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十六及《徐霞客游记》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徐霞客游记 作者:徐弘祖 | 书号:10175 时间:2017/3/26 字数:10859 |
上一章 滇游日记二十六 下一章 ( → ) | |
初十⽇雨止而余寒犹在,四山雪⾊照人。迨饭而担夫逸去暗中走掉,刘君乃令人觅小舟于江岸之西覆钟山下,另觅夫肩行李从陆行,言西山下有湖可游,![]() 盖中所当弥苴佉江出峡之始,其地平沃,居屯甚盛,筑堤导江,为中流所;东山之下,有⽔自焦石洞下,沿东山经龙王庙前,汇为东湖,流为闷地江今名永安江,是为东流所;西山之下,有⽔自钟山石⽳中,东出为绿⽟池,南流为罗莳江今罗时江,是为西流所。故其地亦有三江之名。然练城之三江合流,此所之三江分流,虽同南行注洱海,而未尝相⼊也。 余与刘君先西过大石梁,乃跨弥苴佉江上者。西行塍中一里,有桥跨小溪上,即罗莳江也。桥之北,⽔塘潋滟liànyàn⽔満波连之状,青蒲蒙茸;桥之南,溪流如线,蛇行两畦间。因踞桥待舟,北望梅花村绿⽟池在里外,而隔浦路 ![]() ![]() ![]() 此处小舟如叶,止受三人。其中弥苴佉江似可通大舟,而流急莫从。二里,则两岸渐平,而走沙中壅,舟胶搁浅不前。刘君与余乃登岸行陇,舟人乃凌波曳舟。五里,乃复下舟。少曲而西,半里,遂南 ![]() 又南行港间一里余,有路自东横亘于西山,即达州治之通道也。 堤之下,连架三桥以怈⽔。 舟由堤北东行,一里,穿桥而南。又半里,有小桥曰三条桥,即北从中所来之大道也。 ⽔穿桥东,路度桥南,俱南向行。初约顾仆以行李待此而不在,刘君临岐跼同局蹐不安之状。时已过午,腹馁,余挥手别刘君,令速返。余遵大道南行,始见路东有小山横亘坞中,若当门之槛,截坞而出者,是为德源城,盖古迹也。 按《志》,昔六诏未一,南诏廷五诏长为星回会,邓睒诏之 ![]() 以铁环约夫臂而行。后五诏俱焚死,遗尸莫辨,独邓睒以臂约认之还。后有 ![]() ![]() 遂南望洱海直上关而北,而德源横亘之南,尚有平畴,南接海滨。德源山之东,大山南下之脊,至是亦低伏东转,而直接海东大山。 盖万里之脉,至洱海之北而始低渡云。 由嘴南仍依西山南下,二里,下度一峡口,其峡自西山出,横涉之面南上坡间。又二里,有坊当道,逾坡南行,始与洱海近。共五里,西山之坡,东向而突海中,是为龙王庙。 南崖之下,有油鱼洞,西山腋中,有十里香奇树,皆为此中奇胜。 而南瞻沙坪,去坡一里而遥,急令仆担先觅寓具餐,余并探此而后中食。乃从大路东半里,下至海崖。其庙东临大海,有渔户数家居庙中,庙前一坑下坠,架石度其上如桥。 从石南坠坑下丈余,其坑南北横二丈,东西阔八尺,其下再嵌而下,则⽔贯峡底,小鱼千万头,杂沓于內。 渔人见余至,取饭一掌撒,则群从而嘬即鱼儿咬吃之。盖其下亦有细⽳潜通洱海,但无大鱼,不过如指者耳。油鱼洞在庙崖曲之间,⽔石 ![]() ![]() 从其侧 ![]() ![]() 榆城有风花雪月四大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上关以此花著。按志,榆城异产有木莲花,而不注何地,然他处亦不闻,岂即此耶?花自正月抵二月终乃谢,时已无余瓣,不能闻香见⾊,惟抚其本辨其叶而已。乃从村南下坡,共东南二里而至沙坪,聚落夹衢。 ⼊邸舍,晚餐已 ![]() 十一⽇早炊,平明,夫至乃行。由沙坪而南,一里余,西山之支,又横突而东,是为龙首关,盖点苍山北界之第一峰也。凤羽南行,度花甸哨南岭而东北转者,为龙王庙后诸山,迤逦从邓川之卧牛溪始,而北尽于天马,南峙者为点苍,而东垂北顾,实始于此,所以谓之“尤首” 《一统志》到点苍十九峰次第,自南而北,则是反以龙尾为首也。当山垂海错之外,巩城当道,为榆城北门锁钥,俗谓之上关,以据洱海上流也。 ⼊城北门,半里出南门,乃依点苍东麓南行。⾼眺西峰,多坠坑而下,盖后如列屏,前如连袂,所谓十九峰者,皆如五老比肩,而中坠为坑者也。 南二里,过第二峡之南,有村当大道之右,曰波罗村。 其西山麓有蛱蝶蝴蝶中之一类,蛱jiá泉之异,余闻之已久,至是得土人西指,乃令仆担先趋三塔寺,投何巢阿所栖僧舍,而余独从村南西向望山麓而驰。 