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集》古诗十九首及《乐府诗集》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乐府诗集 作者:郭茂倩 | 书号:12672 时间:2017/4/18 字数:22713 |
上一章 古诗十九首 下一章 ( 没有了 ) | |
行行重行行 【原文】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①。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②。 道路阻且长③,会面安可知④?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⑤。 相去⽇已远,⾐带⽇已缓⑥。 浮云蔽⽩⽇⑦,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⑧,岁月忽已晚⑨。 弃捐勿复道⑩,努力加餐饭。 【注释】 ①生别离:古代流行的成语,犹言“永别离”所谓“生别离”并非指人生一般的别离,而是有别后难以再聚的含义,所以下面说“会面安可知”生,硬的意思。②涯:边的意思。③阻:指道路上的障碍。长:指道路间的距离很远。④知:一作“期”义同。⑤“胡马”两句:这两句用比喻来代替抒情“胡马”、“越鸟”尚且如此,难道“游子”就不思念故乡吗?依,一作“嘶”依恋的意思。“胡马”产于北地“越鸟”来自南方。⑥“相去”两句:上句谓别离之久,下句言思念之深。久别思深,人一天天地瘦下去,⾐带自然也就一天天地感到松弛了。远,指时间而言。⽇,⽇益,一天又一天,渐渐的意思。⑦浮云蔽⽩⽇: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君臣之间的关系和夫妇之间的关系在观念上是统一的。“浮云”是设想丈夫另有新 ![]() 【译文】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地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 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 ![]() ![]()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赏析】 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 ![]() ![]() 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內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同一相思别离用或显,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兴的方法层层深⼊“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式单纯优美的语言,正是这首诗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所在。而首叙初别之情——次叙路远会难——再叙相思之苦——末以宽慰期待作结,离合奇正,现转换变化之妙。不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方女 ![]() 青青河畔草 【原文】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①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②。 娥娥红粉妆③,纤纤出素手④。 昔为倡家女⑤,今为 ![]() ![]() ![]() 【注释】 ①盈:同“赢”《广雅·释诂》曰:“赢赢,容也。”就是仪态万方的意思。②牖:窗的一种,用木条横直制成,又名“ ![]() ![]() ![]() 【译文】 河边青青的草地,园里茂盛的柳树。 在楼上那位仪态优美的女子站在窗前,洁⽩的肌肤可比明月。 她打扮得漂漂亮亮,伸出纤细的手指。 从前她曾是青楼女子,而今成了喜 ![]() ![]() ![]() 在外游 ![]() ![]() ![]() 【赏析】 诗的结构看似平直,却直中有婉,极自然中得虚实相映、正反相照之妙。自然界的青舂,为妇少的青舂作陪衬;青草碧柳为 ![]() ![]() 诗的语言并不惊奇,只是用了民歌中常用的叠词,而且一连用了六个,但是贴切而又生动。 无须说,这位诗人不会懂得个 ![]() ![]() ![]() ![]() ![]() ![]() ![]() 青青陵上柏 【原文】 青青陵上柏①,磊磊涧中石②。 人生③天地间,忽如远行客④。 斗酒⑤相乐娱,聊厚不为薄⑥。 驱车策驽马⑦,游戏宛与洛⑧。 洛中何郁郁⑨,冠带自相索⑩。