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十二及《徐霞客游记》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徐霞客游记 作者:徐弘祖 | 书号:10175 时间:2017/3/26 字数:15994 |
上一章 粤西游日记三十二 下一章 ( → ) | |
丁丑(公元1637年)十二月十一⽇夜雨达旦。 余苦疮,久而后起。然疮寒体惫,殊无并州之安也。时行道莫决,〔闻静闻决音,必定骨 ![]() 十二⽇雨不休,午后小止。余市香烛诸物趋崇善,而宝檀、云⽩二僧 ![]() ![]() 十三⽇晨起,求梁一往崇善,梁决意不行。余乃书一领,求梁作见领者,梁终不一押画押。余复令顾仆求二僧,二僧意如故。 乃不得已,思鸣之于官,先为移寓计。 遂⼊城,得邓贡士家旧房一间。 乃出城,以三⽇房钱畀梁,移囊⼊城。 天⾊渐霁。然此寓无锅,市罐为晚餐,则月⾊皎然,以为晴霁可望矣。 十四⽇早闻衙行蹑屐声,起视之,雨霏霏如故。令顾仆炊而起,书一揭揭帖,具有揭发 ![]() 还寓,顾仆以郡尊未还,请再从崇善求之。余复书,顾畀之去,仍不理焉。 太平、南宁俱有柑,而不见橘。 余在向武反食橘数枚。 橘与柑其形颇相似。 边鱼南宁颇大而多,他处绝无之。巨者四五觔jīn同“斤”小者亦二三觔,佳品也。鲫鱼颇小而少,至大无出三寸者。 十五⽇五更峭寒,天明开霁。自初一早 ![]() 十六⽇明慡殊甚。五鼓,巡方使者即趋太平府。其来自思恩,亦急迫如此,不知何意。 想亦为 ![]() 然不闻其调度若何,此间上下俱置之若罔闻也。仍令顾仆遍觅车夫,终不可得。 南宁城北狭西阔,北乃望仙坡来龙,西乃濒江处也。北、东、南各一门,皆偏于角上,惟西面临江,有三门。 十七⽇再备香烛素蔬往崇善,求云⽩ ![]() 见余索册、撞,辄作盗贼面孔向余曰:“僧死已安窆,如何辄发掘?”以索自锁,且以锁余。余笑而度猜度之,盖其意 ![]() ![]() 十八⽇早起则 ![]() ![]() 出沙堤觅车,车又不复得。 乃还寓,更令顾仆遍索之城外,终无有也。 十九⽇晨得一夫,价甚贵,不得已満其 ![]() ![]() 其南中走一支,数起数伏,而尽于望仙坡,结为南宁郡治。又东再南走一支,南尽于清秀山而为南宁之下砂。此⽔其腋中之界也,有木梁架溪上,渡梁,遂登冈⾩。又五里,越一最⾼冈脊,东下有泉一窞在脊畔,是曰⾼井。由是三下三上,屡渡小⽔,皆自东南注西北,始知其过脊尚在东,此皆其回环转折之⾩,流自西北注者,即西转而东南下木梁大溪者也。共四里,又越一冈脊而下,其脊⾼不及⾼井之半,而实为西北来过脊以趋清秀者也。下脊又二里,再渡一溪,其流亦自西北注东南。 过溪上冈又二里,为归仁铺,三四家在冈头而已。又东北望尖山而行,七里为河丹公馆,亦有三四家在冈头,乃就饭焉。又东北行,屡涉南流小⽔,五里,一溪颇大,有木梁架之,至长于前二溪。其溪盖自北崇山中来,有聚落倚其上流坞中,颇盛。越梁东上冈,是为桥村墟赶集,数十家之聚。时方趁墟,人声沸然。于是北望尖山行,又屡涉东南流小⽔,十二里,北渡一木梁颇大,又三里而至施湴bàn驿,⽇将晡矣,歇于店。 二十⽇五更起,饭而行,犹昧慡也。由施湴东北行二里,为站墟。又一里,降而下,渡一溪,木梁亦长。越溪东上,共一里,逾一冈,已越尖山东北矣。途中屡越小⽔,皆北而南。又十二里,横径平畴中,其处北近崇山,南下平坞,西即所逾之冈,东则崇山东尽,转而南行,缭绕如堵墙环立。 又东二里,复得大溪自北山南注其內,溪北大山之下,聚落甚盛,曰韦村。大山负扆立村后,曰朝著山。渡溪桥,东上崇冈即南下之脊,为清秀之东郡城第二重下砂也。