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及《徐霞客游记》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徐霞客游记 作者:徐弘祖 | 书号:10175 时间:2017/3/26 字数:13597 |
上一章 滇游日记四 下一章 ( → ) | |
戊寅(公元1638年)九月初一⽇雨达旦不休。起观两界山,已出峡口,碧峒在西南山下,其北山冈上即红板桥,为贵州界。 复去黔而⼊滇,⾼枕一宵矣。就火炊饭 ![]() ![]() ![]() 初二⽇夜雨仍达旦。主人言:“今⽇涨愈甚,舟益难渡。明⽇为街子,贵州为”场“,云南为”街子“,广西为”墟“。候渡者多,彼舟不得不至。即余亦同行也。”余不得已,复从之。匡坐如昨⽇,就火煨粥,⽇三啜焉,枯肠为润。是⽇当午,雨稍止。忽闻西岭喊声,寨中长幼俱遥应而驰。询之,则豺狼来负羊也,幸救者,伤而未死。夫⽇中而凶兽当道,余夜行丛薄中,而侥幸无恐,能忘⾼天厚地之灵祐哉! 碧峒在亦佐县东百里。盖滇南胜境之界山南走东转,包明月所又称平彝所之南横过,为火烧铺南山。 按滇南胜境,乃分界山也,而老脊尚在其东火烧铺西岭。余前过明月所,即平彝所,询土人,言其⽔南下亦佐。 则明月所东,火烧铺西,乃为分⽔之脊,即转为火烧、亦资孔之南山,东走而北转,经乐民所,北绕归顺、狗场之间,而东南下安笼所,⼊广西泗城州境,又东过思恩府北,东峙为太明山,而尽于浔州,为黔、郁二江之界。其滇南胜境之南,所度火烧铺南山者,其峡中尚有明月⽔出焉,界从其口东度两分而已。老脊从此分为两支。正支东由亦资孔南,东北绕乐民所北,而转安笼所,下泗城州。旁一支南下东转,而黔、滇之界因之,南抵此峒,又南至于江底,又南尽于南盘之北焉。是黔界越老脊之西南,不以老脊为界,而以南支为界也。若以老脊,则乐民所、狗场营、⻩草坝俱当属滇。以老脊东行而黔隘小,故亵(póu减少)滇益黔,以补不⾜。 碧峒北与新兴城遥对,南与柳树遥对。此地又滇凸而东者。 碧峒寨有民哨,有薙薙,共居一寨门之內。其西为民寨,即余所栖者;其东为薙薙寨。 自⻩草坝至此,米价最 ![]() 初三⽇子夜寒甚。昧慡起,雨仍霏霏。既饭,出寨门,路当从小岐南上山,误西从大石径行。 初有坞西北去,以为狗场道。随石径西南转,二里,东界石山南去,坞转而西,随之。 二里,峡中禾遂盈陇,望北山崖畔有四五家悬坡上,相去尚一里,而坞南遂绝,乃莽苍横陟其坞而西北,一里,抵北山村麓,有两人耕于其下,亟趋而问之。尚隔一小溪,其人辄牵牛避去。 余为停趾即停止行进,遂告以问道意。 其人始指曰:“往⻩泥河应从来处。此误矣。”在问以误在何处,其人不告去。乃返,行泥塍间,路倏断倏续。二里余,至前转坞处,犹疑以为当从南峡⼊。方惆怅无路,忽见坞边一牧马者,呼之,即碧峒居停主人也,问何以至此?盖⻩泥河之道,即从碧峒后东南逾岭,乃转西峡,正与此峡东界石山,南北相隔,但茅寨无路,故必由碧峒始得通行。遂复二里余,返至碧峒西南,傍其寨门,东南逾岭而下。一里,东南径坞,半里复上,又半里,又东南逾一岭,有峡自南西坠,而路则直西出坳。半里始下,又半里抵西峡中,遂由峡西行。屡陟冈洼,三里,有石峰踞峡之中,为当关之标,由其北逾脊而下。 