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及《贞观政要》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贞观政要 作者:吴兢 | 书号:10170 时间:2017/3/26 字数:6049 |
上一章 教戒太子诸王 下一章 ( → ) | |
贞观七年,太宗谓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杜正伦曰:“卿等辅导太子,常须为说百姓间利害事。朕年十八,犹在民间,百姓艰难,无不谙练。及居帝位,每商量处置,或时有乖疏,得人谏诤,方始觉悟。若无忠谏者为说,何由行得好事?况太子生长深宮,百姓艰难,都不闻见乎!且人主安危所系,不可辄为骄纵。但出敕云,有谏者即斩,必知天下士庶无敢更发直言。故克己励精,容纳谏诤,卿等常须以此意共其谈说。每见有不是事,宜极言切谏,令有所裨益也。” 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见其临食将饭,谓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曰:‘凡稼穑艰难,皆出人力,不夺其时,常有此饭。’见其乘马,又谓曰:‘汝知马乎?’对曰:‘不知。’曰:‘能代人劳苦者也,以时消息,不尽其力,则可以常有马也。’见其乘舟,又谓曰:‘汝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所以比黎庶,⽔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此傅说所言,可以自鉴。’” 贞观七年,太宗谓侍中魏征曰:“自古侯王能自保全者甚少,皆由生长富贵,好尚骄逸,多不解亲君子远小人故尔。朕所有弟子 ![]() 观夫膺期受命,握图御宇,咸建懿亲,藩屏王室,布在方策,可得而言。自轩分二十五子,舜举一十六族,爰历周、汉,以逮陈、隋,裂分山河,大启磐石者众矣。或保乂王家,与时升降;或失其土宇,不祀忽诸。然考其隆替,察其兴灭,功成名立,咸资始封之君,国丧⾝亡,多因继体之后。其故何哉?始封之君,时逢草昧,见王业之艰阻,知⽗兄之忧勤,是以在上不骄,夙夜匪懈,或设醴以求贤,或吐飧而接士。故甘忠言之逆耳,得百姓之 ![]() ![]() ![]() ![]() 太宗览而称善,谓诸王曰:“此宜置于座右,用为立⾝之本。” 贞观十年,太宗谓荆王元景、汉王元昌、吴王恪、魏王泰等曰:“自汉已来,帝弟帝子,受茅土、居荣贵者甚众,惟东平及河间王最有令名,得保其禄位,如楚王玮之徒,覆亡非一,并为生长富贵,好自骄逸所致。汝等鉴诫,宜 ![]() ![]() 贞观十年,太宗谓房玄龄曰:“朕历观前代拨 ![]() 贞观十一年,太宗谓吴王恪曰:“⽗之爱子,人之常情,非待教训而知也。子能忠孝则善矣。若不遵诲 ![]() 贞观中,皇子年小者多授以都督、刺史,谏议大夫褚遂良上疏谏曰:“昔两汉以郡国治人,除郡以外,分立诸子,割土封疆,杂用周制。皇唐郡县,耝依秦法。皇子幼年,或授刺史。陛下岂不以王之骨⾁,镇扞四方,圣人造制,道⾼前古?臣愚见有小未尽。何者?刺史师帅,人仰以安。得一善人,部內苏息;遇一不善人,阖州劳弊。是以人君爱恤百姓,常为择贤。或称河润九里,京师蒙福;或与人兴咏,生为立祠。汉宣帝云:‘与我共理者,惟良二千石乎!’如臣愚见,陛下子內年齿尚幼,未堪临民者,请且留京师,教以经学。一则畏天之威,不敢犯噤;二则观见朝仪,自然成立。因此积习,自知为人,审堪临州,然后遣出。臣谨按汉明、章、和三帝,能友爱弟子,自兹以降,以为准的。封立诸王,虽各有土,年尚幼小者,召留京师,训以礼法,垂以恩惠。讫三帝世,诸王数十百人,惟二王稍恶,自余皆冲和深粹。惟陛下详察。”太宗嘉纳其言。 译文 贞观七年,唐太宗对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杜正伦说:“你们辅导太子,平常应该为他讲述百姓生活在民间的种种艰苦。我十八岁时还在民间,对百姓的艰难困苦非常清楚。登上帝位后,每逢商议事情如何处理的时候,有时还会出现疏漏,由于得到他人的谏诤,才有所醒悟。如果没有忠心的人对我直言进谏,我如何能做到为百姓办好事呢?何况太子长期生长在深宮之中,看不见、听不到百姓的艰难困苦。而且君主是关系到天下安危的人,更不能动辄就骄奢放纵。只要发个敕命,治罪大胆谏诤的人,那么天下员官百姓肯定没有人敢直言了。所以要克制私 ![]() 贞观十八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古时候有胎教世子的说法,我却没有时间考虑这事。