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世姻缘传》第二十三回绣江县无儇薄俗明水镇有古淳及《醒世姻缘传》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醒世姻缘传 作者:西周生 | 书号:38590 时间:2017/8/16 字数:7553 |
上一章 第二十三回 绣江县无儇薄俗 明水镇有古淳… 下一章 ( → ) | |
去国初淳庞未远,沐先皇陶淑綦深。人以孝弟忠信是敦,家惟礼义廉聇为尚。贵而不骄,⼊里门必式;富而好礼,以法度是遵。食非先荐而不尝,财未输公而不用。妇女惕三从之制,丈夫![]() ![]() ![]() 宾朋过从而饮食不流,鬼神祷祀而牲?必洁。不御鲜华之服,疏布为裳;不⼊僭制之居,剪茅为屋。大有不止于小康,雍变几臻于至道。 晁源这伙人物都是武城县的故事,如何又说到绣江县去?原来这伙死去的人又都转世,聚集在绣江县里结成冤家;后边遇着一个有道的禅僧一一的点化出来,所以又要说绣江县的这些事故。 这绣江县是济南府的外县,离府城一百一十里路,是山东有数的大地方,四境多有名山胜⽔。那最有名的,第一是那会仙山,原是古时节第九处洞天福地。 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太子顺宗即位,夜间梦见一个奇形怪像的人,说是东海的龙君,拿了一丸药与唐顺宗呑了下去,梦中觉得喉咙中甚是苦楚,醒转来叫那直宿的宮女,要他茶吃,便一字也说不出来,从此就成了一个哑子,便不能坐朝,有甚么章奏都在宮中批答出来。 皇后想道:“东海龙神既来梦中下药,哑了皇帝的喉咙,若不是宿冤,必定因有甚么得罪,这都可以忏悔得的。”差了近侍太监李言忠赍了敕书,带了御府的名香宝烛,苏杭织就的龙袍,钦差前往山东登莱两府海神庙祈祷。凡经过的名山大川俱即祈祷,务求圣音照常。 李言忠领了敕旨,驰驿进发,经过绣江地方,访知这会仙山是天下的名胜,遵旨置办了牲?,先一⽇上山斋宿,次早五更致祭。这时恰值九月重 ![]() ![]() 这会仙山上有无数的流泉,或汇为瀑布,或汇为⽔帘,灌泻成一片⽩云湖。遇着天旱的时节,这湖里的⽔不见有甚消涸;遇着天潦的时节,这湖里的⽔不见有甚么泛溢。 离这绣江县四十里一个明⽔镇,有座龙王庙。这庙基底下发源出来滔滔滚滚极清极美的甘泉,也灌在⽩云湖內。有了如此的灵地,怎得不生杰人?况且去太祖⾼皇帝的时节刚刚六七十年,正是那淳庞朝气的时候,生出来的都是好人,夭折去的都是些丑驴歪货。大家小户都不晓得甚么是念佛吃素,叫佛烧香;四时八节止知道祭了祖宗便是孝顺⽗⺟,虽也没有象大舜、曾闵的这样奇行,若说那“忤逆”二字,这耳內是绝不闻见的。自己的伯叔兄长,这是不必说的。即便是⽗辈的朋友,乡 ![]() ![]() ![]() ![]() ![]() ![]() 一位杨乡宦官到了宮保尚书,赐了全俸,告老在家。他却不进城里去住,依旧还在明⽔庄上,略略的将祖居修盖了修盖,规模通不似个宮保尚书的府第,他却住在里边。把县里送来的青夫门皂,尽数都辞了不用。或到那里游玩,或到田间去,路远的所在,坐了个两个的肩舆,叫庄客抬了;近的所在,自己拖了 ![]() 有一个邻县的刘方伯特来望他,他留那方伯住了几⽇,遍看了绣江景致。一⽇,正陪刘方伯早饭,有一个老头子,猱了头,穿了一件破布夹袄,一双破鞋,手里提了一 ![]() ![]() 再说他那村外边就是他的一个小庄,庄前一道古堤,堤下一溪活⽔。他把那边又帮阔了丈许,上面盖了五间茅屋,沿堤都种桃柳,不上二十年,那桃柳都合抱了。