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宮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注释】 ①青青:本意为蓝⾊,引申为深绿⾊,这里的“青青”犹言长青青,是说草木茂盛的意思。②磊:众石也,即石头多。会意字,从三石。③生:生长,生活。④忽:本义为不重视、忽略,此处指快的意思。远行客:在此有比喻人生的短暂如寄于天地的过客的意思。客,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本义为寄居、旅居、住在异国他乡。⑤斗酒:指少量的酒。⑥薄:指酒味淡而少。⑦驽马:本义为劣马,走不快的马。亦作形容词,比喻才能低劣。⑧宛:南 ![]() ![]() ![]() ![]() 【译文】 荒凉的山陵墓地上生长的柏树,是那么青绿葱翠、郁郁苍苍,山涧溪流里⽇夜被流⽔冲刷的石头,那样错落有致、聚敛成堆。 人生长存活在茫茫天地之间,就好比是从不知名的远处飘来的一个匆匆过客,碌碌无为的一生也就只是那么一个瞬间。 区区斗酒⾜以彼此相慰,乐娱心意,酒淡菜少却也不觉寒酸,在我的眼中还胜过豪华的宴席。 驾起破车扬鞭驱赶着劣马,我们照样在宛洛之间徜徉游戏,阅尽繁华。 洛 ![]() 通达的大路两边夹杂着或宽或窄的小巷穿揷其间,这些巷子口大路边,随处可见王侯贵族的朱门大院豪华宅第。 据南坐北有两个帝王的宮殿,隔着繁华热闹的城市街区遥相对望,两宮的望楼角阁巍峨耸立,看上去⾼达百尺有余。 达官贵人们豪奢饮宴,尽情享乐,但是却个个看上去都像是忧愁満面 ![]() ![]() 【赏析】 本诗写作者游戏宛洛,意在仕途。然而他发现这个宮殿巍峨、甲第连云,权贵们朋比为奷、苟且度⽇的都城,井非是属于他的世界。 这首诗的主人公游京城而兴叹,生当 ![]() ![]() ![]() 这首诗与《古诗·驱车上东门》在感慨生命短促这一点上有共同 ![]() 西北有⾼楼 【原文】 西北有⾼楼,上与浮云齐。 ![]() 上有弦歌③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 ![]() 清商⑤随风发,中曲正徘徊⑥。 一弹再三叹⑦,慷慨有余哀⑧。 不惜歌者苦⑨,但伤知音⑩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飞。 【注释】 ① ![]() ![]() ![]() ![]() ![]() 【译文】那西北方有一座⾼楼矗立眼前,堂皇⾼耸恰似与浮云齐⾼。 ⾼楼镂着花纹的木条, ![]() 楼上飘下了弦歌之声,那音响是何其的悲哀! 谁能弹此曲,是那悲夫为齐君战死,悲恸之声竟使杞之都城为之倾颓的女子。 商声清切而悲伤,随风飘飘多凄凉!这悲弦奏到“中曲”便渐渐舒徐迟 ![]() 那琴韵和“叹”息声中,抚琴堕泪的佳人慷慨哀痛的声息不已。 不叹惜铮铮琴声倾诉声里的痛苦,更悲痛的是对那知音人儿的深情呼唤。 愿我们化作心心相印的鸿鹄,从此结伴⾼飞,去遨游那无限广阔的蓝天⽩云! 【赏析】 传说伯牙善弹琴,子期善听琴,子期死后,伯牙再不弹琴,因为再没有知音的人了。这一“知音难逢”的故事,历代相传。这首诗的主题也是感叹知音难遇。作者先描写⾼楼的华美壮观,衬托歌者⾝份的⾼雅,然后才着意写歌声的哀怨感人, ![]() ![]() ![]() ![]() 冉冉孤生竹 【原文】 冉冉孤生竹①,结 ![]()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③。 兔丝生有时④,夫妇会有宜⑤。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⑥。 思君令人老⑦,轩车⑧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⑨,含英⑩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节, ![]() 【注释】 ①冉:本义为⽑柔弱下垂的样子,这里引申为柔弱下垂貌。孤生竹:犹言野生竹。孤,独。②阿:本义指大的山陵、大的土山,这里指曲处。③女萝:地⾐类植物,依附他物生长,但不能为他物所依附。④生有时:是说草木有繁盛即有枯萎,以喻人生有少壮即有衰老。时,本义指季度、季节。⑤会:聚会,指夫妇的同居。宜:犹言适当的时间。⑥“千里”两句:上句说离家远嫁,结婚不容易,是回想过去;下句说婚后远别,久别,是现在的悲哀。悠悠,远也。⑦老:五十至七十岁为老。这位女子正是青舂时期,此处是极言相思之苦,并非她真的老去。⑧轩车:是有屏蔽的车。古代大夫以上乘“轩车”这位女子的丈夫婚后远行,当然是为了寻求功名富贵“轩车”是她的想象,并非实指。⑨伤彼:也就是自伤。蕙兰花:女子自比。⑩含英:指即将盛开的花朵,比喻人的青舂活力正在旺盛的时期。含,没有完全发舒。英,瓣花。 ![]() 【译文】 我好像那荒野里孤生的野竹,希望能在大山⾕里找到依靠的伴侣。 你我相亲新婚时你远赴他乡,犹如菟丝附女萝我仍孤独而无依靠。 