时密云酿雨,见细箐萦崖,深杳叵测,真豺虎之窟也。惴惴西下,一里度壑。又二里,忽有⽔自北峡出,下嵌壑中,绕东南而注,是为⻩泥河。其河仅比泸江⽔,不阔而深,不浑而急;其源发于乐民所、明月所,经狗场至此,东南与蛇场河同下江底而⼊盘江者也。时有小舟舣停泊西,稍待之,得渡,遂西上坡。一里半,逾岭坳,有岐自东南峡底来,为⼊小寨而抵板桥者,乃知板桥亦四达之区也。又西出峡,见群峰中围一壑,而北峰独稍开,即⻩泥河所环。共一里余,抵聚落中。是⽇为市,时已散将尽。⼊肆觅饭。主人妇以地泞天雨,劝留莫前。问马场尚四十里,度不能前,遂停杖焉。 ⻩泥河聚庐颇盛,但皆草房。其地四面环山,而北即河绕其后,复东南带之。西又一小溪,自西南峡来,北注⻩泥。 其中多盘坞环流,土膏丰沃,为一方之冠。亦佐之米,俱自此马驼肩负而去。前拟移县于此,至今称为新县,而名亦佐为旧县云。 初四⽇晨起雨止,四山云气 ![]() ![]() ![]() 于是随北峡溪,又溯流半里,乃西上山。 时东峰云气稍开,乃贾勇上跻。仰见西岭最⾼,其上皆夹坡削箐,云气罩其顶,不能悉。跻二里,渐⼊浓雾中,遂从峰头穿峡上,于是箐深霾黑,咫尺俱不可见。又一里陟其顶,平行岭上。又二里乃下,下一里及西坞。涉坞而西,一里,度一小桥,桥下⽔北流。 乃南向西转,一里,有岐 ![]() ![]() 得峰头一树如擎盖,下有列石如错屏,乃就树踞石而憩,止闻飕飗滴沥之声,而目睫茫如也。又西北平行者一里,下眺岭西深坠而下,而杳不可见;岭东屏峙而上,而出没无常。 已从北下,始有石磴陡坠,箐木丛⽔。 共一里半,陟坞而西,亦中洼之宕也。半里,又逾西坳出,其壑大开,路乃稍平,尖峰旁立,若为让道者。西向平行坞中一里半,有⽔横潴于前,以为溪也,涉之不流,乃壑底中洼之坑,蓄而成溪者。又西二里,复有一溪,北流甚急,波涨⽔深,涉之没股焉。又西一里,乃饭于峡坡之下。既饭,遂西人竹峡。祟峰回合,纡夹⾼下,深篁密箐,蒙密不容旁⼊,只中通一路,石径逶迤,如披重云而穿密幄也。其竹大可为管,弥漫山⾕,杳不可穷,从来所⼊竹径,无此深密者。 其处名竹园箐。自⻩泥河西抵马场,人人捆负,家家献客,皆此物也。客但出盐瀹(用汤煮东西)之耳。其中坡陀屡更,三里,逾峡南下,其壑中开,又为雾障,止闻隔坡人语声,然不辨其山形⾕势矣。南行壑中一里,转而西半里,又越一坳。又半里,经峡而西,抵危坡下,复西向跻磴上,于是密箐仍萦夹壁悬崖间,其陟削虽殊,而深杳一如前也。攀陟三里,西逾岭头,竹箐既尽,循山南转,皆从岭上行。路东则屏峙而上,路西则深坠而下,然皆沉雾所翳,不能穷晰也。南向平陟岭上者三里,转而西行岭脊者一里,其脊南北,俱深坠而下,第雾漫莫悉端倪。既而傍北岭行,北屏峙而南深坠。又二里,雨复大至,适得羊场堡四五家当岭头,遂⼊宿焉。其家竹 ![]() 初五⽇夜雨达旦不休。饭而行,遂南向稍下,已渐转西。两旁多中洼下陷之⽳,或深坠无底,或潴⽔成塘,或枯底丛箐,不一而⾜,然路犹时时陟冈逾岭,下少上多也。 十里,见路北有深箐,有岐从箐中升,合并西去;有聚落当岭头,是曰⽔槽。其处聚落颇盛,夹道成衢,乃狗场营、安笼所、桃花大道所出。但冈头无田,其上皆耕厓即崖锄陇,只湛种粟,想稻畦在深坑中,雾翳不见也。升陟岭头,又西五里,是曰⽔井,其聚落与⽔槽同。由其西一里半,始历磴下,遥望西坞甚深。 下箐中一里,由峡底西行二里,复逾坡而上。 