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原文及翻译》生民及《诗经原文及翻译》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诗经原文及翻译 作者:佚名 | 书号:39935 时间:2017/9/8 字数:6384 |
上一章 生民 下一章 ( → ) | |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拆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 实覃实訏,厥声载路。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麦幪幪,瓜瓞唪唪。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穈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卬盛于⾖,于⾖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注释 (1)厥初:其初。 (2)时:是。姜嫄(yuán):传说中有邰氏之女,周始祖后稷之⺟。 (3)克:能。禋( ![]() (4)弗:“祓”的假借,除灾求福的祭祀。 (5)履:践踏。帝:上帝。武:⾜迹。敏:通“拇”大拇趾。歆:心有所感的样子。 (6)攸:语助词。介:通“祄”神保佑。止:通“祉”神降福。 (7)载震载夙(sù):或震或肃,指十月怀胎。 (8)诞:迨,到了。弥:満。 (9)先生:头生,第一胎。如:而。达:滑利。 (10)坼(chè):裂开。副(pì):破裂。 (11)菑(zāi):同“灾” (12)不:丕。不宁,丕宁,大宁。 (13)不康:丕康。丕,大。 (14)寘(zhì):弃置。 (15)腓(肥):庇护。字:哺育。 (16)平林:大林,森林。 (17)会:恰好。 (18)鸟覆翼之:大鸟张翼覆盖他。 (19)呱(gū):小儿哭声。 (20)实:是。覃(tán):长。訏(xū):大。 (21)载:充満。 (22)匍匐:伏地爬行。 (23)岐:知意。嶷:识。 (24)就:趋往。口食:生恬资料。 (25)蓺(yì):同“艺”种植。荏菽:大⾖。 (26)旆(pèi)旆:草术茂盛。 (27)役:通“颖”颖,禾苗之末。穟(suí)穟:禾穗丰硬下垂的样子。 (28)幪(měng)幪:茂密的样子。 (29)瓞(dié):小瓜。唪(běng)唪:果实累累的样子。 (30)穑:耕种。 (31)有相之道:有相地之宜的能力。 (32)茀:拂,拔除。 (33)⻩茂:指黍、稷。孔颖达疏:“⾕之⻩⾊者,惟黍、稷耳。黍、稷,⾕之善者,故云嘉⾕也。” (34)实:是。方:同“放”萌芽始出地面。苞:苗丛生。 (35)种:禾芽始出。褎(yòu):禾苗渐渐长⾼。 (36)发:发茎。秀:秀穗。 (37)坚:⾕粒灌浆 ![]() (38)颖:禾穗末稍下垂。栗:栗栗,形容收获众多貌。 (39)邰:当读作“颐”养。⾕物丰茂,⾜以养家室之意。 (40)降:赐与。 (41)秬(jù):黑黍。秠(pǐ):黍的一种,一个黍壳中含有两粒黍米。 (42)麇(门):⾚苗,红米。芑(qǐ):⽩苗,⽩米。 (43)恒:遍。 (44)亩:堆在田里。 (45)任:挑起。负:背起。 (46)肇:开始。祀:祭祀。 (47)揄(yóu):舀,从臼中取出舂好之米。 (48)簸:扬米去糠。蹂:以手 ![]() (49)释:淘米。叟叟:淘米的声音。 (50)烝:同“蒸”浮浮:热气上升貌。 (51)惟:考虑。 (52)萧:香蒿。脂:牛油。 (53)羝(dī):公羊。軷:读为“拔”即剥去羊⽪。 (54)燔(fán):将⾁放在火里烧炙。烈:将⾁穿贯起来架在火上烤。 (55)嗣岁:来年。 (56)昂:仰,举。⾖:古代一种⾼脚容器。 (57)登:瓦制容器。 (58)居歆:为歆,应该前来享受。 (59)胡臭亶(xìu dǎn)时:为什么香气诚然如此好。臭,香气;亶,诚然,确实;时,善,好。 译文 当初先民生下来,是因姜嫄能产子。如何生下先民来?祷告神灵祭天帝,祈求生子免无嗣。踩着上帝拇趾印,神灵佑护总吉利。胎儿时动时静止,一朝生下勤养育,孩子就是周后稷。 怀胎十月产期満,头胎分娩很顺当。产门不破也不裂,全安无患体健康,已然显出大灵光。上帝心中告安慰,全心全意来祭享,庆幸果然生儿郞。 生新婴儿弃小巷,爱护喂养牛羊至。再将婴儿扔林中,遇上樵夫被救起。又置婴儿寒冰上,大鸟暖他覆翅翼。大鸟终于飞去了,后稷这才哇哇啼。哭声又长又洪亮,声満道路強有力。 后稷很会四处爬,又懂事来又聪明,觅食吃 ![]() 后稷耕田又种地,辨明土质有法道。茂密杂草全除去,挑选嘉禾播种好。不久吐芽出新苗,禾苗细细往上冒,拔节菗穗又结实;⾕粒 ![]() 上天关怀赐良种:秬子秠子既都见,红米⽩米也都全。秬子秠子遍地生,收割堆垛忙得 ![]() 祭祀先祖怎个样?有舂⾕也有舀米,有簸粮也有筛糠。沙沙淘米声音闹,蒸饭噴香热气扬。筹备祭祀来谋划,香蒿牛脂燃芬芳。大肥公羊剥了⽪,又烧又烤供神享,祈求来年更丰穰。 祭品装在碗盘中,木碗瓦盆派用场,香气升腾満厅堂。上帝因此来受享,饭菜滋味实在香。后稷始创祭享礼,祈神佑护祸莫降,至今仍是这个样。 