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卷七十二及《宋书》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宋书 作者:沈约 | 书号:10190 时间:2017/3/26 字数:16860 |
上一章 卷七十二 下一章 ( → ) | |
文九王 文帝十九男:元皇后生劭,潘淑妃生浚,路淑媛生孝武帝,吴淑仪生南平王铄, ⾼修仪生庐陵昭王绍,殷修华生竟陵王诞,曹婕妤生建平宣简王宏,陈修容生东海 王祎,谢容华生晋熙王昶,江修仪生武昌王浑,沈婕妤生明帝,杨修仪生建安王休 仁,邢美人生晋平王休祐,蔡美人生海陵王休茂,董美人生鄱 ![]() ![]() 南平穆王铄,字休玄,文帝第四子也。元嘉十七年,都督湘州诸军事、冠军将 军、湘州刺史,不之镇,领石头戍事。二十二年,迁使持节、都督南豫、豫、司、 雍、秦、并六州诸军事、南豫州刺史。时太祖方事外略,乃罢南豫并寿 ![]() 索虏大帅托跋焘南侵陈、颍,遂围汝南悬瓠城。行汝南太守陈宪保城自固,贼 昼夜攻围之,宪且守且战,矢石无时不 ![]() ![]() 二十七年,大举北伐,诸蕃并出师。铄遣中兵参军胡盛之出汝南、上蔡,向长 社,长社戍主鲁慡委城奔走。即克长社,遣幢主王 ![]() ![]() ![]() ![]() ![]() 二十八年夏,虏荆州刺史鲁慡及弟秀等,率部曲诣铄归顺。其年七月,铄所生 吴淑仪薨,铄归京师,葬毕,还摄本任。时江夏王义恭领南兗州刺史,镇盱眙。丁 ⺟忧,还京师。上以兗土雕荒,罢南兗并南徐州,当别置淮南都督住盱眙,开创屯 田,应接远近, ![]() 元凶弑立,以为中军将军,护军、常侍如故。世祖⼊讨,劭屯兵京邑,使铄巡 行抚劳。劭还立南兗,以铄为使持节、都督南兗、徐、兗、青、冀、幽六州诸军事、 征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兗州刺史,常侍如故。柳元景至新亭,劭亲自攻之, 挟铄自随。江夏王义恭南奔,使铄守东府,以腹心防之。进授侍中、骠骑将军、录 尚书事,余如故。劭 ![]() ![]() 铄素不推事世祖,又为元凶所任,上乃以药內食中毒杀之,时年二十三,追赠 侍中、司徒。三子:敬猷、敬渊、敬先。敬猷嗣,官至⻩门郞。敬渊初封南安县侯, 官至后军将军。敬先继庐陵王绍。前废帝景和末,召铄妃江氏⼊宮,使左右于前 ![]() ![]() 建平宣简王宏,字休度,文帝第七子也。早丧⺟。元嘉二十一年,年十一,封 建平王,食邑二千户。少而闲素,笃好文籍。太祖宠爱殊常,为立第于 ![]() ![]() ![]() ![]() ![]() 为人谦俭周慎,礼贤接士,明晓政事,上甚信仗之。时普责百官谠言,宏议曰: 臣闻建国之道咸殊,兴王之政不一。至于开谏致宁,防口取祸,固前王同轨, 后主共则。秦、殷之败,语戮刺亡;周、汉之盛,谤升箴显。陛下以至德神临,垂 精思治,进儒礼而崇宽教,哀狱法而黜严刑,表忠行而举贞节,辟处士而求贤异, 修废官而出滞赏,撤天膳而重农食,噤贵游而弛榷酤,通山泽而易关梁,固已海內 仰道,天下知德。今复开不讳之涂,奖直辞之路,四海希风,普天幸甚。