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卷五十及《新唐书》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新唐书 作者:欧阳修、宋祁等 | 书号:10201 时间:2017/3/26 字数:19553 |
上一章 卷五十 下一章 ( → ) | |
苏张 苏瑰,字昌容,雍州武功人,隋尚书仆 ![]() 时来俊臣贬州参军,人惧复用,多致书请瑰,瑰叱其使曰:“吾忝州牧,⾼下 自有体,能过待小人乎?”遂不发书。俊臣未至追还,恨之。由是连外徙,不得⼊。 久之,转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州据都会,多名珍怪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赀取钜 万,瑰单⾝襆被自将。徙同州刺史。 岁旱,兵当番上者不能赴。瑰奏:“宿卫不可阙,宜月赐增半粮,俾相给⾜, 则不阙番。又宜却进献,罢营造不急者。”不见省。时十道使括天下亡户,初不立 籍,人畏搜括,即流⼊比县旁州,更相庾蔽。瑰请罢十道使,专责州县,豫立簿注, 天下同⽇阅正,尽一月止,使柅奷匿,岁一括实,检制租调,以免劳弊。武后铸浮 屠,立庙塔,役无虚岁。瑰以为“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殚。百姓不 ⾜,君孰与⾜?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著僧常员数,缺则补。”后善其言。 神龙初,⼊为尚书右丞,封怀县男。瑰明晓法令,多识台省旧章,一朝格式, 皆所删正。再迁户部尚书,拜侍中,留守京师。 中宗复政,郑普思以妖幻位秘书员外监,支 ![]() ![]() ![]() ![]() ![]() ![]() 帝南郊,国子祭酒祝钦明建⽩皇后为亚献,安乐公主为终献。瑰以为非礼,帝 前折愧之。帝昏懦,不能从。时大臣初拜官,献食天子,名曰“烧尾”瑰独不进。 及侍宴,宗晋卿嘲之,帝默然。瑰自解于帝曰:“宰相燮和 ![]() ![]() ![]() 景云元年,老病,罢为太子少傅。卒,年七十二,赠司空荆州大都督,谥曰文 贞。皇太子别次发哀。遗令薄葬,布车一乘。 瑰治州考课常最,为宰相,陈当世病利甚多。韦温始为汴洲司仓参军,以赇被 杖,及用事,惮瑰正,卒不敢伤。开元二年,赐其家实封百户,长子颋固辞,乃擢 中子乂左补阙。六年,诏与刘幽求配享睿宗庙廷。文宗大和中,录旧德,官其四代 孙翔。 瑰诸子,颋、诜显。 颋,字廷硕,弱敏悟,一览至千言,辄覆诵。第进士,调乌程尉。武后封嵩⾼, 举贤良方正异等,除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吏部侍郞马载曰:“古称一⽇千里,苏 生是已。”再迁监察御史。长安中,诏覆来俊臣等冤狱,颋验发其诬,多从洗宥。 迁给事中、修文馆学士,拜中书舍人。时瑰同中书门下三品,⽗子同在噤筦,朝廷 荣之。 玄宗平內难,书诏填委,独颋在太极后筦,口所占授,功状百绪,轻重无所差。 书史⽩曰:“丐公徐之,不然,手腕脫矣。”中书令李峤曰:“舍人思若涌泉,吾 所不及。”迁太常少卿,仍知制诰。遭⽗丧,起为工部侍郞,辞不拜,终制乃就职。 帝问宰相:“有自工部侍郞得中书侍郞乎?”对曰:“陛下任贤惟所命,何资之计?” 乃诏以颋为中书侍郞。帝劳曰:“方美官缺,每 ![]() 吐蕃盗边,诸将数败,虏益张,秣骑內侵。帝怒, ![]() ![]() ![]() 复上言:“王者之师,有征无战,籓贡或阙,王命征之,于是乎治兵其郊,获 辞而止,非谓按甲自临。敌人畏之莫敢战也。古天子无亲将,惟⻩帝五十二战,当 未平之时。自阪泉功成,则修⾝闲居,无为无事。陛下拨定祸 ![]() 时诏立靖陵碑,命颋为之词,辞曰:“前世帝后不志碑,事弗稽古,谓之不法。 审当可者,祖宗诸陵,一须营立,后嗣谓何?”帝不纳其言。 开元四年,进同紫微⻩门平章事,修国史,与宋璟同当国。