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三十一及《徐霞客游记》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徐霞客游记 作者:徐弘祖 | 书号:10175 时间:2017/3/26 字数:15160 |
上一章 滇游日记三十一 下一章 ( → ) | |
十四⽇早雨。命顾仆觅潘秀才家,投吴方生书。上午雨止,潘来顾。下午,余往顾而潘出,乃返作记寓中。薄暮,同行崔君挟余酌于市,以竹实为供,竹实大如松子,⾁圆如莲⾁,土人煮![]() 十五⽇晨往晤潘。 潘劝无出关。 上午,潘馈酒餚。 下午,店中老人亦来劝余无行。 先是余以阮⽟湾书畀杨主人,托其觅同行者,主人唯唯。至暮,以潘酒招之共酌。兄弟俱劝余毋即行,谓炎瘴正毒,奈何以不赀轻掷也。屈指八月,王君将复来,且⼊內,同之⼊关最便。余姑诺之,是夜月甚皎,而邸舍不便凭眺,竟郁郁卧。 十六⽇晨起,候主人饭, ![]() 先是主人言其灵异,怂恿余行,故谋先及之。 乃以竹箱、衫、毡寄杨主家,挈轻囊与顾仆行。从南门外循城西行,半里,过新桥,巨石梁也。桥下⽔自北合三流,襟城西而南,过此南流去,即所谓大盈江矣。 余既过桥,四望山势回环,先按方面定之。当城之正东而顶平者,为球瓓山, ![]() ![]() 而东北独伏,有⾼山穹其外,即龙川江东⾼黎贡山北来之脉也。城西北一峰独耸,⾼出众峰,为巃嵸山,乃北来分脉之统会。从此直南,为笔峰,为宝峰,为擂鼓,而尽于龙光台。 从此西度南转,为猛蚌。从此东度,为上⼲峨;低伏而东度南起,为⾚土山 ![]() 其⽔,一东南出罗生山,北流经雷打田,至城东北;一东出 ![]() 其北二⽇抵界头,与上江对;其南一⽇抵南甸,与陇川、缅甸对;其西一⽇半至古勇,与茶山对;其东一⽇半至分⽔关,与永昌对。八关自其西北斜抵东南,西四关属蛮哈守备,自西北而东南:一曰神护,二曰万仞,三曰巨石,四曰铜壁。东四关属陇把守备,自西南而东南:一曰铁壁,二曰虎踞,三曰天马,四曰汉龙。八关之外,自神护而出,为西路,通迤西,出琥珀碧⽟:自天马而出,为南路,通孟密,有宝井;自汉龙而出,为东南路,通木邦,出邦洋布:自铁壁而出,亦为南路,通蛮莫,为缅甸阿瓦正道。昔蛮莫、孟密俱国中地,自万历三十三年金腾威道立此八关,于是关外诸彝,俱为阿瓦所有矣。由州南抵南甸分路:西向⼲崖,至蛮哈诸关,南向陇川,至陇把诸关。由州西抵缅箐分路:西出神护,通迤西;西北逾岭,至古勇。大概“三宣”犹属关內,而“六慰”所属,俱置关外矣。遂分华、彝之界。此其四鄙之望也。 大盈江过河上屯合缅箐之⽔,南⼊南甸为小梁河;经南牙山,又称为南牙江;西南⼊⼲崖云笼山下,名云笼江;沿至⼲崖北,为安乐河;折而西一百五十里,为槟榔江,至比苏蛮界即傈傈族地区,注金沙江⼊于缅。一曰合于太公城,此城乃缅甸界。按缅甸金沙江,不注源流,《志》但称其阔五里,然言孟养之界者,东至金沙江,南至缅甸,北至⼲崖,则其江在⼲崖南、缅甸北、孟养东矣。又按芒长市官司西南有青石山,《志》言金沙江源出之,而流⼊大盈江,又言大车江自腾冲流经青石山下。