鉴赏 国中传统歌源远流长,但以叙事为主的史诗却一向不发达,因此《诗经》中为数不多的几篇具有史诗 ![]() 《⽑诗序》说:“《生民》,尊祖也。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它是一首周人叙述其民族始祖后稷事迹以祭祀之的长诗,带有浓重的传说成分,而对农业生产的详细描写,也反映出当时农业已同畜牧业分离而完成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事实。 诗共八章,每章或十句或八句,按十字句章与八字句章前后 ![]() ![]() 诗的第一章写姜嫄神奇的受孕。这章最关键的一句话是“履帝武敏歆”对这句话的解释众说纷纭,历来是笺注《诗经》的学者最感趣兴的问题之一。⽑传把这句话纳⼊古代的⾼禖(古代帝王为求子所祀的禖神)祭祀仪式中去解释,云:“后稷之⺟(姜嫄)配⾼辛氏帝(帝喾)焉。…古者必立郊禖焉,玄鸟至之⽇,以大牢祠于郊禖,天子亲往,后妃率九嫔御,乃礼天子所御,带以弓韣(dú),授以弓矢于郊禖之前。”也就是说⾼辛氏之帝率领其妃姜嫄向殖生之神⾼禖祈子,姜嫄踏着⾼辛氏的⾜印,亦步亦趋,施行了一道传统仪式,便感觉怀了孕,求子而得子。唐代孔颖达的疏也执此说。但汉代郑玄的笺与⽑传之说不同,他主张姜嫄是踩了天帝的⾜迹而孕怀生子的。云:“姜嫄之生后稷如何乎?乃禋祀上帝于郊禖,以祓除其无子之疾,而得其福也。帝,上帝也;敏,拇也。…祀郊禖之时,时则有大神之迹,姜嫄履之,⾜不能満履其拇指之处,心体歆歆然,其左右所止住,如有人道感己者也。于是遂有⾝。”这样的解释表明君王的神圣裔传来自天帝,是一个神话。然在后世,郑玄的解释遭到了王充、洪迈、王夫之等人的否定。现代学者闻一多对这一问题写有《姜嫄履大人迹考》专文,认为这则神话反映的事实真相“只是耕时与人合野而有⾝,后人讳言合野,则曰履人之迹,更 ![]() 诗的第二章、第三章写后稷的诞生与屡弃不死的灵异。后稷名弃,据《史记·周本纪》的解释,正是因为他在婴幼时曾屡遭遗弃,才得此名。此篇对他三次遭弃又三次获救的经过情形叙述十分细致。第一次,后稷被扔在小巷里,结果是牛羊跑来用啂汁喂养了他。第二次,后稷被扔进了大树林,结果正巧有樵夫来砍柴,将他救出。第三次后稷被扔在了寒冰之上,结果天上飞来只大鸟,用温暖的羽翼覆盖他温暖他。初生的婴儿经历了如此大的磨难,终于哇哇哭出了声,声音洪亮有力,回 ![]() ![]() ![]() ![]() ![]() ![]() ![]() ![]() ![]() 诗的第四至第六章写后稷有开发农业生产技术的特殊禀赋,他自幼就表现出这种超卓不凡的才能,他因有功于农业而受封于邰,他种的农作物品种多、产量⾼、质量好,丰收之后便创立祀典。这几章包含了丰富的上古农业生产史料,其中讲到的农作物有荏菽、⿇、麦子、瓜、秬、秠、麇、芑等。对植物生长周期的观察也很细致,发芽、出苗、菗穗、结实,一一都有描述。而对除杂草和播良种的重视,尤其引人注意。这说明周民族已经开始成为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民族。甲骨文中“周”字写作“田(四格中各有一点)”田是田地,四点像田中密植的农作物,可见周民族的命名是与农业密切相关的。据史载,弃因善于经营农业,被帝尧举为农师,帝舜时他又被封到邰地。弃号后稷,后是君王的意思,稷则是一种著名的农作物名。周人以稷为始祖,以稷为⾕神,以社稷并称作为家国的象征,这一切都表明周民族与稷这种农作物的紧密联系。那么对于稷具体究竟是哪一种⾕物的问题,唐宋人多以为稷即穄,是黍的一种,清代经学家、小学家则普遍认为就是⾼粱,这几乎已成定论。今人又有新说,认为它是禾的别名,也就是粟,去种⽪则称小米。这几章修辞手法的多样化,使本来容易显得枯燥乏味的內容也变得跌宕有致,不流于率易。修辞格有叠字、排比等,以⾼密度的使用率见其特⾊,尤以“实…实…”格式的五句连用,最富表现力。 诗的最后两章,承第五章末句“以归肇祀”而来,写后稷祭祀天神,祈求上天永远赐福,而上帝感念其德行业绩,不断保佑他并将福泽延及到他的子子孙孙。诗中所述的祭祀场面很值得注意,它着重描写粮食祭品而没有提到酒(虽然也是用粮食制成),这大约也表明后稷所处的尧舜时代酒还没有发明吧。据《战国策·魏策》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则国中酒的发明在夏代,此诗的叙述当可作为一个重要的旁证。而烧香蒿和动物油脂这一细节,恐怕也是后稷所创祀典的特殊之处。“上帝居歆”云云,则反映出当时可能有人扮的神尸来享用祭品,可供研究上古礼制参考。全诗末尾的感叹之词,是称道后稷开创祭祀之仪得使天帝永远佑护周民族,正因后稷创业成功才使他有丰硕 的成果可以作为祭享的供品,一结赞颂的对象象仍落实在后稷⾝上,而他确也是当之无愧的。 wWW.baMXs.cOm |
上一章 诗经原文及翻译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佚名最新创作的免费历史小说《诗经原文及翻译》在线阅读,《诗经原文及翻译(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诗经原文及翻译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amx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