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品三国》第三十八讲难容水火及《易中天品三国》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易中天品三国 作者:易中天 | 书号:272 时间:2016/9/13 字数:6838 |
上一章 第三十八讲 难容水火 下一章 ( → ) | |
*易中天先生在以前的节目中曾经讲到,刘备为了给关于报仇,发兵攻打吴国,结果在夷陵之战中大败而归,不久病逝于永安。在病逝之前,刘备精心安排了后事,留下了一个“亮正严副”的辅臣结构,也就是以诸葛亮为正,尚书令李严为副,共同辅佐幼主刘禅。从这个安排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刘备的心目中,李严也是蜀汉的重臣。但李严在刘备死后,不仅没能起到辅臣的作用,在八年之后还被废黜和流放。在上一集易中天先生讲到,蜀汉的军政大权掌握在诸葛亮手中,幼主刘禅只是名义上的皇帝。那么,我们就面临一个尖锐的问题: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是想独揽大权、排除异己,还是另有原因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作客《家百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之“难容⽔火” 上一集我们讲了诸葛亮处理的第一种关系,就是他和刘禅的君臣关系。这一集我们要讲诸葛亮如何处理他的同僚关系。而在诸葛亮的诸多同僚当中,最重要的人就是李严。李严为什么重要呢?因为同为顾命,并受遗诏。《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得非常清楚,刘备临终之前“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也就是说刘备托孤的这样一个结构,是一正一副,诸葛亮为正,李严为副。而且“以李严为中都护,统內外军事。”还有这么一句话,这句话记载在《三国志·李严传》里面。这样的一个托孤结构或者说辅臣结构,和孙策死后江东集团的情况非常相似。孙策托孤于谁呢?长史张昭;然后呢?周瑜为中护军,和长史张昭共掌众事。所以我们就可以来看一看这两个结构的比较。在孙策那边,是张昭为长史,周瑜为中护军;在刘备这边,是诸葛亮为丞相,李严为中都护。长史和丞相都是文官,主管行政。中护军和中都护都是武官,主管军事。也就是说,孙权这边是张昭为正、周瑜为副,张昭为文、周瑜为武;在刘禅这边,是诸葛亮为正、李严为副,诸葛亮为文,李严为武。周瑜与张昭共掌众事,李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这真是何其相似乃尔。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在刘备的心目中,李严就是他的周瑜,或者说他希望李严能够起到当年周瑜的作用。李严的地位能不重要吗?那么我们要问,李严他起到了周瑜的作用吗?没有。李严不但没有起到周瑜的作用,而且在刘备托孤八年以后,被废为平民,⾝败名裂。这就留下了一个疑案,这应该说是蜀汉史上一个很大的疑案。 *李严被废,这应该是三国时期蜀汉权政的一件大事。诸葛亮的副手、蜀汉重臣李严,不仅没能在官场上青云直上,还落了一个被流放的下场。这可以说是蜀汉政坛的一次政治地震,背后肯定有让人琢磨的说道。我们要分析幕后的原因,就要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理清楚,首先我们要知道,李严是为什么被废的?他又是怎样被废的呢? 我们这一集就要分析这个疑案。要分析这个疑案,我们首先就必须回答,李严是为什么和怎么被废的。事情大概是这样,蜀汉建兴九年,也就是公元231年,诸葛亮四出祁山,北伐曹魏,命令李平独运军粮。李平是谁呢?就是李严,李严这个时候已经改名叫李平了。为了让我们的观众能听得更方便一点,在我们这集电视节目里面我们不用他的新名字李平,我们统称李严。李严这个时候到了成都,受命代理丞相府的政务,而且负责给诸葛亮催办督运军粮。但是到了夏秋之季,天降大雨,运粮不济,粮草运不到前方。这个时候李严也就是李平,就派人去跟诸葛亮讲,这个粮草运不过去了,是不是就撤军呢?诸葛亮同意了。因为我们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运不过去了这个仗就没法打了,于是诸葛亮就撤军了。那么诸葛亮撤军的消息一传到成都,李严就故意装作大惊小怪的样子说:哎,丞相怎么撤兵了?粮草很多呀,他怎么回来了?然后又打一封报告给刘禅,说丞相这个撤兵是假的,伪退,目的是 ![]() ![]() ![]() ![]() ![]() ![]() *综合以上易中天先生所讲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疑案,甚至可以说是蜀汉历史上一个举⾜轻重的疑案。