但最近自设立太子以来,遇到事情都要对他教诲晓谕。见他准备吃饭时,便问他:‘你知道饭是怎样来的吗?’太子回答说:‘不知道。’我说:‘凡是播种、收获等农事都很艰难辛苦,这些活儿全靠农民努力耕种。只有不去占用他们劳作的时间,才会常有这样的饭吃。’看到他骑马,又问他:‘你知道马是用来⼲什么的吗?’太子回答说:‘不知道。’我说:‘这是能够替人代劳的东西,要使它既劳作又得到休息,不耗尽它的气力,这样就可以常有马骑。’看到他乘船,又问他:‘你知道船是怎样运行的吗?’太子回答说:‘不知道。’我说:‘船好比君主,⽔好比是百姓,⽔能浮载船,也能推翻船,你不久将做君主了,能不畏惧嘛!’我看到他在弯曲的树下休息,又问他:‘你知道这弯曲的树如何能正直吗?’太子回答说:‘不知道。’我说:‘这树虽然弯曲,打上墨线就可以正直成材。做君主的虽然有时难免会做出一些荒唐的事,但是虚心接受谏诤就可以圣明,这是傅说讲的道理,可以对照自己的行为作为鉴戒。’” 贞观七年,太宗对侍中魏徵说:“自古以来,君王能够自我保全的很少,这都是由于他们从小生长在富贵的环境中,骄傲懒惰,贪图个人享受,不了解亲近君子、疏远小人的道理。我想让所有的子女都能够见识古人的言行,希望他们以此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于是命令魏徵辑录古代帝王弟子成功与失败的事迹,编成《自古诸侯王善恶录》,把它赠送给各个王子。序中写道: 看那些接受天命、统治家国的君王,没有一个不是分封自己的宗亲,来守卫王室的。这些都记载于史册,可以拿来讨论探究。自⻩帝分封二十五子,舜帝任命八元、八凯,经过周朝、汉代,直到陈代、隋朝,裂分河山,大封宗室皇亲的非常多。这些被分封的诸侯有的得以保全,随时代沉浮;有的失去封地,瞬间衰亡。然而考察他们的兴衰成败,那些功成名就的,都是开国时受封的王;国破家亡的,大都是后世继位的子孙。原因何在呢?建国时封的王,经历 ![]() ![]() ![]() ![]() ![]() ![]() ![]() 太宗看了连声称好,对诸位王子说:“此书应放在你们书桌的座右,用作你们立⾝处世的 ![]() 贞观十年,唐太宗对荆王元景、汉王元昌、吴王恪、魏王泰等王子说:“从汉代以来,帝王的兄弟儿子处于荣华富贵之中的很多,唯有东汉的东平和西汉的河间王最有名,他们能够保全自己的禄位。如西晋的楚王司马玮这等奷佞之人,死亡的不止一个,这是他们都生长于富贵之中,骄傲自大、好逸恶劳造成的。你等应引以为戒,深思 ![]() ![]() ![]() 贞观十年,唐太宗对房玄龄说:“我看历代平 ![]() ![]() 贞观十一年,太宗对吴王恪说:“⽗亲疼爱子女,这是人之常情,是不通过教育就可以知道的。儿子能尽忠尽善就对了。若儿子不遵循教诲,废弃礼法,必然自取灭亡,⽗亲即使疼爱他,那又有什么办法呢?从前汉武帝驾崩了以后,昭帝继位,燕王旦向来自⾼自大,不愿服人。霍光辅佐昭帝以御书诛杀了他,⾝亡国灭。所以作为臣子的不得不谨慎。” 贞观年间,年龄小的皇子都被授以都督、刺史的爵位。谏议大夫褚遂良上疏进谏道:“过去两汉都用郡国的方法治理家国,除郡国外,分封诸子,一个个割地封爵,原袭周代的做法。现在我们唐代采用郡县制,沿用的是秦的体制。皇子年龄小,都授以刺史的爵位。陛下难道是想用骨⾁亲情来定安四方,认为圣人创设的制度,都很⾼明吗?但是我认为这种方法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为什么呢?刺史和都督,人们仰仗他得以安宁。这些职位若遇上好人担任,那么辖境之內就太平;如果遇到一个不好的人来管理,整个州县就民生凋敝。所以皇上抚爱体恤百姓,常常选择贤能的人。有的被称为如同河流一样泽被一方,使京城享受到他的好处;有的被百姓歌颂赞美,并且立下生祠纪念。汉宣帝说:‘与我一同治理家国的,是享受两千石俸禄的有才能的人。’按我的想法,陛下皇子中年龄尚小,还不能统领百姓的,请暂时留在京城,用经学教导他们。一则他们畏惧您的威严,不敢违法 ![]() ![]() 评析 自古以来,国君王侯能保全自己的,为数不多。他们自幼富贵,不知民间疾苦,贪图享受,以致违法 ![]() |
上一章 贞观政要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吴兢最新创作的免费历史小说《贞观政要》在线阅读,《贞观政要(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贞观政要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amx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