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卷六十七及《新唐书》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新唐书 作者:欧阳修、宋祁等 | 书号:10201 时间:2017/3/26 字数:12246 |
上一章 卷六十七 下一章 ( → ) | |
李杨崔柳韦路 李麟,裔出懿祖,于属最疏。⽗濬,历润、虢、潞三州刺史,以诚信号良吏。 开元中,终剑南节度按察使,赠户部尚书,谥曰诚。 麟好学,善文辞。以⽗廕补京兆府户曹参军,举宗室异能,转殿中侍御史。累 擢兵部侍郞,与杨国忠同列,国忠怙权,疾之,改权礼部贡举。国忠迁,麟复本官。 改国子祭酒。出为河东太守,有清政。安禄山反,朝廷以麟儒者,非御侮才,还为 祭酒,封渭源县男。玄宗⼊蜀,麟走见帝,再迁宪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 宰相韦见素、房琯、崔涣、崔圆踵赴肃宗行在,独麟以宗室子留总百司。上皇还京, 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封褒国公。张皇后挟李辅国浸桡政,苗晋卿、崔圆等畏其权, 皆附离取安,独麟守正不阿顺,辅国忌恚。乾元初,罢为太子少傅。明年卒,年六 十六,赠太子太傅,谥曰德。 杨绾,字公权,华州华 ![]() ![]() ![]() 时诸州悉带团练使,绾奏:“刺史自有持节诸军事以掌军旅;司马,古司武, 所以副军,即今副使;司兵参军,即今团练判官。官号重复,可罢天下团练、守捉 使。”诏可。又减诸道观察判员官之半。复言:“旧制,刺史被代若别追,皆降鱼 书,乃得去。开元时,置诸道采访使,得专停刺史,威柄外移,渐不可久。其刺史 不称职若赃负,本道使具条以闻,不得擅追及停,而刺史亦不得辄去州诣使所。如 其故阙,使司无署摄,听上佐代领。”帝善其谋,于是⾼选州上佐,定上、中、下 州,差置兵员,诏郞官、御史分道巡覆。又定府、州官月禀,使优狭相均。始,天 下兵兴,从权宜,官品同而禄例差。及四方耝定,元载、王缙当国,偷以为利,因 不改,故江淮大州至月千缗,而山剑贫险,虽上州刺史止数十缗。及此始复太平旧 制。 绾素痼疾,居旬⽇浸剧,有诏就中书疗治,每对延英殿,许挟扶。于时厘补穿 敝,唯绾是恃。未几薨,帝惊悼,诏群臣曰:“天不使朕致太平,何夺绾之速琊?” 即⽇诏赠司徒,遣使者册授, ![]() ![]() 绾俭约,未尝问生事,禄禀分姻旧,随多寡辄尽。造之者,清谈终晷,而不及 荣利, ![]() 崔祐甫,字贻孙,太子宾客孝公沔之子也。世以礼法为闻家。第进士,调寿安 尉。安禄山陷洛 ![]() ![]() ![]() ![]() 帝崩,衮与礼官议:“礼,为君斩衰三年。汉文帝权制三十六⽇。我太宗文皇 帝崩,遗诏亦三十六⽇,群臣不忍,既葬而除,略尽四月。⾼宗如汉故事。玄宗以 来,始变天子丧为二十七⽇。乃者,遗诏虽曰‘天下吏民,三⽇释服’,群臣宜如 皇帝服二十七⽇乃除。”祐甫曰:“遗诏无臣、庶人之别,是皇帝宜二十七⽇,而 群臣三⽇也。”衮曰:“贺循称,吏者,官长所署,非公卿百官也。”祐甫对: “《传曰》‘委之三吏’,乃三公也。史称循吏、良吏,岂胥吏欤?”衮曰:“礼 非天降地出,人情而已。且公卿在臣膺受宠禄,今与黔首同,信宿而除,于安公乎?” 祐甫曰:“若遗诏何?诏而可改,孰不可改?”意象殊厉。衮方⼊临,遣从吏扶立 殿墀上,祐甫指之谓众曰:“臣哭君前,有扶礼乎?”衮不胜怒,乃劾祐甫率情变 礼,挠国典,请贬嘲州刺史。德宗以为重,改河南少尹。始肃宗时,天下务剧,宰 相更直掌事,若休沐还第,非大诏命,不待遍晓,则听直者代署以闻。是时郭子仪、 硃泚俱以平章事当署敕尾,而不行宰相事。