举蒙采问, 敢不悉心,谨条鄙见,置陈如左。辞理违谬,伏用震詟。 夫用兵之道,自古所慎。顷⼲戈未戢,战备宜修,而卒不素练,兵非夙习。且 戎卫之职,多非其才,或以资厚素加,或以禄薄带帖,或宠由权门,恩自私假,既 无将领,虚尸荣禄。至于边城举燧,羽驿 ![]() 今 ![]() ![]() 转尚书令,加散骑常侍,将军如故;给鼓吹一部,寻进号卫将军,中书监、尚 书令如故。 宏少而多病,大明二年疾动,求解尚书令,以本号开府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 中书监如故。未拜,其年薨,时年二十五。追赠侍中、司徒,中书监如故,给班剑 二十人。上痛悼甚至,每朔望辄出临灵,自为墓志铭并序。与东扬州刺史颜竣诏曰: “宏夙情业尚,素心令绩,虽年未及壮,愿言兼申。谓天道可倚,辅仁无妄,虽寝 患淹时,虑不至祸。岂图祐善虚设,一旦永谢,惊惋摧恸,五內 ![]() ![]() 子景素,少爱文义,有⽗风。大明四年,为宁朔将军、南济 ![]() ![]() ![]() ![]() ![]() 时太祖诸子尽殂,众孙唯景素为长,建安王休祐诸子并废徙,无在朝者。景素 好文章书籍,招集才义之士,倾⾝礼接,以收名誉。由是朝野翕然,莫不属意焉。 而后废帝狂凶失道,內外皆谓景素宜当神器,唯废帝所生陈氏亲戚疾忌之。而杨运 长、阮佃夫并太宗旧隶,贪幼少以久其权,虑景素立,不见容于长主,深相忌惮。 元徽三年,景素防阁将军王季符失景素旨,怨恨,因单骑奔京邑,告运长、佃夫云 “景素 ![]() ![]() 自是废帝狂悖⽇甚,朝野并属心景素,陈氏及运长等弥相猜疑。景素因此稍为 自防之计,与司马庐江何季穆、录事参军陈郡殷沵、记室参军济 ![]() ![]() 时废帝单马独出,游走郊野,曹欣之谋据石头,韩道清、郭兰之 ![]() ![]() 元徽四年七月,垣祗祖率数百人奔景素,云京邑已溃 ![]() 景素 ![]() ![]() ![]() 景素即败,曹欣之反告韩道清、郭兰之之谋,道清等并诛。⻩回、⾼道庆等, 齐王抚之如旧。景素子延龄及二少子,并从诛。其年冬,封长沙成王义欣子勰第三 子恬为秭归县侯,食邑千户,继宏后。顺帝升明二年,卒,国除。张倪奴以禽景素 功,封筑 ![]() 景素败后,故记室参军王螭、故主簿何昌禹并上书讼景素之冤。齐受禅,建元 初,故景素秀才刘璡又上书曰: 臣闻曾子孝于其亲而沈乎⽔,介生忠于其主而焚于火,何则?仁也不必可依, 信也不必可恃。昔者墨翟议云梯于荆台之下,宋人逐之;夷叔为卫军隐难于晋,公 子殪之;李牧北逝強胡之旗,南拒全秦之卒;赵王不图其功,赐以利剑;陈蕃⽩首 固义,忘生事主;汉灵不明其忠,卒被刑戮。彼数子者,皆⾝栖青云之上,而困于 泥尘之里,诚以危行不容于衰世,孤立聚尤于众人,加谗谄蛆蛊其中,谤隙蜂飞而 至故也。臣闻浸润之行,骨⾁离绝,疑似一至,君臣易心,此中山所以歔欷奏乐, 孟博所以慷慨囊头者也。臣每惟故举将宋建平王之祸,悲彻骨髓,气凝霜霰。今璇 鼎启运,人神改物,生罪尚宥,死冤必申。臣诚不忍王之负谤而不雪,故敢明言其 理。 臣闻孝悌为志者,不以犯上,曾子不逆薪而爨,知其不为暴也;秦仁获麑,知 其可为傅也。