璟刚正,多所裁决, 颋能推其长。在帝前敷奏,璟有未及,或少屈,颋辄助成之,有不会意,颋更申璟 所执,故帝未尝不从,二人相得 ![]() ![]() 八年,罢为礼部尚书。俄检校益州大都督长史,按察节度剑南诸州。时蜀彫攰, 人流亡,诏颋收剑南山泽盐铁自赡。颋尚简静,重兴力役,即募戌人,输雇直,开 井置炉,量⼊计出,分所赢市⾕,以广见粮。时前司马皇甫恂使蜀,檄取库钱市锦 半臂、琵琶捍拨、玲珑鞭,颋不肯予,因上言:“遣使衔命,先取不急,非陛下以 山泽赡军费意。”或谓颋:“公在远,叵得忤上意。”颋曰:“不然。明主不以私 爱夺至公,吾可以远近废忠臣节琊?”巂州蛮苴院与吐蕃连谋⼊寇,获谍者,吏请 讨之,颋不听,移书还其谍曰:“毋得尔。”苴院羞悔,不敢侵边。 从封泰山,诏颂朝觐坛,世咨其文。还,分主十铨事。卒,年五十八。帝犹视 朝,起居舍人韦述上疏曰:“贞观、永徽时,大臣薨,辄置朝举哀,成终始恩,上 有旌贤录旧之德,下有生荣死哀之美。昔晋知悼子卒,平公宴乐,杜蒉一言而悟, 《舂秋》载之。故礼部尚书颋累叶辅弼,奉事轩陛二十余年,今奄忽不还,邦人痛 嗟。惟帷尽之旧,股肱之戚,宜即废朝,明君臣之谊。”帝曰:“固朕意也。”即 ⽇帐次哭洛城南门,不朝。诏赠右丞相,谥曰文宪。葬⽇,帝游咸宜宮,将猎,闻 之,曰:“颋且葬,我忍自娱哉!”半道而还。 颋 ![]() 诜,字廷言,举贤良方正⾼第,补汾 ![]() 诜子震,以廕补千牛。十余岁,強学有成人风。颋曰:“吾家有子。”累迁殿 中侍御史、长安令。安禄山隐京师,震与尹崔光远杀开远门吏,弃家出奔。会肃宗 兴师灵武,震昼夜驰及行在,帝嘉之,拜御史中丞,迁文部侍郞。广平王为元帅, 崇择宾佐,以震为粮料使。二京平,封岐 ![]() ⼲,瑰从⽗兄也。⽗勖,字慎行,武德中,为秦王谘议、典签、文学馆学士, 尚南康公主,拜驸马都尉。迁魏王泰府司马,博学有美名,泰重之。劝开馆引文学 士,著书名家。历吏部侍郞、太子左庶子,卒。⼲擢明经,授徐王府记室参军,王 好畋,每谏止之。垂拱中,迁魏刺史。河朔饥,前刺史苛暴,百姓流徙,⼲检吏督 奷,劝课农桑,由是流冗尽复,以治称。拜右羽林军将军,迁冬官尚书。来俊臣素 忌之,诬⼲与琅琊王冲通书,系狱,发愤卒。 张说,字道济,或字说之,其先自范 ![]() ![]() 后尝问:“诸儒言氏族皆本炎、⻩之裔,则上古乃无百姓乎?若为朕言之。” 说曰:“古未有姓,若夷狄然。自炎帝之姜、⻩帝之姬,始因所生地而为之姓。其 后天下建德,因生以赐姓,⻩帝二十五子,而得姓者十四。德同者姓同,德异者姓 殊。其后或以官,或以国,或以王⽗之字,始为赐族,久乃为姓。降唐、虞,抵战 国,姓族渐广。周衰,列国既灭,其民各以旧国为之氏,下及两汉,人皆有姓。故 姓之以国者,韩、陈、许、郑、鲁、卫、赵、魏为多。”后曰:“善。” 久视中,后逭暑三 ![]() 宮距洛城百六十里,有伊⽔之隔,崿坂之峻,过夏涉秋,⽔潦方积,道坏山险, 不通转运,河广无梁,咫尺千里,扈从兵马,⽇费资饟。太仓、武库,并在都邑, 红粟、利器,蕴若山丘,奈何去宗朝之上都,安山⾕之僻处?是犹倒持剑戟,示人 樽柄,臣窃为陛下不取。夫祸变之生,在人所忽,故曰:“安乐必戒,无行所悔。” 不可一也。宮城褊小,万方辐凑,填郛溢郭,并锸无所。排斥居人,蓬宿草次,风 雨暴至,不知庇托,孤惸老病,流转衢巷。陛下作人⽗⺟,将若之何?不可二也。 池亭奇巧, ![]() ![]() 今北有胡寇觑边,南有夷獠 ![]() ![]() 后不省。 擢凤阁舍人。张易之诬陷魏元忠也,援说为助。说廷对“元忠无不顺言”忤 后旨,流钦州。中宗立,召为兵部员外郞,累迁工部、兵部二侍郞,以⺟丧免。既 期,诏起为⻩门侍郞,固请终制,祈陈哀到。时礼俗衰薄,士以夺服为荣,而说独 以礼终,天下⾼之。除丧,复为兵部,兼修文馆学士。 睿宗即位,擢中书侍郞兼雍州长史。谯王重福死,东都支 ![]() 景云二年,帝谓侍臣曰:“术家言五⽇內有急兵⼊宮,为我备之。”左右莫对。 说进曰:“此谗人谋动东宮耳,陛下若以太子监国,则名分定,奷胆破,蜚祸塞矣。” 帝悟,下制如说言。明年,皇太子即皇帝位,太平公主引萧至忠、崔湜等为宰相, 以说不附己,授尚书左丞,罢政事,为东都留守。