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十及《徐霞客游记》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徐霞客游记 作者:徐弘祖 | 书号:10175 时间:2017/3/26 字数:9372 |
上一章 楚游日记十 下一章 ( → ) | |
二十四⽇ 雨止而云气蒙密。平明,由路亭西行,五里为太平营,而九疑司亦在焉。由此西北⼊山,多![]() ![]() ![]() ![]() ![]() 出斜岩北行,下马蹄石,其 ![]() ![]() ![]() ![]() ![]() 余坐⽟琯中久之,因求土人导往三分石者。土人言:“去此甚远,俱瑶窟中,须得瑶人为导。然中无宿处,须携火露宿乃可。”已而重购得一人,乃平地瑶刘姓者,期以明⽇晴慡乃行。不然,姑须之斜岩中。乃自⽟琯还,过马蹄石之东,⼊飞龙岩。岩从山半陷下,內亦宽广,〔如斜岩外层之南岩,〕有石坡中悬,而无宛转之纹。岩外镌“飞龙岩”三字,岩內镌“仙楼岩”三字,俱宋人笔。 出洞,复逾马蹄石,复共三里而返斜岩。明宗乃出火炬七枚,与顾仆分携之,仍爇炬前导。始由岩左之下层捱隙历蹬而下,⽔从岩左飞出,注⽔流与人争级,级尽路竟,⽔亦无有。东向而⼊,洞忽平广。既而石田鳞次,⽔満其中,遂塍上行,下遂坠成深壑。石田之右,上有石池,由池涉⽔,乃杨梅洞道也。舍〔之〕,仍东下洞底。既而涉一溪,其⽔自西而东,向洞內流。截流之后,循洞右行,路复平旷,洞愈宏阔。有大柱端立央中,直近洞顶,若人端拱者,名曰“石先生”其东复有一小石竖立其侧,名曰“石生学”是为教学堂。又东为吊空石,一柱自顶下垂,半空而止,其端反卷而大。又东有石莲花、擎天柱,皆不甚雄壮。于是过烂泥河,即前所涉之下流也。其处河底泥泞,深陷及膝,少缓,⾜陷不能拔。于是循洞左行,左壁崖片楞楞下垂,有上飞而为盖者,有下庋而为台者,有中凹而为 ![]() ![]() 此岩之瀑,非若他处悬崖泻峡而下,俱从覆石之底,悬穿窦下注,若漏卮漏斗然。其悬于北岩上洞之前者,二瀑皆然而最大;其悬于右岩洼洞之上者,一瀑而有数窍,较之左瀑虽小,內有出自悬石之端者一,出于石底之窦而斜噴者二,此又最奇也。 二十五⽇ 坐静岩中,寒甚。闲则观瀑,寒则煨枝,饥则炊粥,以是为竟⽇程。 二十六⽇ 雨仍不止。下午,持盖往圣殿,仍由来路北逾岭,稍东,转出箫韶峰之北。盖箫韶自南而北,屏峙于斜岩之前,上分两歧,北尽即为舜陵矣。陵前数峰环绕,正中者上岐而为三,稍左者顶有石独耸。庙中僧指上岐者娥皇峰,独耸者为女英峰,恐未必然。盖此中古祠今殿,峰岫不一,不止于九,而九峰之名,土人亦莫能辨之矣。陵有二大树夹道,若为双阙然,其大俱四人围,庙僧呼为“珠树”而不识其字云。结子大如指,去壳可食,谓其既枯而复荣,未必然也。两旁桫本甚巨,中亦有大四围者,寻丈而上,即分岐⾼耸。由二珠树中⼊,有屋三楹,再上一楹。上楹额云“舞⼲遗化”有虞帝牌位。下三楹额云“虞帝寝殿”列五六碑,俱世庙、神庙二朝之间者,无古迹也。二室俱敝而隘,殊为不称。问窆biǎn宮落葬之地何在?帝原与何侯飞升而去,向无其处也。因遍观其碑,乃诗与祝词,惟慈谿颜鲸。嘉靖间学道。一碑已断,言此地即古三苗地,帝之南巡苍梧,此心即“舞⼲羽”之心。若谓地在四岳之外,帝以髦期之年,不当有此远游,是不知大圣至公无间之心者也。盖国中诸侯,悉就四岳朝见,而南蛮荒远,故不惮以⾝过化。其说似为可取。李中溪元 ![]() ![]() 译文 二十四⽇雨停了但云气 ![]() ![]() ![]() ![]() ![]() ![]() ![]() 走出斜岩往北行,下了马蹄石。它的北面两侧岩石⾼峻,叠云耸翠,⾼峻的岩石以內 ![]() ![]() ![]() ![]() 我在⽟馆岩中坐了好久,于是想找个当地人导引我到三分石去。当地人对我说:“三分石离此处很远,周围尽是瑶族人居住的地方,必须找瑶族人作向导才行。然而中途没有住宿处,必须携带着火把露天住宿才可以前往。”