帝新即位,衮如故事代署。子仪、泚⼊, 言祐甫不宜贬,帝曰:“卿向何所言?今云非琊?”二人对初不知。帝怒,以衮为 罔上。是⽇,群臣苴绖立月华门外,即两换职,以衮河南少尹,而拜祐甫门下侍郞、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改中书侍郞。 自至德、乾元以来,天下战讨,启丐填委,故官赏缪紊。永泰后,稍稍平定, 而元载用事,非贿谢不与官,刬塞公路,纲纪大坏。载诛,杨绾相,未几卒。衮当 国,惩其敝,凡奏请一杜绝之,惟文辞⼊第乃得进,然无所甄异,贤愚同滞焉。及 祐甫,则荐举惟其人,不自疑畏,推至公以行,未逾年,除吏几八百员,莫不谐允。 帝尝谓曰:“人言卿拟官多亲旧,何琊?”对曰:“陛下令臣进拟庶官,夫进拟者 必悉其才行,如不与闻知,何由得其实?”帝以为然。神策军使王驾鹤者,典卫兵 久,权震中外,帝将代之,惧其变,以问祐甫,祐甫曰:“是无⾜虑。”即召驾鹤 留语移时,而代者已⼊军中矣。淄青李正己畏帝威断,表献钱三十万缗,以观朝廷。 帝意其诈,未能答。祐甫曰:“正己诚诈,陛下不如因遣使劳其军,以所献就赐将 士。若正己奉承诏书,是陛下恩洽士心;若不用,彼自敛怨,军且 ![]() 是岁被疾,诏肩舆至中书,卧而承旨,若还第,即遣使咨决。薨,年六十,赠 太傅,谥曰文贞。故事,门下侍郞未有赠三师者,帝以其有大臣节,特宠异之。硃 泚 ![]() ![]() 子植嗣。植字公修,祐甫弟庐江令婴甫子也。祐甫病,谓 ![]() 元和中,为给事中。时皇甫镈判度支,建言减百官奉禀,植封还诏书。镈又请 天下所纳盐酒利增估者,以新准旧,一切追偿。植奏言:“用兵久,百姓凋罄,往 虽估逾其实,今不可复收。”于是议者咸罪镈,镈惧而止。 长庆初,拜中书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穆宗问:“贞观、开元中治道最盛, 何致而然?”植曰:“太宗资上圣,兴民间,知百姓疾苦,故厉精思治,又以房玄 龄、杜如晦、魏徵、王珪为之佐,君明臣忠,圣贤相维,治致升平,固其宜也。玄 宗在天后时,⾝践忧患,既即位,得姚崇、宋璟,此二人蚤夜孜孜,纳君于道。珪 尝手写《尚书》《无逸》,为图以献,劝帝出⼊观省以自戒。其后朽暗,乃代以山 ⽔图,稍怠于勤,左右不复箴规,奷臣⽇用事,以至于败。昔德宗尝问先臣祐甫开 元、天宝事,先臣具道治 ![]() ![]() ![]() ![]() 倰,字德长,祐甫从子也。 ![]() ![]() ![]() 赞曰:植辅政,当有为之时,无经国才,履危防浅,机不知其溃而发也,手弛 槛纟枼,纵虎狼焉,一⽇而亡地数千里,为天下笑;倰吝财资贼。又皆幸不诛。天 以河北 ![]() ![]() 柳浑,字夷旷,一字惟深,本名载,梁仆 ![]() ![]() ![]() ![]() 贞元元年,迁兵部侍郞,封宜城县伯。李希烈据淮、蔡,关播用李元平守汝州, 浑曰:“是夫衔⽟而贾石者也。往必见禽,何贼之攘?”既而果为贼缚。三年,以 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判门下省。帝尝亲择吏宰畿邑,而政有状,召宰相语, 皆贺帝得人,浑独不贺,曰:“此特京兆尹职耳。陛下当择臣辈以辅圣德,臣当选 京兆尹承大化,尹当求令长亲细事。代尹择令,非陛下所宜。”帝然之。⽟工为帝 作带,误毁一銙,工不敢闻,私市它⽟⾜之。及献,帝识不类,擿之,工人伏罪。 帝怒其欺,诏京兆府论死,浑曰:“陛下遽杀之则已,若委有司,须详谳乃可。于 法,误伤乘舆器服,罪当杖,请论如律。”由是工不死。左丞田季羔从子伯強请卖 私第募兵助讨吐蕃,浑曰:“季羔,先朝号名臣,由祖以来世孝谨,表阙于门,隋 时旧第,惟田一族耳。讨贼自有国计,岂容不肖子毁门构,徼一时幸,损风教哉! 