说知太平等怀逆,乃因使以佩刀 献玄宗,请先决策,帝纳之。至忠等已诛,召为中书令,封燕国公,实封二百户。 始,武后末年,为泼寒胡戏,中宗尝乘楼从观。至是,因四夷来朝,复为之。 说上疏曰:“韩宣适鲁,见周礼而叹,孔子会齐,数倡优之罪。列国如此,况天朝 乎?今四夷请和,使者⼊谒,当按以礼乐,示以兵威,虽曰戎夷,不可轻也。焉知 无驹支之辩,由余之贤哉?且乞寒泼胡,未闻典故,裸体跳⾜,汨泥挥⽔,盛德何 观焉?恐非⼲羽柔远,樽俎折冲之道。”纳之,自是遂绝。 素与姚元崇不平,罢为相州刺史、河北道按察使。坐累徙岳州,停实封。说既 失执政意,內自惧。雅与苏瑰善,时瑰子颋为宰相,因作《五君咏》献颋,其一纪 瑰也,候瑰忌⽇致之。颋览诗呜咽,未几,见帝陈说忠謇有勋,不宜弃外,遂迁荆 州长史。 俄以右羽林将军检校幽州都督,⼊朝以戎服见。帝大喜,授检校并州长史,兼 天兵军大使,修国史,敕赍稿即军中论譔。朔方军大使王晙诛河曲降虏阿布思也, 九姓同罗、拔野固等皆疑惧。说持节从轻骑二十,直诣其部,宿帐下,召见酋豪慰 安之。副使李宪以虏难信,不宜涉不测。说报曰:“吾⾁非⻩羊,不畏其食;⾎非 野马,不畏其刺。士当见危致命,亦吾效死秋也。”由是九姓遂安。晙后讨兰池叛 胡康待宾,诏说相闻经略。时 ![]() ![]() 召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让宋璟、陆象先,不许。明年,诏为朔方节 度大使,亲行五城,督士马。时庆州方渠降胡康愿子反,自为可汗,掠牧马,西涉 河出塞。说进讨,至木槃山禽之,俘获三千。乃议徙河曲六州残胡五万于唐、邓仙、 豫间,空河南朔方地。以功赐实封三百户。故时,边镇兵赢六十万,说以时平无所 事,请罢二十万还农。天子以为疑,说曰:“边兵虽广,诸将自卫、营私尔,所以 制敌,不在众也。以陛下之明,四夷畏威,不虑减兵而招寇,臣请以阖门百口为保。” 帝乃可。时卫兵贫弱,番休者亡命略尽,说建请一切募勇強士,优其科条,简⾊役。 不旬⽇,得胜兵十三万,分补诸卫,以強京师,后所谓“广骑”者也。 帝自东都将还京,因幸并州。说见帝曰:“太原王业所基,陛下巡幸,振耀威 武,以申永思。繇河东⼊京师,有汉武脽上祠,此礼废阔,历代莫举,愿为三农祈 彀,诚四海之福。”帝纳其言,过祠后土乃还。进中书令。 说又倡封禅议,受诏与诸儒草仪,多所裁正。帝召说与礼官学士置酒集仙殿, 曰:“朕今与贤者乐于此,当遂为集贤殿。”乃下制改丽正书院为集贤殿书院,而 授说院学士,知院事。东封还,为尚书右丞相兼中书令。诏说撰《封禅坛颂》,刻 之泰山,以夸成功。初,源乾曜不 ![]() 宇文融先献策,括天下游户及籍外田,署十道劝农使,分行郡县。说畏其扰, 数沮格之。至是,融请吏部置十铨,与苏釐等分治选事,有所论请,说颇抑之,于 是铨综失叙。融恨恚,乃与崔隐甫、李林甫共劾奏说“引术士王庆则夜祠祷解,而 奏表其闾;引僧道岸窥讠冋时事,冒署右职;所亲吏张观、范尧臣依据说势,市权 招赂,擅给太原九姓羊钱千万。”其言丑惨。帝怒,诏乾曜、隐甫、刑部尚书韦抗 即尚书省鞫之,发金吾兵围其第。说兄左庶子光诣朝堂刑耳列冤,帝遣⾼力士往视, 见说蓬首垢面,席藁,家人以瓦器馈脫粟盐疏,为自罚忧惧者。力士还奏,且言: “说往纳忠,于国有功。”帝怃然,乃停说中书令,诛庆则等,坐者犹十余人。说 既罢政事,在集贤院专脩国史。又乞停右丞相,不许。然每军国大务,帝辄访焉。 隐甫等恐说复用,巧文诋毁,素忿说者又著《疾琊篇》,帝闻,因令致仕。 始为相时,帝 ![]() ![]() 十七年,复为右丞相,迁左丞相。上⽇,敕所司供帐设乐,內出醪馔,帝为赋 诗。俄授开府仪同三司。十八年卒,年六十四,为停正会,赠太师,谥曰文贞,群 臣驳异未决,帝为制碑,谥如太常,繇是定。 说敦气节,立然诺,喜推藉后进,于君臣朋友大义甚笃。帝在东宮,所与秘谋 密计甚众,后卒为宗臣。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帝好文辞,有所为必使视草。善用 人之长,多引天下知名士,以佐佑王化,粉泽典章,成一王法。