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十二及《徐霞客游记》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徐霞客游记 作者:徐弘祖 | 书号:10175 时间:2017/3/26 字数:13397 |
上一章 滇游日记二十二 下一章 ( → ) | |
初十⽇晨餐后,大把事复来候往木家院。 通事具骑,而大把事忽去,久待不至,乃行。东向半里,街转南北,北去乃象眠山南垂,通安州治所托,南去乃大道。半里,去东桥,于是循溪南岸东南行。三里,有柳两三株,在路右塍间,是为土人送行之地。 其北有坞,东北辟甚遥。 盖雪山之支,东垂南下者两重,初为翠屏、象眠,与解脫、十和一夹而成⽩沙坞;再为吴烈东山,与翠屏、象眠再夹而成此坞,其北⼊与⽩沙等。其北度脊处,即金沙江 ![]() ![]() 先是途中屡有飞骑南行,盖木公先使其子至院待余,而又屡令人来,示其款接之礼也。途中与通事者辄唧唧语,余不之省察看。比余至,而大把事已先至矣, ![]() ![]() 余颔之。拆其封,乃木公求余作文,并为其子斧正修改。书后写一题曰:“雅颂各得其所。”余与四君,即就座拈毫执笔,二把事退候阶下。下午,文各就。余阅其作,颇清亮。二把事复以主命求细为批阅。余将为举笔,二把事曰:“馁饥饿久矣,请少迟之。后有茶花,为南中之冠,请往一观而就席。” 盖其主命指示也,余乃从之。由其右转过一厅,左有巨楼,楼前茶树,盘荫数亩,⾼与楼齐。其本径尺者三四株丛起,四旁萎蕤ruí枝叶茂盛下垂,下覆甚密,不能中窥。其花尚未全舒,止数十朵,⾼缀丛叶中,虽大而不能近觑观看。且花少叶盛,未见灿烂之妙,若待月终,便成火树霞林,借因为此间地寒,花较迟也。 把事言,此树植与老把事年相似,屈指六十余。 余初疑为数百年物,而岂知气机发旺,其妙如此。 已还松棚,则设席已就。四君献款,复有红毡、丽锁之惠。二把事亦设席坐阶下,每献酒则趋而上焉。 四君年二十余,修皙修长而⽩皙清俊,不似边陲之产,而语言清辨可听,威仪动 ![]() ![]() 柔猪乃五六斤小猪,以米饭喂成者,其骨俱柔脆,全体炙之,乃切片食。牦牛⾆似猪⾆而大,甘脆有异味。惜余时已醉 ![]() ![]() 四君送余出大门,亦驰还郡治,仍以骑令通事送余。东南二里,宿村氓家。余挑灯评文,就卧其西庑。 十一⽇昧慡,通事取所评文送木家院,就院中取钣至,已近午矣。觅负担者,久之得一人,遂南行。二里,抵南山下。循山东南一里,下越一坑底,仍东南上二里,出邱塘关。关內数家居之,有把事 ![]() 此地有路,半⽇逾此岭,又一⽇半而东南抵浪沧卫。 出关,辞通事以骑返,余遂同担夫仍南向就小道下山。 其道皆纯石嵯峨,践隙攀峰而下,二里,乃抵其麓。遂西南陟桥,桥西有坡,南向随之。半里,复下坡,西有坞南开,而中无⽔。又半里,横陟之,由西坡上半里,依西大山之麓转而东南行。一里余,路左复起石山,与西山对夹,路行其中。 二里,逾脊南下,脊右有石崖下嵌,而东半石峰,尤为巀嶪jiéyè山⾼峻貌。南一里,东峰始降,复随西坡盘而西南。二里,其支复东突,再南逾之。下半里,还顾东突峰南,有崖嵌空成门,返步探之,虽有两门,而洞俱不深。 又循西山而南,一里余,三四家倚西山下,于是复见漾共江出峡而下盘其麓,峡中始环叠为田。村之前,已引⽔为渠,循山而南,抵七和矣。 随渠盘西山东突之嘴,又三里而抵七和。七和者,丽郡之外郛fú外城也,聚落倚西山颇盛。其下坞中,⽔田夹江,木公之次子居此,其宅亦东向。由其前又南半里,为税局,收税者居之。又南渐下一里,复过一村,乃西南上坡。一里,陟坡顶,其上甚平。由其上平行而南,二里,有数家居坡脊,是为七和哨,则丽江南尽之鄙边疆也,故设哨焉。 