一里,稍下坡西坞中。其中不深,而回峰四辟,雾倏开合,⽇⾊山光,远近迭换,亦山中幻景也。 既复西向逾岭,三里,见岭西洼中,有⽔成塘。乃循峰西北行,稍下一里,而⼊亦佐县东门。县城砖甃,而城外草舍三四家,城中亦皆草舍,求瓦房寥寥也。一里,炊于县前。饭后,半里出西门,乃西北行。计其地犹在群峰之顶,但四山雾塞,上下莫辨耳。从岭头西北行二里,乃西向历峻级而下。其时雾影亦开,遂见西坞中悬,东界所下之山,与西界崇峰并夹,南北中辟深壑,而拐泽河自北而南,经其中焉;其形势虽见,而河流犹深嵌不可窥。西山崇列如屏,南额尤⾼,云气尚平抹其顶,不令尽露。西山之南,复起一山,斜障而东,此则障拐泽而东南合蛇场者也。于是盘折西下,三里,抵坡而磴尽。复西北行坡陀间,一里,逾冈再下,数家茅舍在焉,然犹未濒河流也。 又西半里,涉一东来小⽔,乃抵河岸。溯之北,又涉一东北来小⽔,约半里,有渡舟当崩崖下,渡之。是河发源⼲平彝卫及⽩⽔铺以东,滇南胜境以西皆注焉。其势半于江底,而两倍于⻩泥河,急流倾洞,南奔东转,与蛇场合而东南会⻩泥河⽔而为江底河者也。亦佐、罗平南北东西二处,俱以此为界。西登崖,崖岸崩颓,攀跻而上,遂西向陟岭。时暮⾊将至,始以为既渡即有托宿处,而荒崖峻坂,绝无一人,登陟不已,暮雨复来。五里,遇一人趋渡甚急,执而问之。曰:“此无托宿处。 ![]() ![]() 初六⽇晨起雨止,四山犹氤氲不出。既饭,稍西下,渡洼。复西北上,渐露昨所望屏列崇峰在西南,而路盘其东北。三里逾一冈,坪间有墟地一方,则 ![]() ![]() ![]() ![]() 一里,循横坡南崖而西,其处山脊凑合,冈峡纵横,而森石尤多娟丽。 又西一里,有岐自东南峡来合。 又西一里,乃转北下,于是西向山遥豁,而路则循山西北向行矣。 四里,复北向逾冈,转而西下,望西北坞中,有石壁下嵌,不辨其底。 已而降行坞中一里余,又直造其下,则亦中洼之峡也。由其南又西行,两陟冈坞共三里,始涉一南流小⽔。 自渡拐泽河至此,俱行岭上,未见勺⽔。又西逾一冈,一里,南望冈南,一峰西辟,洞门⾼悬,门有木横列,而下隔一峡,遥睇无路,遂不及迂⼊。又半里,又涉一南流小⽔,西逾一冈,共二里而抵桃源村。其村家百之聚,与⽔槽相似,倚北山而居;前有深坞,罗平之道自坞中东南来;北东西三面,俱会其⽔南坠⼊崖洞,而南怈于蛇场江。故知拐泽西岸崇山,犹非南行大脊也。村多木⽪覆屋以代茅。时⽇已午,就村舍瀹汤餐饭,而木 ![]() 久之,乃西向行,渡西北峡石中小⽔。 一里,陟西坞而上。 又一里,逾冈而西,见西坞自西而东,其南有小山蜿蜒,亦自西而东界之。其山时露石骨峥峥,然犹未见溪流也。坞中虽旋洼成塘,或汇澄流,或潴浊⽔,皆似止而不行者。又西一里,逾冈西下,有村当坞,倚南崖而居。于是绕村西行,始见坞中溪形曲折,且闻溪声潺湲矣。由其北溯之西行,又一里,见坞中又有一村当坞而居,始见溪⽔自西来,从其村西,环其村北,又绕其东,其村中悬其北曲中,一溪而三面环之,南倚南山之崖,北置木桥以渡溪⽔。其⽔不甚大,而清澈不汩,是为清⽔沟云。盖发源于西山之回坎坡,经此而东出于桃源,始南去者也。 又西一里,复过一村,其村始在坞北。 又西一里,又经一村,曰小板村,有税司在焉,盖罗平北境,为桃花驼盐之间道也。又西二里,始逾坡涉涧,屡有小⽔自北峡来,南注于清⽔沟,路截而逾之也。