臣闻王之事献太妃也,朝夕不违养,甘苦不见⾊。帐下进珍馔,太妃 未食,王投箸辍饭。太妃起居有不安,王傍行蓬发。臣闻求忠臣者于孝子之门,安 有孝如王而不忠者乎?其可明一也。 当泰始、元徽中,王公贵人无谒景宁陵者,王独抗情而行,不以趋时舍义,出 镇⼊朝,必俯拜陵所。王尚不弃先君,岂背今君乎?其可明二也。 王博闻而容众,与谏而爱士,与人言呴呴若有伤。闻人之善,誉而进之;见人 之恶,掩而诲之。李蔚之,蓬庐之寒素也,王枉驾而讯之;何季穆等,宣简王之旧 也,王提挈以升之。王虚己以厚天下之士,尚不 ![]() 臣昔以法曹参军,奉讯于听朝之末。王每断狱,降声辞,和颜⾊,以待士女之 讼。时见夏伯以童子缧絷,王怆然改貌,用不加刑。徐州尝岁饥,王散秩粟俸帛, 以断民之乏。蠲理冤疑,咸息徭务,所在皆有爱于民。臣闻善人,国之纪也。安有 仁于民庶,而 ![]() 王修⾝洁行,言无近杂,內去声酌之娱,外无田弋之好。每所临践,不加穿筑, 直卫不繁,第宅无改。荆州⾼斋,刻楹柏构,王废而不处。昔朝廷 ![]() 王之在荆州也,时献太妃初薨,宋明帝新弃天下,京畿诸王又相继非命,王乃 征⼊为太常,楚下人士并劝勿下,王谓:“为臣而距先皇之命,不忠;为子不奉亲 之窀穸,不孝。”于是弃西州之重,而匍伏北阙。王若志 ![]() 王名⾼海內,义重太山,耆幼怀仁,士庶慕德。故从昏者忌明,同枉者毁正, 搦弦为钩,张一作百,行坐欬嚏,皆生风尘。会王季符负罪流谤,事会谗人之心, 权丑相扇,鸱枭奋翼。王虽遘愍离凶,而诚分弥款,散情中孚,挥斥満素。虞玩之 衔使归旋,世子⼊质京邑,续解徐州,请⾝东第,后求会稽,降阶外抚。虞玩、殷 焕实为诠译,诚心殷勤,备留圣听。王若侜张跋扈,何事若斯?其可明七也。 自是以后,⽇同殊论,苍梧之衰德既彰,群小之奷慝弥广,下盈其毒,上不可 依。时长王并见诛锄,公卿如蹈虎尾,众人翕翕,莫不注仰于王。厢阁诸人,同谋 异志,王心不从利,忠不背本,执周天赐而斩之,以距王宜与等,遣司马孙谦归款 朝廷。王若 ![]() 又是年五月以后,道路皆谓阮佃夫等 ![]() ![]() ![]() ![]() ![]() 王闻京室有难,坐不安,食不甘,言及太后,未尝不 ![]() 夫王起兵之⽇,止在匡救昏难,放殛奷盗,非它故也。请较言之。当时君臣之 道,治 ![]() 臣闻武王克商,未及下车,而封王子之墓;汉⾼定天下,过大梁,蹑燕、代, 修信陵之祀,存望诸之裔;晋世受命,亦追王凌之冤,而诏其孙为郞。夫比⼲,殷 辛之罪人也;无忌,魏之疑臣也;乐毅,燕之逃将也;彦云,齐之贼而晋害也。适 逢圣明之君,⾰运创制,昭功诚, ![]() 今陛下尊英雄之⾼轨,振逸世之奇声,何至仍衰世之异议,以掩贤人之名哉! 若王之中外不明,终始慆德,臣惧方今之人,不复为善矣。且世之兴衰,何代无有, 今齐苗裔万世之后,其能无污隆乎?苟前良可废,何以劝后之能者。伏愿上同周、 汉、西晋之如彼,下为来胤垂范之如此。傥能降明诏,笺枉道,使往王得洗谤议, 拯冥魂,赐以王礼反葬,则民之从义,犹若回风之卷草也。臣闻鹳鸣皋垤,则降 ![]() ![]() 又不省。至今上即位,乃下诏曰:“宋建平王刘景素,名⽗之子,少敦清尚。 虽末路失图,而原心有本。