岂大盈经青石之北,金沙经青石之南耶?其言源出者,当亦流经而非发轫最初之发源地,若发轫,岂能即此大耶?又按芒市西有麓川江,源出峨昌蛮地,流过缅地,合大盈江;南甸东南一百七十里有孟乃河,源出龙川江。而龙川江在腾越东,实出峨昌蛮地,南流至缅太公城,合大盈江。 是麓川江与龙川江,同出峨昌,同流南甸南⼲崖西,同⼊缅地,同合大盈。 然二地实无二⽔,岂麓川即龙川,龙川即金沙,一江而三名耶?盖麓川又名陇川“龙”与“陇”实相近,必即其一无疑;盖峨昌蛮之⽔,流至腾越东为龙川江,至芒市西为麓川江,以与麓川为界也,其在司境,实出青石山下,以其下流为金沙江,遂指为金沙之源,而非源于山下可知。又至⼲崖西南、缅甸之北,大盈江自北来合,同而南流,其势始阔,于是独名金沙江。而至太公城、孟养之界,实当其南流之西,故指以为界,非孟养之东又有一金沙南流,⼲崖之西又有一金沙出青石山西流;亦非大盈江既合金沙而⼊缅,龙川江又⼊缅而合大盈。大盈所⼊之金沙,即龙川下流,龙川所合之大盈,即其名金沙者也。分而岐之名愈紊,会而贯之脉自见矣。此其二⽔所经也。于是益知⾼黎贡之脉,南下芒市、木邦而尽于海,潞江之独下海西可知矣。按《志》又有大车湖在州南,甚广,中有山,如琼浪中一点青。今惟城北上⼲峨巃嵸山下有二海子,城南并无潴⽔,岂洪流尽扬尘耶? 过新桥,西行半里,有岐:西北行者,为乌沙、尖山道;南下者,为跌⽔河道。余闻其胜甚,乃先南趋。出竹坞中一里,涉一东流小涧,南上坡,折而东约半里,有大石梁架大盈江上,其桥东西跨新桥下流。 从桥西稍南上坡,不半里,其⽔从左峡中透空平坠而下,崖深十余丈,三面环壁。⽔分三派飞腾,中阔丈五,左骈崖齐涌者,阔四尺,右嵌崖分趋者,阔尺五,盖中如帘,左如布,右如柱,势极雄壮,与安庄⽩⽔河齐观,但此崖更近而 ![]() ![]() 其⽔下坠成潭,嵌流峡底甚深,因下蹈之,有屋两重在夹壑中,乃王氏⽔舂也。 复上西崖。其南一峰⾼耸,凭空揖瀑,是为龙光台,上建关帝殿。回盼久之,复下西崖。其崖甚狭,东即瀑流坠空,西亦夹坑环屋。俯视屋下坑底,有流泉叠碓,亦⽔舂也,而当环坡间,其西即南下缅箐大道,不知⽔所从出。细瞰之,⽔从脚下透⽳出,南分为二,一随大道南注,一复⼊巨石下,⼊夹坑之屋为舂。回眺崖北有峡一线,深下五六丈,骈峙北来,阔仅一尺,而⾼不啻三丈余,⽔从其底透⼊前崖之腹而出其南。计崖⽳之上,⾼亦三丈余,南至出⽔之⽳,上连三四丈,不识其下透之⽳与上骈之峡,从何而成,天巧人工,两疑不能至此矣。 从崖上蹑西峰,一里,有寺踞峰之东,门东向,为毗卢寺。由其西二里,直抵擂鼓尖峰下,见有路直蹑峰西上,而路有二生儒生或书生指宝峰大道尚在北,乃横涉田间。 半里,得大道,随而西上坡。 二里,西抵擂鼓之北。 当西北从岐上,而余误从西南,一里,蹑峻,一里,渐转南陟,复向擂鼓行。又一里,心知其误,遂西逾岭脊,则望见宝峰殿阁,在西北岭半,与此脊齐等,而隔箐两重,其下甚深,皆从西南岭脊坠下。计随坡东下,就大道复上,与蹑坡西上,从峰脊转下,其路相比,不若上之得以兼陟其顶也。遂西南上,甚峻,一里,直出擂鼓尖之西,有路自尖南向来合,同之西北度脊。