哨南又半里,有路自东南横过西北者,为三岔⻩泥冈。 盖是坡自西大山下垂,由此亘而东南,横路随其脊斜去,脊西遂下陷成峡,黑龙潭当其下焉。大道由峡东直南,鹤庆、丽江之界,随此坡脊而分。故脊西下陷处,自西盘而南至冯密,其下已属鹤庆;脊东盘亘处南下冯密东,其內犹属丽江,此东西两界大山內之横界也。于是西瞰峡內,松箐遥连,路依东脊南向渐下,六里而至冯密。 ⽇才过午,觅宿店,漫投一楼上,乃陈生某家也,向曾于悉檀相晤者。担人卸担去,余炊饭其家, ![]() ![]() 溯之东北半里,有木桥横江上。 从桥东度,木凡四接。循东岸溯之而北,半里,登东陇,其上复盘陇成畦,辟田甚广。又北一里,直对⻩泥之嘴,东界尖峰最耸,是为笔架峰,正西与冯密后堆⾕峰相对焉。陈生⽗冢正在其陇之上,时将议迁,故来相度。余劝其勿迁,惟来脉处引⽔开渠,横截其后,若引从墓右,环流于前,是即旋转之法。陈生是之。仍从木桥度江,共三里,还寓。陈生取酒献酌。余嘱其觅远行担夫,陈言明⽇可得,不必嘱也。 十二⽇陈为余觅夫,皆下种翻田,不便远去,已领银,复来辞。既饭,展转久之,得一人曰赵贵,遂行。余以纯一所馈瓯二鼎一,酬陈生之贳shì赊欠酒。从其居之西涉一涧,既截坞而西北,一里余,登西坡,已 ![]() ![]() 佛座前稍左,其顶上透,引天光一缕下坠,⾼盖数十丈也。其右则外悬之壁当其前,中旁达而南,即豁为右门,门稍东南向,下悬石壁,可眺而不可行也。盖佛座之前,悬石外屏,既觉回环,而旁达两门,上通一窍,更为明彻,此其前胜也。佛座以后,有巨碑中立,刻诗于上。由此而內,便须秉炬。乃令担人秉炬前,见內洞亦分两门,则右大而左小。先循左壁攀左隙上跻,既登一崖,其上夹而成隙。披隙⼊,转而南向,有⽳下坠甚深。先投炬烛其底,以为阱也,乃撑隙支空而下,三丈,至其底;稍南见有光遥透,以为通别窦矣;再前谛视,光自东⼊,始悟即右门所⼊之大窦也。复转而西⼊,內有小门渐下,乃伏而穷之。数丈,愈隘不能进,乃倒退而出。循右崖之壁,从其西南,复得一门。初亦小,其內稍开,数丈后,亦愈隘而渐伏,亦不能进,复倒退而出,即前之有光遥透处也。向明东蹈,左右审顾,石虽婉蜒而崖无别窍。遂至大碑后录其诗,并出前洞,以梯悬垂石內后崖,亦录其诗。僧瀹yuè煮茶就,引満而出下洞前,则有桃当门,犹未全放也。是洞前后分岐窈窕yǎotiǎn深远的样子,前之罨yǎn掩映透漏,后之层叠崡岈,擅斯二美,而外有回崖上拥,碧浸下涵,亦胜绝之地。 既下,至平冈,余 ![]() 余然之,遂南向趋香米。其潭大数十亩,渊然澄碧。盖即平冈之脊,东向南环,与西山挟潭于中,止西南通一峡容⽔去。 路从潭西循西山而南,山崖忽迸,⽔从中溢于潭,乃横石度崖口。崖前巨石支门,⽔分潆巨石之隙,横石亦分度之。其石⾼下不一,东瞰澄波,西悬倒壁,洞流漱其下,崖树络其上,幽趣萦人,不暇他顾。 已乃披隙⼊洞,洞中巨石斜骞,分流堰派,曲折 ![]() 出洞,依西山南行二里,有数家倚山而居。由其前又南一里,转而西行一里,又 ![]() ![]() 又南二里,一溪自西山下出,余溯而穷之。稍转北半里,其⽔分两⽳东向出,皆溢自石下,无大窍也。乃逾出⽔石上,由⽔之西,循山南行。半里,有洞连裂三门,倚崖东向,洞深丈余,⾼亦如之,三门各峙,中不相通,而石⾊殷红,前则桃花点缀,颇有霞痕锦幅之意,但其洞不中透,为可惜耳。崖右,其支峰自上东向,环臂而下,腋中冲砂坠砾,北转而倾于崖前。腋底亦有一洞,南登环臂之脊,始回眺见之,似亦不深,乃舍之。南逾臂脊,东南下半里,有村庐十数家,倚西山之嘴,是为四庄。其南腋中,有龙潭一围,大百余亩,直 ![]() 其庵之南,村庐倚西山下者甚盛。三里余,又有危峰自西山东突,与鹤鸣之峰南北如双臂前舒,但鹤鸣嶙峋而缭绕,此峰耸拔而拱立为异耳。是峰名石寨,前有村名石寨村。