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辨兴亡及《贞观政要》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贞观政要 作者:吴兢 | 书号:10170 时间:2017/3/26 字数:2612 |
上一章 辨兴亡 下一章 ( → ) | |
贞观初,太宗从容谓侍臣曰:“周武平纣之![]() ![]() 贞观二年,太宗谓⻩门侍郞王珪曰:“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古人云:‘百姓不⾜,君孰与⾜?’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后嗣若贤,自能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 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天道福善祸 ![]() ![]() 贞观九年,北蕃归朝人奏:“突厥內大雪,人饥,羊马并死。国中人在彼者,皆⼊山作贼,人情大恶。”太宗谓侍臣曰:“观古人君,行仁义、任贤良则理;行暴 ![]() ![]() 贞观九年,太宗谓魏征曰:“顷读周、齐史,末代亡国之主为恶多相类也。齐主深好奢侈,所有府库用之略尽,乃至关市无不税敛。朕常谓此犹如馋人自食其⾁,⾁尽必死。人君赋敛不已,百姓既弊,其君亦亡,齐主即是也。然天元、齐主若为优劣?”征对曰:“二主亡国虽同,其行则别。齐主愞弱,政出多门,国无纲纪,遂至亡灭。天元 ![]() 译文 贞观初年,唐太宗从容地对⾝边的大臣们说:“周武王平定了商纣王之 ![]() ![]() ![]() 贞观二年(628),唐太宗对⻩门侍郞王珪说:“隋朝开皇十四年遇到大旱,百姓大多忍饥挨饿。当时家国粮仓贮存甚丰,可是朝廷竟不肯用粮食拯济灾民,下令让老百姓自己想办法。隋文帝不爱惜百姓却吝惜粮食,到了隋朝末年,粮仓贮存的粮食,⾜够五、六十年之需。隋炀帝继承⽗业,依仗家国富庶,所以挥霍无度,极尽奢侈之能事,终于国破家亡。对于国君,首要的任务在于含养民生,不在于充实粮仓。古人说:‘老百姓不富⾜,国君又怎么能够富⾜呢?’只要仓库的贮备⾜以对付灾年,再多贮存粮食又有什么用呢?国君的后代如果贤明,他自然可以保住江山,如果他昏庸,即使粮食満仓,也只是助长他奢侈浪费的习气而已,这是家国危亡的原因。” 贞观五年(631),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上天给善人降福、给坏人降祸,事必报应。当年突厥的启民可汗失国南奔,隋文帝不惜粟帛钱财,动员了大批兵士守卫安置,使他们能够生存下来。不久突厥富強了,启民可汗的子孙却不想报答恩德。到始毕可汗时,就起兵把隋炀帝围困在雁门关。等到隋朝大 ![]() 贞观九年(635),北方突厥归顺的人奏疏说:“突厥境內连降大雪,百姓饥荒,羊和马都死了。住在那里的汉人都跑到山里做了山贼,民情非常动 ![]() ![]() ![]() 贞观九年,唐太宗对魏徵说:“近来我读北周、北齐的史书,发现末代亡国的君主,所从事的坏事多数都很类似。齐主⾼纬非常奢侈,府库所蔵,几乎都被他挥霍光了,以至于关隘市集,没有哪一处不征收赋税的。我常说,这就像嘴馋的人吃自己⾝上的⾁一样,⾁吃完了自己也就死了。君主不停地征敛赋税,百姓既已疲弊,他们的君主也就灭亡了,齐主就是这样的人。然而后周天元皇帝与齐主相比较,谁优谁劣呢?”魏徵回答说:“这两个君主虽然同样亡国,他们的做法还是有所区别。齐主懦弱,朝廷政令不一,家国没有纲纪,以至灭亡。天元帝生 ![]() 评析 家国兴亡是贞观君臣讨论的重点,太宗深刻认识到前朝覆亡的原因,能够及时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励精图治,目的在于维护家国的长治久安,避免覆亡。这也可以说是全书的要旨所在。 Www.BaMxS.CoM |
上一章 贞观政要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吴兢最新创作的免费历史小说《贞观政要》在线阅读,《贞观政要(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贞观政要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amx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