脊北路分为二,一西北沿峰去,一东北攀岭行。一里,再逾岭陟脊,其脊两旁皆东西下,乃饭于脊。过北,路复分为二如前,然东北者犹非宝峰路,尚隔一箐也。 乃复西北上顶,一里,蹑其最⾼处,东俯州城东坞,西俯峨陇南坞,皆近夹此脊下,而峨陇之西,又有⾼峰一重,自北而南,夹峨陇之坞,南出缅箐,而与大盈之江合而南去焉。顶东南深树密翳,乃从西北下,甚峻,半里就夷平地。随东箐北行岭脊,又半里,路 ![]() ![]() 下一里,转殿角之右,则三清殿也。前有虚亭三楹,东揽一川之胜,而其下亭阁缀悬崖间,隔箐回坡,咫尺缥渺此句描绘亭阁或隔着树林,或处在坡的另一面,虽看上去很近,实则遥远。殿西庑为二⻩冠所栖。 余置行囊,令顾仆守其处,乃由亭前东下。 道分为二,一从右下危坡,一从左转深箐。余先随箐下,半里,右顾崖间,一亭飞缀,八角重棂,⾼倚悬崖之上,乃参府吴君蜀人,名荩臣。新建以祀纯 ![]() ![]() 南瓣侧有尖特耸,夹级为门,其下⽟皇阁倚之。 环腾多土山,独是崖纯石,危穹夹箐之间,觉耳目顿异。⽟皇阁南亦悬箐无路,灵官轩北又凿崖为梯,嵌夹石间。北下数丈,有石坊当其前,大书曰:“太极悬崖。”从此北度东下之箐,再上北坡,共里余,则宝峰寺当峰而踞,⾼与⽟皇阁等。 而⽟皇阁东向。此寺南向,寺东龙砂最微,固不若⽟皇阁当环箐央中,得一山之正也。寺颇寥落,有尼尼姑居之,此昔之摩伽陀指印度僧人修道处。 他处皆释盛于道佛教比道教昌盛,而此独反之。已复下箐中,蹑太极崖,过北瓣下,从一线之级上。 其级峻甚,几不能留趾,幸两崖 ![]() ![]() 十七⽇余起,见⽇丽山幽,拟暂停憩其间,以囊中存米作粥,令顾奴⼊州寓取贵州所买蓝纱,将鬻以供杖头此处泛指路费。而此地离州仅八里,顾奴去不返。抵下午,馁甚,胡道饭余。既而顾奴至,纱仍不携来也。 十八⽇录记于虚亭。先夜有虎从山下啮参戎马,参戎命军士搜山觅虎。 四峰瞭视者,呐声相应,两箐搜觅者,上下不一,竟不得虎。 巅塘关南越大山,西南绕古勇关北。分支东突者。为尖山;东南突者,为马鞍山;又分支南下者,为宝峰,又南为打鼓尖,又南尽于龙光台。其马鞍山正支东度者,一起为笔峰,又起为巃嵸,于是南环为⾚土,为 ![]() 巅塘之外为茶山长官司,旧属国中,今属阿瓦。巅塘东北、阿幸广北为姊妹山,出斑竹,其外即野人。宝峰山东向屏立其前,下分为二箐,中垂石崖⾼穹,两旁倒揷箐底。北箐之上,环冈一支,前绕如堵墙,石崖中裂,凿级悬其间,名猢狲梯。梯南⽟皇阁倚其下,梯北纯 ![]() ![]() ![]() ![]() 竹之大者,如吾地之猫竹,中者如吾地之筋竹,小者如吾地之淡竹,无所不有,又非迤东西所有也。 (延甲按:“旧有额”至“大川”廿五字宜从杨本节去,已见十六⽇。) 二十一⽇饭后别邵道,下纯 ![]() ![]() ![]() ![]() ![]() 其山乃中起之泡也,其后复下,大山自后回环之,上起两峰而中坳中间部分下凹,遥望之状如马鞍,故又名马鞍山。据土人言,其上多鹰,旧《志》名为集鹰山,而土音又讹为打鹰云。 其山脉北自冠子坪南耸,从顶上分二岐,一峙西南,一峙东北,二峰之支,如抱臂前环。 西南下者,当壑右而伏,过中复起小⾩而为中案,南坠而下,复起一峰为前案。