菟丝有繁盛也有枯萎的时候,夫 ![]() 我远离家乡千里来与你结婚,正是新婚恩爱时你却离我远赴他乡。 相思苦岁月催人老青舂有限,多么盼望夫君功成名就早⽇归来。 我自喻是朴素纯情的蕙兰花,正是含苞待放楚楚怜人盼君早采撷。 怕过了时节你还不归来采撷,那秋雨飒风中将随着秋草般的凋谢。 你信守⾼节而爱情坚贞不渝,那我就只有守着相思苦苦地等着你。 【赏析】 此诗云婚后丈夫远行, ![]() ![]() “冉冉孤生竹,结 ![]() ![]()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菟丝和女萝是两种蔓生植物,其茎蔓互相牵 ![]() ![]()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这还是以“兔丝”自喻,既然菟丝之生有一定的时间,则夫妇之会亦当及时。言外之意是说不要错过了自己的青舂时光。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从这两句看来,男方所在甚远,他们结婚或非易事。这女子曾企盼着,不知何时他的车子才能到来,所以接下来说:“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这首诗开头的六句都是比,这四句改用赋,意尽旨远,比以上六句更见 ![]()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这四句又用比。蕙和兰是两种香草,用以自比。“含英”是说花朵初开而未尽发。“扬光辉”形容其容光焕发。如要采花当趁此时,过时不采,蕙兰亦将随秋草而凋萎了。这是希望男方趁早来 ![]() 最后两句“君亮执⾼节, ![]() ![]() 涉江采芙蓉 【原文】 涉江采芙蓉①,兰泽多芳草②。 采之 ![]() 还顾望旧乡⑤,长路漫浩浩⑥。 同心⑦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释】 ①芙蓉:莲花的别名,亦作“夫容”又名“芙蕖”或称“菡萏”②兰泽:生长着兰草的泽。③遗:赠予。④所思:指所思念的人。⑤旧乡:故乡。⑥漫浩浩:犹言漫漫浩浩,这里用以形容路途的广宽无边。⑦同心:古代常用的成词,一般习用于男女间的爱情关系,这里是说夫妇情感的融洽。这句里的“同心”与“离居”为对称词。 【译文】 踏过江⽔去采莲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 ![]() 回想起故乡的爱 ![]() 漂流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 ![]() 【赏析】这首诗是一位漂流异地意失的人,怀念他在家乡的 ![]() ![]() 整篇运用了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情景相生,情景 ![]() 迢迢牵牛星 【原文】 迢迢①牵牛星,皎皎河汉女②。 纤纤擢③素手,札札弄机杼④。 终⽇不成章,泣涕零如雨⑤。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⑥? 盈盈一⽔间,脉脉不得语⑦。 【注释】 ①迢迢:远也。迢,遥远,或⾼貌、⾼峻貌。②皎皎:明也。河汉:就是银河。女:织女星的简称,天琴座的主星,在银河北,和牵牛星相对。③擢:本义为菗引、拉拔,这里引申为“举”的意思。④札札:使用机杼时的响声。机杼:为织机的总称。机,织机上转轴的机件。杼,织机上持纬线的机件。⑤零如雨:形容涕泪纵横的样子。零,落也。⑥几许:犹言几何,谓距离之近。⑦脉脉:相视貌。一本作“默默” 【译文】 那遥远而亮洁的牵牛星,那皎洁而遥远的织女星。 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 因为相思而整天也织不出什么花样,她哭泣的泪⽔零落如雨。 只隔了道清清浅浅的银河,两相界离相去也没有多远。 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脉脉相视无言地痴痴凝望。 【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特⾊上为表达天上悲情、人间写照的主题,也有许多值得后人借鉴的地方。首先,运用浪漫手法展开丰富的联想。诗用浪漫手法借天上的故事来喻现实生活,抒发了织女的别恨哀怨及向往夫 ![]() ![]() 生年不満百 【原文】 生年不満百,常怀千岁忧①。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②!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③? 愚者爱惜费④,但为后世嗤⑤。 仙人王子乔⑥,难可与等期⑦。 【注释】 ①千岁忧:指很深的忧虑。千岁,多年,时间很长。②秉烛游:犹言作长夜之游。秉,本义为禾把、禾束;亦可引申为动词,意为手拿着、手持。③来兹:就是来年。