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卷四十五及《新唐书》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新唐书 作者:欧阳修、宋祁等 | 书号:10201 时间:2017/3/26 字数:15404 |
上一章 卷四十五 下一章 ( → ) | |
五王 桓彦范,字士则,润州丹 ![]() 长安中,为司刑少卿。张昌宗引妖人 ![]() 张柬之将诛易之等,引与定策。于是,以彦范、敬晖为左、右羽林将军,属以 噤兵。时中宗每北门起居,因得谒陈秘计。神龙元年正月,彦范、晖率羽林兵与将 军李湛、李多祚、杨元琰、薛思行等千骑五百人讨贼。令湛、多祚就东宮 ![]() ![]() 上书戒帝曰: 《诗》以《关雎》为始,言后妃者人伦之本,治 ![]() ![]() ![]() ![]() ![]() 又道路籍籍,皆云胡僧慧范托浮屠法,诡惑后妃,出⼊噤奥,渎挠朝政。陛下 尝轻骑微服,数幸其居,上下污慢,君臣亏替。臣谓兴化致治以康乂家国者,繇进 善而弃恶。孔子曰:“执左道以 ![]() ![]() 帝孱昏,狃左右,不能有所省纳。 俄墨敕以方士郑普思为秘书监,叶静能为国子祭酒。彦范执不可,帝曰:“要 已用之,不可止。”彦范曰:“陛下始复位,制诏:‘军国皆用贞观故事。’贞观 时,以魏徵、虞世南、颜师古为监,以孔颖达为祭酒,如普思等方伎猥下,安⾜继 踪前烈。臣恐物议谓陛下官不择才,以天秩加私爱。”不从。 时武三思以迁太后衔恚,虑不利诸武,而韦后雅为帝宠畏,且三思与蒸 ![]() ![]() ![]() 睿宗即位,彦范等并追复官爵,赐实封二百户,还其子孙,谥曰忠烈。开元六 年,诏与晖、玄、柬之、恕己勤劳王家,皆配享中宗庙庭。建中三年,复赠彦范 为司徒,晖太尉,玄太子太师,柬之司徒,恕己太子太傅。 彦范工属文,然不甚喜观书,所志惟忠孝大略。居若不能言,及议论帝前,虽 被诘让,而安辞定⾊,辨⾊愈切。 诛二张也,柬之勒兵景运门,将遂夷诸武。洛州长史薛季昶劝曰:“二凶虽诛, 产、禄犹在,请除之。”会⽇暮事遽,彦范不 ![]() 御史李福业者,尝与彦范谋,及被杀,福业亦流番禺。后亡匿吉州参军敬元礼 家,吏捕得,元礼俱坐死。福业将刑,谢元礼曰:“子有亲,吾甚愧恨。”元礼曰: “公穷而归我,我得已乎?”见者伤之。 时监察御史卢袭秀亦坐与桓、敬善,为冉祖雍所按,不屈。或报曰:“南使至, 桓、敬已死。”袭秀泫然。祖雍怒曰:“彦范等负国,君乃流涕。且君下狱,诸弟 皆纵酒无忧⾊,何琊?”对曰:“我何负哉?正坐与彦范善耳。今尽杀诸弟则已, 如独杀袭秀,恐公不得⾼枕而瞑!”祖雍⾊动,握其手曰:“当活公。”遂得不坐。 袭秀者,其祖方庆,武德中,为察非掾,秦王器之。尝引与议建成事,方庆辞 曰:“⺟老矣,丐⾝归养。”王不 ![]() 彦范弟玄范,官至常州刺史;臣范,工部侍郞。 薛季昶者,绛州龙门人。武后时上书,自布⾐擢监察御史,以累左迁平遥尉, 复拜御史。屡按狱如旨,擢给事中。夏官郞中侯味虚将兵讨契丹,不利,妄言“贼 行有蛇虎导军”后恶其诡,拜季昶为河北道按察使。季昶驰至军,斩味虚以闻, 威震北方。稿城尉吴泽 ![]() 季昶刚烈,然喜⼊先语以为实,后虽有辨理,不能得也。