有一龙泉自峰下出,汇⽔为潭,小于四庄,东乃环堤为堰,⽔从堰东注壑去,即东出于大板桥者也。半里,越堤之南,复循西山南行,其地渐莽,无田塍,村庐之北,想无⽔源故也。 八里,始有溪东注,路东转而南渡之,于是东望为演武场北村,西望为西龙潭大村,盖此⽔即西龙潭所分注者也。西龙潭亦当西山东突之腋,汇⽔颇大,东北流者为此⽔,中为城北大路口⽔,东南引者为城中之⽔,其利为一郡之冠云。又南二里,出大路。正当大路所向之处,其东有竹丛村庐,即来时所遵道也。从大路南四里余,而抵鹤庆北关,托宿于关外,乃⼊北门,是为旧城。南半里,转而西,为御前守御所在焉。摩尼山复吾师之子张生家,北向而居,⼊叩之,往去摩尼未返也。又转南,再⼊城门,是为新城。始知鹤庆城二重,南新北旧,南拓宽阔而北束。⼊新城,即从府治东南向行,半里,东转郡学前,南向有大街,市舍颇盛。已乃仍出两北门,⼊寓而餐始 ![]() 鹤庆西倚大山,为南龙老脊,东向大山,为石宝⾼峰,石宝山⾼穹独耸,顶为倔多尊者道场。此山自丽江东山南向下,南尽于金沙江。中夹平川,自七和南下。但七和之南,又有三岔⻩泥冈,自西而横 ![]() 象眠山与丽江同名,《一统志》称为龙珠山,亦当从志为是。 漾共江贯于中川,南抵象眠,分注众窍,合于山腹,南怈为一派,合枫木之⽔,东南⼊金沙江。 两旁东有五泉,出石宝之下;西有黑龙、西龙诸潭,出西大山下。故川中田禾丰美,甲于诸郡。冯密之麦,亦甲诸郡,称为瑞麦,其粒长倍于常麦。 译文 初十⽇早饭后,大把事又来恭候我们前往木家院。通事备好马,而大把事忽然离去,等了很久都没来,于是出发。向东走半里,街道转成南北走向,往北去是象眠山南垂,通安州治所所在地,往南去是大路。半里,过东桥,于是顺溪⽔南岸往东南行。三里,有两三棵柳树,在路右边的田间,这是当地人送行的地方。北面有山坞,往东北方敞开得很远。原来雪山的支脉,东垂往南延伸为两层,第一层为翠屏山、象眠山,和解脫林、十和院首先夹成⽩沙坞;第二层为吴烈东山,和翠屏山、象眠山又夹成这道山坞,其北部⼊口处和⽩沙坞平行。山坞北面翻越山脊的地方,则金沙江 ![]() ![]() ![]() ![]() ![]() ![]() 十一⽇天亮,通事把我评改过的文章拿去送木家院,从院中取饭回来时,已经将近中午了。寻找挑行李的人,很久才找到一人,于是往南走。二里,到南山下。沿山往东南走一里,往下越过一个坑底,仍然往东南上二里,出邱塘关。关內有几家人居住,有把事 ![]() 出邱塘关,和通事辞别,让骑马返回,我就和挑夫仍然往南从小路下山。小路全是又⾼又陡的石山,踩着 ![]() 时间才过中午,找店住宿,随意住到一家楼上,是陈生的家,从前在悉檀寺见过面。挑夫放下行李离去,我在他家做饭,准备去青玄洞。陈生制止我说:“明天启程,可以就从这里去。今天下午,愿去探一次东山麓吗?”于是一同往东穿过坞中田埂。原来这就是从黑龙潭往南延伸,到这里转向东伸出去山坞,坞北是⻩泥冈坡,一直垂下去 ![]() 十二⽇陈生为我找挑夫,都要耕田播种,不便远行,领了银钱,又来推辞。饭后,展转了很久,找到一个叫赵贵的,于是出发。我把纯一和尚赠送的二个贩、一个鼎用来酬谢向陈生赊欠的酒。从他家的西面过一道沟涧,横穿山坞后往西北走,一里多,登西坡,已经 ![]() ![]() ![]() ![]() ![]() ![]() 下山后,到达平冈,我想往北去探黑龙潭,挑夫说:“去黑龙潭的路应当从⻩泥冈往西下,不这样走,也必须从冯密背后溯流进去。这座山的山麓,没有路可以通行。因为这里有两处龙潭,北边峡⾕的是黑龙谭,这里下去是香米龙潭,都是⽔从西山流出,在洞前汇成龙潭,其胜景如出一辙,不用烦劳探两处。”我认为说得对,于是往南去香米龙潭。龙潭有几十亩大,⽔深得又清又蓝。