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志》第二章人道及《靖康志》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靖康志 作者:逍遥五楼 | 书号:36616 时间:2017/7/29 字数:6406 |
上一章 第二章 人道 下一章 ( → ) | |
第二章人道 陈东,字少 ![]() ![]() ![]() ![]() 靖康之初,上书谈国事,请上诛杀六贼,以慰天下臣民之望;然后,与太生学欧 ![]() 封雍国公,流光阁功臣第三十! …《流光阁功臣谱》 陈东是四月初十离开东京汴梁城的,那时还是雁来⽔开、万物复苏的时节,而今却已是秋风萧瑟的晚秋了。 五月初来到夏国都城兴庆府,合谈一事颇不顺利,一直蹉跎至今⽇。开始的时候,对方 ![]() ![]() 前天,官家托人送来一副画轴,还有一封亲笔信。信上只有寥寥几句话:“将此画送与濮王李仁忠,并商量一切!” 字体內敛而刚劲,正是官家亲书。 濮王李仁忠可是夏国权势滔天大人物,他自己出任中书令;他的弟弟舒王李仁礼出任侍中,兄弟二人共秉朝政,势力还在国主的亲弟弟晋王李察哥之上。如果李仁忠倾向合谈,事情也就成功了大半。 这到底是怎样一幅画,能令李仁忠改变心思? 私下里 ![]() 陈东读了一辈子圣贤书,一心想做一个出污泥而不染的纯臣,如今却该如何是好?当今官家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违逆官家的旨意就是抗旨,就是不忠。但是,违背自己一贯的做人原则,去做自己不应该做的事情,又是怎么说呢? 坐困愁城,反复思量,最终陈东长叹一声,还是得按照官家的意思来办。 派一名亲信小厮,拿上名刺,去濮王府求见,他留在馆驿里等待消息。 一个时辰不到,小厮回来了,李仁忠请他明⽇丑时于会仙楼一会。 东京有一个会仙楼,兴庆府也有一个会仙楼;东京会仙楼的名酒⽟胥,这里会仙楼的酒也叫⽟胥,即使象陈东这样,多次光顾会仙楼的老主顾,也分辨不出有什么不同! 会仙楼位于兴庆府的东南角,毗邻承天寺,最是热闹。 陈东提前一刻钟到了地界,自有 ![]() 离国半年之久,此时此刻,陈东忽然多了一份乡愁。 “吧嗒”帘笼一挑,一名汉服老者不紧不慢地走了进来。面容清瘦,儒雅风流,有几分道君太上皇帝的风采。 来人示意随从都退下,道:“尊使请坐!” 不用问,这位就是夏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濮王李仁忠了。 略微客套几句,陈东双手托着画轴,递到李仁忠面前,道:“大宋官家命陈某将此物转 ![]() 李仁忠一怔,接过画轴,陈东拖住一边,画卷缓缓展开。 终见庐山真面目,陈东发出一声惊诧,而李仁忠双目放出异样的光彩,托着画轴的手竟然微微颤抖起来。 这是书圣王羲之的真迹…《快雪时晴帖》,画面左上部鈐着两方小印,一方是“贞观主人”一方是“褚”字半印,右边中间则是“宣和主人”的葫芦印。字帖正文为:“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 ![]() 贞观主人,为唐太宗李世民;“褚”字半印,传为褚遂良所鈐;宣和主人,则为道君太上皇帝赵佶。 此帖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形成特有的节奏韵律。笔法圆劲古雅,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字不表现出意致的悠闲逸豫,实在是绝妙佳品! 陈东早有耳闻,此贴已⼊大內,被太上皇视为珍宝,此时居然在这里看到了书圣的真迹。他完全被字帖中流露的韵致所打动,喃喃自语道:“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那边的李仁忠却道:“兼采众法,备成一家,万世宗师也!” 临了,头摇苦笑道:“这个丫头,不是让孤为难吗?” 哎,这话说得没头没脑,不着边际,着实令人费解啊!丫头,他说的丫头又是何人呢? 二人小心翼翼地把字帖收好,李仁忠开怀大笑道:“哈哈,难得大宋官家有这份心,本王就收下了。” 陈东是个较真的人,心里有疑问是一定要问个清楚的,遂问道:“陈某请教殿下,您刚才说的丫头是何意?” 