天子尊尚经术,开 馆置学士,脩太宗之政,皆说倡之。为文属思精壮,长于碑志,世所不逮。既谪岳 州,而诗益凄婉,人谓得江山助云。常典集贤图书之任,间虽致仕一岁,亦修史于 家。 始,帝 ![]() 说尝自为其⽗碑,帝为书其额曰:“呜呼,积善之墓。”说殁后,帝使就家录 其文,行于世。开元后,宰相不以姓著者,曰燕公云。大历中,诏配享玄宗庙廷。 子均、垍、埱。 均亦能文。自太子通事舍人累迁主爵郞中、中书舍人。开元十七年,说授左丞 相,校京官考,注均考曰:“⽗教子忠,古之善训,王言帝载,尤难以任。庸以嫌 疑,而挠纪纲?考上下。”当时亦不以为私。后袭燕国公,累迁兵部侍郞,以累贬 饶、苏二州刺史。久之,复为兵部侍郞。 自以己才当辅相,为李林甫所抑,林甫卒,倚陈希烈,冀得其处。既而杨国忠 用事,希烈罢,而均为刑部尚书。坐垍,贬建安太守。还,授大理卿,居常觖望不 平。禄山盗国,为伪中书令。肃宗反正,兄弟皆论死。房琯闻之,惊曰:“张氏灭 矣。”乃见苗晋卿,营解之。帝亦顾说有旧,诏免死,流合浦。建宮初,赠太子少 傅。子濛,事德宗,为中书舍人。 垍尚宁亲公主。时说居中秉政,均为舍人,诸⽗光为银青光禄大夫,荣盛冠时。 玄宗眷垍厚,即噤中置內宅,侍为文章,珍赐不可数。均供奉翰林,而垍以所赐夸 均,均曰:“此妇翁遗婿,非天子赐学士也。”垍尝为帝赞礼,举止都雅,帝悦之。 因幸內宅,顾垍曰:“希烈辞宰相,孰可代者?垍错愕,未得对。帝曰:“无易吾 婿。”垍顿首谢。会贵妃闻,以语国忠,国忠恶之,及希烈罢,荐韦见素代之,垍 始怨上。 天宝十三载,禄山⼊朝,以破奚、契丹功,求平章事,国忠曰:“禄山有军功, 然不识字,与之,恐四夷轻汉。”乃止。及还范 ![]() ![]() 帝西狩至咸 ![]() ![]() ![]() 赞曰:说于玄宗最有德,及太平用事,纳忠惓惓,又图封禅,发明典章,开元 文物彬彬,说力居多。中为奷人排摈,几不免,自古功名始终亦几希,何独说哉! 至子以利遽败其家。若瑰、颋再世称贤宰相,盛矣! 部分译文 苏瑰,字昌容,是雍州武功人,隋朝时尚书仆 ![]() 左庶子张大安上表荐举他孝悌,提拔为豫王府录事参军,历任朗、歙二州刺史。 那时,来俊臣因贪 ![]() 因此,苏瑰连连外徙,不得⼊京。很久以后,转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理位置很重要,且多产珠翠珍怪。前任长史张潜、于辩机都收取了好多万,而苏瑰只单⾝及简单行装,自我约束很严,又调为同州刺史。 那年天旱,戍防的兵不能赴戍所。 苏瑰上疏奏请:“守卫是不可以缺少的,应该每月再增加一半粮食,使他们能供应充⾜,不至于缺班。还应该省去进献物品,停止不急需的营造工程。”奏书上去,不见回答。那时十道使搜括天下的逃亡户,并不为他们立籍,百姓们害怕被搜括,就流落到邻县旁州,并相互隐瞒。 苏瑰请求罢去十道使,搜罗逃户事 ![]() 百姓不⾜,君王怎能富⾜?天下的僧人尼姑有一多半是假的。恳请合并寺庙,定出僧人尼姑的数目,缺了再补。”武后觉得他说得很好。 神龙初年,⼊京任尚书右丞,封爵怀县男。苏瑰明晓法令,十分了解台省的旧章。当时的律、令、格、式均特命他删正。再升为户部尚书,任为侍中,留守京师。 中宗复位,郑普思以妖幻之术任秘书员外监。他的 ![]() ![]() ![]() ![]() 因此中宗特下敕要苏瑰不要再追究。苏瑰在朝廷力争郑普思不可赦,皇帝仍旧犹豫。司直范献忠———苏瑰让他审讯郑普思的人———进言“:苏瑰⾝为大臣不能诛杀叛逆小人而报答天子,犯了大罪,请让臣先诛杀苏瑰。”那时,仆 ![]() ![]() ![]() 皇帝将行南郊大祀,国子祭酒祝钦明建议皇后为第二祭献者,安乐公主为最后祭献者。苏瑰认为这样做于礼不合,在皇帝面前指责祝钦明。皇帝虽然心中明⽩,但终于照祝钦明的建议行礼。 那时,公卿大臣初次为官者,照例要献食天子,称之为“烧尾”苏瑰初任仆 ![]() ![]() ![]() ![]() 皇帝驾崩,遗诏让皇太后临朝,相王任太尉辅政。韦后召宰相韦安石、韦巨源、萧至忠、宗楚客、纪处讷、韦温、李峤、韦嗣立、唐休瞡、赵彦昭及苏瑰等人在噤中议事。