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卷四十二及《新唐书》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新唐书 作者:欧阳修、宋祁等 | 书号:10201 时间:2017/3/26 字数:8419 |
上一章 卷四十二 下一章 ( → ) | |
裴刘魏李吉 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宽厚,寡言笑,有奇节。补弘文生,休澣,它生 或出游,炎读书不废。有司 ![]() ![]() 中宗 ![]() ![]() 后已持政,稍自肆,于是武承嗣请立七庙,追王其先,炎谏曰:“太后天下⺟, 以盛德临朝,宜存至公,不容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后曰: “吕氏之王,权属生人,今追崇先世,在亡迹异,安得同哉!”炎曰:“蔓草难图, 渐不可长。”后不悦而罢。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以绝宗室望,刘 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后愈衔怒。未几,赐爵河东县侯。 豫王虽为帝,未尝省天下事。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会 久雨,太后不出而止。徐敬业兵兴,后议讨之,炎曰:“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 竖子有辞。今若复子明辟,贼不讨而解。”御史崔詧曰:“炎受顾托,⾝总大权, 闻 ![]() 炎被劾,或勉其逊辞,炎曰:“宰相下狱,理不可全。”卒不折节,籍其家, 无儋石之赢。初,炎见裴行俭破突厥有功,沮薄之,乃斩降虏阿史那伏念等五十余 人,议者恨其媢克,且使家国失信四夷,以为 ![]() 元范者,申州义 ![]() 炎从子伷先。伷先未冠,推廕为太仆丞。炎死,坐流岭南。上变求面陈得失, 后召见,盛气待之,曰:“炎谋反,法当诛,尚何道?”伷先对曰:“陛下唐家妇, ⾝荷先帝顾命,今虽临朝,当责任大臣,须东宮年就德成,复子明辟,奈何遽王诸 武、斥宗室?炎为唐忠臣,而戮逮子孙,海內愤怨。臣愚谓陛下宜还太子东宮,罢 诸武权。不然,豪桀乘时而动,不可不惧!”后怒,命曳出,杖之朝堂,长流瀼州。 岁余,逃归,为吏迹捕,流北庭。无复名检,专居贿,五年至数千万。娶降胡 女为 ![]() ![]() ![]() 中宗复位,求炎后,授先太子詹事丞。迁秦、桂、广三州都督。坐累且诛,赖 宰相张说右之,免官。久乃擢范 ![]() 刘祎之,字希美,常州晋陵人。⽗子翼,字小心,在隋为著作郞。峭直有行, 尝面折僚友短,退无馀訾。李伯药曰;“子翼詈人,人都不憾。”贞观初,召之, 辞以⺟老,诏许终养。江南道巡察使李袭誉嘉其孝,表所居为孝慈里。⺟已丧,召 拜吴王府功曹参军,终著作郞、弘文馆直学士。 祎之少与孟利贞、⾼智周、郭正一俱以文辞称,号“刘孟⾼郭”并直昭文馆。 俄迁右史、弘文馆直学士。上元中,与元万顷等偕召⼊噤中,论次新书凡千馀篇。 ⾼宗又密与参决时政,以分宰相权,时谓“北门学士”兄懿之,亦给事中,同两 省。先是,姊为內官,武后遣至外家问疾,祎之因贺兰敏之私省之,坐流巂州。后 为丐还,除中书舍人。 仪凤中,吐蕃寇边,帝访侍臣所以置之、讨之之宜,人人异谋,礻之独劝帝: “夷狄犹禽兽,虽被冯陵,不⾜校,愿戢威,纾百姓之急。”帝內其言。俄拜相王 府司马。