暮舂桃花开得灿烂如锦,溪上一座平阔的板桥,渡到堤上,从树里挑出一个蓝布酒帘,屋內安下桌凳,置了酒炉,叫了一个家人在那里卖酒,两三个钱一大壶,分外还有菜碟。虽是太平丰盛年成,凡百米面都 ![]() 一⽇,铺中没有过酒的菜蔬,叫家人去取来。有两个过路的客人过了桥走上堤来,进到铺中坐下,叫说:“暖两壶酒来我们吃。”尚书道:“酒倒尽有,只是没有过酒的菜,所以掌柜的往家里取去了,央我在这里替他暂时照管。你二位略等一等。”那二人道:“我们酱斗內自己有菜,央你与我暖暖酒罢。”杨尚书果然自己装了两大壶酒在炉上汤內暖热了,自己提了送到两个的桌上,又将来两付钟箸送去。二人从酱斗內取出的⾖豉腌 ![]() 那两个问说:“如今这杨老爷有多少年纪了?也还壮实么?”尚书道:“约摸有八十多了,还壮实着哩。”两人道:“阿弥陀佛!得他老人家活二百岁才好。”尚书道:“你二位愿他活这们些年纪做甚么?”二人道:“我们好常来吃酒。我们是邹平县的公差,一年从这里经过,至少也有十数遭,那一次不扰他老人家几壶。”尚书道:“你二位吃了他的酒,难道是不与他钱的?这等的感 ![]() ![]() 尚书道:“适才感 ![]() 正说中间,只见掌柜的提了一大篮菜,后边两个小童一个掇了两个盆子,一个提了个锡罐走近前来。掌柜的道:“有客吃酒哩!这是谁暖的?”尚书道:“是我暖的。”掌柜的道:“你二位甚么福分?敢劳动老爷与你们暖酒哩!”二人道:“这莫非就是杨老爷么?”掌柜的道:“你们却原来不认得么?”二人连忙跪下,磕不迭的头。尚书一手扯着一个,笑道:“适间多承你二位奖许我这们一顿,多谢!多谢!我说等新菜来再吃一壶,如今却有新菜到了,家常饭也来了。”叫人掀开“我看看是甚么。”原来一大碗⾖豉⾁酱烂的小⾖腐、一碗腊⾁、一碗粉⽪合菜、一碟甜酱瓜、一碟蒜苔、一大箸薄饼、一大碟生菜、一碟甜酱、一大罐绿⾖小米⽔饭,尚书合掌柜的说道:“把咱两个的让给这二位客吃罢,我往家里吃去。你的饭,我叫人另送来你吃。”一边拖着竹杖,一个小厮打了一柄小布伞,起⾝家去,对二人道:“这荒村野坡的,可是没有甚么您吃,胡 ![]() 两个还送尚书下了堤,从新又到铺內。掌柜的摆上饭,让他两个吃。二人道:“这饭多着哩,只怕咱三人还不能吃得了。”让掌柜的也一同吃饭。你说我道的议论杨尚书的盛德。两个道:“做到这样大官,还不似个有钱的百姓哩!真是从古来罕有的事!这要在俺们县里,有这们一位大乡宦,把天也 ![]() 这是明⽔的头一位乡宦如此。再说一个教书先生的行止,也是世间绝没有的事。 这本村里有一个大财主人家,姓李,从祖上传流来,只是极有银钱,要个秀才种子看看也是没有的。到这一辈子,叫做李大郞,小时候也请了先生教书,说到种地做庄家,那心里便玲珑剔透的;一说到书上边去,就如使二十斤牛⽪胶把那心窍都胶住了的一般。读到十七八岁,一些也读不进去。即如一块顽石丢在⽔里,浸一二千年也是浸不透的! 但这个李大郞有一件人不及他的好处:听见说这个肯读书,或是见了那读书的人,他便异常的相敬。谁想天也就不肯负他的美意,二十岁上,便就生了一个儿子;二十二岁,又生了次子。长子八岁,名希⽩;次子六岁,名希裕。便请了一个先生,姓舒,名字叫做舒忠,这是明⽔村有名的好人,却是绣江县一个半瓶醋的廪膳。这李大郞请到家教这两个孩子,恐怕先生不肯用心教得,要把修仪十分加厚,好买转先生尽心教道,每年除了四十两束修,那四季节礼,冬夏的⾐裳,真是致敬尽礼的相待。 那个舒秀才感李大郞的相待,恨不得把那吃 ![]() 这样的馆,若换了个没品行的秀才,那管甚么耽误不耽误?就拿条蛮 ![]() ![]() 李大郞因服舒秀才的为人,知他有两个女儿,一个十五岁,一个十三岁。舒秀才虽是寒素之家,却是世代儒门, ![]() 这两件还说是乡绅士林中的人物。再说那村里还有一个小户农夫,也煞实可敬。