宗楚客讨好说:“太后临朝,应该停止相王辅政。皇太后与相王有叔嫂不通问之礼。”苏瑰严肃地说:“遗制,是先帝的意思,怎能更改?”宗楚客等人生气了,终于削除相王辅政的事。苏瑰称病不⼊朝。这个月,韦氏败亡,睿宗即位,升苏瑰为左仆 ![]() 景云元年(710),年老有病,罢政职,任太子少傅。死时年七十二岁。追赠司空、荆州大都督,赐谥为“文贞”皇太子另次发哀。苏瑰遗嘱薄葬,仅要布车一乘。 苏瑰治州时,考核政绩总能得优秀。 任宰相时,陈述当世的利弊很多。韦温当初任汴州司仓参军,曾因受贿被杖责。 到韦温当权了,很害怕苏瑰的严正,不敢伤他。开元二年(714),皇帝赐其家实封一百户,他的长子苏廷页坚持辞谢不受。 于是提升中子苏耣为左补阙。开元六年(718),诏令苏瑰与刘幽求一同配享睿宗庙廷。 文宗大和年间,奖励其旧德,授官给苏瑰的第四代孙子苏翔。 苏瑰的儿子中,苏廷页、苏诜显赫有政绩。 苏颋,字廷硕,小时候就极聪明,眼睛一扫就能看一千字,且即刻能背诵。 二十岁考中进士,补任乌程尉。武后封禅嵩⾼山,要求荐举贤人才,升苏颋为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吏部侍郞马载说:“古人说一⽇千里,王佐之才,苏生就是这样的人。”再升为监察御史。长安年间,诏令苏颋复核来俊臣等人所造成的冤案,苏颋一个一个地查验诬陷的情况,为他们洗雪。后来,升任给事中、修文馆学士,任中书舍人。那时,他⽗亲苏瑰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子同在朝中掌管枢密。朝廷內外都以为荣。 玄宗平定內 ![]() 书史说“:求求您说慢一点,不然,我的手腕都要掉了。”中书令李峤说:“舍人,思如泉涌,我比不上他。”升苏颋为太常少卿,仍主管制诰之事。景云年中,⽗亲死,有诏令起复(不待丧期満而起用)为工部侍郞,苏颋辞谢不受,辞理恳切,诏许他依例服丧,丧期満后就职。皇帝问宰相“:有没有从工部侍郞就升任中书侍郞的?”宰相回答:“陛下任用贤能,何必计较其资历呢?”于是诏令任苏颋为中书侍郞。皇帝勉励他说:“正有好官缺额,我多次想用你,但 ![]() 第二天,加主管制诰职,给政事食,给食制就从苏颋开始。那时,李耣为紫微侍郞,与苏颋同掌文诰。皇帝说:“前世李峤、苏味道是当时文坛上的⾼手,时人称之为‘苏、李’。如今我有了苏颋及李耣,不愧于前人。”不久,苏颋承袭⽗封为许国公。 吐蕃来犯侵边境,各将领多次战败,吐蕃更加张狂,骑兵侵⼊內地。皇帝非常生气,准备亲自率兵讨伐。苏颋劝谏说“:古代称吐蕃那里为‘荒服’,即荒凉卑微之意,不是常年奉职有贡献的地域。 所以他们⼊侵,就抵御将他们打退,他们退兵了,也不去追赶。把他们比作禽兽一样地养育他们,既笼络又防范。就好像打猎,若不是要用它们的⽑羽做⾐服,用它们的⾁祭郊庙,为王者是不去 ![]() ![]() 假若我大军一到边界,他们害怕了作鸟兽散,再又四面八方地来 ![]() ![]() 苏颋再次上书:“王者之师,只在讨伐有罪,而不在争取必胜。蕃属朝贡不⾜或不时,王下令征伐,于是陈兵其郊野,蕃属认罪后即收兵。并不是一定要亲临场战使敌人害怕了不敢出战。古代天子不亲自带兵,只有⻩帝曾亲自五十二次战斗,那是天下未平之时。自从阪泉将炎帝战败,大功告成后,⻩帝也就闲居以修⾝,以德治国,无刑无战。陛下当年平定祸 ![]() 这样陛下为求天下之安,却不能使亲人安宁。臣一向认为陛下居于国中,指挥制胜,是最好的策略。如能选择良将,用重金募兵,严格约束,违律者杀,杀敌者赏,另一方面用重金收买虏人酋长,吐蕃之亡就计⽇可待了。愿陛下安下心来,待西面战报来了再做打算。”正好,薛讷大破吐蕃军,俘获甚多。因此,皇帝亲征之事也就作罢。 那时,皇帝诏令在靖陵立碑,命苏颋撰写碑文。苏颋推辞说“:前代的帝王及皇后,都没有神道碑。行事不遵照古训,就称为不法。如果靖陵建碑,那陛下祖宗的陵墓,也都必须追建。否则后代将怎么看这事?”皇帝不听。 开元四年(716),升任紫微侍郞、同紫微⻩门平章事,修国史,与宋瞡一同执国政。宋瞡为人刚直,很多事都能断然裁决,苏颋都顺从其美。