④费:费用,指钱财。⑤嗤:讥笑、嘲笑,此处指轻蔑的笑。⑥王子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⑦期:本义为约会、约定。这里引申为等待,指成仙之事不是一般人所能期待的。 【译文】 人生只有短短的数十载岁月,却常常怀有着千年的忧愁。 及时行乐却怨⽩昼短夜晚长,那为何不执火烛夜晚游乐。 韶光易逝太匆匆,行乐要及时,时不我予又怎可等到来年。 愚笨的人锱铢必计吝啬守财,逝世两手空空被后人嗤笑。 世间哪有像王子乔驾鹤升天,难以期待那种⽇子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诗和《东城⾼且长》、《驱车上东门》两篇用意略同。诗中強调的是及时行乐的思想;在汉末社会动 ![]() 诗人在世间及时行乐的旷达之语后面,所包含着许多人生的痛苦体验,人生价值的怀疑,似乎常是因生活的苦闷。在苦闷中看人生,许多传统的观念都会在怀疑的目光中轰然塌倒。 与其说这类诗表现了“人 ![]() 回车驾言迈 【原文】 回车驾言迈①,悠悠涉长道②。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③。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④? 盛衰各有时⑤,立⾝苦不早⑥。 人生非金石⑦,岂能长寿考⑧? 奄忽随物化⑨,荣名⑩以为宝。 【注释】 ①回:转也。言:语助词。迈:远行也。②悠悠:远而未至之貌。涉长道:犹言“历长道”涉,本义是徒步过⽔;引申之,凡渡⽔都叫“涉”;再引申之,则不限于涉⽔。③茫茫:广大而无边际的样子。这里用以形容“东风摇百草”的客观景象。④无故物:承“东风摇百草”而言。焉得不速老:是由眼前事物而产生的一种联想,草很容易由荣而枯,人又何尝不很快地由少而老呢?故,旧也。⑤各有时:犹言“各有其时”是兼指百草和人生而说的。“时”的短长虽各有不同,但在这一定时间內,有盛必有衰,而且是由盛而衰的。⑥立⾝:犹言树立一生的事业基础。早:指盛时。⑦人生非金石:此句言生命的脆弱。金,言其坚。石,言其固。⑧寿考:犹言老寿。考,老也。即使老寿,也有尽期,不能长久下去。⑨奄忽:急遽也。随物化:犹言“随物而化”指死亡。⑩荣名:指荣禄和声名。 【译文】 转回车子驾驶向远方,遥远的路途跋涉难以到达。 一路上四野广大而无边际,舂风吹摇枯萎的野草。 眼前一切都是陌生无故物,像草之荣生,人又何尝不很快地由少而老呢? 百草和人生的短长虽各有不同,但由盛而衰皆相同,既然如此处世立业就必须及时把握。 人不如金石般的坚固,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即使长寿也有尽期,岂能长久下去。 生命很快而急遽地衰老死亡,应立刻进取获得声名与荣禄。 【赏析】 这首诗从客观景物的更新,联想到人生寿命的短暂,因而发出“立⾝不早”沉沦意失的慨叹。“盛衰各有时,立⾝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这里所说的“荣名”已超越了以爵禄为标志的事功,而是追求精神的不朽。尽管这种不朽在当时尚乏具体內涵,却预示了诗人企望功业不朽、文章不朽的建安时代即将到来。 今⽇良宴会 【原文】 今⽇良宴会①, ![]() 弹筝奋逸响③,新声妙⼊神④。 令德唱⾼言⑤,识曲听其真⑥。 齐心同所愿⑦,含意俱未申⑧。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⑨。 何不策⾼⾜⑩,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贫 ![]() 【注释】 ①良宴会:犹言热闹的宴会。良,善也。②难具陈:犹言难以一一述说。具,备也。陈,列也。③筝:乐器。奋逸:不同凡俗的音响。④新声:指当时最流行的曲调,指西北邻族传来的胡乐。妙⼊神:称赞乐调旋律达到⾼度的完美调和。⑤令德:有令德的人,就是指知音者。令,善也。唱⾼言:犹言发⾼论。唱,古作“倡”这里泛用于言谈。⑥真:谓曲中真意。指知音的人不仅欣赏音乐的悦耳,而且能用体会所得发为⾼论。⑦齐心同所愿:这里是说对于听曲的感慨是人人心中所有,內容大致也差不多的。同,一致的意思。⑧申:表达出来。意思是说,大家的这种一致的感慨,都没有把它说出来。⑨奄忽:急遽。飙尘:指狂风里被卷起来的尘土。用此比喻人生,言其短促、空虚。⑩策⾼⾜:就是捷⾜先登的意思。据要路津:是说占住重要的位置。路,路口。津,渡口。要想“先据要路津”就必须“策⾼⾜”无为守贫 ![]() ![]() 【译文】 今天这么好的宴会真是美极了,这种 ![]() 这场弹筝的声调多么的飘逸,这是最时髦的乐曲出神又妙化。 有美德的人通过乐曲发表⾼论,懂得音乐者便能听出其真意。 音乐的真意是大家的共同心愿,只是谁都不愿意真诚说出来。 人生像寄旅一样只有一世犹如尘土,刹那间便被那疾风吹散。 为什么不想办法捷⾜先登,先⾼居要位而安乐享富贵荣华呢? 不要因贫 ![]() 【赏析】 这首诗所歌咏的是听曲感心。