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淬中华》第十三章庙堂起波澜及《血淬中华》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军事小说 > 血淬中华 作者:大风 | 书号:36038 时间:2017/7/26 字数:5507 |
上一章 第十三章 庙堂起波澜 下一章 ( → ) | |
冯华自己也没有想到,他这篇东拼西凑、剽窃古今中外的《变法自強疏》竟会引起如此大的轰动。虽然《变法自強疏》开始只是在朝臣以及封疆大吏之中进行传阅签注,但由于这篇变法方策的提出者是威名赫赫的抗倭英雄冯华,而且其立意和见解也确实有新颖独到之处,因此它很快便通过各种渠道流传了开去。短短几天功夫,不但京城內外已经传了个遍,而且由于各地洋人办的一些报纸也全篇介绍了这篇文章,并进行了大量的评论和追踪报道,因此《变法自強疏》迅速在国全各地流传开来。可以说,上至朝廷重臣、各部员官,下至乡闾小吏、工商士子几乎所有的人议论的都是冯华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大力发展新式教育、实行民办工业化、改⾰军制编练新军以及建立“经济特区”的那些改⾰变法设想,许多人对《变法自強疏》都产生了浓厚的趣兴,冯华和义勇军也再一次成为了国全瞩目的焦点。 不过几天以后,由此引发出的另一件事不但成功转移了人们对冯华的注意力,而且也将“变法自強,救亡图存”的运动推向了真正的**。 虽然刚刚才进⼊5月下旬,但江宁(今江苏南京)的天气却已初步显露出“火炉”的威力来,不但气温节节升⾼,而且还极为的 ![]()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人,清末著名的清流派⼲将,洋务派首领。他以科举跻⾝仕途,起家翰苑,出掌文衡,先后抚晋督粤,移节湖广,署理两江,最终位至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他不仅位⾼权重,而且在很多方面都有所建树,就是**主席也曾说过:“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1894年11月,因刘坤一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师辽东,朝廷遂令湖广总督张之洞暂时署理两江总督。 又扫了一眼手中的《变法自強疏》,向来有“梁疯子”之称的梁鼎芬对冯华的这篇大作讥讽道:“香帅!这个冯华的很多观点到与您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只是作为篇首的《务本篇》论述的实在是过于牵強,而且整篇的文字也多有不合体例的地方,实在是让人太看不过眼。” “节庵兄(梁鼎芬,字星海,号节庵)此说对于冯华来讲未免有些強人所难。冯华乃是从西洋回国的,自幼受到的都是西式教育,于中学及孔孟之道自是所知有限,怎么也要给他一些时间来适应。当初我刚回国时,连汉文都不懂,比之现在的冯华亦差之远矣,如不是香帅及节庵兄⽇夕相帮,也断不会有今⽇之成就?”虽然也是秉 ![]() 赞同地点点头,张之洞接口道:“是呀!这个冯华确实算得上是一个人材,节庵你切不可因其在儒学和文字上有所欠缺而轻视于他。他的这份变法方策不但与我多年总结出的观点很相似,而且有些內容实在是非常有见地,如‘建立经济特区’、‘民办工业化’等观点都是前人所未曾有过的独得之见,真是后生可畏啊!”其实除了他已经说的这些原因外,张之洞还有一点没说出来。早从今年3月份起,他从与刘坤一往来的信件电报中就知道了冯华的大名,也比别人更多地了解和 ![]() 尽管还有些不服气,但梁鼎芬却没有再出言讥讽,而是话锋一转说道:“香帅,冯华的这篇变法方策确实还不错,与咱们⽇常所议论的许多內容都不谋而合,只是说法太过直⽩和怪异了些。鼎芬以为既然太后懿旨令各督抚对其进行签注评议,而且香帅您也对如何变法自強早有自己的设想,不如就以此为基础,取长补短也写上一篇,呈献给太后?” 梁鼎芬的建议让张之洞噤不住有些怦然心动。近几十年来,大清的国势可谓是“国步维艰,外患⽇棘”真的已经到了山穷⽔尽、⽇暮西山的地步。一直以来,张之洞都对“如何变法自強”进行着反复地尝试和探索,而且在各个方面已经有了一些心得和设想,只不过并未形成具体的文字而已。而冯华的这篇《变法自強疏》虽然在儒学义理、纲常名教方面论述有所欠缺,但绝大多数的改⾰措施却都说到了他心里,并且还使他心中那些尚不甚清晰的地方一下子豁然而通,此时此刻他还真有些不吐不快的感觉。不过,毕竟冯华的变法设想已经囊括了经济改⾰的各个方面,自己就是写出来也不过是补冯华所论之不⾜,这种有抄袭他人观点之嫌的事情他张香涛又岂屑于为之。 见张之洞手捻须然,在书房中徘徊犹豫了很久都未对此建议做出答复,已经⼊其幕府近十年且深深了解他想法的辜鸿铭脸⾊一整说道:“香帅,先不说您的观点本就与冯华基本相同,就是从为《变法自強疏》拾遗补缺的角度来说,再写一篇也未为不可。只要您在篇中说明此变法方策乃是以冯华所论为基础,所进行的补遗之作即可,谅不会有人说三道四。” 辜鸿铭不愧是张之洞最亲近的幕僚,他短短的几句话就彻底打消了张之洞惟恐名声受污的种种顾忌。喟然一叹,张之洞说道:“好吧!只要能对国势有所裨益,我就如你们所议,今晚即开始草拟这篇回折!” 