而敦爱故旧,礼有名 士,其长可盖所缺云。 杨元琰者,字温,虢州閺乡人,汉太尉震十八代孙。生数岁未言,相者视曰: “语迟者神定,必为重器。”及长,秀眉美须髯,崇肩博颐。居⽗丧,七⽇不食。 服除,补梓州参军,平棘令,课第一,御史府表其政,玺书褒厉。再擢永宁军副使, 忤用事者免。载初中,为安南副都护,三徙为荆府长史,五迁州刺史,咸有风绩。 初,张柬之代为荆州,共乘舻江中,私语外家⾰命,元琰悲涕慷慨,志在王室。 柬之执政,故引为右羽林将军,谓曰:“江上之言,君叵忘之,今可以勉!”乃与 李多祚等定计斩二张。进云麾将军,封弘农郡公,实封户五百,赐铁券恕十死。敬 晖等为武三思所构,元琰知祸未已,乃诡计请祝发事浮屠,悉还官封。中宗不许。 晖闻,尚戏曰:“胡头应祝。”以多鬣似胡云。元琰曰:“功成不退,惧亡。我不 空言。”晖感之,然已不及计。晖等死,独元琰全。 再迁卫尉卿,又上官封,愿追宠其亲,帝哀怜,赠越州都督长史。李多祚死太 子难,元琰坐厚善,系狱,萧至忠救之,免。睿宗立,数上书乞骸骨,不听。四迁 刑部尚书,封魏国公。徙太子宾客,诏设位东宮,太子为拜。俄致仕。开元六年卒, 年七十九,谥曰忠。生平无留蓄,中外食其家常数十人。临终,敕诸子薄葬。 子仲昌,字蔓。以通经为修文生。累调,不甚显。以河 ![]() ![]() ![]() 敬晖,字仲晔,绛州平 ![]() ![]() ![]() 长安二年,授中台右丞。以诛二张功,加金紫光禄大夫,为侍中、平 ![]() ![]() 初,易之已诛,薛季昶请收诸武,晖亦苦谏,不从。三思浊 ![]() 崔玄,博陵安平人,本名毕,武后时,有所避,改焉。少以学行称,叔⽗秘 书少监行功器之。举明经,为⾼陵主簿。居⽗丧尽礼。庐有燕,更巢共啂。⺟卢, 有贤 ![]() 后以库部员外郞累迁凤阁舍人。长安元年,为天官侍郞,当公介然,不受私谒, 执政忌之,改文昌左丞。不逾月,武后曰:“卿向改职,乃闻令史设斋相庆,此 ![]() 后久疾,宰相不召见者累月。及少闲,玄奏言:“皇太子、相王皆仁明孝友, 宜侍医药,不宜引异姓出⼊噤闼。”后慰纳。以诛二张功为中书令、博陵郡公。后 迁上 ![]() ![]() 玄三世不异居,家人怡怡如也。贫寓郊墅,群从皆自远会食,无它爨,与昇 尤友爱。族人贫孤者,抚养教励。后虽秉权,而弟子仕进不使逾常资,当时称重。 少颇属辞,晚以非己长,不复构思,专意经术。 子璩,亦有文。开元二年诏:“玄、柬之,神龙之初,保乂王室,奷臣忌焉, 谪殁荒海,流落变迁,感 ![]() 涣博综经术,长论议。十岁居⽗丧,毁辟加人,陆元方异之。起家亳州司功参 军,还调。于是⼊判者千余,吏部侍郞严 ![]() ![]() 肃宗立,与韦见素等同赴行在。时京师未复,举选不至,诏涣为江淮宣谕选补 使。收采遗逸,不以亲故自嫌。常曰:“仰才虞谤,吾不忍为。”然听受不甚精, 以不职罢为左散骑常侍,兼余杭太守、江东采访防御使。⼊迁吏部侍郞、集贤院待 制。简淡自处,时望尤重。迁御史大夫。 元载辅政,与中官董秀槃结固宠,涣疾之,因进见,慨然论载奷。代宗曰: “载虽非重慎,然协和中外无间然,能臣也。”对曰:“和之为贵者,由礼节也, 不节之以礼,焉得和?今⼲戈甫定,品物思乂。载为宰相,宜明制度,易海內耳目。 而怙权树 ![]() 纵繇协律郞三迁监察御史。