检校中书侍郞,帝谓曰:“卿家忠孝,朕子赖卿以师矩,冀蓬在⿇不扶而 ![]() 后既立王为帝,以其参奉大议,愈亲之,擢中书侍郞、同中书门下三品,赐爵 临淮县男。方是时,诏令丛繁,祎之思致华敏,裁可占授,少选可待也。司门员外 郞房先敏坐累贬卫州司马,诉于相府,內史骞味道谓曰:“太后旨。”祎之曰: “乃上从有司所奏云。”后闻,以味道归非于上,贬青州刺史,加祎之太中大夫, 赐物百段。后因曰:“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以手⾜疾移于腹背,尚为一体乎?礻 之引咎于已,忠臣也。”纳言王德真推顺曰:“戴至德无异才,惟能归善于君,为 时所服。”后曰:“善。”后私语凤阁舍人贾大隐曰:“后能废昏立明,盍反政以 安天下?”大隐表其言,后怒曰:“祎之乃负我!”垂拱中,或告祎之,受归诚州 都督孙万荣金,与许敬宗妾私通,太后遣肃州刺史王本立鞫治,以敕示祎之,祎之 曰:“不经凤阁鸾台,何谓之敕!”后以为拒制使,赐死于家,年五十七。 初,祎之得罪,睿宗以旧属申理之,姻友冀得释。祎之曰:“吾死矣。太后威 福由己,而帝营救,速吾祸也!”在狱上疏自陈。临诛,洗沐,神⾊自若。命其子 执笔占为表,子号塞不能书,祎之乃自捉笔,得数纸,词恳哀到,人皆伤之。麟台 郞郭翰、太子文学周思钧怅叹其文,后恶之,贬翰巫州司法参军,思钧播州司仓参 军。睿宗嗣位,赠祎之中书令。 翰者,尝为御史,巡察陇右。多所按劾。次宁州,时狄仁杰为刺史,民争言有 异政。翰就馆,以笔纸置于案,谓僚属曰:“⼊其境,其政可知,愿荐使君美于朝, 毋久留。”即命驾去。 ![]() 魏玄同,字和初,定州鼓城人。祖士廓,仕齐为轻车将军。玄同进十擢第,调 长安令。累官司列大夫。坐与上官仪善,流岭外。既废,不自护藉,乃驰逐为生事。 上元初,会赦还,工部尚书刘审礼表其材,拜岐州长史。再迁吏部侍郞。永淳元年, 诏与中书、门下同承受进止平章事。封钜鹿男。上疏言选举法弊曰: 方今人不加富、盗贼未衰、礼谊浸薄者,下吏不称职,庶官非其才,取人之道 有所未尽也。武德、贞观,庶事草创,人物固乏。天祚大圣,享国永年,异人间出。 诸⾊人流,岁以千计,官有常员,人无定限,选集猥至,十不收一,取舍淆紊。 夏、商以前,制度多阙。至周,焕然可观。诸侯之臣不皆命天子,王朝庶官不 专一职。穆王以伯冏为太仆正,命曰:“慎简乃僚。”此乃自择下吏之言也。太仆 正,特中大夫耳,尚以僚属委之,则三公、九卿亦当然也。故太宰、內史并掌爵禄 废置,司徒、司马别掌兴贤诏事。是分任群司而统以数职,王命其大者,而自择其 小者。 汉制,诸侯自置吏四百石以下,其傅、相大臣则汉为置之;州郡掾史、督邮、 从事,悉任之牧守。 自魏、晋以后,始归吏部,而迄于今。以刀笔量才,簿书察行,法与世弊,其 来久矣。尺丈之量,锺庾之器,非所及则不能度,非所受则无以容,况天下之大、 士类之众,可委数人手乎!又尸厥任者,间非其选,至为人择官,为⾝择利,下笔 系亲疏,措情观势要,悠悠风尘,此焉奔竞,使百行折之一面,九能断之数言,不 亦难乎。 且臣闻莅官者,不可以无学。传曰:“学以从政,不闻以政⼊学。”今贵戚子 弟一皆早仕,弘文、崇贤、千牛、辇脚之类,程较既浅,技能亦薄,而门阀有素, 资望自⾼。夫所谓胄子者,必裁诸学,少则受业,长而⼊官,然后移家事国,谓之 德进。夫少仕则不务学,轻试则无才。又勋官、三卫、流外之属,不待州县之举, 直取书判,非先德后言之谊。 臣闻国之用人,如人用财,贫者止糟糠,富者馀粱⾁。故当衰弊乏贤,则磨策 朽钝以驭之;太平多士,则遴柬髦俊而使之。今选者猥多,宜以简练为急。窃见制 书,三品至九品并得荐十,此诚仄席旁求意也。