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楼》帮厨人为什么不要茶壶及《钟鼓楼》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钟鼓楼 作者:刘心武 | 书号:42146 时间:2017/9/26 字数:5211 |
上一章 帮厨人为什么不要茶壶 下一章 ( → ) | |
地安门大街上,来了一位给婚事帮厨的人。他为什么不要茶壶? 地安门的十字路口,显得过分宽阔。那是因为当年有座庞大的地安门,50年代初将它拆除了,修成十字路口,所以成了这样。不知道为什么,30年来,人们始终没有在那宽阔的街心,开辟一个转盘式的大花坛。人们净忙着⼲别的了。现在也还是这样。天还没有大亮,这里已经热闹起来。当然不是那种公园或商场式的热闹,而是一种缺乏⾊彩的、严肃的热闹——人们急匆匆地赶着去上班。共公汽车、电车里挤得満満当当。车站上既有循规蹈矩排队候车的人,也有无视公德、几乎站到快车道上、打算车到便往上跳的小伙子们。而构成总体气氛的关键,还是那些骑自行车的人。多数骑自行车的人只是被动地随着车流前进,但总有少数庇股不怎么沾车座的小伙子,蛇形地快速穿过每一个能利用的车隙,惊心动魄地飞驰向前。 这天总算比平⽇景况稍松缓一点。因为是星期⽇,机关⼲部和生学们退出了清晨的这股人嘲。不过需要通过这个十字路口去做工、售货、办事的人还是不少。北面⾼踞的鼓楼和南面屹立的景山,仿佛都在薄明中凝望着这里,它们也许在沉思:为什么这里的生活既有惊人的变迁,也有似乎是单调的重复? 路喜纯在自行车的车流中,不慌不忙地均匀蹬车,边想心事边随车流向前。 这是个26岁的小伙子,从他的年龄来说,他或许要算胖子,但其实他的脸蛋、胳膊、 ![]() ![]() ![]() ![]() 路喜纯已然⽗⺟双亡。常有人问及他的⽗⺟,他总是极简单地回答。倘若有人多问几句,他便仿佛不⾼兴起来。他那故去的双亲,似乎有着某种神秘的⾊彩。 其实说起来也很平常。路喜纯的⽗亲生前是个蹬平板三轮车的运输工人,⺟亲一直是个家庭妇女。他⽗⺟收⼊虽然不多,对他这个独生子却保证着绝不低于一般富裕家庭的供应,因此,上小学时,那位戴眼镜的班主任老师常以他为例,来教育全班同学:“新旧社会两重天。要是在旧社会,路喜纯还不得穿着破⾐烂衫,到垃圾堆拾煤核儿去吗?…”这位老师还曾到他家里去,动员他⽗亲到班上去忆苦思甜。那天路喜纯⽗亲正就着一头大蒜喝酒——他每天下了班回来总得喝上三两⽩⼲。出乎老师、也出乎路喜纯意料,⽗亲不但予以拒绝,还紫涨着脸,瞪着发红的眼睛,说出了这样蛮不讲理的话:“甭拿咱们开心!甭跟我来这套!”⺟亲赶紧来打圆场,说他那是发酒疯“甭搭理他!”老师扫兴地走了,从此讲话不再以路喜纯为例。路喜纯为这事深深地感到困惑。不久,⽗亲便脑溢⾎去世了。 ⽗亲去世后,⺟亲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原来,⺟亲做挑花活不过是补助家用,这以后她每月几乎要多领两倍的活计,每天都要做到晚上十点来钟。通过她的努力,路喜纯的生活⽔平一点没有下降。但在路喜纯的记忆之中,他⺟亲绝不是文艺作品中惯常描写的那种手持慈⺟线的贤良形象。她都快50岁了,每天起码还要照十多次镜子。她又很爱给自己拔痧,经常在额头上、太 ![]() ![]() 路喜纯家住着院里一间南屋。⽗⺟双亡后,邻居们原以为这间屋子很快便会变成无处下脚的 ![]() ![]() 按某些人从旁推论,路喜纯是京北市民中的所谓“胡同串子”①,最易堕落而难以教化,然而除了偶然有颇令人 ![]() 先是为了尽可能不去上山下乡,后是因为安排就业困难,路喜纯所在的那个小饭馆里的年轻人,竟然大多是从后门安排进去的。这也许会让那些对小饭馆的前门也不屑一顾的人们哑然失笑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这座京北城里的市民尽管共享着同一个空间和同一份时间,但人们所生活的层次毕竟有所不同。路喜纯所在的这一层也许并非最底层,但即使在最底层里,也会有许许多多同上面那些层次相通的东西。因为是饮食基层店经理安排来的,因此便在同事们面前趾⾼气扬,这同因为是某个“大人物”的侄子而进了市府机关,便令某些人格外尊敬三分,又有什么不同呢?路喜纯到了饭馆便想学掌勺炒菜,谁知那个差使至今轮不到他——因为那是红案,比去做主食的⽩案似乎要⾼出一档。在饭馆这个天地里,路喜纯的来路和背景都还不⾜以使他获得那个位置,于是乎一个总噘着嘴的比他“来路硬”的小伙子便占据了那个岗位——偏偏那小伙子満心満意想找个机会调到⾼一个层次的行业中去,他还不乐意学那个红案呢;但饭馆的小头头却宁愿要他学红案而不要路喜纯学。 