若在皇帝面前奏事,宋瞡有没说到的,或应对时一时答不上来的,苏廷页就协助完成。如皇帝不能即刻会意的,苏颋就再次申说宋瞡的意见,所以他们的奏请,皇帝没有不答应听从的。这两人相处得十分融洽。宋瞡曾说“:我与苏氏⽗子同为宰相,仆 ![]() 开元八年(720),罢为礼部尚书。不久,检校益州大都督长史,按察节度剑南各州。当时,蜀地凋敝,民人不得不流亡,皇帝诏令苏颋收剑南山泽的盐铁自救。苏颋即招募戍人,拿出工钱,开盐井,置铁炉,量⼊为出,将所赚的钱买⾕子,充实粮库。那时,前司马皇甫恂出使到蜀,取库钱买锦半臂、琵琶捍拨、玲珑鞭,苏颋不肯给钱,并上书说“:使者出来均负有使命,竟先取不急之需,这不是陛下用山泽之利来供给军费的原意。”有人对苏廷页说:“公在远离京都的地方,不可以冒犯皇上的旨意的。”苏颋说“:不能这么说。一个英明的皇帝决不会以人私所喜来夺取公众的利益的。我怎么可以因离皇帝远而不顾忠臣应有的气节呢?”辒州蛮酋苴院,与吐蕃联合谋划⼊侵。苏颋抓获了一个间谍。官吏们都要求出兵讨伐,苏颋不答应,只写了封信 ![]() 开元十三年(725),跟随皇帝东封泰山。诏令苏颋撰写朝觐碑文,世人均极赞赏。还京后,要他分管选官之事。开元十五年(727)死,终年五十八岁。皇帝依旧视朝,起居舍人韦述上疏说:“贞观、永徽年间,大臣死,都要罢朝举哀,以表示从始至终之恩,以及君臣之间的大义。 这样做,上有表彰贤能记载旧臣之德,下有生荣死哀之美誉。古代晋国知悼子死,平公依旧宴乐,杜蒉进言,马上醒悟。 此事《舂秋》上都记载详尽,礼经以为美谈。已故礼部尚书苏颋,几代都为辅弼大臣,奉事陛下二十多年,现今去而不返,国人都哀痛叹息。望陛下能纪念功臣不忘旧人,应该当即废朝,以明君臣之义。”皇帝说“:这正是我的意思。”就在当天在洛城南门设帐举哀,停朝两天。追赠右丞相,赐谥为“文宪”⼊葬的那天,皇帝正游咸宜宮,将去打猎,听说苏颋⼊葬,说:“苏颋将要⼊葬,我怎忍心游乐呢?”半路就返回。 苏颋生 ![]() 景龙年后,与张说同以文章闻名。当时人称他们为“燕许大手笔”皇帝非常喜 ![]() 张说,字道济,一说字说之。其祖先从范 ![]() ![]() 武后曾问:“各儒士谈起自己的氏族,都说是炎、⻩的后代,难道上古没有普通百姓吗?你倒说说看。”张说说“:古代人没有姓,就像现在的夷狄一样,自从炎帝到姜,⻩帝到姬,才以出生地作为姓。后来天子以德建国,就以其德 ![]() ![]() ![]() 到唐尧、虞舜,再到战国,姓和族都慢慢多起来。周朝衰微,列国也灭亡了,人们各以他原来的国名作为氏,到两汉时,人都有姓了。所以用国名作姓的,以韩、陈、许、郑、鲁、卫、赵、魏为多。”武后说:“说得好。” 久视年间,武后到三 ![]() ![]() ![]() 陛下为什么离开宗庙所在之上都,而安居僻远之山⾕?这就像倒拿着戟、剑,把戟柄、剑把给别人看,臣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么做。 “灾祸变 ![]() 三 ![]() “如今,北方有胡人窥视边区,南方有夷獠不断 ![]() 安东是个基本平年。漕运刚刚开始。切盼陛下能及时返回,深居京都,止息民人的劳役,让他们去农耕,施行上国的恩德,以安抚招徕边远之人。停止不急需的工程,节约无成效的费用,静心淡怀,可臻亿万年。苍苍众生,莫不为此而感幸。臣自我估计臣的耝浅的论议,陛下十句听不进一句。因为臣阻遏了陛下的游兴,用长远的家国利益请陛下丢弃目前的 ![]() ![]() 疏奏上去,武后不答理。 长安初年,升任凤阁舍人。那时,张易之诬陷魏元忠,要张说作证。张说在御前对证时说“:魏元忠从未说过不顺之言。”违背了武后的旨意,被流放钦州。 中宗立,召回任兵部员外郞,不久历任工部侍郞及兵部侍郞。因⺟丧回家。丧期开始,诏令复起任⻩门侍郞。张说多次上表辞谢,语言恳切,请求能服完⺟丧。 那时,礼教衰薄,大多数人都以能在丧期中起复为荣耀,而张说独能坚守礼节,天下人都称赞他。除丧后,依然任兵部侍郞,兼修文馆学士。 睿宗即位,升张说为中书侍郞,兼雍州长史。谯王重福死,东都重福的 ![]() 景云二年(711),皇帝对侍臣说:“有术家上言,五天之內将会有急兵⼊营,你们为我做好防备。”