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校释》第三十八章及《道德经校释》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道德经校释 作者:必学课 | 书号:39902 时间:2017/9/8 字数:2447 |
上一章 第三十八章 下一章 ( → ) | |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而有以为。 谦之案:石刻末句“下德而有以为”二字原缺泐,据他本补之,似当作“为之”二字,实误。譣文义当作“下德无为而有以为”补“无为”二字。“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內经太素卷二顺养篇杨上善注及周易集解⼲九家易引二句并同。史记酷吏传引首四句同。“上德无为而无以为”文选魏都赋注引作“而无不为”与傅、范本同。 范应元曰:“上德无为”两句,韩非、王○、王弼、郭云、傅奕同古本,河上公作“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今从古本。 俞樾曰:案…韩非子解老篇作“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也”盖古本老子如此,今作“无以为”者,涉下“上仁”句而误耳。傅奕本正作“不” 谦之案:碑本作“无以为”是也。皆川愿老子绎解云:“一作‘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下德为之而无以为’,疑从褚本者。”褚本者,晋王右军书道德经有褚遂良贞观十五年跋之本,由此知王羲之本与傅本正同。惟“上德无为而无以为”较之“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于义为优。盖太上下知有之,故不为而成也,五十七章所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是也。“无为”与“无以为”似无所区别,然而“无为而无以为”与“无为而有以为”则区别甚大。傅、范本下句“下德为之而无以为”较以碑本“下德无为而有以为”傅、范本“下德”与“上仁”句无别“下德为之而无以为”与“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二句全同,于理安乎?毕沅曰:“‘无’,河上公、王弼作‘有’。案应作‘有’,或奕本传刻误。”毕说是也。且“上德为之而无以为”范云:“韩非同古本。”今韩非无此句,非韩非无之,经文固无是也。 马其昶曰:案“无为”旧作“为之”误同“上义”句,傅本又误同“上仁”句,注家強为之说,皆非是,今为正之。德有上下,其无为一也。以其不失德,故虽无为之中,而仍有以为。 谦之案:马说是也。六十三章曰:“为无为。”无为而有以为也。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谦之案:上文以“无为”为主,分别“无以为”与“有以为”;上德“无以为”下德“有以为”此文以“为之”为主,分别“无以为”与“有以为”;上仁“无以为”上义“有以为”范本同此,傅本“上义”作“下义”误。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 毕沅曰:“仍”王弼作“扔”案说文解字:“仍,因也。”扔亦因也,夏时有扔氏是此字。 谦之案:御注、遂州、邢玄、景福、庆 ![]() ![]() ![]() ![]() ![]() ![]() ![]() ![]() |
上一章 道德经校释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必学课最新创作的免费历史小说《道德经校释》在线阅读,《道德经校释(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道德经校释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amx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