是朋友,活着就由我负责安排住宿,死了就由我安排殡硷。” 国子⾼说:“葬,就是蔵的意思。为什么说是蔵呢,因为人死了叫人厌恶,所以就想叫人不能够看见。所以,只要⾐袅⾜以遮盖⾝体,內棺能够包住⾐袅,外棺能够包住內棺,墓扩能够容下外棺,就行了。何必还要聚土成坟、植树为标志呢?” 埋葬孔子的时候,有人从遥远的燕国赶来参观,来人住在子夏家里。子夏说:“这难道是圣人在葬人吗?不过是我们这些人在葬圣人罢了,对于您来说有什么值得看的呢?过去夫子曾经谈及筑坟的样式,说:‘我见过坟筑得有像堂基的,有像堤防的,有像两檐飞出的门廊的,有像斧头刃向上的。我⾝后就要斧头刃向上的形式。’斧头刃向上的形式,俗名叫作马露封。我们今天为他筑坟,一天之內就聚土四尺来⾼,筑成了斧头刃向上的形式,这也算我们完成了夫子的遗愿吧。” 妇人在除去孝服之前,一直都是⿇ ![]() ![]() 如果对死者举行荐新之祭,其规格应比照朔奠。 下葬以后,各等亲属都要除去原来的丧服,改受轻服。 柩车上设池的面数,比照他生前居室的重露。 诸侯一即位,就应该为他做好贴⾝的內棺,每年漆它一遍,棺中还要填⼊东西,不可使之空虚。 招魂、楔齿、缀⾜、饭含;打扮尸体、在堂上张起帷幕,这些都是在断气后要连续进行的项目。报丧的人,士由孝子本人派遣,大夫以上由⽗兄代为派遣。 国君招魂的地方多之处、群庙、太祖庙、,按由近而远的顺序是:燕居之室、办公库门和四郊。 办丧事时,需要用布盖住祭品的,是所有的祭品呢?还是只盖住牲⾁? 殡后第十天,就得置办撑材和明器。 朝奠在⽇出时举行,夕奠在太 ![]() ⽗⺟死后,孝子一想到伤心之处就哭,是为了让⽗⺟的神魂能循着哭声回家。 小祥以后的服装,是以煮练过的 ![]() ![]() 家中有丧事,刚殡敛完毕,又听到远房兄弟去世,即令和死者是绍⿇之亲,再远也必须赶去哭吊。但是,如果没有任何兄弟关系,就是比邻而居也不去哭吊。如果是相识的人,他遇上了不同居的兄弟的丧事,朋友们都应去慰问他。 天子的棺有四层:第一层是用⽔牛⽪和兑牛⽪表里包住木板的棺,其厚三寸;第二层是用 ![]() ![]() ![]() 天子在遥哭诸侯之死时,头上戴的是爵弃,⾝上穿的是瑙⾊之⾐。有人说:“天子不必自己哭,可命员官代哭。”在哭的那一天,天子进膳时不奏乐。 天子的殡礼中有这样的规定:将载柩车的车辕上画上龙,再在此柩车四周堆积木材,上面暂不封口,其形如谆。然后在积木上涂以泥巴,不使木间有隙。然后再从撑的上方给棺材套上绣有黑⽩相间的斧形图案的棺罩。然后再在停上继续积木为屋顶,最后再加以通体的涂抹。这是天子殡的礼数。 只有在天子的丧事里,是区别同姓、异姓、庶姓而排列哭位的。 鲁哀公悼念孔子说:“上天不把这样一位年⾼德助的人给我留下,现在没有人来帮助我治理家国了。呜呼哀哉,尼⽗!” 家国如果丢失了大的县邑,公、卿、大夫、士都要头戴丧冠,⾝穿素服,在太庙里哭三天,向列祖列宗请罪。在这三天之內,国君吃饭不准动荤。另外一种说法是:国君率领群臣哭于社。 孔子厌恶不依礼数号哭的人。 作弟子的如果尚未出仕,就不敢把家中的东西随便送人。如果必须送人,则应当说这是秉承⽗兄之命。 国君之丧,每天的朝夕踊,要等到士全部到齐才可以开始。 大祥祭之后,孝子就开始换上编冠。在这一个月举行谭祭,下一个月就可以奏乐了。 国君对于士,在特殊情况下可赐与帝,用作覆棺的承尘。 WwW.BaMxS.CoM |
上一章 礼记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佚名最新创作的免费历史小说《礼记》在线阅读,《礼记(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礼记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amx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