会诏择令长,授蓝田令,德化大行,县人立碑颂德, 涣之贬,纵弃金部员外郞就养。后为汴西⽔陆运、两税、盐铁等使。王师围田悦, 乏食,诏纵饷四节度粮,军无乏。德宗出奉天,方镇兵未至。纵劝李怀光奔命,悉 军财称所须。怀光兵疲久战,次河中,迁延不进。纵以金帛先度,曰:“济者即赐。” 众趋利争西,遂及奉天。迁京兆尹。上言:“怀光反覆不情,宜备之。”及帝徙梁 州,追扈不及,左右短纵素善怀光,殆不来。帝曰:“知纵者,朕也,非尔辈所及。” 后数⽇至,授御史大夫。处大体,不急细事,狱诉付成僚属而已。 自兵兴,內外官冗溢,时议并省。纵奏:“兵未息,仕进者之绪,在官则累迁, 有功而褒赏,不可废也。比选集,乃据阙留人,怨望滋结。朝廷频诏录劳,而诸道 叙优⽇广。若停减吏员,非但承优者无官可叙,亦恐序进者无路胜置矣。”诏可贞 元元年,天子郊见,为大礼使。岁旱用屈,纵撙裁文物,俭而不陋。除吏部侍郞, 寻为河南尹。时兵虽定,民雕耗,纵治简易,蠲略细苛。先是戍边者道由洛,储饩 取于民。纵始令官办,使五家相保,自占发敛,以绝胥史之私。又引伊、洛溉⾼仰, 通利里闬,人甚宜之。⼊为太常卿,封常山县公。卒年六十二,赠吏部尚书,谥曰 忠。 初,涣为元载所抑,纵讫载世,不求闻达。涣有嬖妾,纵以⺟事之。妾刚酷, 虽纵显官而数笞诟,然率 ![]() 碣,字东标,及进士第,迁右拾遗。武宗方讨泽潞,碣建请纳刘稹降,忤旨, 贬邓城令。稍转商州刺史。擢河南尹、右散骑常侍,再为河南尹。邑有大贾王可久, 转货江、湖间。值庞勋 ![]() ![]() ![]() ![]() ![]() ![]() ![]() ![]() ![]() ![]() ![]() ![]() 张柬之,字孟将,襄州襄 ![]() ![]() 臣按姚州,古哀牢国,域土荒外,山阻⽔深。汉世未与国中通,唐蒙开夜郞、 滇笮,而哀牢不附。东汉光武末,始请內属,置永昌郡统之。赋其盐布氈罽以利中 土。其国西大秦,南 ![]() 昔汉历博南山,涉兰仓⽔,更置博南、哀牢二县。蜀人愁苦,行者作歌曰: “历博南,越兰津,度兰仓,为他人。”盖讥其贪珍奇之利,而为蛮夷所驱役也。 汉获其利,人且怨歌。今减耗国储,费调⽇引,使陛下⾚子⾝膏野草,骸骨不归, 老⺟幼子哀号望祭于千里之外。朝廷无丝发利,而百姓蒙终⾝之酷,臣窃为家国痛 之。 往诸葛亮破南中,即用渠率统之,不置汉官,不留戍兵。言置官留兵有三不易: 置官必夷汉杂居,猜嫌将起;留兵转粮,为患滋重;后忽反叛,劳费必甚。故耝设 纲纪,自然久定。臣谓亮之策,诚尽羁縻蛮夷之要。今姚州官属,即无固边厌寇之 心,又无亮且纵且擒之伎。唯诡谋狡算,恣情割剥;扇动酋渠,遣成朋常:折支谄 笑,取媚蛮夷,拜跪趋伏,无复为聇;提挈弟子,啸引凶愚,聚会蒲博,一掷累万。 凡逋逃亡命在彼州者,户赢二千,专事剽夺。且姚州本龙朔中武陵主簿石子仁奏置, 其后长史李孝让、辛文协死于群蛮,诏遣郞将赵武贵讨击,兵无噍类,又以将军李 义总继往,而郞将刘惠基战死,其州遂废。臣窃以亮有三不易,其言卒验。 垂拱中,蛮郞将王善宝、昆州刺史爨乾福复请置州,言课税自支,不旁取于蜀。 及置,州掾李棱为蛮所杀。延载中,司马成琛更置泸南七镇,戍以蜀兵,蜀始扰矣。 且姚府总管五十七州间,皆巨猾游客。家国设官,所以正俗防奷,而无聇之吏,败 谬至此。今劫害未止,恐惊扰之祸⽇滋。