路喜纯为自己这样的遭遇和⾝边这样的现实深深地痛苦过。他那痛苦的价值,比一位大学毕业生学非所用的痛苦的价值低吗?比一位有才华的作家的呕心沥⾎之作被退稿的痛苦低吗?比一位⾼级⼲部的正确的改⾰计划遭到保守者抵制的痛苦低吗?不见得吧。特别是当那个小伙子并不虚心听取老师傅指教,漫不经心地把菜炒得黑糊糊焦烘烘,因而引来顾客的议抗时,路喜纯便格外痛苦,有时他会噤不住把馒头机泻下的馒头,捡起来捏得 ![]() ![]() 前几天路喜纯还去学校找过嵇老师,向他倾诉过內心的痛苦。嵇老师是教数学的。路喜纯在那所中学上学时,还是“四人帮”得势的时期。从那时的数学课上学不到多少知识,但从课下的谈话中,路喜纯却从嵇老师那里获得了不少实实在在的真理。嵇老师总是给他讲历史,特别是近代史。嵇老师所讲的,往往都是历史课上听不到的。他记住了嵇老师一句几乎是口头禅的话:“你要有历史的眼光!” 嵇老师一直住在学校一角的一间小屋中。不知为什么他总没有结婚。但路喜纯每次去,却几乎又总会在嵇老师那凌 ![]() ![]() ![]() ![]() ![]() ![]() 路喜纯倾诉了他的苦闷。嵇老师照例没有什么特殊的表情,他用捏在手里的一个圆形塑料立体梳,慢慢梳理着⽇渐稀疏的头发,待路喜纯说完了,便从桌上取过一本书来,递给路喜纯,简单地说:“你看看这个。” 那是一册纸已发⻩的《文史资料选编》,路喜纯翻开,溜了一下目录,有什么溥佳的《清官回忆》、溥杰的《回忆醇亲王府的生活》以及《清官太监回忆录》之类。看这些东西,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你看看这个。”嵇老师慢腾腾地对路喜纯说“你要有历史的眼光。世界上的事,没有一刀切的时候,没有一切都合理都美満的时候,问题是你怎么看发展趋势,怎么跟残留的旧东西抗争…你以为1911年的辛亥⾰命以后,成了民国,到处就都是民国景象了么?旧事物的惯 ![]() ![]() ![]() 他拿回去看了。他惊讶地发现,溥佳的所谓《清官回忆》,写的是1919年以后的事,也就是说,那许多丑恶的封建景象,在民国以后居然长时间“依然故我”;而溥杰关于醇亲王府的回忆,更告诉他直到很晚,那王府內部依旧保持着森严的等级制度;至于几位老太监的回忆,更令他目瞪口呆,其中一位的⽗亲为了让儿子能进宮而使家庭状况有所改变,竟亲手为儿子⾎淋淋地“净⾝”然后将儿子卖给了专为宮里提供太监的內务府员官。这事实本⾝已令人发指,发生的时代呢?已是民国以后!读完了这些文史资料,掩卷深思,路喜纯的心理状态渐趋平衡——他何必对眼前的某些 ![]() ![]() 这位势利眼不让路喜纯上红案,当红案的何师傅却偏偏把路喜纯收为了人私徒弟,把他带到家里去,不但教他做一般的席面菜,还教给了他几样“绝活”何师傅原是同和居的掌勺师傅,为让儿子顶替,他提前两年退休了,退休后为了补差,这才到了离他家不远的这个小饭馆。其实还有好几家仅次于同和居的大饭馆争着请他去当教席,甚至答应给他很⾼的“补助”他却一一谢绝了。他说:“也该让进小饭馆的人吃到点好菜。”就是四⽑八分钱的烧⾖腐,他也精心地制作,使那小饭馆几个月后便颇有点口碑,不过,那口碑的前半句是夸赞,后半句却是“质量不稳定”五个字。不稳定的因素之一便是那好噘嘴的小伙子。路喜纯多么想替他来为饭馆挣个“质量稳定”的声誉啊,但至今还不能如愿… 路喜纯常往何师傅家跑,翻着菜谱请教细节时,何师傅一般只是咬着烟嘴,皱眉头摇,难得进出一两句指点的话来;可一旦路喜纯带去了原料,在他家小厨房里摆弄起来时,何师傅就把烟嘴搁到一边,眉飞⾊舞地一连串地支上嘴了…当一盘芙蓉 ![]() “甭跟那起人置气①,”何师傅常在喝一口酒后,用手背抹抹嘴 ![]() 何师傅真是喜 ![]() 除了这种偶然出现的令人费解的表现,路喜纯总体来说是一个心地纯正、力求上进的好青年。他望渴着何师傅所说的那样一个时候早⽇到来,他将不仅要掌勺,还要掌握整个饭馆,他要兴利除弊,让饭馆彻底改变面貌,使每一个进去的顾客都能一辈子忘不了它。 为此,他不放过每一次练功的机会。今天,他就是顶替何师傅,到钟鼓楼那边,去帮薛家 ![]() |
上一章 钟鼓楼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刘心武最新创作的免费综合其它《钟鼓楼》在线阅读,《钟鼓楼(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钟鼓楼的免费综合其它,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amx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