但褒贬不明,故上不忧黜责,下不 尽搜扬,莫慎所举,而苟以应命。且惟贤知贤,圣人笃论。皋陶既举,不仁者远。 ⾝苟滥进,庸及知人?不择举者之紧,而责所举之滥,不可得已。以陛下圣明,国 家德业,而不建经久之策,但顾望魏、晋遗风,臣窃惑之。愿少遵周、汉之规,以 分吏部选,即所用详,所失鲜矣。 不纳。进拜文昌左丞、鸾台侍郞、同凤阁鸾台三品。迁地官尚书,检校纳言。 玄同与裴炎缔 ![]() 先是,狄仁杰督太原运,失米万斛,将坐诛,玄同救免。而河 ![]() 李昭德,雍州长安人。⽗乾祐,贞观初为殿中侍御史。鄃令裴仁轨私役门卒, 太宗 ![]() ![]() 昭德強⼲有⽗风,擢明经,累官御史中丞。永昌初,坐事贬振州陵⽔尉。还为 夏官侍郞。如意元年,拜凤阁侍郞、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武后营神都,昭德规创文 昌台及定鼎、上东诸门,标置华壮。洛有二桥,司农卿韦机徙其一直长夏门,民利 之,其一桥废,省巨万计。然洛⽔岁淙啮之,缮者告劳。昭德始累石代柱,锐其前, 厮杀暴涛,⽔不能怒,自是无患。俄检校內史。薛怀义讨突厥,以昭德为行军长史, 不见虏还。 武承嗣任文昌左相,昭德谏曰;“承嗣已王,不宜典机衡,以惑众庶。且⽗子 犹相篡夺,况姑侄乎?”后矍然曰;“我未之思也。”乃罢承嗣为太子少保。洛 ![]() ![]() ![]() 然昭德颇怙权,为众指目。鲁王府功曹参军丘愔上疏曰;“臣闻魏冉诛庶族以 安秦,忠也。弱诸侯以強国,功也;然出⼊自专,击断无忌,威震人主,不闻有王, 张禄一言而卒用忧死。向使昭王不即觉悟,则秦之霸业或不传子孙。陛下天授以前, 万机独断,公卿百执具职而已。自长寿以来,厌怠细政,擢委昭德,乘总权纲,而 才小任重,负气強愎,聋盲下民,刍狗同列,刻薄庆赏,多所矫虔,声威翕习,天 下杜口。臣伏见南台敕目,群臣奏请,陛下制已曰‘可’,而昭德建言不可,制又 从之。且人臣参奉机密,献可替否,事或便利,不豫咨谋,而画可已行,方兴驳异, 是 ![]() ![]() 万岁通天二年,来俊臣诬以逆谋,既而俊臣亦下狱,同⽇诛。时甚雨,众庶莫 不冤昭德而快俊臣。神龙二年,赠左御史大夫。建中三年,加赠司空。 吉顼,洛州河南人。长七尺, ![]() ![]() ![]() 刘思礼谋反,顼上变事,后命武懿宗杂讯,因讽囚引近臣⾼阀生平所牾者凡三 十六姓,捕系诏狱,搒楚百惨,以成其狱,同⽇论死,天下冤之。擢右肃政台中丞。 来俊臣下狱,司刑当以死,状三⽇不下。顼从武后游苑中,因间言:“臣为陛 下耳目,知俊臣状⼊不出,人以为疑。”后曰:“朕以俊臣有功,徐思之。”顼曰: “于安远告虺贞反,今为成州司马。俊臣诬杀忠良,罪恶如山,国蟊贼也,尚何惜?” 于是后斩俊臣,而召安远为尚食奉御。 突厥陷赵、定,授检校相州刺史,且募兵制虏南向。顼辞不知武,后曰:“贼 方走,藉卿坐镇耳。”初,太原温彬茂死⾼宗时,封一笥书,诿 ![]() ![]() 始,顼善张易之、殿中少监田归道、凤阁舍人薛稷、正谏大夫员半千、夏官侍 郞李迥秀,皆为控鹤內供奉。顼又強敏,故后倚为腹心。圣历二年,进天官侍郞、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为刺史时,武懿宗讨契丹,退保相州。后争功殿中,懿宗陋短 俯偻,顼严语侵之,无所容假。后怒曰:“我在,乃藉诸武,它⽇安可保?”衔之。 张易之兄弟以宠盛,思自全,问顼计安出。顼曰:“公家以幸进,非有大功于 天下,势必危。吾有不朽策,愿效之,非止保⾝,且世世不绝胙。”易之流涕请, 顼曰:“天下思唐久矣!庐陵斥外,相王幽闭。上舂秋⾼,武诸王,非海內属意。 公盍从容请相王、庐陵,以副人望?