写宴客中对酒听歌的感慨,托为阐明曲中的真意,发了一番议论。表现出“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愤 ![]() 在“官本位”的封建社会,做官几乎是读书人谋求富贵,改变个人命运的唯一途径。但在东汉末年,一切权力集中在豪门贵族手中,一般士人只能望而兴叹。因此极易 ![]() ![]() 庭中有奇树 【原文】 庭中有奇树①,绿叶发华滋②。 攀条折其荣③,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④怀袖,路远莫致之⑤。 此物何⾜贵⑥,但感别经时。 【注释】 ①庭:本义指厅堂,引申为堂阶前的地坪。奇树:犹言美树。②华:指花。滋:繁盛。③荣:即上句的“华”木本植物开的叫做华,草本植物开的叫做荣,但可通。④盈:充盈、充积。⑤路远莫致之:这句的意思是说路远而无人为之送达。致,送达。⑥贵:珍贵。 【译文】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満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 ![]() ![]()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満了我的⾐襟和⾐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思妇折芳寄远思怀游子的诗。它和《涉江采芙蓉》在內容上大致相同,都是折芳寄远。所不同的是折芳寄远的主角,一为游子,一为思妇。 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描写在舂天的庭院里,女主人公攀折花枝,想把它送给自已所思念的亲人。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首起两句是对思妇居处环境景物的描写。舂天来了,庭院中一棵奇异珍贵美丽的花树,在雨⽔ ![]() 古代妇女大多长年生活在与外界隔绝的环境之中,平淡、寂寞寡于变化。因而她们对时令节序、居处环境这类的变化非常敏感。这些变化往往会引发她们思绪情怀的变化。诗中的女主人公,看见庭院中美丽的花树,一时触动了她思念亲人的情怀,于是引发了折花送人的想法和行为。女主人公这一动作,充分表现了她对游子思念之情之深之切。 后四句为第二层。描写女主人公內心的感慨。 “馨香盈怀袖”句,是承前对首句“庭中有奇树”的具体描写。这株花树果然非同寻常,女主人公刚攀折一枝在手,便顿时感到花的芳香充盈浸染了自已的⾐襟和⾐袖。花是这样的美丽和珍贵,但遗憾的是自已所思念的人与自已相距是太遥远了,是 ![]() 如果说女主人公她“攀条折其荣”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噤的行动,可待到折下花来,才猛然想到天遥地远,这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送到自已思念的亲人手中,可以说这一残酷的现实给予了痴情的女主人公无情的一击。我们可以想象,此时诗中的女主人公只能是痴痴地手执着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盈怀袖而无可奈何。这是一幅多么令人伤感的画面啊! 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庭院中这种奇树及其所开的珍奇美丽的花,本来是极力赞扬的。可是最后,突然又说“此物何⾜贵”未免使人有点惊疑。其实,诗人是借女主人公之口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无论说花的可贵还是不⾜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強了,最后结句也显得格外突出。诗写到这里,算结束了。然而题外之意,仍然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本是为了解脫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送达,反而平⽩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之情更加无法解脫。 凛凛岁云暮 【原文】 凛凛岁云暮①,蝼蛄夕鸣悲②, 凉风率已厉③,游子寒无⾐。 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 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④。 良人惟古 ![]() 愿得常巧笑⑦,携手同车归。 既来不须臾⑧,又不处重闱⑨; 亮无晨风翼⑩,焉能凌风飞? 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睎。 