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原文及翻译》唐风·扬之水及《诗经原文及翻译》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八毛小说网
八毛小说网 玄幻小说 武侠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历史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竞技小说 穿越小说 重生小说
小说排行榜 官场小说 架空小说 耽美小说 科幻小说 灵异小说 推理小说 同人小说 经典名著 乡村小说 短篇文学 综合其它 总裁小说
好看的小说 女人如烟 一世之尊 罪恶之城 孽乱村医 绝世武神 我欲封天 小姨多春 完美世界 神武八荒 官路红颜 全本小说 热门小说
八毛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诗经原文及翻译  作者:佚名 书号:39935  时间:2017/9/8  字数:1962 
上一章   唐风·扬之水    下一章 ( → )
    扬之⽔,⽩石凿凿。素⾐朱襮,从子于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扬之⽔,⽩石皓皓。素⾐朱绣,从子于鹄。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扬之⽔,⽩石粼粼。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

  注释
  ①扬:扬。

  ②凿凿:鲜明貌。

  ③襮(bó ):绣有黼文的⾐领。

  ④沃:曲沃,地名,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

  ⑤既:已。君子:指桓叔。

  ⑥云:语助词。

  ⑦皓皓:洁⽩状。

  ⑧绣:刺方领绣。鹄:邑名,即曲沃;一说曲沃的城邑。

  ⑨粼粼:清澈貌。形容⽔清石净。

  ⑩命:政令。

  译文
  扬的河⽔不断流淌,⽔底的⽩石更显鲜明。想起了⽩⾐衫红⾐领,跟从你到那沃城一行。既然见了桓叔这贤者,怎不从心底感到⾼兴。

  扬的河⽔不断流淌,冲得石块更洁⽩清幽。想起⽩內⾐和红绣领,跟从你到那鹄城一游。既然见了桓叔这贵人,还有什么值得去忧愁。

  扬的河⽔不断流淌,⽔底的⽩石更显晶莹。当我听说将有机密令,怎么也不敢告诉别人。

  鉴赏
  要说清楚这首,必须牵涉到当时的一段历史。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封他的叔⽗成师于曲沃,号为桓叔。曲沃在当时是晋国的大邑,面积比晋都翼城(今山西翼城南)还要大。再加上桓叔好施德,颇得民心,势力逐渐強大“晋国之众归焉”(司马迁《史记·晋世家》)。过了七年,即公元前738年,晋大臣潘⽗杀死了晋昭侯,而立桓叔。当桓叔想⼊晋都时,晋人发兵进攻桓叔。桓叔抵挡不住,只得败回曲沃,潘⽗也被杀。作者有感于当时的这场政治斗争,在事发前夕写了这首诗。《⽑诗序》云:“《扬之⽔》,刺晋昭公也。昭公分国以封沃,沃盛彊,昭公微弱,国人将叛而归沃焉。”将诗的创作背景待得很明⽩。

  后人对此诗的主旨和作者,有不同的意见,今人程俊英采严粲《诗缉》“言不敢告人者,乃所以告昭公”之说,在《诗经译注》中认为“这是一首揭发、告密晋大夫潘⽗和曲沃桓叔勾结搞政变谋的诗”诗中的“素⾐朱襮”、“素⾐朱绣”等都是就潘⽗而言,说这些本都是诸侯穿的服饰,而“他也穿起诸侯的⾐服”并进一步推测该诗作者“可能是潘⽗随从者之一”他是“忠于昭公”的。但今人蒋立甫认为“这样理解,恐于全诗情调不合”他引陈奂《诗⽑氏传疏》之语“桓叔之盛強,实由昭侯之不能修道正国,故诗首句言本之所由成耳”认为诗中的“素⾐朱襮”、“素⾐朱绣”等都是就桓叔而言,是“由衷地希望桓叔真正成为诸侯”他也推测该诗作者“可能是从叛者”但并不“忠于昭公”而是站在桓叔一边的。宋朱熹的说法比较平稳,以为“晋昭侯封其叔⽗成师于曲沃,是为桓叔。后沃盛強而晋微弱,国人将叛而归之,故作此诗”(《诗集传》)。

  蒋立甫之说似更合理。因为据程俊英的说法,潘⽗与桓叔合力谋反既然是密事,他不能堂而皇之地公开穿起诸侯的⾐服去见桓叔。这等于怈密。而桓叔见其僭越之服,自然会有看法。所以“素⾐朱襮”、“素⾐朱绣”诸语,不可能是对潘⽗的一种描写,而是就桓叔而言,是对桓叔早⽇能成为诸侯的一种热切盼望。

  诗以“扬之⽔”开篇,是一种起兴,并以此引出人物,暗示当时的形势与政局,颇为巧妙。而诗的情节与內容,也随之层层推进,到最后才点出其将有政变事件发生的真相。所以,此诗在铺叙中始终有一种悬念在昅引着人,引人⼊胜。而“⽩石凿凿(皓皓,粼粼)”与下文的“素⾐”、“朱襮(绣)”在颜⾊上亦产生既是贯连又是对比的佳妙效果,十分醒目。并且此诗虽无情感上的大起大落,却始终有一种紧张和担忧的心情,在《诗经》中也可以说是别具一格。  WwW.BaMxS.com
上一章   诗经原文及翻译   下一章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佚名最新创作的免费历史小说《诗经原文及翻译》在线阅读,《诗经原文及翻译(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诗经原文及翻译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am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