李仁忠十分惊奇,道:“难道你还不知?” “知道什么?” “孤的女儿兰若,已经是大宋官家的昭容了。这个丫头,知道本王最喜 ![]() 原来是这样! 陈东接着说道:“宋夏两国和谈一事,还望殿下鼎立襄助。两国世代友好,李娘娘自然也会 ![]() 沉昑良久,李仁忠道:“告诉你也没什么,任得敬为吴阶所败,我国陛下也有了谈一谈的意思。该做的,本王自然不会袖手旁观。唉,也该歇歇了。” 有了这话,陈东心內有了主张,席间频频劝酒,主宾尽 ![]() 果如李仁忠所说,第二天夏国使节要求重开谈判。这一谈就是半个多月,最后双方达成协议:“仿照庆历四年宋夏订立的和约,议定:每年“岁赐”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贺圣节”回赐银一万两,绢一万匹,茶五千斤。“贺正旦”回赐银五千两,绢五千匹,茶五千斤。“赐仲冬时服”银五千两,绢五千匹。“赐生⽇礼物”银器二千两,细⾐著一千匹,杂帛二千匹。” 陈东离京之前,赵桓叮嘱他,稍⾼一点也可以接受,只要夏国退兵就行。达成现在的协议,陈东还算満意,只不过有些屈辱的感觉罢了。 该回去了,不知京城变成了什么样子? 屏住一口气,两膀用力,拉开宝雕弓,凝神静气,瞄准几十步开外的箭靶,手略微一松“嗖”地 ![]() “天啊,拿块⾖腐撞死算了!”宋強在某个角落里,一脸坏笑地抱怨着! 赵桓一手用大弓支撑着⾝体,一手剧烈地咳嗽起来。殿前司班直都虞候王德和裴谊等人紧忙跑上来,刚想伸手去扶,只听官家一声:“退下,”大家只得乖乖地退到一边。 大病之后,⾝体发虚,弓握不稳,脫靶也在情理之中。不过,赵桓可不想就这样放弃,更不想让那个家伙瞧笑话!他直起⾝,接过箭矢,再 ![]() “嗖!”地一声,箭儿擦着箭靶飞了出去。 “仙女姐姐,找个没人的地方,把偶当驴杀了吧!”宋強直 ![]() ![]() 咬牙坚持,无论如何,总不能这样放弃的! 屋檐下的画眉鸟儿怔怔地望着,树梢边的风儿也在静静地看,站在一边的內侍、护卫大气都不敢出呢! “嗖,啪”赵桓一箭钉在靶上,箭尾的雕翎剧烈颤动着。 赵桓长出一口气,乖巧的画眉鸟都笑了。 腾折了一个早上,早膳用得格外香甜,人也精神多了。赵桓准时来到垂拱殿,大出宰执们预料之外,秦桧感动得差点就哭了出来。 第一件紧要的事情就是如何封赏熙凤路立功将士。南川寨一战,宋军杀敌一万八千余级,俘敌万余,夏军静州都统、卓啰和南军司都指挥使任得敬,仓惶逃窜至兰州,闭门不出。实在说,这是一个大胜仗,若是将通会堡、会川城、定羌城三次胜利都算在一起,吴阶杀敌三万三千余级,战果之大,近世无有出其右者。 议事伊始,张邦昌递上两封奏折,一封是熙凤路大总管吴阶的,一封于永延路大总管刘琦。刘琦的奏折申明,奉旨援助吴阶,以及南川寨一战的始末。最后轻描淡写地提了一下将士们共同山呼万岁的事情。关于这件事情,吴阶的奏折里说得更详细,最后请朝廷重重治罪。 赵桓仔细看完,李纲又递上来一封信,还没有启封。信封上写着几个大字:“臣吴阶谨奏陛下。”这应该就是吴阶的亲笔信了。 “臣吴阶在蛮荒之地给陛下磕头了。将士们喊大帅万岁的事情,臣狠狠地教训了那些⻳儿子,保证以后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情。臣是一个耝人,不会说话,官家提拔臣,让臣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纵横疆场,臣一心报答官家的恩情,从没想过别的。就是一条狗都知道这个道理,何况臣乎?臣总在想,官家长得啥样呢?连恩人的样子都不知道,说起来 ![]() 都是实实在在的大实话,赵桓看着信,眼圈一红,居然掉下泪来。突然感觉有些失态,他擦了擦眼泪,问道:“还有东西吗?” 赵鼎抱着一个大包裹,包裹体积太大,抱着还有些吃力。赵鼎道:“陛下,这是吴阶差人送来的。” 命人把包裹打开,两名內侍一边一个,展开虎⽪,赵桓走下来,前前后后看了一遍,笑道:“这个吴阶呀,大老远的送朕一张虎⽪!” 秦桧道:“东西不在多少,全看送东西人的心呢!” 赵桓笑着点头,吩咐裴谊把东西收好,一时诗 ![]() ![]() “贺熙凤路大总管吴卿南川寨大捷 山⾼路远坑深, 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吴大将军!” 赵桓写完,等着有人说怪话,这一次却有些奇怪,一点动静都没有。而宰执们惊奇中带着赞叹:这首诗与当前流行的婉约风格大不相同,颇有些大江东去的味道。