东北下者,当壑左而伏,结为东洼之钥。两峰坳处正其环窝处,前蹲一峰当窝中,其脉复自东北峰降而中度,宛如一珠之托盘中。其前复起两小⾩,如二啂之列于 ![]() 稍度而东,又起一⾩,即北与东洼之钥对夹。故两啂之前,左右俱有洼中坳,中峰之后,左右亦有峡中扃,其脉若甚平,而一起一伏,隐然可寻。 其两峰之⾼者,左右皆环而止,唯中之伏而起者,一线前度,其东为笔峰、巃嵸,南为宝峰、龙光者,皆是脉也。土人言“三十年前,其上皆大木巨竹,蒙蔽无隙,中有龙潭四,深莫能测,⾜声至则涌波而起,人莫敢近;后有牧羊者,一雷而震毙羊五六百及牧者数人,连⽇夜火,大树深篁,燎无孑jiě遗剩余,而潭亦成陆,今山下有出⽔之⽳,俱从山 ![]() 宝蔵本北直人,自 ![]() 译文 十四⽇早晨下雨。命令顾仆去找潘秀才的家,投递了吴方生的信。上午雨停,潘秀才来拜访。下午,我前去拜访他但姓潘的出“〕了,只好返回到寓所中作⽇记。傍晚,同行的崔君拉我到市中饮酒,用竹实供餐,〔竹实大如松子,⾁圆如莲⾁,当地人煮 ![]() 十五⽇早晨前去会晤潘秀才。姓潘的劝我不要出关。上午,潘秀才馈赠了酒肴。下午,店中的老人也来劝我不要前行。这之前我把阮⽟湾的信 ![]() 十六⽇早晨起 ![]() 我过桥后,四面望去山势回绕,先按方位来认定群山。位于州城的正东而山顶平平的,是球玲山,从 ![]() ![]() ![]() 这里的⽔流一条在东南出自罗生山,往北流经雷打田,流到城东北;一条在东方出自 ![]() 大盈江流过河上屯会合缅警的⽔流,往南流⼊南甸是小梁河;流经南牙山,又称为南牙江;向西南流⼊⼲崖的云笼山下,名叫云笼江;顺势流到⼲崖北面,是安乐河;折向西流一百五十里,是槟榔江,流到比苏蛮境內,注⼊金沙江后流到缅甸。〔一种说法认为在太公城合流,此城是在缅甸境內。〕据考,缅甸的金沙江,没有注明源流,志书只称说它宽有五里,不过说到孟养的界限,东边到金沙江,南面到缅甸,北方到⼲崖,那么此江在⼲崖南面、缅甸以北、孟养的东边了。又考察,芒长市官司西南有座青石山,志书说金沙江的源头出自于这里,而后流⼊大盈江,又说大车江自腾冲流经青石山下。难道是大盈江流经青石山的北面,金沙江流经青石山的南面么?志书所说的源出之地,应当也是流经而不是发源,如果是发源,哪里能马上就有此等大的⽔流呢?又考察,芒市西边有条麓川江,源出于峨昌蛮的地区,流过缅甸的辖地,会合大盈江;南甸东南一百七十里处有条孟乃河,源出于龙川江。而龙川江在腾越州东面,实际出自于峨昌蛮的地区,往南流到缅甸太公城,会合大盈江。这样麓川江与龙川江,一同源出于峨昌蛮的地区,一同流到南甸南边⼲崖西面,一同流人缅甸的辖地,同是会合大盈江。但是两地实际上并无这两条⽔流,莫非麓川江就是龙川江,龙川江就是金沙江,一条江却有三个名字吗?原来麓川又叫陇川“龙”与“陇”音实际相近,必定就是其中之一无疑;大概是峨昌蛮境內的⽔流,流到腾越州东面称为龙川江,到芒市西边称为麓川江,以与麓川 ![]() ![]() ![]() 从山崖上登上西峰,一里,有寺院坐落在山峰的东面,寺门向东,是昆卢寺。