北峡中男妇二十余人,各捆负竹笋而出,盖土人群⼊箐采归,淡熏为⼲,以待鬻yù卖人者。又西二里,直 ![]() 由此西南半里,过一小桥,其⽔自西北沿山而来,即清⽔沟上流之源矣。度之,即西上岭。岭头有索哨者,不之与而过。 蹑岭一里半,西陟岭脊。是脊始为分⽔之处,乃北自⽩⽔铺西直南度此,回环西南,而峙为大⻳,以分十八寨、永安哨、江底河诸派者也,而罗平之界,亦至是而止焉。逾脊西,渐西北平下一里,渐转而西,行坞中。其坞东西直亘,而南北两界遥夹之,南山卑伏,而北山⾼耸,暮雾复 ![]() ![]() 西行六里,其西有山横列坞口,坞始坠而西下,茅舍两三家,依坞而栖,路乃逾坞循北山而西。 半里,有茅亭一龛当路旁,南与茅舍对,想亦哨守之处也。 又西一里稍下,有小⽔成溪,自北峡来,小石梁跨之,其⽔南注坞口而去。既度梁,即随西山南向,随流半里,转而西上岭,暮⾊合矣。 又上一里,而马场之聚当岭头。 所投宿者,乃新至之家,百无一具。时⽇已暮,无暇他徙,煨 ![]() ![]() 译文 戊寅年(崇祯十一年,1638)九月初一⽇雨通宵达旦一直没停。起 ![]() ![]() ![]() ![]() ![]() ![]() ![]() 初二⽇雨仍然通宵达旦地下。主人说:“今天河⽔涨得更加厉害,船只更难渡过去。明天是街子,〔贵州省叫“场”云南省叫“街子”广西省叫“墟”〕等侯渡船过河的人很多,那渡船不得不划过来。到时我也和你一齐走。”我没有其它办法,又听从了。和昨天一样坐在屋里,就着火塘煮稀饭,一⽇三餐,⼲瘪的肠胃得以滋润。这天中午,雨渐渐停了。忽然听到西边山岭传来喊声,寨子里的男女老少都呼喊起来响应这远方的喊声,并急急忙忙地奔过去。询问后才知道,是豺狼来拖羊,幸而救得及时,羊虽然受伤却没死。大⽩天的中午都有猛兽在大路上出没,我连夜在草木丛杂的地方行走,而侥幸没受到惊吓,怎能忘记天神地灵的保佑呢! 碧桐位于亦佐县东边一百里处。原来滇南胜境所在的云、贵界山往南延伸后朝东转,绕着明月所的南部横贯过去,成为火烧铺南山。〔滇南胜境关所在的山,是云、贵两省的界山,但界山主峰还在其东边的火烧铺西岭。我从前经过明月所―就是平彝所,询问当地人,他们说明月所的⽔往南流到亦佐县。那么明月所东面、火烧铺西面,才是云、贵两省分⽔岭的主峰山脉,就是绕过去成为火烧铺、亦资孔 ![]() ![]() ![]() 碧酮北边与新兴城遥遥相对,南边与柳树遥遥相对。这里又是云南省向东凸出的地方。 碧酮寨有汉民的哨,有锣锣,汉民、锣锣共同居住在一道寨门之內。寨子西部是汉民寨,就是我所寄住的地方;寨子东部是锣锣寨。 从⻩草坝到碧炯,米价最便宜,一升米才卖三四文铜钱。初三⽇晚上到凌晨气候非常寒冷。天亮起 ![]() ![]() ![]() 初四⽇早晨起 ![]() ![]() ![]() ![]() ![]() 初五⽇夜里下雨,到天明还没停。吃过饭后出发。于是往南逐渐下坡,不久慢慢转向西。路两旁有很多中洼、下陷的洞⽳,有的深陷不见底,有的积⽔形成池塘,有的⼲枯的底部警竹丛丛,不能一一列举出来,然而道路仍然常常爬山越岭,下的时候少,上的时候多。走了十里,看见路北边有很深的警沟,有岔路从警沟中向上伸出来,和正路合并之后往西延伸;有村落位于岭头,这是⽔槽。⽔槽村落较大,房屋夹道,形成四通八达的路,是去狗场营、安笼所、桃花各条大路所起始的地方。