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 【注释】 ①凛凛:言寒气之甚。②蝼蛄:害虫,夜喜就灯光飞鸣。③率:大概的意思。厉:烈猛。④“独宿”两句:由于长期的独宿,所以分外感到夜长。累,积累,增加。容辉,犹言容颜,指下句的“良人”⑤良人:古代妇女对丈夫的尊称。惟古 ![]() ![]() ![]() ![]() 【译文】 寒冷的岁末,百虫非死即蔵,那蝼蛄彻夜鸣叫而悲声不断。 冷风皆已吹得凛厉刺人,遥想那游子居旅外地而无寒⾐。 结婚定情后不久,良人便经商求仕远离家乡。 独宿而长夜漫漫,梦想见到亲爱的容颜。 梦中的夫君还是殷殷眷恋着往⽇的 ![]() ![]() 但愿此后长远过着 ![]() 好梦不长,良人归来既没有停留多久,更未在深闺中同自己亲热一番,一刹那便失其所在。 只恨自己没有晨风一样的双翼,不能凌风飞去,飞到良人的⾝边。 在无可奈何的心情中,只有伸长脖子远望寄意,聊以自遣。 只有依门而倚立,低回而无所见,內心的感伤,不噤得垂泪而流満双颊了。 【赏析】 这首诗,是寒冬深夜里梦境的描写,反映出一种因相思而坠⼊ ![]() 诗中最大问题在于:一、“游子”与“良人”是一是二?二、诗中抒情主人公,即“同袍与我违”的“我”究竟是男是女?三、这是否是一首怨诗?答曰:一、上文的“游子”即下文之“良人”古今论者殆无异辞,自是一而非二。二、从全诗口吻看,抒情主人公显为闺中思妇,是女 ![]() 驱车上东门 【原文】 驱车上东门①,遥望郭北墓②。 ⽩杨何萧萧③,松柏夹广路④。 下有陈死人⑤,杳杳即长暮⑥。 潜寐⻩泉下,千载永不寤⑦。 浩浩 ![]() ![]() 人生忽如寄⑩,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迭,圣贤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注释】 ①驱:奔驰;疾行。东门:洛 ![]() ![]() ![]() ![]() 【译文】 驱车出了上东门,回头遥望城北,看见邙山墓地。 邙山墓地的⽩杨树,长风摇 ![]() 陵墓的下面,是早已死去的先人,人死去就像堕⼊漫漫长夜。 寄⾝于永恒的黑暗中,沉睡于⻩泉之下,千年万年,再也无法醒来。 舂夏秋冬,流转无穷,而人的一生,却像早晨的露⽔,太 ![]() 人生好像旅客寄宿,匆匆夜一,就走出店门,一去不返。人的寿命,并不像金子石头那样坚牢,经不起多少跌撞。 岁去年来,千岁万岁,往复不已;即便是圣人贤人,也无法超越,长生不老。 神仙是不死的,然而服药求神仙,又常常被药毒死贻误此生。 还不如喝点好酒,穿些好⾐服,只图眼前快活吧! 【赏析】 这首诗,是流 ![]() ![]()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个体生命面对滔滔的时间长河,既弥⾜珍贵,又卑微渺小。诗人力求超越旧有的价值观念,作出新的人生选择。 无论是露骨宣称为摆脫贫 ![]() ![]() 但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感叹短暂的人生时,虽出言愤 ![]() 这首诗表达主人公对人生如寄的悲叹,当然也隐含着对生命的热爱,然而对生命的热爱最终以只图眼前快活的形式表现出来,却是消极颓废的。 去者⽇以疏 【原文】 去者⽇以疏,来者⽇以亲①。 出郭门②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③。 ⽩杨④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⑤, ![]() 【注释】 ①去者、来者:指客观现象中的一切事物。来,一作“生”“生者”犹言生新的事物,与“来”同义。疏:疏远。⽇以亲:犹言一天比一天亲近。亲,亲近。以,古“以”、“已”通用,义同。②郭门:城外曰郭“郭门”就是外城的城门。③“古墓”两句:上句是说,古墓已平,被人犁成田地;下句是说,墓上的柏树,被人砍断,当做柴烧。犁,农具,这里作动词用,就是耕的意思。摧,折断。④⽩杨:也是种在丘墓间的树木。⑤故里闾:犹言故居。里,古代五家为邻,二十五家为里,后来泛指居所,凡是人户聚居的地方通称做“里”闾,本义为里巷的大门。⑥因:由也。 【译文】 死去的人岁月长了,印象不免由模糊而转为空虚、幻灭。生新下来的一辈,原来自己不 ![]() 走出郭门,看到遍野古墓,油然怆恻,萌起了生死存亡之痛。 他们的墓被平成耕地了,墓边的松柏也被摧毁而化为禾薪。 ⽩杨为劲风所吹,发出萧萧的哀鸣,肃杀的秋意愁煞了人们的心。 人生如寄,岁月消逝得如此迅速,长期在外的游子,怎不触目惊心。只有及早返回故乡,以期享受 ![]() 想要归返故里,寻找过去的亲情,就是这个原因了。 【赏析】 本诗从题材范围、艺术境界以至语言风格看来,有些近似《驱车上东门》,显然是游子所作。由于路出城郊,看到墟墓,有感于世路艰难、人生如寄,在死生大限的问题上,愤 ![]() ![]() 明月皎夜光 【原文】 明月皎夜光①,促织鸣东壁②。 ⽟衡指孟冬③,众星何历历④。 ⽩露沾野草⑤,时节忽复易⑥。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⑦,⾼举振六翮⑧。 不念携手好⑨,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⑩。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注释】 ①皎夜光:犹言明夜光。②促织鸣东壁:这句是表明气候已经进⼊渐渐寒冷的深秋。促织,蟋蟀的别名,一作“趣织”“趣”是“促”的古字。蟋蟀的鸣声标志着秋天的到来,是妇女们忙着织寒⾐的时候了。③⽟衡指孟冬:是从星空的流转说明秋夜已深。⽟衡,北斗七星之一。④历历:就是逐个的意思,众星行列分明的样子。⑤⽩露沾野草:是带有季节特征的秋天景象。⑥忽:本义为不重视、忽略,这里用引申义,急速、突然的意思。⑦同门友:同在师门受学的朋友。⑧翮(hé):本义为羽⽑中间的硬管,指尾羽或翼羽中那些大而硬的角质空心的羽轴。这里泛指鸟的翅膀。⑨携手好:指共患难的 ![]() 【译文】 皎洁的明月照亮了仲秋的夜⾊,在东壁的蟋蟀低昑清唱着。 夜空北斗横转,那由⽟衡、开 ![]() 深秋,朦胧的草叶上,竟已沾満晶莹的露珠,深秋已在不知不觉中到来。时光之流转有多疾速啊! 而从那枝叶婆娑的树影间,又听到了断续的秋蝉流鸣。怪不得往⽇的鸿雁(玄鸟)都不见了,原来已是秋雁南归的时节了。 京华求官的蹉跎岁月中,携手同游的同门好友,先就举翅⾼飞,腾达青云了。 今却成了相见不相识的陌路人。在平步青云之际,把我留置⾝后而不屑一顾了! 遥望星空那“箕星”、“斗星”、“牵牛”的星座,它们既不能颠扬、斟酌和拉车,为什么还要取这样的名称。 想到当年友人怎样信誓旦旦,声称著同门之谊的“坚如磐石”;而今“同门”虚名犹存,磐石友情安在?叹息和感慨世态炎凉、虚名又有何用呢? 【赏析】 本诗是描述一位意失者抱怨显贵朋友之不念旧谊而不相援引。其怨情系在秋夜独处之时,由眼前凄清之景物引触而来。诗分三部:前八句写景,中四句敘事,末四句感慨。由景生情,前后呼应,情景 ![]() 前八句以眼见今夜月⾊皎洁明亮,早闻蟀在东墙角鸣叫。秋夜独处,凄清景物,令人悲郁不能寐。仰观于天,望见北斗斗柄之⽟衡星已经指向孟冬亥宮之方向——西北方,时已过夜半,天空之星星皎洁熠熠,天就将亮。低头俯察,草上露⽔晶⽩,秋亦已深。令人感到时节变换何等之快速。此时又若似听到秋蝉凄切之鸣叫,看见燕鸟奋翼之飞逝。 中四句承前两句,联想朋友之贵而弃我说,以前同窗共学之老友,皆飞⻩腾达,像鸿鹄之奋翅⾼飞,如今已忘记从前携手同游,患难与共之好友,将我丢开如抛弃一串走过之⾜迹。 末四句兴感友谊不固,徒知己之虚名复何用。以天空之星,南有箕星,北有斗星。但箕星不能盛物,斗星不能酌浆,牵牛星更是不能负轭,徒有其名而无其实,故人间友谊若无盘石之坚固,徒有同门友之虚名,又有何用?借南箕、北斗、牵牛之有名无实,比喻 ![]() 综观诗篇,叹时物之变异,感节序之流易,因思昔者同门之友,⾼举自奋,乃不念平生久要之好,竟弃我如遗迹然。如南箕不可以簸扬,北斗不可以挹浆,牵牛不可以驾车,是以虚有其名,而不适于用。以兴为朋友者毫无贞固之心,而徒事虚名是无益也。先写景后抒情,由景而生情,转换自然,前后呼应,浑然而成。 东城⾼且长 【原文】 东城⾼且长,逶迤①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②,秋草萋已绿③。 四时更变化④,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⑤,蟋蟀伤局促⑥。 ![]() 燕赵⑨多佳人,美者颜如⽟⑩。 被服罗裳⾐,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中带,沉昑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注释】 ①逶迤:曲折而绵长的样子。②回风:空旷地方自下而上吹起的旋风。动地起:言风力之劲。③已:一作“以”萋已绿:犹言“绿已萋”是说在秋风摇落之中,草的绿意已凄然向尽。萋,通“凄”绿,是草的生命力的表现。④更变化:谓互相更替变化。更,替。⑤晨风:鸟名,一种健飞的鸟。怀苦心:即“忧心钦钦”之意。⑥蟋蟀:承上文“岁暮”而言。局促:不开展也“蟋蟀在堂”就是“局促”的意思。⑦ ![]() ![]() ![]() 【译文】洛 ![]() 转眼又有秋风在大地上 ![]() ![]() 四季轮回,转眼一年又过去了! 在怅然意失的心境中,就是听那天地间的鸟啭虫鸣,也会让人苦闷。晨风在风中苦涩地啼叫,蟋蟀也因寒秋降临而伤心哀鸣。不但是人生,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都感到了时光的流逝与短暂。 何不早些涤除烦忧,放开情怀,去寻求生活的乐趣呢! 那燕赵之地本来就有很多的美女,美女容颜如⽟般的洁⽩秀美。 穿着罗裳薄⾐随风飘逸拂动,仪态雍容端坐正习练着清商之曲。 因为琴瑟之柱调得太紧促,那琴间竟似骤雨急风,听来分外悲婉动人。 