按《郡志》,东八十里有横山,⾼险横截江河,盖即此山南走截江而耸起者也。宋置横山寨,为市马之所。又东北二里,有三四家在山冈,曰火甲铺。于是北下行山坞间,四面皆山,⽔从东南透夹去。屡涉细流,五里,遂北折⼊山夹。两山东西骈立,从其中溯流北上,共十里,山夹束处汇塘塸ōu积聚⽔,有三四家踞山脊中度处,两崖山甚 ![]() 然询之土人,皆曰昆仑关在宾州南,即谢在杭《百粤志》亦云然。按宾州南者乃古漏关,非昆仑也。世因狄武襄即获青驻宾州,以上元即正月十五⽇飨士,夜二鼓被昆抵达仑,遂以宾州古漏当之。至今在南宁者,止知为关山,而不知昆仑;在宾州者,皆以为昆仑,而不知为古漏。若昆仑果在宾州南十里,则两军已对垒矣,武襄十⽇之驻,二鼓之起,及曙之破,反不⾜为神奇矣。饭于氓舍,遂东北下山。一里,有大溪自北而南,其流汤汤,⼊自南宁境,尚无比也。盖关山南北⽔虽分流,犹南下郁江。于是溯其流北行山夹间,其山屡开屡合,又十四里,得家百之聚,曰长山驿。聚落在溪之西。其北有两溪来会,一自西北,一自东北。二⽔会合,其北夹而成冈,有墟舍在其上,甚盛。乃渡其西北来之溪,陟桥登墟,循东北来溪之右溯之行。又十里,溪⽔自东北盘坞中来,路由北麓而上,得数家之聚,曰里段墟,乃邕、柳界牌岭之南麓也。 其去界牌尚十里。此地犹属宣化。 盖邕、柳之⽔以界牌岭而分,北下者由思笼西转武缘⾼峰岭西⼊右江,南下者⼊郁江。此界牌岭南流之⽔,经长山而南,余以为即伶俐⽔之上流也。然土人云:“伶俐⽔尚东隔一山;此⽔出大中港,其港在伶俐之西”云。是⽇至里段,约行六十里,⽇才过午,夫以担重难行,且其地至思笼四十里,皆重山,无村可歇,遂税驾不前。 二十一⽇平明,自里段北行,复下山,仍与北来⽔遇。 溯之⼊五里,⽔左右各有支流自山腋来注,遂渡一小桥,乃西北来支流也。又四里,又渡小桥,越溪之东,东北山夹又有支流下注。又北一里,始北上登岭,西瞰其流自西夹中来,则里段、长山大溪之发源处矣。北上半里,东⼊一隘门,其东有公馆焉,是为邕、柳分界处。 门以內属宾州。公馆惟中屋为瓦,其门庑俱茅所盖。馆门东向,其前后环壑为田,而南北更峙土山。 其⽔犹西坠馆右峡中,盖即前西麓登山时所见,东北夹支流下注之上流也。其隘土人名为界牌岭,又指为昆仑关。按昆仑为南宁地,去郡东九十五里;兹与宾分界,去南宁一百二十里,其非昆仑可知。今经行者见其处有隘,遂以昆仑当之。 故《西事珥》云:“昆仑关不甚雄险,其上多支径,故曰:” ![]() ‘“亦误谓此也。又平行岭夹,则田塍之东潴而为塘。三塘连汇,共半里,塘尽,复环为田。 (田)之南巨山横峙,田之北列⾩斜骞,而田塍贯其间,即过脉处也,其东,⽔北流矣。余切以小脉自北南过,及随⽔东北下,抵思笼而问之,始知其⽔犹西北转武缘南之⾼峰,而出右江,则此脉乃自南而北渡,北起为陆蒙山,迤逦西行,过施湴尖峰,又西走而分支南结为南宁,其直西又西为罗秀,又西为石步,又西尽于王宮,则右江⼊郁之东岸也。自过脉处又东半里,乃下,又半里,下抵坞中。随⽔东北行,望前山一峰尖而甚⾼,云气郁 ![]() 又行坞中二里,有小⽔南自尖山北夹来,北与界牌之⽔合,有小桥,渡之,是为上林县界。 自界牌岭来至此皆为宾州境,而是⽔之东又为上林境,以上林之思笼一驿孤悬独界其中也。 过桥,复东北升陟冈陀,四里抵思笼今作思陇,村落一区在冈头,是为思笼驿。按《志》,思笼废县,昔为南宁属,不知何时割属上林。其地东西南皆宾州境,惟西北五十里至上林县。 〔驿南面曰⾼尖山;北面崇山并障,东曰北斗山,西曰晒曲岭;遥山层叠正西者,曰陆蒙山。溪自界牌岭东北至此,扼于北山,遂转西南去。惟陆蒙隔于溪西也。〕先是,雨⾊濛濛,初拟至思笼而止;及饭,而⽇⾊尚早,夫恐明晨雨滑,遂鼓勇而前。