请薄责以示惩沮!”帝嘉纳。 韩滉自浙西⼊朝,帝虚己待之,奏事或⽇晏,他相取充位,滉遂省中搒吏自若。 浑虽为滉所引,恶其专,质让曰:“省闼非刑人地,而搒吏至死。公家先相国以狷 察,不満岁辄罢,今公柰何蹈前非,颛立威福?岂尊主卑臣义琊?”滉悔悟,稍褫 其威。⽩志贞除浙西观察使,浑奏:“志贞兴小史,纵嘉其才,不当超剧职。臣以 死守,不敢奉诏。”会浑移疾出,即⽇诏付外施行。疾间,因乞骸骨,不许。门下 吏⽩过官,浑愀然曰:“既委有司,而复挠之,岂贤者用心琊?士或千里辞家以⼲ 禄,小邑主办,岂虑不能?”是岁拟官,无退异者。 浑瑊与吐蕃会平凉,是⽇,帝语大臣以和戎息师之便。马燧贺曰:“今⽇已盟, 可百年无虏患。”浑跪曰:“五帝无诰誓,三王无盟诅,盖盟诅之兴皆在季末。今 盛明之朝,反以季末事行于夷狄。夫夷狄人面兽心,易以兵制,难以信结,臣窃忧 之。”李晟继言曰:“蕃戎多不情,诚如浑言。”帝变⾊曰:“浑,儒生,未达边 事,而大臣亦当尔琊?”皆顿首谢。夜半,邠宁节度使韩游瑰飞奏吐蕃劫盟,将校 皆覆没。帝大惊,即以其表示浑。明⽇,慰之曰:“卿,儒士,乃知军戎万里情乎?” 益礼异之。 宰相张延赏怙权,嫉浑守正,遣亲厚谓曰:“明公旧德,第慎言于朝,则位可 久。”浑曰:“为吾谢张公,浑头可断,而⾆不可噤。”卒为所挤,以右散骑常侍 罢政事。浑警辩好谈谑,与人 ![]() 浑⺟兄识,字方明,知名士也。工文章,与萧颖士、元德秀、刘迅相上下,而 识练理创端,往往诣极,虽趣尚非博,然当时作者伏其简拔。浑亦善属文,但沉思 不逮于识云。 韦处厚,字德载,京兆万年人。事继⺟以孝闻,亲殁,庐墓终丧。中进士第, 又擢才识兼茂科,授集贤校书郞。举贤良方正异等,宰相裴垍引直史馆。改咸 ![]() 宪宗初,擢左补阙。礼部尚书李绛请间言:“古帝王以纳谏为圣,拒谏为昏。 今不闻进规纳忠,何以知天下事?”帝曰:“韦处厚、路隋数上疏,其言忠切,顾 卿未知尔。”由是中外推其靖密。历考功员外郞,坐与宰相韦贯之善,出开州刺史。 以户部郞中⼊知制诰。 穆宗立,为翰林侍讲学士。处厚以帝冲怠不向学,即与路隋合《易》、《书》、 《诗》、《舂秋》、《礼》、《孝经》、《论语》,掇其粹要,题为《六经法言》 二十篇上之,冀助省览。帝称善,并赐金币。再迁中书舍人。张平叔以言利得幸于 帝,建言官自鬻盐,笼天下之财。宰相不能诘,下群臣议,处厚发十难诮其迂谬, 平叔愧缩,遂寝。 敬宗初,李逢吉得柄,构李绅,逐为端州司马。其 ![]() ![]() ![]() ![]() ![]() ![]() ![]() ![]() ![]() 后噤中急变,文宗绥內难,犹豫未即下诏,处厚⼊,昌言曰:“《舂秋》大义 灭亲,內恶必书,以明逆顺;正名讨罪,何所避讳哉?”遂奉教班谕。是夕,号令 及它仪矩不暇责有司,一出处厚,无违旧章者。进拜中书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封灵昌郡公。堂史汤鉥数招权纳财赂,处厚笑曰:“此半滑涣也。”斥出之,相府 肃然。初,贞元时宰相齐抗奏罢州别驾及当为别驾者引处之朝。元和后,两河用兵, 裨将立功得补东宮王府官,硃紫淆并,授受不纲。处厚乃置六雄、十望、十紧等州, 悉补别驾,由是流品澄别。帝虽自力机政,然骤信轻改,摇于浮论。处厚尝独对曰: “陛下不以臣不肖,使待罪宰相,凡所奏可,中辄变易。自上心出琊,乃示臣不信; 得于横议琊,即臣何名执政?且裴度元勋旧德,辅四朝,窦易直长厚忠实,经事先 帝,陛下所宜亲重委信之。臣乃陛下自擢,今言不见纳,宜先罢。”即趋下顿首, 帝矍然曰:“何至是?卿之忠力,朕自知之,安可遽辞以重吾不德?”处厚趋出, 帝复召问所 ![]() 处厚姿状如甚懦者,居家亦循易,至廷争,嶷然不可回夺。刚于御吏,百僚谒 事,畏惕未尝敢及以私。