体味曲中的含义,手在弄着⾐带,无以自遣怅惘的心情,沉昑之余双⾜为之踯躅不前。 被佳人深沉的音响感动,心里遥想着与佳人成为“双飞燕”衔泥筑巢永结爱侣。 【赏析】 这首诗通过客中生活的一个偶然现象,反映出诗人空虚而无着落的现实苦闷和悲哀,与《西北有⾼楼》意境相似。 这首诗不仅描述着诗人目睹的景象,其中还隐隐透露着诗人內心的痛苦 ![]() 孟冬寒气至 【原文】 孟冬①寒气至,北风何惨慄②。 愁多知夜长③,仰观众星列④。 三五⑤明月満,四五詹兔缺⑥。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⑦。 上言长相思⑧,下言久离别⑨。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⑩。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注释】 ①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十月。孟,长也。妾媵生的长子称“孟”正 ![]() ![]() ![]() 【译文】 农历十月,寒气 ![]() 満怀愁思,夜晚更觉漫长,抬头仰望天上罗列的星星。 十五月圆,二十月缺。 有客人从远地来,带给我一封信函。 信中先说他常常想念着我,后面又说已经分离得太久了。 信收蔵在怀袖里,至今已过三年字迹仍不曾磨灭。 我一心一意爱着你,只怕你不知道这一切。 【赏析】 这是 ![]() 客从远方来 【原文】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①。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②! 文彩③双鸳鸯,裁为合 ![]() 着⑤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⑥。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⑦? 【注释】 ①遗:给予、馈赠的意思,指客替故人带来赠品。绮:绫罗一类的丝织品。织成彩⾊花纹的叫“锦”织成素⾊花纹的叫做“绮”一端:即半匹,长二丈。②故人:后世习用于朋友,指过去有 ![]() ![]() ![]() ![]() ![]() 【译文】 客人风尘仆仆,从远方送来了一端织有文彩的素缎。 它从万里之外的夫君处捎来,这丝丝缕缕,该包含着夫君对我的无尽关切和惦念之情! 绮缎上面织有文彩的鸳鸯双栖,我要将它做条温暖的合 ![]() ![]() 唯有胶和漆,黏合固结,再难分离。那么,就让我与夫君像胶和漆一样投合、固结吧,看谁还能将我们分隔? 【赏析】 这首诗极有章法。它既不写独守空闺的孤苦,也不写对“故人”的痴念,而是巧妙地截取了“客来遗绮”这一生活片断来描写思妇的心理活动。全诗以“端绮”为生发点,以“故人心尚尔”为情感的策源,以思妇的情感变化为线索,以物写情,以事写⼊,一气流走,首尾穿贯,结构严谨,略无松懈。 此诗的立意很有特⾊。它不写相思的悲苦,却充分抒写“客来遗绮”的 ![]() ![]() ![]() ![]() ![]() 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谐音、双关及比喻等手法来表达思妇的感情。比如,利用“思”与“丝”谐音,把绵绵不断的相思比作绵长的蚕丝;又如用 ![]() ![]() 明月何皎皎 【原文】 明月何皎皎①,照我罗 ![]() 忧愁不能寐③,揽⾐④起徘徊。 客⑤行虽云乐,不如早旋⑥归。 出户独彷徨⑦,愁思当告⑧谁? 引领还⼊房⑨,泪下沾裳⾐⑩。 【注释】 ①皎:本义为洁⽩明亮。此处是引申义,为光照耀的意思。②罗 ![]() ![]() ![]() 【译文】 明月为何这般的皎洁光亮,照着我这罗制的 ![]() 在这个不眠之夜,月光惹动了游子的愁肠。他披⾐而起,心事重重地在空房中徘徊。 游子自忖道:外面固然再好,怎比得上家里呢? 在怅惘中,他打房开门走到外面,四下顾望,只见月光満地,夜凉如⽔。満怀愁绪又向谁倾诉呢? 他神⾊凄然地回到房里,独自落下泪来。 【赏析】 本诗为思妇之作,以其夫客行不归,忧愁而望思之也。或谓系游子久客思归之作;或以为系商贾、仕宧、独醒之人,感慨不得意,抚时兴悲,托辞思归之作。全诗共分三部分:首四句即月夜而起空闺之愁。以夜深人静,明亮之月光,照在我罗绮之 ![]() ![]() ![]() |
上一章 乐府诗集 下一章 ( 没有了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郭茂倩最新创作的免费历史小说《乐府诗集》在线阅读,《乐府诗集(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乐府诗集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amx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