左右惊讶相顾,不知该怎么回答。张说说“:这是有小人想撼动东宮。陛下假若正式公布由太子监国,那就君臣的名份明确了。小人自然胆怯,无妄之灾也就不会产生了。”皇帝醒悟,当即下制由皇太子监国。第二年,皇太子即帝位,太平公主引荐萧至忠、崔。。等人为宰相,因为张说不阿附太平公主,任他为尚书左丞,罢知政事,为东都留守。张说心中明⽩太平公主等人心怀 ![]() 起初,武后末年时,曾在冬季表演由西域传来的泼寒舞蹈,中宗曾登楼观赏。 现在,因四夷来朝,再次做这种表演。张说上疏说“:臣听说韩宣到鲁国去见到周礼的庄重,十分感叹,孔子去齐国,列数倡优的罪孽。那时的诸侯国尚且如此看重正统礼乐,何况天朝呢?如今四夷前来求和,派使者来谒见天子,应该用礼乐来接待他们,且让他们参观兵威。他们虽说是戎夷少数民族,但也不可轻视。 怎么知道他们中间没有驹支一样的辩才、由余一样的贤人呢?而且用冷⽔泼胡人而乞寒,没听说有典,裸体跳舞,浇⽔投泥,盛德之人怎能观看?恐怕不符合用礼乐教化边远之人,用盛德折服不义之军的道理吧。”皇帝接纳,从此再不做泼寒胡之游戏。 张说一直与姚崇不相和,因此被罢为相州刺史、河北道按察使。不久又因事牵连,下任岳州刺史,停止其他封户。 张说既不能得执政者之 ![]() 不久,派张说为右羽林将军检校幽州都督,⼊朝时以军装晋谒。皇帝大喜,任他为检校并州长史,兼天平军大使,修国史,敕令他带着稿本就在军中修撰。 开元八年(720),朔方军大使王聈诛杀了河曲降将阿布思等一千多人。当时并州的大同、横野等军有九姓同罗、拔曳固等部落的人心中都怀疑惧。张说拿了符节,只带了二十轻骑,直到他们的部落,宿于帐下,召见部落的酋长大豪,加以安慰抚勉。副使李宪认为虏人不可测,不该轻易⼊不测之地。张说回答说“:我的⾁不是⻩羊⾁,不怕他们会吃;我的⾎不是野马⾎,不怕他们会刺。一个士,应该见危难时舍命相救,到部落中去正是我舍命之时。”九姓人为张说之义所感,安下心来。后来,王聈去讨伐兰池的叛胡康待宾,皇帝诏令张说去与王聈一同商量对策。当时, ![]() ![]() ![]() 就在这一年,召张说回京,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张说要让给宋瞡、陆象先,未蒙允许。第二年,诏令张说为朔方节度大使,亲赴五城,督各州兵马,时常巡边。那时,庆州方渠降胡康待宾的余 ![]() 于是建议将河曲六州的残胡五万多人迁⼊唐州、邓州、仙州、豫州等地。将河南朔方之地空出来。张说论功受赐实封三百户。以前,边镇的戍兵常有六十多万。 张说认为太平之时戍兵无事⼲,建议撤销二十万,让他们回家耕种。天子怀疑此建议的可行 ![]() 真能制敌,不在兵多。以陛下之英明威武,四夷都能臣伏,不用担心裁减人员会招来寇贼。臣请以臣全家百口人做担保。”皇帝于是同意。当时宿卫的兵贫弱,轮班休假时很多都逃跑了。张说建议招募壮士,修改条令,减少劳役。不到十天,选得精兵十三万,分别补给各卫,增強京师的守卫。这就是后来称为“弓广骑”的卫队。 皇帝从东都回京师,就便到达并州。 张说见皇帝时说:“太原,是家国王业的发祥地,陛下巡视到此,振威耀武,并建碑纪德以表达永恩的意思。由河东⼊京师,那里有汉武帝时为祭祀后土的月隹上祠,这种祭祀后土之礼长久未行了,历代都没能举行。愿陛下能振兴典礼,为三农祈福。这是恩赐万民之福。”皇帝接受他的建议,过月隹上祠时祭祀了后土。回京后,升张说为中书令。 张说又倡议封禅,受诏令与各儒官草拟封禅时的礼仪程序。旧仪程有不合适的,张说很多都加以改正。皇帝召张说及礼官学士赐宴集仙殿,说:“我今⽇与各位贤者同宴于此,宜改名为集贤殿。”于是下制,改丽正书院为集贤殿书院,任张说为集贤院学士,管理院事。封禅回来后,任张说为尚书右丞相兼中书令。皇帝诏令张说撰写《封禅坛颂》,刻在泰山,以夸成功。当初,左丞相源乾曜本不同意封禅,而张说再三要求,于是对张说有了看法。及至登山,应该跟随上山的执事官,张说都点他所喜 ![]() 御史中丞宇文融先献策,请收集天下的游民及籍外剩田,设置十道的劝农使,分往郡县检察。张说怕他们扰人不便,多次建议不这样做。