易吊为贺之资也。”易之、昌宗乘间如顼教, 后意乃定。既而知顼与谋,召见问状,顼对:“庐陵、相王皆陛下子,先帝顾托于 陛下,当速有所付。”乃还中宗。 明年,顼坐弟冒伪官贬琰川尉,及辞,召见,泣曰:“臣去国,无复再谒,愿 有所言。然疾棘,请须臾间。”后命坐,顼曰:“⽔土皆一盎,有争乎?”曰: “无。”曰:“以为涂,有争乎?”曰:“无。”曰:“以涂为佛与道,有争乎?” 曰:“有之。”顼顿首曰:“虽臣亦以为有。夫皇子、外戚,有分则两安。今太子 再立,而外家诸王并封,陛下何以和之?贵 ![]() 中宗之立,顼实倡之,会得罪,无知者。睿宗初,有发明其忠,乃下诏赠御史 大夫。 赞曰:异乎,炎之暗于几也!知中宗之不君,不知武后之盗朝,假虎翼而责其 搏人,死固宜哉!昭德、顼进不以道,君子聇之。虽然,一情区区,抑武兴唐,其 助有端,则贤炎远矣。祎之、玄同漏言及诛,不失所以事君者云。 部分译文 裴炎,字子隆,是绛州闻喜人。为人宽厚,不苟言笑,气节不同常人。年轻时补为弘文馆门生,每遇休假⽇,其他生学多半都出外游玩,独裴炎依然苦读不问其他。有司见他勤奋,将要荐举他任职,而他却以自己学识尚不深博而辞谢不就。在弘文馆勤学十年,特别精通《左氏舂秋》。后来参加明经试考得中,被委任为濮州司仓参军,历任御史、起居舍人,及⻩门侍郞。调露二年(680),官同中书门下三品。进授官侍中。⾼宗去东都,留皇太子哲守京师,派裴炎辅护。第二年,皇帝病了,命太子监国,诏令裴炎与刘齐贤、郭正一同于东宮平章政事。及至皇帝病危,受遗诏辅佐太子。太子即位,是为中宗。裴炎改任中书令。旧制,宰相议事均在门下省,称为政事堂,长孙无忌⾝份为司空、房玄龄⾝份为仆 ![]() 中宗想让韦后的⽗亲韦玄贞任侍中,还想给 ![]() ![]() 武后临朝执政,渐有任意的行为。 那时,武承嗣请求立武氏七庙,且追封其祖先为王。裴炎进谏说“:太后是天下之⺟,以圣德临朝,应该向天下显示最大的公心,不可以追赠自己的先祖为王,表现私心。难道太后忘记了吕氏的败亡吗(吕氏,刘邦 ![]() ![]() 活人死人情况不同,怎能相提并论呢?” 裴炎说“:蔓草难以 ![]() 武承嗣又暗示太后诛杀韩王元嘉、鲁王灵夔,用以断绝李家宗室的后望。刘。。之、韦仁约因害怕受害而不敢说话,裴炎 ![]() 豫王旦虽然被拥上了帝位,但未尝了解、管理天下之事。裴炎打算乘太后出游龙门的机会,用兵劫持,要她还政给天子。正好天久雨不停,太后不去龙门了,此计作罢。后来徐敬业兴兵“讨伐” 武后,武后商议讨伐徐敬业。裴炎说:“天子已长大成人了,不让他执政,所以小人们有借口兴兵。现在如果太后还政皇帝,贼人不待讨伐也就自己回去了。” 御史崔鮞说:“裴炎⾝受顾命重托,总揽大权,听说 ![]() 裴炎被控告,有人劝他说些好听话求免。裴炎说:“宰相下狱,再无理生。” 终于不肯屈节。抄没他的家,发现家中没一石余粮。当初,裴炎见裴行俭破突厥有功,想削减其功,斩杀了降虏阿史那伏念等五十多人。评论者恨他妒忌,且使家国对四夷失信。这次裴炎遭祸有人认为这是 ![]() 胡元范,申州义 ![]() |
上一章 新唐书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欧阳修、宋祁等最新创作的免费历史小说《新唐书》在线阅读,《新唐书(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新唐书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amx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