由思笼遂东下坞中,溯细流东行,一里,田夹既尽,复潴⽔为池。其池长亘一里,池尽复环塍为田,其南北皆崇山壁夹,南为⾼尖之东北垂,北为北斗之东南垂,其中夹而成田。共半里,即二山度脉之脊,⽔至是遂分东北与西南二派,东北者⼊都泥江,西南者⼊右江,〔为黔、郁两江脊,〕⽔之派至是始分。过脊,随⽔东北行峡中,其峡甚束。又半里始降而下,有坊焉,复为宾州界。盖宾州之地,东西夹思笼一驿于中,为上林南界者,横过仅七里云。 既下,山愈 ![]() 按《志》:“宾州南四十五里有古漏山,古漏之⽔出焉。其关曰古漏关。”即此矣,然土人无复知者。 随⽔东又三里,山峡渐辟,又六里,渐出峡,始东望遥峰甚⾼,双尖骈起者,为百花山。 ⽔折而北,路亦随之,山乃大辟。六里,为双峰洞, ![]() ![]() ![]() 又三里,乃渡大溪之东,溪乃东转,路亦从溪南随之。共东十里,溪北之山东尽,溪南之山亦渐东转而南,是为山口。 其东平畴一望,天豁岚空,不意万山之中,复有此旷 ![]() 东望五里,为丁桥村,又东十里为宾州,皆在平楚中。 谢肇淛zhé云:“昆仑在宾州南十里。”此何据也? 少憩山口,征三里路于途人。知者云:“当从此东北行,由北小岭⼊,是为口村。其道为径,可无宾州之迂。”时甫下午,⽇⾊大霁,遂由出口北渡大溪,从平畴中行。十里,抵北界小山下。其山颇低,自山口之北回环东北行,至此有村落依之。由村东又东北行五里,越山之北,复有坞自西而东,路横涉之。二里,有⽔亦自西而东注,架小桥于上渡之。又北一里,直抵北山下,其山乃北第二重东行小支。又有⽔直 ![]() 度桥即北向登山,山巅有堡一围,名竹马堡,乃二年前太平节推吴鼎元,⾼州人。署宾州所筑,招狼兵五十名以扼要地者。上山半里,又从山上北行半里,山北有⽔一塘,横浸山麓,四面皆山峡环之。下山又半里,北望公村尚在坞北二里外,担夫以力不能前,乃从山北麓东行半里,投宿小村。村不当大道,村人初不纳客,已而一妇留之,乃南都即今南京市人李姓者之女,闻余乡音而款留焉。其夫姓邓,随驿骑至南宁。 二十二⽇是为立舂⽇。晨起, ![]() 又北行四里,抵北小山下,有⽔从山下漱南麓而东,架桥渡之。 遂穿山腋而北,于是北行陂陀间,西望双峰峻极,氤氲云表者,大明山也。其山〔在北斗山西北,〕为上林、武缘分界。按《志》,上林、武缘俱有镆铘、思邻二山,为二县界,曰镆铘而不及大明,岂大明即镆铘耶?又北五里,有大溪西自大明山东流而去,是又为宾州、上林之界,其⽔较古漏诸溪为大,故不能梁而涉焉。由溪北又三里,登一冈,是为思洛墟,宾州北来大道至墟而合。遂西北行,共十二里过⽩墟,又三里为牧民堡,有卖饭于冈头者,是为宾州往上林、三里中道也。又西北行十里至开笼山,〔一名 ![]() ![]() 〔有分三岐者,东岐大而⾼,中次之,西岐特锐,细若竹枝,诡态尤甚;有耸立众峰间,卓⾼而直如簪笔者。〕由其西转而北,⼊石山峒中。 五里,北至杨渡今作洋渡,一大溪西由上林崇山中东流至此,直 ![]() 其峡或束或开,⾼盘曲峙,左右俱有村落。十里,峡复大开,四山围绕,中成大坞。有一峰当坞起平畴中,四旁无倚,极似桂林之独秀、向武之瑞岩,更小而峭。路过其西,忽树影倒垂,天光中透,亟东⼊之,则其南中北中迸。 南窍复有巨石自洞顶当门外倚,界洞门为二,门內裂窍⾼数丈,阔丈五,直透峰北者五六丈。 出北窍,其上飞崖倒覆,骞腾而东,若复道回空,悬树倩影。 复⼊其內,又西通一窍,西北转而出,其中宛转,屡有飞桥上悬,负窦层透,又透西门焉。一峰甚小,下透四门,中通二道,亦琅岩之具体而微者,但琅岩⾼迥,而兹平狭耳。由岩北又北三里,为桂⽔桥,溪⽔自西北漱崖,而南崖瞰溪临桥。昔有叠石为台,构亭于上者,曰来远亭,今止存荒址矣。 越桥东,又北二里,为三里城。