半里,有流泉淙淙,溯之又西,半里,抵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 ![]() 稍东,其下又有一小树,仍有一小泉,亦漱 ![]() 又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焕然。 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余在粤西三里城,陆参戎即为余言其异,至此又以时早未花,询土人,或言蛱蝶即其花所变,或言以花形相似,故引类而来,未知孰是。然龙首南北相距不出数里,有此二奇葩,一恨于已落,一恨于未蕊即开花,皆不过一月而各不相遇。乃折其枝、图其叶而后行。 已望见山北第二峡,其口对 ![]() 又二里,竟凌南峡之上,乃第三峡也。 于是缘峡上西行,上下皆危崖绝壁,积雪皑皑,当石崖间,旭⽇映之,光 ![]() 又西上二里,崖石愈巀嶪jiéyè⾼峻,对崖亦穹环骈绕,盖前犹下崖相对,而至此则上峰俱回合矣。 又上一里,盘崖渐北,一石横庋⾜下,而上崖飞骞刺空,下崖倒影无底。导者言:“上崖腋间,有洞曰大⽔,下崖腋间,有洞曰古佛。”而四睇皆无路。导者曰:“此庋石昔从上崖坠下,横庒下洞之上,路为之塞。”遂由庋石之西,攀枝直坠,其下果有门南向,而上不能见也。门若裂罅,⾼而不阔,中分三层。下层坠若眢yuān⼲枯井,俯窥杳黑而不见其底,昔曾置级以下,煹gòu举火灯而⼊甚深,今级废灯无,不能下矣。 中层分瓣排棂,內深三丈,石润而洁,洞狭而朗,如披帷践榭,坐其內,随峡引眺,正遥对海光;而洞门之上,有中垂之石,俨如龙首倒悬,宝络丝线中挂。上层在中洞右崖之后,盘空上透,望颇窈窕yǎotiǎo深远,而中洞两崖中削,內无从上。 其前门夹处,两崖中凑,左崖前削,石痕如猴,少wán其端,首大如卵,可践猴首,飞度右崖,以⼊上洞。但右崖欹侧,左崖虽中悬二尺余,手无他援,而猴首之⾜,亦仅点半趾,跃陟甚难,昔有横板之度,而今无从觅。余宛转久之,不得度而下。导者言:“数年前一僧栖此崖间,多置佛,故以‘古佛’名,自僧去佛移,其叠级架梯,亦废无存,今遂不觉闭塞。”余谓不闭塞不奇也。乃复上庋石,从其门扪崖上。崖亦进隙成门,门亦南向,⾼而不阔,与下洞同,但无其层叠之异。左石片下垂,击之作钟敲声? 北向⼊三丈,峡穷而蹑之上,有洼当后壁之半,外耸石片,中如齑jī细粉臼,以手摸之,內圆而底平,乃天成贮泉之器也。其上有⽩痕自洞顶下垂中,如⽟龙倒影,乃滴⽔之痕臼侧有⽩磁一,乃昔人置以饮⽔者。 观玩既久,乃复下庋石。导者乃取樵后峡去,余乃仍循崖东下。 三思,当南崖之口,路将转北,见其侧亦有小岐,东向草石间,可免北行之迂,乃随之下。其下甚峻,路屡断屡续。 东下三里,乃折而南,又平下三里,乃及麓,渡东出之涧。 涧南有巨石⾼穹,牧者多踞其上,见余自北崖下,争觇眺之,不知为何许人也。又南一里半,及周城村后,乃东出半里,⼊夹路之衢,则龙首关来大道也。时腹已馁,问去榆城道尚六十里,亟竭蹶而趋。遥望洱海东湾,苍山西列,十九峰虽比肩连袂,而大势又中分两重。北重自龙首而南至洪圭,其支东拖而出,又从洪圭后再起为南重,自无为而南至龙尾关,其支乃尽。洪圭之后,即有峡西北通花甸;洪圭之前,其支东出者为某村,又东错而直瞰洱海中,为鹅鼻嘴,即罗刹石也。 不特山从此叠两重,而海亦界为两重焉。十三里,过某村之西,西瞻有路登山,为花甸道,东瞻某村,居庐甚富。又南逾东拖之冈,四里,过二铺,又十五里而过头铺,又十三里而至三塔寺。⼊大空山房,则何巢阿同其幼子相望于门。僧觉宗出酒沃饥而后饭。夜间巢阿出寺,徘徊塔下,踞桥而坐,松 ![]() 译文 初十⽇雨停后余寒还在,四面群山雪光照人。到吃饭时挑夫逃走了,刘君于是命令人在江岸西边的覆钟山下找来小船,另外找来脚夫肩担行李从陆路走,说是西山下有个湖泊值得游一游,想要与我一同泛舟游览。原来中所正当弥宜怯江流出峡⾕的起点,这里土地平坦肥沃,居民屯田十分繁荣,修筑了堤坝引导江流,是中流所;东山之下,有⽔流从焦石洞下流,沿东山流经龙王庙前,汇积成东湖,流出来成为闷地江,那是东流所;西山之下,有⽔流源自钟山的石洞中,向东流出来成为绿⽟池,往南流成为罗前江,那是西流所。所以这地方也有三江之名。不过练城是三江合流,此地的三个所是三江分流,虽然是一同往南流注⼊洱海,但未曾互相 ![]() ![]() ![]() ![]() 又往南在港湾间行一里多,有条路从东边横亘到西山,就是通达州治的通道。