由寺西行二里,直达擂鼓尖峰下,见有路直登山峰往西下走,但路上有二位书生指点去宝峰的大道还在北边,于是横着跋涉过田间。半里,找到大道,顺大道往西上坡‘二里,向西抵达擂鼓尖峰的北麓。应当往西北从岔路上山,我却错从西南走,一里,踏上⾼峻之处,一里,渐转向南上登,再向着擂鼓尖峰走。又一里,心知路走错了,便向西越过岭脊,就望见宝峰的殿堂楼阁,在西北山岭半 ![]() ![]() ![]() 下行一里,转到殿角的右边,就是三清殿了。前边有空亭子三间,向东收揽一片平川的胜景,而它下方的亭子楼阁点缀在悬崖间,隔着山著环绕着山坡,咫尺间缥缥渺渺。殿西边的厢房是两个道士居住的地方。我安置了行李,命令顾仆守在此处,就由亭子前往东下走。路分为两条,一条从右边走下险坡,一条从左边转⼊深臋。我先顺山臋下走,半里,见右边的山崖间,一座亭子飞缀,八个亭角重重窗权,⾼⾼依傍在悬崖之上,是参将府吴君〔四川人,名叫草臣。〕新建成以祭祀纯 ![]() ![]() ![]() ![]() ![]() ![]() 十七⽇我起 ![]() 十八⽇在空亭子中记⽇记。头天夜里有老虎在山下咬了参将的马,参将命令军士搜山找虎。四面山峰全无看得见的人,但呐喊声相应,两边山警中搜寻的人,上下不一,始终找不到虎。巅塘关南面经过的大山,往西南绕到古勇关北边。分出支脉向东突起的,是尖山;在东南突起的,是马鞍山;又分支往南下延的,是宝峰,又向南是打鼓尖,又往南在龙光台到了头。那马鞍山的正脉往东延伸的,第一处耸起的成为笔峰,又耸起成为宠岌山,于是往南环绕成⾚土山,成为 ![]() ![]() ![]() ![]() 二十一⽇饭后告别邵道士,走下纯 ![]() ![]() ![]() ![]() ![]() ![]() 此山是央中 起凸的⽔泡样山,山后又低下去,大山在后面环绕着它,上部突起两座山峰可中间是山坳,远望的形状如同马鞍,所以又叫马鞍山。据当地人说,山上鹰很多,旧志书名为集鹰山,但土音又错读为打鹰。它的山脉起自北面的冠子坪往南耸起,从顶上分为两岔,一座屹立在西南,一座屹立在东北,两座山峰的支脉,如手臂合抱样向前环绕。住西南下延的,正当壑⾕右方低伏着,延过央中重又突起为小土⾩成为央中的案山,往南下坠,再突起一座山峰成为前边的案山。往东北下延的,正当壑⾕左方低伏着,扭结为东面洼地的门户。两峰间的山坳处正当那环状的山窝处,前方蹲着一座山峰正当山窝之中,山脉又自东北的山峰下降往央中延伸,宛如一颗明珠托在盘中。它前边又突起两座小土⾩,如两个啂房排列在 ![]() ![]() |
上一章 徐霞客游记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徐弘祖最新创作的免费历史小说《徐霞客游记》在线阅读,《徐霞客游记(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徐霞客游记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amx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