年流运改,宜弘优泽,可听以王礼还葬旧墓。” 晋熙王昶,字休道,文帝第九子也。元嘉二十二年,年十岁,封义 ![]() ![]() 大明元年,征为秘书监,领骁骑将军,加散骑常侍,迁中军将军、南彭城、下 邳二郡太守。又出为都督江州、郢州之西 ![]() 昶轻吵褊急,不能祗事世祖,大明中常被嫌责;民间喧然,常云昶当有异志。 永光、景和中,此声转甚。废帝既诛群公,弥纵狂悖,常语左右曰:“我即大位来, 遂未尝戒严,使人邑邑。”江夏王义恭诛后,昶表⼊朝,遣典签蘧法生衔使。帝谓 法生曰:“义 ![]() ![]() ![]() ![]() ![]() 泰始六年,以第六皇子燮字仲绥继昶,改昶封为晋熙王。燮袭爵,食邑三千户。 太宗既以燮继昶,乃下诏曰:“夫虎狼护子,猴猨负孙,毒 ![]() ![]() ![]() 时主幼时艰,宗室寡弱。元徽元年,燮年四岁,以为使持节、监郢州、豫州之 西 ![]() ![]() ![]() ![]() ![]() 顺帝即位,征为使持节、都督扬、南徐二州诸军事、抚军将军、扬州刺史。先 是,齐世子为燮安西长史,行府州事,时亦被征为左卫将军,与燮俱下。会荆州刺 史沈攸之举兵反,世子因奉燮镇寻 ![]() ![]() 始安王休仁,文帝第十二子也。元嘉二十九年,年十岁,立为建安王,食邑二 千户。孝建三年,为秘书监,领步兵校尉。寻都督南兗、徐二州诸军事、冠军将军、 南兗州刺史。大明元年,⼊为侍中,领右军将军。四年,出为湘州刺史,加散骑常 侍,加号平南将军。八年,迁使持节、督江州、南豫州之晋熙、新蔡、郢州之西 ![]() 前废帝永光元年,迁领军将军。常侍如故。景和元年,又迁使持节、都督雍、 梁、南北秦四州诸军事、安西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未之任,留为散骑常侍、 护军将军,又加特进、左光禄大夫,给鼓吹一部。 时废帝狂悖无道,诛害群公,忌惮诸⽗,并囚之殿內,殴捶凌曳,无复人理。 休仁及太宗、山 ![]() ![]() ![]() ![]() ![]() ![]() ![]() ![]() ![]() 帝将南游荆、湘二州,明旦 ![]() ![]() 先是,废帝进休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常侍如故。未拜,太宗令书 以为使持节、侍中、都督扬、南徐二州诸军事、司徒、尚书令、扬州刺史,加班剑 二十人,给三望十五乘。时刘道隆为护军,休仁请求解职,曰:“臣不得与此人同 朝。”上乃赐道隆死。寻诸方逆命,休仁都督征讨诸军事,增班剑三十人。出据虎 槛,进据赭圻。寻领太子太傅,总统诸军,随宜应接。中流平定,休仁之力也。初 行,与苏侯神结为兄弟,以求神助。及事平,太宗与休仁书曰:“此段殊得苏侯兄 弟力。”增休仁邑四千户,固辞,乃受千户。上流虽平,薛安都据彭城,招引索虏, 复都督北讨诸军事,又增邑三千户,不受。时豫州刺史殷琰据寿 ![]() 休仁年与太宗邻亚,俱好文籍,素相爱友。及废帝世,同经危难,太宗又资其 权谲之力。泰始初,四方逆命,兵至近畿,休仁亲当矢石,大勋克建,任总百揆, 亲寄甚隆。朝野四方,莫不辐辏。上渐不悦。休仁悟其旨,其冬,表解扬州,见许。 