这人姓祝,名字叫做其嵩,家中止得十来亩田,门前开了住客的店儿,一个 ![]() ![]() 这祝其嵩一⽇进城去纳钱粮,只见一家酒铺门口一个粮道的书办,长山县人,往道里去上班,歇在绣江县城內,天气尚早,走到这酒铺来吃酒,临行,袖里不见了银包,说是外面一条⽩罗汗巾裹住,內里系一个油绿包儿,牙签內中是七两六钱银子,说是吊落酒铺里面,看见是那掌柜的拾了不还,把那掌柜的一顶细缨子帽扯得粉碎,一部极长的胡须大绺采将下来,大巴掌搧到脸上。那掌柜的因他是道里书办,教他似钟馗降小鬼的一般,那里敢动弹一动。围住了许多人看,见他说得真真切切的,都还道是那掌柜的欺心。 这祝其嵩说道:“事也要仔细再想,不要十分冒失了,只怕吊在别处。”那个书办放了卖酒的,照着那祝其嵩的脸浆稠的一口唾沫哕将过去,说道:“呸!村扶养的!那里这山 ![]() 祝其嵩从袖中取出汗巾开解来,果然是个油绿潞绸银包,一个牙签销祝开解,那衬布上果有“和斋”二字。称那银子,果是七两六钱⾼⾼的。众人道:“亏了这个好人拾了,要不是,那庙里没有屈死的鬼?这卖酒的赔银子罢了,难为这们长胡子都采净了!”那书办的道:“这银子少得一大些哩!我是十七两六钱,还有五两重的两个锞子哩!”扭住了祝其嵩不放。祝其嵩道:“我好意拾了银子,封也不解的还了你,你倒撒起赖来!你把我当那卖酒的不成?那卖酒的怕你,我这‘山扶养的’不怕你!这守着县口门近近的,我合你去见见大爷!你倚了道里的书办来我绣江县打诈不成?” 那书办凶神一般,岂是受人说这话的?扭了祝其嵩,喊将进去。县官正坐晚堂,两个各自一条⾆头说了,又叫进卖酒的与旁边看的人问了端的。县官道:“你把那银子拿来,我亲自称一称,只怕你称错了。”那书办递出银子。县官叫库吏称了数目,报说:“是七两六钱。”县官将银包合汗巾俱仔细看验了一会,说道:“你的银子是十七两六钱,这是七两六钱,这银子不是你的,你另去找寻。这银子还叫那拾银子的拿了去。”书办道:“这银子并汗巾银包俱是小人的原物,只是少了两锭的十两。”县官道:“你那十两放在那里?”书办道:“都在银包里面。”县官叫库吏取五两的两锭银子来递与那书办,说:“你把这两锭银子包在里面我看一看。”原来银包不大,止那七两多银子已是包得満満当当的了,那里又包得这十两银子去?书办随又改口道:“我这十两银子是另包在汗巾上的。”县官道:“你汗巾上包这十两银子的绉痕在那里?”叫:“赶出去!”祝其嵩道:“此等不义的东西,小人不要他,老爷做别用罢了。”县官道:“你拾得银子,你自拿去。你如不用,你自去舍与了贫人。”祝其嵩只得拿了这银子出来。恰好遇着养济院的孤贫来县中领粮,祝其嵩连汗巾包都递与了众贫人分去。那书办只⼲瞪了瞪眼。 那个卖酒的哭诉一部长须都被他采净了。县官道:“我自教道里爷赔你的须便自罢了。”县官密密的写了一个始末的禀帖禀知了粮道。那道尊把这个书办打了三十板子,⾰了役。后来这书办选了四川彰明县典史,正在那里作恶害民,可可的绣江县官行取了御史,点了四川巡按,考察的时节,二十个大板,即时驱逐了离任。可见:万事到头终有报,善人自有鬼神知。 Www.BAmxS.CoM |
上一章 醒世姻缘传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西周生最新创作的免费历史小说《醒世姻缘传》在线阅读,《醒世姻缘传(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醒世姻缘传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amx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