随后出重金雇到一人,是个平地瑶,姓刘,约定第二天天气晴朗就出发。如天气不好,就姑且在斜岩中等候。于是从⽟琅岩往回走,经过马蹄石东面,进到飞龙岩。岩从半山 ![]() 出了岩洞,又越过马蹄石,又总共走三里便回到斜岩。明宗于是拿出准备好的七支火把,与顾仆分别带着,他点燃了火把仍走在前面作向导。开始时从岩洞左边的下层钻过孔隙踩着石瞪而下,⽔流从岩洞左边飞泻出来,向下倾注而与人争抢石瞪,石瞪走完了,⽔也不再有。朝东往里走,洞忽然变得平而宽广。旋即一块块石田像鱼鳞一样排列着,⽔流灌満田中,只能从田埂上行走,石田下面便是崖壁坠陷形成深⾕。石田的右上方有个石池,由池中涉⽔过去,是到杨梅洞的路。我们放弃了,仍旧往东朝洞底向下走。随后渡过一条溪⽔,那溪⽔自西而东向洞內流。横渡溪⽔后,顺着洞右走,路又变得平而宽广,洞更加宏大空阔。有一 ![]() ![]() ![]() ![]() ![]() ![]() ![]() ![]() ![]() ![]() 此岩中的瀑流,不像其他地方那样悬挂在崖壁间向深峡倾泻而下,而都是从卧覆的石头底悬空而下,穿过小洞向下流泻,如有漏洞的酒器一般。悬在北岩上洞前的,两条瀑布都如上面所说,而且最大;悬在右崖洼洞上的,一条瀑布经几个小孔泻下来,比起左边的瀑布虽然小些,但瀑布从悬吊着的石头端顶流泻出一股,从石头底下的小洞中斜噴出两股,这又是最奇特的。 二十五⽇清静安闲地呆在斜岩中,天气非常寒冷。无事就观赏瀑布,冷了便烧树枝烘烤,肚饿则煮稀粥吃,就这样度过了一整天。 二十六⽇雨依然不停。下午,打着伞去圣殿,依旧从来路往北翻过岭,稍向东走,转出箫韶峰北面。箫韶峰自南而北纵贯,屏风般耸立在斜岩前,峰上部分为两支,它的北面尽头处就是舜陵。陵前环绕着几座山峰,正中峰的上部分成三支,稍靠左边的一峰顶上有石头立独耸起。庙中僧人指着上部的分支说是娥皇峰,顶上有石头立独耸起的是女英峰,恐怕未必正确。大概这地方的古舜祠和如今的舜殿,分别在不同的峰峦,峰不止九座,而九峰的名称,当地人也不能分辨清。陵墓边两棵大树夹道而立,若双网一般,都有四人合围那么耝,庙中僧人称之为“珠树”但他不知道字的写法。结的果实大如指头,剥掉壳可以吃,传说树本来已经⼲枯了,后又重新发芽开花,我想未必如此。树的两旁生长着大巨的渺木树,其中也有四人围抱那么大的,在八尺到一丈左右以上,就分出枝权⾼⾼耸起。由两棵珠树中间进去,有三间屋子,再往上又有一间。上面那间的门额上写着“舞⼲遗化”屋中有虞帝的牌位。下面三间的门额上写着“虞帝寝殿”屋中排列着五六块碑,都是世庙、神庙之间立的,没有古迹。两处房屋都破旧狭窄,与虞帝的⾝份地位极不相称。询问虞帝落葬的地方在哪里,才知虞帝原来是与何侯一道成仙升天的,向来没有落葬处。于是遍观各碑,碑上刻的都是些诗和祭祀时祷告的话语,只有慈溪县人颜鲸撰的一篇碑文对虞帝的事迹叙说得较多,〔颜鲸是嘉靖年间的学道。〕这块碑已经断了,碑文中说,此地就是古代的三苗地方,虞帝南巡到苍梧,此心就是为了和平、摒弃战争而“舞⼲羽”的心。至于说这地方在四方部落首领管辖外,虞帝以八九十岁的⾼龄,不应当会作这样远距离的巡游,这是他们不知道道德完善、智能超越的虞帝有最公平而无差别的思想。中原的诸侯,统统到四方部落首领管辖的区域內朝见虞帝,而南方各少数民族地区荒凉僻远,所以他便不怕劳苦,亲自巡视,从而感化这里的民众。这种说法似乎可取。〔李中期(元 ![]() |
上一章 徐霞客游记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徐弘祖最新创作的免费历史小说《徐霞客游记》在线阅读,《徐霞客游记(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徐霞客游记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amx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