推择官材,往往弃瑕录善,时亦讥其太广。 ![]() 路隋,字南式,其先出 ![]() ![]() ![]() ![]() 穆宗立,与韦处厚并擢侍讲学士,再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每除制出,以金 币来谢者,隋却之曰:“公事而当私贶琊?”进承旨学士,迁兵部侍郞。 文宗嗣位,以中书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脩国史。初,韩愈撰《顺宗实录》, 书噤中事为切直,宦竖不喜,訾其非实,帝诏隋刊正。隋建言:“卫尉卿周居巢、 谏议大夫王彦威、给事中李固言、史官苏景胤皆上言改脩非是。夫史册者,褒劝所 在,匹夫美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议者至引隽不疑、第五伦为比,以蔽聪明。臣 宗闵、臣僧孺谓史官李汉、蒋系皆愈之婿,不可参撰,俾臣得下笔。臣谓不然。且 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 付史官刊定。”有诏擿贞元、永贞间数事为失实,馀不复改,汉等亦不罢。进门下 侍郞、弘文馆大学士。久之,辞疾,不听,册拜太子太师。明年,李德裕贬袁州长 史,不署奏,为郑注所忌,乃检校尚书右仆 ![]() 赞曰:绾以德服人,而人自化,可谓贤矣。其论议浑大,虽古王佐无以加。祐 甫发正己隐情,浑策吐蕃必叛,伐谋知几,君子哉!处厚事穆、敬、文三宗,主皆 弗类,而一纳以忠,宁不谓以尧事君者琊?隋辅政十年,历牛、李、训、注用事, 无所 ![]() 部分译文 崔讳甫的字叫贻孙,是太子宾客、孝公崔沔的儿子。他家世代以守礼制有名。他考中了进士,被封为寿安县县尉。 安禄山攻陷了洛 ![]() 他 ![]() 当时中书侍郞空缺,崔 讳甫代管中书省事务,多次和宰相常衮争议不妥协。常衮发怒了,派他分管吏部选派员官,每次拟定选派员官,常衮就驳斥打回去,崔 讳甫不肯低头。遇到朱氵此军中发现有猫给小老鼠喂 ![]() ![]() ![]() ![]() 皇帝去世了,常衮和管礼仪的员官商议说:“按礼制,应给国君服丧三年。 汉文帝改为三十六天。我朝太宗皇帝去世,留下诏令也说只服丧三十六天,百官不忍心,下葬除服后,差不多服了四个月的丧。⾼宗皇帝的丧期和汉代旧制一样。玄宗皇帝以后,才变皇帝丧期为二十七天。过去,皇帝留下的诏令虽说‘国全吏和老百姓,三天除服’,但百官应像皇帝那样服丧二十七天才除服。”崔 讳甫说“:遗诏没有百官和老百姓的区分。这是说皇帝应服丧二十七天,但百官只三天。”常衮说:“贺循说过,吏是百官的部属,不是指大臣百官。”崔 讳甫说:“《传》称‘把这 ![]() 史书称循吏、良吏,难道都是小官吏吗?” 常衮说“:礼制并非天地生成,是人们感情的寄托。公卿百官接受了皇帝的宠信和俸禄,现服丧却和老百姓一样,过了两夜就除掉丧服,良心上过意吗?”崔 讳甫说“:你怎么对待皇帝留下的诏令呢?诏令都可以改动,还有什么不能改动呢?” 语气脸⾊都极严厉。常衮刚才进殿哀悼时,派手下人扶着他站在殿上,崔 讳甫指着他对百官说:“臣下在皇帝面前哀悼,有搀扶的礼节吗?”常衮怒不可遏,就弹劾崔讳甫随意改变礼制,妨碍家国礼仪,请求贬为嘲州刺史。唐德宗认为处分重了,改为河南府少尹。从唐肃宗时开始,家国事务繁多,宰相轮流值班管事,如有休假回家,不是重要诏令,不需一一告知,就让值班的宰相代替签名报上。当时郭子仪、朱氵此都任宰相应在诏令后签名,但他们并没有管理宰相事务。唐德宗刚登基,常衮按老办法代他们签了名。 郭子仪、朱氵此进京后,说崔 讳甫不应贬官,皇帝说:“你们原来怎么说的?现在又说不应该了吗?”他们俩人说当初不知道。皇帝发怒了,认为常衮欺骗皇帝。 