六年,进位太尉,领司徒,固让,又加漆轮车、剑履。 太宗末年,多忌讳,猜害稍甚,休仁转不自安。及杀晋平王休祐,忧惧弥切。 其年,上疾笃,与杨运长等为⾝后之计,虑诸弟強盛,太子幼弱,将来不安。运长 又虑帝宴驾后,休仁一旦居周公之地,其辈不得秉权,弥赞成之。上疾尝暴甚,內 外莫不属意于休仁,主书以下,皆往东府休仁所亲信,豫自结纳,其或直不得出者, 皆恐惧。上既宿怀此意,至是又闻物情向之,乃召休仁⼊见。既而又谓曰:“夕可 停尚书下省宿,明可早来。”其夜,遣人赍药赐休仁死,时年三十九。 上寝疾久,內外隔绝,虑人情有同异,自力乘舆出端门。休仁死后,乃诏曰: “夫无将之诛,谅惟通典,知咎自引,实有偏介。刘休仁地属密亲,位居台重,朕 友寄特深,宠秩兼茂。不能弘赞国猷,裨宣政道,而自处相任,妄生猜嫌,侧纳群 小之说,內怀不逞之志,晦景蔽迹,无事 ![]() ![]() ![]() 有司奏曰:“臣闻明罚无亲,情屈于司纲,国典有经,威申于义灭。是以梁、 赵之诛,跣出称过,来言之罚,克⼊致动。谨案刘休仁苞蓄祸迹,事蔽于天明,窜 匿沉奷,情宣于民听。自以属居戚近,早延恩睦,异礼殊义,望越常均。往岁授钺 南讨,本非才命,启行浓湖,特以亲摄,仰遵庙略,俯藉众效,属承泰运,窃附成 勋,而亟叨天功,多自臧伐。既圣明御宇,躬览万机,百司有纪,官方无越,而休 仁矜勋怙贵,自谓应总朝权,遂妄生疑难,深自猜外。故司空晋平刺王休祐,少无 令业,长滋贪暴,莅任陕荆,毒流西夏,编户嗟散,列邑雕虚,圣泽含弘,未明正 宪。亟与休仁论其愆迹,辞意既密,不宜传广,遂饰容旨,反相劝 ![]() ![]() ![]() ![]() 上既杀休仁,虑人情惊动,与诸方镇及诸大臣诏曰: 休仁致殒,卿未具悉,事之始末,今疏以相示。休祐贪恣非政,法网之所不容。 昔汉梁孝王、淮南厉王无它衅悖,正以越汉制度耳。况休祐呑嚼聚敛,为西数州之 蝗,取与鄙 ![]() ![]() 休仁⾝耝有知解,兼为宰相;又吾与其兄弟情昵,特复异常,颇与休仁论休祐 衅状。休祐以休仁为吾所亲,必应知吾意;又云休仁言对,能为损益。遂多与财赂, 深相结事,乃寝必同宿,行必共车。休仁 ![]() 吾与休仁,少小异常,唯虚心信之,初不措疑。虽尔犹虑清闲之时,非意脫有 闻者。吾近向休祐推情,戒训严切,休祐更不复致疑。休祐死后,吾将其內外左右, 问以情状,方知言语漏怈并具之由,弥⽇懊惋,心神萎孰。休仁又说休祐云:“汝 但作佞,此法自⾜安。我常秉许为家,从来颇得此力。但试用,看有验不?”休祐 从之,于是大有献奉,言多乖实,积恶既不可恕。 自休祐殒亡之始,休仁款曲共知。休仁既无罪衅,主相本若一体,吾之推意, 初无有间。休祐贪愚,为天下所疾,致殒之本,为民除患,兄弟无复多人,弥应思 吊不咸,益相亲信。休祐平生,狼抗无赖,吾虑休仁往哭,或生祟祸。且吾尔⽇本 办仗往哭,晚定不行。吾所以为设方便,呼⼊在省。而休仁得吾召⼊,大自惊疑, 遂⼊辞杨太妃,颜⾊状意,甚与常异。既至省,杨太妃骤遣监子去来参察。从此⽇ 生嫌惧,而吾之推情,初不疑觉。从休祐死后,吾再幸休仁第,饮啖极⽇,排阁⼊ 內,初无猜防,休仁坐生嫌畏。 一⽇,吾舂中多期 ![]() ![]() ![]() ![]() 休仁既经南讨,与宿卫将帅经习狎共事相识者,布満外內。