在这场政治风波中,是诸葛亮在玩弄权术、排斥异己,还是李严争权夺利、自取灭亡?要弄清楚事情的真相,我们有必要看一看诸葛亮和李严成为托孤大臣之后他们之间权力、地位的比较,我们还要看看李严在被废之前的表现。通过这两件事情,我们能够看到什么样的玄机呢? 我们知道刘备托孤是在永安,也就是现在重庆的奉节,把诸葛亮和李严从成都召来托孤。托孤以后,诸葛亮就回到了成都,李严就留在了永安。刘禅继位以后,诸葛亮封武乡侯。李严封都乡侯;而且假节,就是授予他尚方宝剑;加光禄勋,就是再给他加一个荣誉职务。到了建兴四年的时候,李严由辅汉将军晋升为前将军。辅汉将军就是我们上一集说的杂号将军,前将军就是上一集说的名号将军,就是从副教授升为正教授了。到了蜀汉建兴八年,李严又升了一把,升为骠骑将军,后来还到了成都。那么应该说,从刘备托孤到李严被废,这个人是步步⾼升。但是实际上如何呢?实际上他和诸葛亮相比是处处不如。我们也来看一个表,这是刘备托孤以后李严和诸葛亮权力、地位的比较。诸葛亮怎么样呢?返回成都,主持朝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李严如何呢?留镇永安,远离朝廷。那么这样一来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这个王朝的大事小事都由诸葛亮说了算。而李严呢,无法参与朝政,难以辅佐少主,疏远了官场的关系,失去了表现的机会。因为他长期在外面,远离了政治中心,这样他逐渐地就被政治中心所遗忘、所抛弃。这是第一点不如。第二点,诸葛亮以丞相的⾝份领益州牧;而李严呢,李严当了前将军以后曾经要求当一个刺史,没有得到批准。第三点不如呢,诸葛亮是开府治事的。我一再強调开府不开府有很大的区别,开府就意味着有自己立独的办公系统和立独的权力,而李严是没有的。而且李严提出了这个要求,也没有得到批准。所以李严表面上步步⾼升,实际上处处不如。因此李严和诸葛亮的关系,是表面上相安无事,实际上离心离德。诸葛亮要北伐,调李严的军队,李严不去,不发兵。不但不发兵,还提出一个要求来,说我要做个巴州刺史。没有被批准,可能是不了了之。后来,诸葛亮要西征,又命令李严出兵到汉中,李严又不去。李严说,我要开府,说现在曹魏那边陈群、司马懿都开府了,陈群、司马懿不是顾命大臣吗?顾命大臣就可以开府,你是顾命大臣,我也是顾命大臣,我为什么不能开府?又不得到批准。当然诸葛亮让了一步,说这样吧,你来吧,你到成都来,江州就 ![]() ![]() ![]() ![]() ![]() *面对同样的史实,专家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诸葛亮和李严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恐怕当事人心里是最清楚的。我们不能回到三国时代去亲历历史,但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问题,我们可以从历史事实中去寻找动机。首先我们要问,刘备为什么要安排一个一正一副的辅臣结构?从这里⼊手,也许我们就能够寻找到李严被废的实真原因了。 这就必须从刘备托孤说起,因为我们必须弄清楚刘备托孤的时候,⼲吗要安排一个诸葛亮为正、李严为副?刘备不这样安排不就后面没事了吗,他为什么要安排?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还是田余庆先生说得最有道理。田先生认为,刘备的永安托孤实际上是一个深谋远虑的考虑。要弄清楚托孤的实真意图,必须先弄清楚蜀汉帝国的特殊 ![]() ![]() ![]() ![]() ![]() *易中天先生的分析让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为正、李严为副的辅臣架构,是一个保持各方平衡、精心设计的政治安排。按说这个煞费苦心的安排,本来是可以保持蜀汉权政的內部稳固。那么,回到我们这一集一直穿贯的一个老问题上,李严为什么又被废掉了呢?易中天先生在前面分析了,不是诸葛亮的问题,不是刘备后事安排的问题,那么剩下的只有从李严本人⾝上找原因了。李严本人有问题吗? 但是李严这个人有问题。有什么问题呢?第一个,自视甚⾼,难于共事,这个人 ![]() ![]() ![]() ![]() ![]() |
上一章 易中天品三国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易中天最新创作的免费综合其它《易中天品三国》在线阅读,《易中天品三国(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易中天品三国的免费综合其它,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amx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