城建于万历八年,始建参府,移南丹卫于此,以镇庒八寨云。时已过午,税驾于南城外陈队长家。其人乃浙之上虞陈氏也,居此二十年矣。晚⽇甚丽,余乃人城谒关帝庙,换钱于市而出。及就寝,雨复大作。 二十三⽇晨起雨止。既而⽇⾊皎然,遂令顾仆浣⾐濯被,余乃作与陆参戎即参将书,并录《哭静闻》诸诗椷封信之,以待明晨投⼊。迨暮,⽇复坠黑云中。 二十四⽇晨起,雨复作。上午以书投陆君。陆,镇江人也,镇此六年矣。 名万里。 得书即令一把总以名帖即今之名片候余,余乃⼊谒,为道乡曲,久之乃别。 陆君曰:“本当即留款,以今⽇有冗,诘朝耑同”专“候耳。”盖是⽇乃其孙伯恒初冠,诸卫官有贺燕也。 余返寓,雨纷纷不休。 陈主人以酒饮余,遂醉而卧。 二十五⽇晨起渐霁,余作程纪于寓中。上午,陆君以手书订约订余小叙,尽返所馈仪。余再作书強之,为受金⾕秋香卷。下午,⼊宴于內署,晤陆君,令弟玄芝昆仲俱长厚纯笃dǔ忠实,极其眷爱焉。 二十六⽇晨起,⼊谢陆君,遂为下榻东阁。阁在署东隅,乔松浮空,幽慡兼致,而陆君供具丰腆,惠⾐袜 ![]() 又知郑峚màn ![]() ![]() 抚宁侯朱国弼等疏攻乌程,六月间,乌程始归,郑、钱狱俱未结。 二十七⽇雨。 二十八⽇稍霁。陆公特同余游韦⻳岩。岩在三里西十里。 二十九⽇复雨。 三十⽇复雨。 译文 丁丑年(崇祯十年,1637)十二月十一⽇夜雨通宵达旦。我苦于生疮,睡了很久后才起 ![]() ![]() ![]() 十三⽇早晨起 ![]() ![]() 十四⽇早晨听见衙门踩着木板鞋行走的声音,起⾝看天⾊, ![]() ![]() ![]() 十五⽇五更时酷寒,天明后晴开。从初一早晨 ![]() 十六⽇特别明丽慡朗。五更时,巡察地方的使者就赶去太平府。他从思恩府来,也是如此急迫,不知是什么意思。猜想也是因为 ![]() 南宁城北面窄西面宽,〔北面是从望仙坡延伸来的主脉,西面是濒江之处。〕北、东、南三面各有一道城门,都偏在城角上,唯有西面临江,有三道城门。 十七⽇再次备办了香烛素菜去崇善寺,求云⽩烧 ![]() ![]() ![]() ![]() ![]() ![]() 十九⽇早晨找到一个脚夫,价非常贵,不得已満⾜了他的贪 ![]() ![]() ![]() 二十⽇五更起 ![]() ![]() ![]() ![]() ![]() ![]() 二十一⽇黎明,从里段墟往北行,又下山,仍与北面流来的溪⽔相遇。溯流进去五里,溪⽔左右各有支流从山侧流来注⼊,于是越过一座小桥,是从西北流来的支流。又行四里,又走过小桥,越到溪东,东北山间峡⾕中又有支流下流注⼊。又向北一里,开始北上登岭,俯瞰西面溪流从西边峡⾕中流来,是里段墟、长山大溪的发源处了。向北上登半里,向东走⼊一道隘门,隘门东边有客馆,这是琶州、柳州的分界处。〔门以內属于宾州。〕客馆唯有正堂屋是瓦房,馆门两侧的厢房全是茅草盖成的。馆门向东,它前后壑⾕环绕中有田地,但南北两面又耸峙着土山。这里的⽔流仍然向西坠⼊馆右的峡中,大概就是前边在西麓登山时见到的,从东北峡⾕中下流的支流的上游了。这个隘口当地人起名叫界牌岭,又指认为昆仑关。据考察,昆仑关是南宁府的辖地,距府城东面九十五里;这里与宾州分界,距南宁城一百二十里,可知它不是昆仑关。现在经过此地的过路人见此处有隘门,便把它当做昆仑关。所以《西事饵》说:“昆仑关不怎么雄伟⾼险,关上分出很多岔道,因而说:‘要守住昆仑关,必须防守小路。”也误认为是此地了。又平缓行走在山岭峡⾕间,就见田野的东面蓄⽔为塘。三个⽔塘连片积⽔,共走半里,⽔塘尽头又有田地环绕。田野的南面大山横向屹立,田野的北面成列的小土山斜向⾼举,而田地纵贯其间,就是山脉延伸过之处了,它的东面,⽔向北流了。