堤岸之下,接连架有三座桥来怈⽔。船由堤北边往东行,一里,穿过桥向南行。又是半里,有座小桥名叫三条桥,就是从北方中所来的大道了。⽔穿流到桥东,路越到桥南,全都向南行。起初与顾仆约好带着行李在此地等候但却不在,刘君面对岔道犹豫不决。此时已过了正午,感到饿极了,我挥手告别了刘君,要他快速返回去。我沿着大道往南行,这才见路东面有座小山横亘在山坞中,好似挡在门口的门槛,横截山坞伸出来的样子,这就是德源城,是一处古迹。〔据志记书载,从前六诏未统一时,南诏邀请五诏的酋长召开星回会,邓 ![]() ![]() ![]() ![]() ![]() ![]() 由山嘴南边仍旧沿着西山往南下走,二里,下山越过一处峡口,这个峡⾕从西山延伸出来,横涉过峡⾕后向南上爬到坡上。又走二里,有座牌坊位于道中,越过山坡往南行,开始与洱海接近。共五里,西山的山坡,向东前突到海中,这便是龙王庙。南边山崖之下,有个油鱼洞,西山侧腋之中,有棵十里香奇树,都是这一带奇特的胜景。我向南远望沙坪,离山坡有一里远,急忙命令仆人挑夫先去找寓所备饭,我一并探过这两处胜景之后再吃中饭。于是从大路往东走半里,下到海边的山崖上。这座庙向东面临大海,有几家渔民住在庙中,庙前有一个深坑下陷,架有石块越过坑上如桥一样。从石块南边下坠到坑中一丈多,这个深坑南北横处有二丈,东西宽八尺,它下边再往下深嵌,就见有⽔流贯在峡底,千万条小鱼,杂 ![]() ![]() ![]() ![]() ![]() ![]() ![]() 从它侧边与大路相 ![]() ![]() ![]() 十一⽇早起做饭,黎明,脚夫到后才上路.由沙坪往南行,一里多,西山的支脉,又横着突向东,这便是龙首关,是点苍山北界的第一峰。由凤羽山往南延伸,延过花甸哨的南岭后往东北转的山,形成龙王庙后的群山,通道巡巡从邓川的卧牛山、溪始山起,往北在天马山到了尽头,耸峙在南边的是点苍山,由东下垂向北转,实际上起始于此地,所以称它为“龙首,"o(((一统志》列举了点苍山十九座山峰的次序,由南往北数,那是反而以龙尾为龙头了。〕在山峦下垂海岸 ![]() 往南二里,经过第二条峡⾕的南边,有个村庄位于大道的右侧,叫做波罗村。村西的山麓有峡蝶泉的奇景,我听说过它已很久了,到了这里得到当地人的指点在西边,就命令仆人挑夫先赶去三塔寺,到何巢阿寄宿的僧房中投宿,而我独自一人从村南向西望着山麓快步走去。半里,有涂涂流淌的泉⽔,溯泉⽔又向西走,半里,抵达山麓。有棵树约有一抱耝,紧靠着山崖耸立,树下有泉,朝向东方从树 ![]() ![]() ![]() ![]() ![]() ![]() ![]() ![]() 三里,在南面山崖的山口,路即将转向北,见到路侧也有一条岔开的小径,通向东边的草石之间,可免去绕弯子向北走,就顺着小径下走。那下走的路非常陡峻,路屡断屡续。向东下行三里,于是折向南,又平缓下坡三里,才到达山麓,渡过向东流出去的山涧。山涧南边有巨石⾼⾼隆起,有许多放牧的人坐在石上,见我从北面的山崖上下来,争着探望我,不知我是什么人。又往南行一里半,来到周城村的后边,就向东走半里,走⼊房屋夹路的街道,这就是从龙首关来的大道了。此时腹中已饥饿,打听到去大理城的路还有六十里,急忙尽力跌跌绊绊地赶路。远望洱海的东湾,苍山排列在西面,十九座山峰虽然是并排相连,但大体上山势又从中间分为两重。北边的一重自龙首关往南到洪圭山,它的支脉向东下垂而出,又从洪圭山后再度耸起成为南边的一重,自无为山往南到龙尾关,它的支脉这才到头。洪圭山的后面,就有峡⾕向西北通往花甸;洪圭山的前方,那向东伸出的支脉所在的地方是一个村庄,又向东 ![]() |
上一章 徐霞客游记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徐弘祖最新创作的免费历史小说《徐霞客游记》在线阅读,《徐霞客游记(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徐霞客游记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amx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