这天,百官穿着丧服站在月华门外,有诏命两人对调职务,任命常衮为河南府少尹,崔 讳甫为门下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久改任中书侍郞。 自从乾元、至德年以来,国全战 ![]() ![]() ![]() ![]() ![]() ![]() ![]() 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害怕皇帝的威严和果断,上奏献上三十万贯钱,来试探皇帝,皇帝估计他是假意,没办法答复他。崔 讳甫说“:李正己确实是假意,皇上不如乘机派使者慰劳他的军队,将他说要献的钱赏给他的军队。如果李正己按诏令办了,这就使皇上的恩德深⼊到兵将心里;如果他不照办,他将自招怨恨,军队就会反对他。又能使各藩镇不认为朝廷看重钱财。”皇帝说“:好。”李正己为此感到惭愧而且佩服。当时议论的人赞美他的谋略,认为可以恢复贞观、开元年的盛世。 这年他害病了,有诏让他乘轿子到中书省,躺着接受诏令,如果他回家去了,就派使者去请他谋划或决断。他去世时,享年六十岁,赠官为太傅,赐谥号叫文贞。按惯例,门下侍郞没有赠官为三师的,皇帝因为他有重臣的节 ![]() 据说朱氵此反叛时,崔 讳甫的 ![]() 他的侄儿崔植做了他的继承人。 崔植的字叫公修,是崔祐甫弟弟庐江县县令崔婴甫的儿子。崔祐甫生病了,对他的 ![]() 后增补他为弘文生。他精通儒经和史书,对《周易》的研究尤其精深。他和郑覃同时任补阙官,都是名宰相的后代,每当朝廷措施有失误,他们两人就上奏指出,很有名声和威望。 元和年间,他担任给事中,当时皇甫镈任判度支职,建议削减群臣的俸禄,崔植不批准为此起草的诏书。皇甫镈又请求要国全缴纳盐酒利润加价的,按新价算旧账,补 ![]() 当时议论的人都指责皇甫镈,皇甫镈害怕就取消了。 长庆年初期,他被任命为中书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唐穆宗问道:“贞观、开元年间家国治理得最好,是因为什么?”崔植说:“太宗皇帝天生睿智,从地方上来,知道老百姓的困苦,所以全力治国;又有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王王圭做他的辅佐,皇帝英明臣子忠诚,相辅相成,造就了盛世,当然是自然的。玄宗皇帝在武则天皇后时,亲⾝经历了忧患,登基后,得到了姚崇、宋瞡,这两人⽇夜 ![]() ![]() ![]() ![]() 当时朝廷完全收复了河北三处藩镇的辖区,而且刘总又将幽、蓟等七州 ![]() ![]() ![]() 崔統的字叫德长,是崔祐甫的侄儿。 生 ![]() 他去后,对下属员官说:“这合人情吗? 不要阻碍粮食流通让民人买卖都困难。” 他于是废除这噤令,从此商人往来,民人更富裕了。后⼊京任户部侍郞、判度支。 当时田弘正调到镇州任节度使,带领魏州两千兵上任。到任后,把军队留下保卫自己,请求度支供应军饷,唐穆宗 ![]() 后来他出京任凤翔节度使。过了一年,调任河南尹。在户部尚书任上辞官,后去世了,赠官为太子少保,赐谥号叫肃。 wWW.bAmXs.cOm |
上一章 新唐书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欧阳修、宋祁等最新创作的免费历史小说《新唐书》在线阅读,《新唐书(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新唐书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amx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