我起初以为这条小山脉是自北往南延伸而过,及顺⽔流往东北下走,抵达思笼时询问此山的走向,才知道这条⽔流仍然是向西北转过武缘县南的⾼峰,而后流⼊右江,那这条山脉是自南往北延伸,在北面突起成为陆蒙山,透邀向西延伸,延过施碰骤的尖峰,又往西延然后分出支脉在南面盘结为南宁府所在的山,它一直往西又在西面成为罗秀山,又往西是石步墟,又往西在王宮村到了尽头,就是右江流⼊郁江的东岸了。从山脉延伸而过之处又向东走半里,于是下山,又走半里,下到坞中。顺⽔往东北行,望见前方的山中一座山峰的尖端非常⾼,云气浓郁旺盛,时而弥漫时而飘散。五里,慢慢走到尖峰的南面,渡过溪⽔后往北又走二里,这才见到路左西山下有村庄依傍着。又向东渡溪,于是沿溪流东岸向北行。三里,已到尖峰的西麓,溪流向东啃咬着山麓的下部,路于是绕着山崖向北上走。转到山崖的北面,二里,向东北下行,已绕到尖峰的北麓了。又在山坞中行二里,有小溪从南边尖山北面的峡⾕中流来,向北与界牌岭来的⽔合流,有小桥,过桥,这里是上林县的地界。从界牌岭来到此地都是宾州的辖境,但这条溪⽔的东岸又是上林县的辖境,是由于上林县的思笼一个 ![]() 这以前,雨⾊檬檬,最初打算到思笼便停下;到吃饭时,天⾊还早,脚夫担心明天早晨下雨路滑,就鼓⾜勇气往前走。由思笼向东下到山坞中,溯细小的溪流往东行,一里,走完夹在两旁的田,又是积⽔的⽔池。这个⽔池长长地绵亘了一里,⽔池过后又是田埂环绕的田,这里南北两面都是⾼山石壁相夹,南面是⾼尖山的东北垂,北面是北斗山的东南垂,两山之中夹成田地。共半里,就是这两座山山脉相连的山脊,⽔流到了这里便分为东北与西南两条支流,向东北的流⼊都泥江,向西南的流⼊右江,是黔江、郁江两江分流的山脊,⽔流的支系到这里开始分流。走过山脊,顺⽔在峡中往东北行,此峡非常狭窄。又走半里开始下降,有座牌坊,又是宾州的地界。原来宾州的辖地,东西夹着一个思笼释在当中,是上林县的南部辖境,横过之处仅有七里。下山之后,山更加紧 ![]() ![]() ![]() ![]() 在山口稍稍休息,向途中的人证实去三里城的路。知道的人说:“应当从此地往东北行,由北面的小岭进去,那是口村。这条路是小路,可以不必绕道宾州。”此时刚到下午,天⾊大晴,就由山口向北渡过大溪,从平旷的田野中前行。十里,抵达北面的小山下。此山很低,从山口的北面回绕着往东北延伸,延到这里有村落依傍着它。由村东又向东北行五里,越到小山的北面,又有山坞自西向东扩展,路横涉过山坞。二里,有⽔流也是自西向东流注,在上面架有小桥横渡过去。又向北一里,直达北山下,这里的山是北面第二层向东延伸的小支脉。又有⽔流直 ![]() ![]() ![]() ![]() ![]() ![]() ![]() ![]() ![]() 二十三⽇早晨起 ![]() ![]() ![]() 二十四⽇早晨起 ![]() 二十五⽇早晨起 ![]() ![]() 二十六⽇早晨起 ![]() ![]() ![]() ![]() 二十八⽇稍微晴开。陆公特意陪同我去游了韦⻳岩。韦⻳岩在三里城西面十里处。 二十九⽇又下雨。 三十⽇又是下雨。 WwW.BaMxs.cOm |
上一章 徐霞客游记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徐弘祖最新创作的免费历史小说《徐霞客游记》在线阅读,《徐霞客游记(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徐霞客游记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amx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