宜罢姚州,隶巂府,岁时朝觐同蕃国;废 泸南诸镇,而设关泸北,非命使,不许 ![]() 疏奏不纳。俄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长安中,武后谓狄仁杰曰:“安得一奇士用之?”仁杰曰:“陛下求文章资历, 今宰相李峤、苏味道⾜矣。岂文士龌龊,不⾜与成天下务哉?”后曰“然。”仁杰 曰:荆州长史张柬之虽老,宰相材也。用之必尽节于国。”即召为洛州司马。它⽇ 又求人,仁杰曰:“臣尝荐张柬之,未用也。”后曰:“迁之矣。”曰:“臣荐宰 相而为司马,非用也。”乃授司刑少卿,迁秋官侍郞。后姚崇为灵武军使,将行, 后诏举外司可为相者,崇曰:“张柬之沉厚有谋,能断大事,其人老,惟亟用之。” 即⽇召见,拜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进凤阁侍郞。 诛二张也,柬之首发其谋。以功擢天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汉 ![]() ![]() 子愿、漪。愿仕至襄州刺史。漪以著作佐郞侍⽗襄 ![]() 初,易之等诛后,中宗犹监国告武氏庙,而天久 ![]() 袁恕己,沧州东光人。仕累司刑少卿,知相王府司马。与诛二张,又从相王统 南衙兵备非常,以功加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侍郞、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南 ![]() 将作少匠杨务廉者,以工巧进。恕己恐其复启游娱侈丽之渐,言于中宗曰: “务廉位九卿,忠言嘉谟不闻,而专事营构以媚上,不斥之,亡以昭德。”乃授陵 州刺史。 未几,拜中书令、特进、南 ![]() ![]() ⾼字公颐。少慷慨有节尚。擢进士第。代宗时,累迁给事中。建中中,拜京畿 观察使,坐累贬韶州长史,复拜给事中。德宗将起卢杞为饶州刺史,⾼当草诏,见 宰相卢翰,刘从一曰:“杞当国。矫诬 ![]() ![]() 贞元二年,帝以大盗后关辅百姓贫,田多荒茀,诏诸道上耕牛,委京兆府劝课。 量地给牛,不満五十亩不给。⾼以为圣心所忧,乃在穷乏。今田不及五十亩即是穷 人,请两户共给一牛。从之。卒,年六十,中外怅惜。宪宗时,李吉甫言其忠謇, 特赠礼部尚书。 文宗开成三年,又诏:玄曾孙郢为监察御史,晖曾孙元膺河南丞,柬之四世 孙憬寿安尉,恕己曾孙德文校书郞。始,帝访御史中丞狄兼暮,以仁杰功,且言五 王遗烈,乃求其后,秩以官。唯彦范后无闻云。 赞曰:五王提卫兵诛嬖臣,中兴唐室,不淹辰,天下晏然,其谋深矣。至谓中 宗为英王,不尽诛诸武,使天子藉以为威,何其浅耶?衅牙一启,为 ![]() ![]() 部分译文 桓彦范,字士则,润州丹 ![]() ![]() 这样凶险奷诈之臣,专谋蛊惑圣心。他既自首,而仍要妖人祈福免灾。此正⾜以证明他本就无悔改之意。这次如果原谅了他,张昌宗定会自诩应了天运,天下之人也会以为天命所归而跟从。⽗亲活着时就自称尊的,是为逆子;君主健在时,谋夺君位的,是为逆臣。有逆臣而不诛杀,社稷必亡。恳请将张昌宗 ![]() 桓彦范再次上疏:“自文明年后获罪之人,除扬州、豫州、博州三州的不可赦外,其他的人均该赦免。”