这时,宇文融奏请吏部设置十铨,由宇文融与苏廷页等分管考察遴选员官之事。宇文融有所建议奏请,张说常常贬抑他。宇文融心中怀恨。于是与崔隐甫、李林甫共同揭发检举张说“招引术士王庆则夜间祈祷,又招引僧人道岸刺探时事,其亲信张观、范尧臣依仗张说的权力,收贿卖权,擅自给太原九姓羊钱一千万”揭发的內容极为丑恶,皇帝看了大怒,诏令源乾曜、崔隐甫及刑部尚书韦抗,就在尚书省审讯张说,还调出金吾兵包围了他的家。张说的哥哥左庶子张光到朝堂割耳朵鸣冤。 皇帝派⾼力士去看,见张说蓬头垢面,坐在草席上,他的家人用瓦钵子装着耝米饭及腌菜给他吃,作为自罚。⾼力士回报了情况,说:“张说往⽇一向忠心,且与国有功。”皇帝也有些同情他。于是罢了张说中书令之职,诛杀了王庆则等人,牵连的还有十多人。张说既罢了政事,就在集贤院专修国史。张说还上书乞停止右丞相一职,皇帝不许。每遇有军国大事,皇帝总要派人去咨问。崔隐甫等人怕皇帝还会复用张说,就巧文诋毁他,平时不喜 ![]() 皇帝知道后,就诏令张说退休。 张说刚开始任宰相时,皇帝打算讨伐吐蕃,张说秘密奏请允许吐蕃讲和,使边境得以休养生息。皇帝说“:我等王君耯来商量。”张说出来后告诉源乾曜说:“王君耯贪功心急,定会用兵取利。他一进去,我的建议一定不被采纳的。”后来,王君耯在青海西大破吐蕃兵。张说估计王君耯会败,于是将辒州的斗羊献给皇帝,上表说:“假如羊能说话,它必定会说‘:斗而不止,当即就有斗死的。’它所以能活命,全赖至仁不残,量力取 ![]() 开元十七年(729),张说又为右丞相,升左丞相。到任之⽇,敕令所司供帐,设音乐,由大內拿出酒食,皇帝还为之赋诗。不久,任开府仪同三司。开元十八年(730)死,终年六十四岁。皇帝为之停止元旦的正会。追赠太师,赐谥为“文贞”群臣驳议,以为不称“文贞” 皇帝亲自为他写神道碑,御笔赐谥。这才最后定下。 张说看重气节,讲信誉,在君臣朋友之间,讲究大义。皇帝在东宮时,与他一起秘密商议的事甚多,后来终于成为开元宗臣。朝廷中的大文章,大都出自张说之手。皇帝喜好文辞,要写什么,一定要张说起草。张说善于用人之长,引荐了很多天下的知名之士,帮佐王化,粉饰典章。天子尊崇经术,开馆设学士、修太宗之政等事,都是张说倡议的。他的文章,思路开阔精致,尤其长于碑志,是世人所不及的。后来贬谪到岳州,其时的诗格外凄婉,人们说是得江山之助。曾主管集贤图书。当中虽有一年退休,但仍在家中修史。 当初,皇帝想给张说大学士一衔,张说辞谢说“:学士本没有什么‘大’称,是中宗要推崇所宠的大臣,这才设立的,臣不敢有此称。”再三推辞才作罢。后来在集贤院宴饮,旧例,官尊者先饮。张说说“:我听说儒者所推崇者为道,不以官职为先后。大帝时修史的有十九人。长孙无忌是国舅,每次宴饮都不肯先举杯。 长安年间,我参与修《珠英》。当时的学士也不以官阶为先后。”于是大家同时举杯。当时人都佩服他行为得体。中书舍人陆坚认为集贤院中有些人称不上是学士,所司供膳太好,无益于国,建议罢去。 张说听说后说:“自古帝王功成,会有自満奢侈的失误,有的大建园林池观,有的享乐于声⾊⽝马。现在陛下崇尚儒术,追求王道,亲自来宣讲议论,延请豪杰俊才。丽正书院是天子礼乐之司,费用很小而好处极大。陆生的建议,是他不了解情况所致。”皇帝由此对陆坚很冷淡。 张说曾经为他的⽗亲做碑文,皇帝为他御笔书写题额:“呜呼,积善之墓。” 张说死后,皇帝派人到他家去抄录他的文章,流行于世。开元后,宰相不以姓著者,称之为“燕公”大历年间,诏令配享玄宗庙廷。儿子张均、张耹、张聓。 wwW.baMxs.cOm |
上一章 新唐书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欧阳修、宋祁等最新创作的免费历史小说《新唐书》在线阅读,《新唐书(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新唐书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amx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