常⽇出⼊,于厢下 经过,与诸相识将帅,都不 ![]() ![]() ![]() ![]() ![]() 上与休仁素厚,至于相害,虑在后嗣不安。休仁既死,痛悼甚至,谓人曰: “我与建安年时相邻,少便狎从。景和、泰始之间,勋诚实重。事计 ![]() ![]() 子伯融,妃殷氏所生。殷氏,吴兴太守冲女也。范 ![]() 晋平剌王休祐,文帝第十三子也。孝建三年,年十一,封山 ![]() 太宗定 ![]() ![]() ![]() ![]() 休祐素无才能,強梁自用,大明之世,年尚少,未得自专,至是贪 ![]() ![]() 休祐狠戾強梁,前后忤上非一。在荆州时,左右苑景达善弹棋,上召之,休祐 留不遣。上怒,诘责之曰:“汝刚戾如此,岂为下之义!”积不能平。且虑休祐将 来难制, ![]() ![]() ![]() ![]() ![]() ![]() 时巴陵王休若在江陵,其⽇即驰信报休若曰:“吾与骠骑南山 ![]() 长子仕荟,早卒。次子宣翊为世子,为宁朔将军、湘州刺史,未拜,免废。次 士弘,继鄱 ![]() 鄱 ![]() ![]() ![]() 临庆冲王休倩,文帝第十六子也。孝建元年,年九岁,疾笃,封东平王,食邑 二千户,未拜,薨。 大明七年,立第二十七皇子子嗣为东平王,绍休倩后。太宗泰始二年还本,国 绝。六年,以第五皇子智井为东平王,继休倩,未拜,薨。其年,追改休倩为临庆 王,以临贺郡为临庆国,立第八皇子跻为临庆王,食邑二千户,继休倩后。明年, 还本国。休倩,太祖所爱,故前后屡加绍门嗣。 新野怀王夷⽗,文帝第十七子也。元嘉二十九年,薨,时年六岁。太宗泰始五 年,追加封谥。 巴陵哀王休若,文帝第十九子也。孝建三年,年九岁,封巴陵王,食邑二千户。 大明二年,为冠军将军、南琅琊、临淮二郡太守,徙南彭城、下邳二郡太守,将军 如故。四年,出为都督徐州诸军事、徐州刺史,将军如故,增督豫州之梁郡,增邑 千户。明年,征为散骑常侍、左右郞将、吴兴太守。复征为散骑常侍、太常。未拜, 前废帝永光元年,迁左卫将军。 太宗泰始元年,迁散骑常侍、中书令,领卫尉。未拜,复为左卫将军,常侍、 卫尉如故。又未拜,出为使持节、都督会稽、东 ![]() 前在会稽,录事参军陈郡、谢沈以谄佞事休若,多受贿赂。时內外戒严,普著 袴褶,沈居⺟丧。被起,声乐酣饮,不异吉人,⾐冠既无殊异,并不知沈居丧,尝 自称孤子,众乃骇愕。休若坐与沈亵黩,致有奷私,降号镇西将军。又进卫将军。 典签夏宝期事休若无礼,系狱,启太宗杀之,虑不被许,启未报,辄于狱行刑,信 反果锢送,而宝期已死。上大怒,与休若书曰:“孝建、大明中,汝敢行此琊?” 休若⺟加杖三百,降号左将军,贬使持节都督为监,行雍州刺史,使宁蛮校尉,削 封五百户。四年,迁使持节、都督湘州诸军事、行湘州刺史,将军如故。六年,荆 州刺史晋平王休祐⼊,以休若监荆州事,进号征南将军、湘州刺史。仍为都督荆、 湘、雍、益、梁、宁、南北秦八州诸军事、征西将军、荆州刺史,持节如故。寻加 散骑常侍,又进号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七年,晋平王休祐被杀,建安王休仁见疑。