表疏前后共十次,终于被采纳。桓彦范曾说:“大理,是人命所悬之处,一定不可以顺应某些人的旨意而编造假判词以求自己的苟安。” 凤阁侍郞张柬之准备诛杀张易之等人,找桓彦范一同制定策略。那时,以桓彦范、敬晖为左右羽林将军,将噤兵 ![]() ![]() ![]() ![]() 桓彦范又上疏告诫皇帝:“《诗》以《关睢》篇为首,说的是后妃是人伦的 ![]() ![]() ![]() 臣等愚昧,只见史记书载各位君主,有与妇人商量政事的,没一个不是国破⾝亡的。况且以 ![]() ![]() ![]() ![]() “臣还听说京师市內议论纷纷,都说胡僧慧范矫托佛法 ![]() ![]() 臣听说兴化达到国治,是由于听信善言;使家国強盛民人安康,是由于坚决除恶。 孔子曾说:‘用旁门琊道来 ![]() ![]() ![]() ![]() 皇帝孱弱昏愦,习于左右的谄媚,不能有所醒悟,采纳善言。 不久,有墨敕下来,任方士郑普思为秘书监、任叶静能为国子祭酒。桓彦范苦谏不可以。皇帝说:“已经任命了,不可更改。”桓彦范说“:陛下初复位时就下诏说‘:军国之事全用贞观时的政策。’贞观时,用魏征、虞世南、颜师古等人为秘书监,用孔颖达为国子祭酒,现郑普思等人是方伎庸人之流,靠他们怎能追继前烈的踪迹?臣担心世人会议论陛下用人不择才,随意将上天所赐而给予私心所爱。”皇帝依然不采纳。 那时,武三思因武后被迁往上 ![]() 韦后此时受皇帝宠幸至极。武三思与她有了奷情,借此勾结一起在皇帝面前说桓彦范等人的坏话,皇帝不由得听信了。 不久,罢免了桓彦范等人的政职。五月,加桓彦范为特进,封爵扶 ![]() 武三思诬陷说“:这可能是桓彦范等人⼲的。”皇帝命御史大夫李承嘉审讯,寻找张榜的人。李承嘉按武三思的意思奏称“:桓彦范、敬晖、张柬之、袁恕己、崔玄⽇韦故意暴露丑闻,煽动叛 ![]() 人臣而有反心,该判死。”诏令有司评议该判何罪。大理丞李朝隐上奏“:桓彦范等人未经审讯就判死刑,恐怕会被仇家得到口实,请派御史审讯后再判。”大理卿裴谈要求即刻诛杀,家属及财产没收。 皇帝曾赐铁券,许他没有死罪,于是流放氵襄州,噤锢终⾝,其弟子十六岁以上的也流放岭外。升李承嘉为金紫光禄大夫、封爵襄武郡公,韦后又赐他彩五百段,锦被一。升裴谈为刑部尚书,李朝隐则遭贬。武三思又暗示节愍太子去向皇帝要求夷灭桓彦范等人的三族,皇帝不同意。武三思担心这五个人以后会又被起用,于是采用崔。。的计谋,派崔。。的姨兄嘉州司马周利贞用伪制书杀他们。周利贞到贵州,在路上遇见桓彦范,将他绑在竹槎上拖拽,⽪绽骨露,最后又用杖打死,死时桓彦范五十四岁。 睿宗即位,对桓彦范等人追复官爵,赐实封二百户,放还其子孙,赠谥为“忠烈”开元六年(618),诏令桓彦范与敬晖、崔玄⽇韦、张柬之、袁恕己都曾勤劳王家,可以配享中宗庙庭。建中三年(782),再追赠桓彦范为司徒,追赠敬晖为太尉,追赠崔玄⽇韦为太子太师,追赠张柬之为司徒,追赠袁恕己为太子太傅。 桓彦范擅长撰文,但不很喜 ![]() 在诛杀张易之二人时,张柬之率兵到景运门,准备同时铲除武家人。洛州长史薛季昶劝道:“两个坏蛋虽已诛杀,但‘吕产’、‘吕禄’还在,请一并除掉。”那时天已晚了,桓彦范不想多杀人,就说:“武三思现在只是砧板上的⾁罢了,留下给天子使唤使唤罢。”薛季昶叹气说“:我将死无葬⾝之地了。”