随着人们对《变法自強疏》的争论愈争愈烈,越来越多的各部员官和实际掌握各省军政大权的地方督抚们也开始纷纷上奏提出自己的变⾰主张。如署两江总督张之洞、陕甘总督陶模、户部侍郞胡燏棻、袁世凯、陈炽,乃至吏部尚书徐桐和张百熙、準良、信格等等。不惟一直倡行洋务的,就是一些以往恪守祖宗成法之人,也认为再不有所变化亡国之祸就在眼前。一时间,变法自強的呼声在朝廷內外、举国上下愈演愈烈,变法维新的舂嘲由于冯华的介⼊大有席卷国全的燎原之势。 在上书请求变法的朝廷员官中,虽然有人对冯华的某些主张持反对意见,但更多的人还是认为冯华的观点具有非常強的可 ![]() ![]() 张之洞不但是洋务派的领袖,更是一个精通儒学义理、以维护名教为己任的儒学大师。他的才学以及对国中传统文化、封建纲常伦理的了解 ![]() 不再成为人们议论瞩目的焦点,冯华噤不住大大松了一口气。有些自嘲地笑了笑,他颇为感叹地想道:“盗版还是不如正版受 ![]() ![]() 一切都像冯华所预料的那样,张之洞的《強学篇》果真如《劝学篇》一样获得了绝大部分人的 ![]() 只是总的变⾰方针虽然定了下来,但在确定每一项改⾰的具体实施方案时却又掀起了波澜,特别是建立经济特区和编练新军这两件事更是成为了人们争论的焦点问题。 建立经济特区是一个新事务,几乎没有人知道究竟该怎样进行,因此如何筹建以及让什么人来负责这件事就成了一个颇费思量的问题;而编练新军则属于老问题,早在⻩海海战之后,在北洋舰队当差的洋员德国人汉纳 ![]() 汉纳 ![]() 汉纳 ![]() 11月15⽇,光绪发布上谕:“详察汉纳 ![]() ![]() 如今,由于冯华、张之洞、刘坤一和袁世凯等人一再提出编练新军的议案,因此光绪决心进一步加大军制改⾰的力度。可是在具体编练多少新军,以及由谁编练的问题上帝后两 ![]() 颐和园仁寿殿上的气氛显得有些庒抑,庆亲王奕匡、礼亲王世铎、徐用仪、孙毓汶、刚毅以及荣禄都小心翼翼地站在丹陛下等着太后的垂问。为了确定设立经济特区和编练新军的人选,他们几个虽然在私下里已经讨论了好多回,但依旧未能将意见统一起来,没奈何只得又跑到颐和园,听听老佛爷对此事是何看法。 变⾰的进程推进得如此之快,慈禧也有些始料不及。不过目前的变法主要是经济军事改⾰,并未牵扯太多,而且只要一切都能控制在自己的手里,就是变得再多也无所谓。看着众人还在等着自己,慈禧温和地说道:“你们谁先说说自己的想法?” 见众人都没有先说话的意思,孙毓汶上前一步奏道:“启禀老佛爷,最近这几天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经济特区和编练新军’的人选问题上。臣以为经济特区虽然只是一个试验区,但旅顺、大连乃是我大清的龙兴之地,且它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以后更大范围变⾰的施行,因此必须派一个既懂洋务,又老成持重之人予以主持;关于编练新军,臣以为冯华、张之洞、刘坤一和袁世凯等人的意见颇为有理。如果不能尽快恢复、提⾼咱们大清的实力,恐怕泰西列強们也会继倭奴之后想分上一杯羹,因此编练新军已经势在必行。至于人选,臣觉得临榆镇总兵冯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麾下的义勇军就是他以西洋之法训练出来的,而具体的效果所有的人都已经看到了,整个大清再也没有比他更适合编练新军的了!”冯华的那一份儿重礼以及一直表现出来的恭谨有礼,让孙毓汶感到很是満意,况且他已从李莲英那里得知太后对冯华也很是重视,因此他率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对冯华进行了大力举荐。 刚毅在私下里讨论时,就对孙毓汶的这一建议心存疑虑,此刻立时出列反驳道:“奴才以为孙大人的考虑有欠妥当。诚然冯华是编练新军的最适合人选,但他毕竟是从西洋回来的,虽然没有证据说明他心有异志,但‘防人之心不可无’,绝对不宜让他独自作大。”向来顽固守旧、不知变通的刚毅,这一番话却说得颇合慈禧心意,无论是什么人都不可以威胁到她对大清的统治。 见太后对刚毅的话频频点头、表示赞同,徐用仪见风使舵地说道:“臣也以为让冯华编练新军不妥,他的义勇军本就战斗力超強,如果再得到朝廷在 ![]() “太后,奴才以为现闲赋在津的原总理朝鲜通商 ![]() ![]() ![]() 众人的议论,让慈禧也不由得微微皱起了眉头:这些观点可以说都有一定的道理,可是如果坚决对冯华进行打庒,岂不是又违背了自己的初衷?仔细地权衡了一番,她才眉头一展、慢条斯理地说道:“你们几人说的都有些道理,对冯华的使用确实需要详加斟酌。不过,凡事也不可太过执着,该用的人还是要大胆使用,只不过方式可以变化一下。” 说罢,慈禧的脸上露出了一抹淡淡地笑容,所有的一切都必须在自己的控制下进行… Www.BaMxS.CoM |
上一章 血淬中华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大风最新创作的免费军事小说《血淬中华》在线阅读,《血淬中华(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血淬中华的免费军事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amx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