但是,遣词造句又很浅显,直⽩得酷似汉⾼祖的《大风歌》。 宰执们表情各异,却都是非常佩服。在这个时代,说一千句话不如写一首诗;太上皇虽然将家国搞得很差,在士大夫心目中还有非常⾼的声望就是这个道理。 秦桧的赞美最为含蓄:“陛下此诗当与汉⾼祖的《大风歌》共为不朽!” 赵桓表面上很谦虚,心里也是十分得意呢! 小揷曲暂时告一断落,接着议吴阶的事情。 宰执们的意见,封吴阶开国伯,官位晋升从五品中亮大夫。赵桓认为低了,想了想道:“封吴阶开国侯,前面加雄勇二字。太尉与通侍大夫之间还有何职?” 官家的问话,令宰执们不知如何做答! 大宋官制,太尉为武官第一阶,正二品;通侍大夫为武官第二阶,正五品。两个官阶之间,哪还有职位? 张邦昌道:“陛下若认为通侍大夫品级过低,可以赏吴阶文官品级…” 赵桓不満地说道:“不行,武将就是武将,怎能封以文职?” 秦桧眼珠一转,计上心来,道:“吴阶手下三军之中有通远之名,是否可以封为通远大夫,至于品级非臣敢妄议。” 赵桓大喜道:“好,通远大夫这个名头好。就封吴阶为通远大夫,暂时定为从三品。” 秦桧还在沾沾自喜,赵鼎奏道:“陛下,臣以为万万不可!官制乃国之 ![]() 秦桧束手而立,不喜不怒,看不出有任何不快。 赵桓不想与宰执弄得太僵,和缓地说道:“以吴阶的功劳,赏五品官轻了,不⾜以奖率后人。朕不想封武官文职,这样不好,好像朝廷不重视武职一般。而武官又没有相应的官职,稍加改动,朕认为还是恰当的。” 赵鼎振振有词:“因人设职,自古为圣君所不取!” “难道,祖宗定下的规矩就动不得?” “祖宗之法,家国赖之以安,如何说改就改?” 赵桓庒着火气,道:“赵卿有何功于社稷,而居吴阶之上?” 赵鼎镇定自若道:“臣为执政,调和 ![]() ![]() 赵桓拍着几案喝道:“好,你顶得好!圣贤书就是这么教你和朕说话的?滚回家去,朕自会有旨意给你!” 赵鼎摘下乌纱帽放在地上,重重叩首,回⾝而去。 赵桓余怒未熄,道:“朕前番说过了,军事一定要改。厢军要裁撤,噤军要整编,在军队中建立从下而上的护军制度,现在看来,武官品阶也要重新制定,赏罚也要制度化!可以参照秦朝军队的赏罚制度,军功以杀敌缴获为主,年资下之。枢密院先把工作做起来,你们平实多通通气,商量着办! 张叔夜道:“臣尊旨!” 沉默了一会,李纲道:“士兵称万岁一事,请旨如何处理?” 赵桓断然道:“勿问!” 李纲又道:“京官多人弹劾吴阶,听说,李邦彦暗中联络,不遗余力!” 张邦昌道:“自从吴敏、耿南仲罢相,颇怀怨望,平⽇与李邦彦多有往来。臣恐怕事情越拖越⿇烦啊!”在这件事情上,两位宰相倒是保持着难得的默契。 李邦彦三人,正是因为排挤李纲而去职,李纲寻着机会,务必要把他们打得翻不了⾝。张邦昌是既得利益者,也乐得帮上一把。 近来,政务上掣肘颇多,做什么事情都会有人站出来反对。赵桓信用的人还没出什么错,如果这次吴阶打了败仗,后果更是不堪设想。看起来,不用些霹雳手段是行不通的。 赵桓还在气头上,道:“李邦彦流放⾼州,吴敏流放柳州,耿南仲岁数大了,腿脚也不方便,令其回乡荣养!” ⾼州、柳州都属于广南西路治下,⾼州离雷州已经不远了,将李邦彦流放到⾼州,已经是非常重的处罚。 耿南仲与赵桓情分深重,赵桓念着往⽇的好处,处分就要轻得多了。 赵桓瘫软在龙椅里,感觉浑⾝没有力气,摆摆手就要散朝。 张邦昌小心地问道:“请旨,赵鼎如何惩处?” 赵鼎忠直敢言,有大唐魏征之风,赵桓气消了,哪还想处分?随口问道:“秦爱卿认为应当如何处置?” 秦桧道:“赵鼎目无尊长,忤逆圣上,罪在不赦!不过,臣不得不佩服他的胆子!” 赵桓“噗哧”一笑,道:“朕也佩服他的胆子。就由你去传朕的口谕,令赵鼎明⽇照常上朝!” 家国要強大,没有李纲不行,没有秦桧不行,没有赵鼎也不行。 本来想,下午去捧⽇军官学校看看,实在不想动,只能明天再去了。 wWW.bAmXs.cOm |
上一章 靖康志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逍遥五楼最新创作的免费架空小说《靖康志》在线阅读,《靖康志(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靖康志的免费架空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amx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