不久,武三思偷偷⼊宮,借韦后的手又盗得朝政大权。当时一同行事的人也叹息“:送我命的人是桓君啊!”桓彦范也说“:皇上过去是英明的君王,所以我留下姓武的,希望皇上自己诛杀他们。如今大势已去,岂不是天意吗?”当初,准备起事时,曾告诉他的⺟亲,他的⺟亲说:“忠孝不能两全,为义应该先为家国。” 御史李福业,曾经参与桓彦范的谋划,桓彦范被杀后,李福业也被流放番禺。后来逃到吉州参军敬元礼处躲蔵,狱吏将他逮捕,敬元礼也被牵连杀死。 李福业受刑前,向敬元礼道歉:“您还有上人在,我真是对你有愧。”敬元礼说:“您没办法了来投奔我,我能拒绝吗?”见此情况的人都为他们难过。 那时,监察御史卢袭秀也因与桓彦范、敬元礼是朋友而遭到冉祖雍的审讯,卢袭秀不肯屈招。有人告诉他“:有南方使者来,说到桓彦范和敬元礼都已经死了。”卢袭秀潸然泪下。冉祖雍生气地说“:桓彦范等人有叛国罪,你竟然为他们流泪。你犯罪下狱,而你的弟弟们都照样喝酒,毫不着急,为什么?”卢袭秀说“:我没有犯罪,只因为是桓彦范的朋友而受牵连罢了。这一次如果把我的弟弟们都杀了那就完了。如果只杀我一个,我怕你以后不能⾼枕而卧了!”冉祖雍为他所感,握了他的手说:“我一定要让你活着。”卢袭秀因而没受牵连。 卢袭秀,其祖⽗卢方庆,武德年间任察非掾,秦王很看重他。曾经与他一同议论建成的事,卢方庆说:“我的⺟亲老了,请放我回家奉养⺟亲。”秦王没有坚持留他。贞观年间任⾼木城县令。 桓彦范的弟弟桓玄范,任官到常州刺史;桓臣范,任工部侍郞。 敬晖,字仲晔,绛州平 ![]() 那时,河北经受突厥的 ![]() 武后到达长安时,敬晖任副留守,以治理有方闻名,武后下玺书慰劳,赏赐甚厚。 长安二年,委任他为中台右丞。因诛杀张昌宗兄弟有功,加官金紫光禄大夫,任侍中、封爵平 ![]() ![]() 当初,张易之等人已除,薛季昶建议铲除所有武家人,敬晖也曾苦劝,但未被皇帝采纳。后来武三思 ![]() ![]() 张柬之字孟将,襄州襄 ![]() 这时突厥首领默啜请以女儿和亲,武则天皇后想让武延秀娶她。张柬之进言说:“自古从无天子娶异民族女子的事。”触犯了武后旨意,被调出朝廷任合、蜀二州刺史。旧例,每年派兵五百驻守姚州,此地险恶有瘴气,到此即死。张柬之力陈其弊端说:“臣考证姚州,为古哀牢国,地处八荒域外,山险⽔恶。西汉时尚未与国中 ![]() 征收它的盐、布、毡毯、⽑织品以有利于国中。它西邻大秦,南接 ![]() 朝廷却耗尽官府财物,驱使、率领百姓去受蛮夷役使,以致悲惨丧生。臣私心为陛下惋惜。 “当年东汉使臣翻越博南山,渡过澜沧⽔,改设博南、哀牢两县。蜀地民众为此愁苦,出使者作歌道:‘越博南,过兰津,渡兰沧,为别人。’就是讽刺为贪图珍奇物产之利,而被蛮夷役使的事。汉朝得其利益,民众尚且唱出怨歌。如今却是损耗家国储备,开支、户税⽇益减缩,去让陛下的子民以⾝躯肥野草,尸骨不能归,使其老⺟幼子只能向千里之外哀号遥祭。朝廷无丝毫利益,而百姓却蒙受终⾝惨痛,臣私心为家国痛心。 “往时诸葛亮攻下南中,就地任用其首领统辖,不设汉族员官,不留驻守士兵。他以为设官留兵有三难:设官势必汉人与土著民族杂居,将引起猜忌怨恨;留兵转运粮草,祸患将⽇益加重;⽇后突然反叛,劳民费财必然严重。因此耝立法规纲常,自然长久定安。臣以为诸葛亮的策略,确已尽笼络蛮夷的纲要。