京邑讹言休若有至贵之表,太宗以 言报之,休若內甚忧惧。会被征,代休祐为都督南徐、南兗、徐、兗、青、冀六州 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南徐州刺史,持节、常侍、开府如故。休若腹心将佐咸谓还 朝必有大祸,中兵参军京兆王敬先固陈不宜⼊,劝割据荆楚以距朝廷,休若伪许之。 敬先既出,执录,驰使⽩太宗,敬先坐诛死。休若至京口,建安王休仁又见害,益 怀危虑。上以休若和善,能谐缉物情,虑将来倾幼主, ![]() ![]() ![]() 休若既死,上与骠骑大将军桂 ![]() 外间有一师,姓徐名绍之,状如狂病,自云为涂步郞所使。去三月中,忽云: “神语道巴陵王应作天子,汝使巴陵王密知之。”于是师便访觅休若左右人,不能 得。东宮典书姓何者相识,数去来,师解神语,东宮典书具道神语,东宮典书答云: “我识巴陵间一左右,当为汝向道。”数⽇,东宮典书复来语师云:“我已为汝语 巴陵左右,道因达巴陵,巴陵具知,云莫声但听。” 又顷者史官奏天文占候,颇云休若应挟异端。神道芒昧,乃不可全信,然前后 相准,略亦不无仿佛。且帖肆间,自大明以来有“若好”之谣,于今未止。诏若百 重章句,皆配以美辞美事,诸不逞之徒,咸云必是休若。休若且知道路有异音,里 巷有“若好”之谣,在西已奇惧,致王敬先吐猖狂之言。近休祐、休仁被诛,休若 弥不自安,又左右多是不相当负罪之徒,恆说以道路之言叩动之,相与唱云:“万 民之心,属在休若”感 ![]() 寻休若从来心迹,殊有可嫌。刘亮问⾼次祖,汝一应识此人,当给休若。休若 在东纵恣群下无本末,还朝被贬,爵位小退,次祖被亮使归,过问讯,大泣,语次 祖云:“我东行是一段功,在郡横为群小辈过失,大被贬降,我实愤怨,不解刘辅 国何意不作。”次祖答云:“刘辅国蒙朝廷生成之恩,岂容有此理。”推此已是有 奇意。吾使诸王在蕃,正令优游而已,本不以武事,而休若在西,广召弓马健兒, 都不启闻。又戾道明等,昔亲为贼,罪应万死,休若至西,大信遇之,乃潜将往不 启京。吾知汝意谓休若处奉因事事何如,心迹既不复可测,因其还朝在第与书,事 事诘诮于內,许密自引分,状如暴疾致故,差得于其名位及见子悉得全也。休若既 是汝弟,使其狼心得申者,汝得守冶城边作太尉公琊?非但事关计,亦于汝甚切, 汝可密⽩荀太妃令知。 庐江王祎,昔在西州,故上云冶城边也。休若子冲始袭封。顺帝升明三年,薨。 会齐受禅,国除。 史臣曰:《诗》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古人畏 ![]() |
上一章 宋书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沈约最新创作的免费历史小说《宋书》在线阅读,《宋书(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宋书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amx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