但冈头上没有⽔田,其上沿着山边耕挖成行,只能种旱⾕,想来稻田在深坑中,因雾气遮蔽而看不见。顺着岭头升登,又往西走五里,来到⽔井。这里的村落和⽔槽相同。从⽔井往西走一里半,开始顺着石阶往下走,远远看去西边的山坞很深。下到著沟里走了一里,顺着峡⾕底往西走两里,又攀越山坡向上走。一里,逐渐下到坡西的坞中。山坞不深,但环绕的山峰朝四面退避,云雾忽然散开、忽然聚合,远处近处的⽇光山⾊轮流变换,也是山中梦幻般的景致。不久又往西越过山岭,三里,看到山岭西边的洼地中,积⽔形成池塘。于是顺着山峰往西北行,逐渐往下走一里,然后从亦佐县东门进城。县城的城墙是用砖砌的,而城外有三四家草房,城中也都是草房,瓦房寥寥无几。走了一里,在县衙门前面烧火做饭。吃过饭后,走半里从县城西门出城,于是往西北行。计算一下这里仍然处在群山的顶上,只是四周的群山被云雾填塞,上下无法分辨罢了。顺着岭头往西北走二里,才向西边顺着又⾼又陡的台阶而下。这时,笼罩群山的云雾也散开了,于是看见西坞在群山之中⾼悬,东部所下的山,和西部⾼大的山峰对峙于山路两旁,南部北部的群山之中劈开很深的壑沟,而拐泽河从北往南从壑沟中流过;这里地貌形势虽然见到了,但拐泽河⽔还深嵌在沟底而无法看见。西部的大山如屏风一样⾼⾼耸列,靠南头的尤其⾼大,云雾还齐齐地掩盖住山顶,不让它全部显露。西部大山的南边,又耸起一座山峰,斜斜地、如同屏障般地往东延伸,这是阻隔拐泽河流向东南汇⼊蛇场河的大山。于是盘环曲折地往西下,三里抵达山坡而下完石台阶。又往西北顺着不平坦的山坡上走,一里,越过山冈再下,几家茅草房在路边,然而还没临近河流。又往西走半里,渡过一条由东边流来的小河,才抵达拐泽河边。沿着河流朝北往上走,又渡过一条从东北边流来的小河,大约走半里,有渡船停在塌倒的山崖下边,乘船渡过拐泽河。拐泽河发源于平彝卫和⽩⽔铺以东,滇南胜境以西的河流都汇⼊其中。河流气势相当于江底河的一半,但相当于⻩泥河的两倍,湍急的河⽔倾泻,直倾山洞,往南奔流,再向东转,与蛇场河会合,然后流向东南和⻩泥河会合而形成江底河。亦佐县、罗平州两地的南北、东西,都以这条河流为界。向西登崖,崖边崩塌,攀爬着而上,于是朝西上岭。这时已将近傍晚,当初以为渡过拐泽河后就有寄宿的地方,但过河后却是荒崖陡坡,空无一人,只有不停地攀登。傍晚,雨又下起来。走了五里,遇到一个人非常急忙地往渡口赶,拉住他询间住处。这个人说:“这里没有能够寄宿的地方。去 ![]() 初六⽇早晨起 ![]() ![]() ![]() ![]() ![]() ![]() ![]() ![]() ![]() ![]() ![]() ![]() ![]() ![]() |
上一章 徐霞客游记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徐弘祖最新创作的免费历史小说《徐霞客游记》在线阅读,《徐霞客游记(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徐霞客游记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amx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