现今姚州的官吏,既无強固边防抑制外寇的意识,又无诸葛亮能擒能纵的本领。 只是苛索诈取,任意掠夺残害;煽动其首领,使之结成宗派;或卑躬巴结,向蛮夷献媚,行礼跪拜恭敬屈服,不再以为羞聇;或带领弟子门生,啸聚凶暴愚昧之徒,聚众博赌,一掷万金。总计逃亡在姚州的罪犯,户数超过二千,专门从事抢劫。同时,姚州本是龙朔年间(661~663)武陵王主簿石子仁奏请设置的,此后长史李孝让、辛文协死在土著人众手里;诏令郞将赵武贵前去讨伐,士兵无一生还;又派将军李义聏继续前往征讨,郞将刘惠基战死,该州始被废止。臣私下认为诸葛亮的‘三难’之说,尽都应验。 “垂拱年间(685~688),当地民族出⾝的郞将王善宝、昆州刺史爨乾福再度奏请在此设州,声称赋税自理,不从蜀郡另取。设州后,州掾李眣被蛮人杀害。 延载年中(689),司马成琛又设泸南七镇,派蜀兵驻守,蜀郡方才 ![]() ![]() ![]() 张柬之的奏议不被采纳。不久调他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长安年间(701~704),武后问狄仁杰“:从何处能得到一位奇士使用他?”狄仁杰说“:陛下若求文章、资历,现宰相李峤、苏味道⾜够了。难道是文士拘泥小节,不⾜以共成天下大业吗?”武后说:“是的。”狄仁杰说:“荆州长史张柬之虽然年老,却是宰相之才。用他,他必定为家国尽心竭力。”武后立即召请张柬之任洛州司马。过了一阵,武后又求才,狄仁杰说:“臣曾举荐张柬之,您没用他。”武后说“:提升他了。”狄说“:臣举荐宰相却任司马,这不是用才。”于是张柬之被授官为司刑少卿,迁升秋官侍郞。其后姚崇出任灵武军使,即将启程,武后诏另举荐宮外百官中可任宰相的人,姚崇说:“张柬之深沉稳重有谋略,能决断大事,他已年老,要赶快任用。”武后当天就召见他,授官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晋升凤阁侍郞。 诛除张易之、张昌宗,张柬之首先设谋。论功提升为天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汉 ![]() ![]() 启程前,中宗为他赋诗祭路神,还下诏群臣到定鼎门外给他饯行。到襄州后,他以法纪对待下属,即使是亲朋旧故也不放纵宽免。适逢汉⽔暴涨侵及外城,张柬之就军营壁垒筑堤,遏制急流怒涛,全境依赖它防洪。他又恳切地辞去王爵,朝廷不准。不久遭贬,并流放到泷州,忧愁愤懑而死,享年八十二岁。睿宗景云元年(710),被追赠为中书令,谥号文贞,授予他一个儿子官职。张柬之为人刚直不牵強附会,学术精深,有评议篇次的书文数十篇。 wWW.bAmXs.cOm |
上一章 新唐书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欧阳修、宋祁等最新创作的免费历史小说《新唐书》在线阅读,《新唐书(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新唐书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amx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