原来就是平冈的脊,向东南环绕,和西山相夹,龙潭夹在其中,只有西南边敞开一道峡⾕容许⽔流出去。道路顺潭西沿西山往南走,山崖忽然裂开,⽔从其中溢出,流⼊潭中,于是横有石块度过裂开的崖口。崖前巨石支撑门口,⽔从巨石 ![]() ![]() ![]() ![]() 出洞,沿西山往南走二里,有数家人靠山而居。从房舍前过,又往南走一里,转西走一里,又靠近西山麓。再往南行二里,于是西山从中断开,两边山崖如门对夹,上下离得很近,其中也有路,攀援而上。原来这山崖是丽江府南部边界的尽头,平川內田地整齐,鹤庆府独自从下面穿到北面,两边的⾼山,丽江府都从前面往南面靠,因此两边的山后,还有磨萝的风俗。从这里往南,东西部山后也都是课锣,属于鹤庆府的土官⾼千户。又往南走二里,一股溪⽔从西山下流出,我溯流穷究。逐渐转北走半里,溪⽔分别从两个洞向东流出,都是从石头下溢出来,没有大洞。于是越过出⽔石往上走,从⽔西面沿山往南行。半里,有洞,接连裂开三道门,靠崖向东,洞有一丈多深,⾼度也相同,三道门各自峙立,中间不互相连通,而且石⾊殷红,洞前有桃花点缀,很有霞痕锦幅的意境,只是各个洞不中通,感到可惜。崖石右边,有一座山峰从上面往东延伸,绕臂而下,环抱中冲坠下砂砾,往北转而将砂砾倾倒在崖前。峰侧底部也有一个洞,往南登上绕臂之峰的峰脊,于是回头眺望洞,似乎也不太深,便舍去不探。往南越过峰脊,往东南下半里,有个十几家人的村舍,靠在西山口,这是四庄。山峰南侧中,有一片龙潭,一百多亩大,一直 ![]() ![]() 鹤鸣庵南,傍靠在西山下的村舍很大。走三里多,又有陡峰从西山向东突出,与鹤鸣庵所在的山峰如同双臂向前舒展,只是鹤鸣峰嶙峋而缭绕,这座峰耸拔而拱立,各不相同。此峰名石寨峰,峰前有村庄,名石寨村。有一股泉⽔从峰下流出,汇成龙潭,比四庄的小,东边绕潭筑堤坝,⽔顺堤坝东从壑沟流走,就是往东从大板桥流出的⽔。半里,越到堤坝南,又顺西山往南行,这一带渐渐荒凉,没有田地、村舍依托,想来是没有⽔源的原因。走八里,才有澳往东流,道路转东走而往南渡溪,于是东边看得到演武场北村,西边看到西龙潭大村,原来此溪⽔是西龙潭分流出来的。西龙潭也位于西山向东突出的峰侧,汇集的⽔比较大,往东北流出的是这溪⽔,往中流的是鹤庆府城北大路口的⽔,往东南引出的为城中的⽔,其利在鹤庆府为第一。又往南走二里,出到大路。正处在大路所对着的地方,东有竹丛村舍,就是来时所走的路。顺大路往南走四里多,就到鹤庆府北关,在关外寄宿,于是进北门,这是旧城。往南走半里,转向西,是御前守御所所在地。摩尼庵复吾法师的儿子张生家面北居住,进去敲门,张生去摩尼庵还没回来。又转南走,再进城门,这是新城。才知道鹤庆府有两座城,南城新北城旧,南城宽北城窄。进⼊新城,就顺府署向东南行,半里,往东转到府学前,朝南有大街,集市房舍都比较繁盛。不久仍然往北出两道城门,进⼊住所而饭刚 ![]() 鹤庆府西部傍靠的大山,是南主峰山脉,东部面向的大山,是石宝⾼峰,〔石宝山弯隆独耸,顶上是倔多尊者的道场。这座山从丽江府东山往南延伸,到金沙江为南伸的尽头处。〕中间夹着平川,从七和往南伸下来。只是七和南面又有三岔⻩泥冈,从西向东,横 ![]() |
上一章 徐霞客游记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徐弘祖最新创作的免费历史小说《徐霞客游记》在线阅读,《徐霞客游记(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徐霞客游记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amx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