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历史》第九章统一的途径及《中国大历史》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中国大历史 作者:黄仁宇 | 书号:42271 时间:2017/9/29 字数:6563 |
上一章 第九章 统一的途径 下一章 ( → ) | |
正当五胡![]() 拓跋氏是一种鲜卑民族,他们在国中中世纪的统一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贡献。今⽇的学者尚不能完全确悉他们这一人种的源来。他们好像 ![]() 拓跋民族和其他民族在公元2世纪由今⽇之东北向西南移动。公元258年,结盟的各部落在今⽇绥远的和林格尔集会,拓跋氏至此号称统率三十六部。在4世纪初期,他们夸称马上控弦之土20万,可是看来全部人口只60万,而很难能超过百万。310年,他们和晋朝的一位将领刘琨有了协定,后者需要他们的助力驱逐其他的部落,于是拓跋民族才开始拥有农业基地。 拓跋氏建立北魏权政 这胡汉的合作并没有成果,拓跋氏也暂时不见于经传。4世纪末,是氐、羌族出头的⽇子,他们服征了其他少数民族,拓跋氏亦在內。直到383年前秦领袖南攻东晋失败(淝⽔之战),拓跋民族才卷土重来,表彰其立独地位。386年,他们的领袖拓跋珪自称代王,以后又改为魏。魏乃周前初期的国名,这样的国名千百年后还要被很多此起彼伏的朝代抄袭沿用,主要是他们之所在承袭着昔⽇家国的地盘。有些类似的朝代袭用同一国名尚且前后重复。照着传统国中历史家的办法,我们即称这魏朝为“北魏”或“拓跋魏”公元399年拓跋珪又径自升级称帝。他所创造的帝国共有12帝而连亘148年,直到534年裂分为东西两部为止。在这长期纷 ![]() 在初期建立帝国的时候,拓跋民族以其为少数民族而无悠长的文化传统,注重以俘获的人口加強其农业基础。公元391年,拓跋珪与匈奴一部作战大获全胜,北魏纪录称:获马30万匹,羊400万头。匈奴的领§导人物及家属共5000人全部被处死,余剩的部落民众一律发配到⻩河河曲今⽇之包头附近,強迫改作农民,土地和农具由家国配给。迄至5世纪,同样的办法也照样施于其他的部落。公元398年,拓跋氏又強迫迁徙⾼丽和慕容(也属鲜卑系)民众10万,以充实他们的京师(在今⽇山西大同),各人也配给耕牛农具。413年开拓大宁时,拓跋魏皇帝亲自督导。 在京师附近,拓跋魏的领§导阶层分为八部监督农业,其农场由家国经营。404年的官方文件称:当时的八部已无原有种族的界限;而440年的诏令,更指定有耕牛之户口,须将牛供无牛之家户利用,府政尚且规定后者以劳力偿付前者的办法。由此看来,如果其耕田人首先以家国农奴⾝份开始,不久即可逐渐取得小自耕农的⾝份。有些拓跋领袖之可成为大地主,并非不可能;只是证据具在,他们没有将家国地产之大部据为己有,也未将大量人口擅自改作佃农。 事实上拓跋魏因能直接征税于农户,才逐渐将其统治权推及于一个广大的地区。最初其朝廷派遣军官登记归附的人口,暂时收取布匹以代替正规之赋税;至公元426年才通令所有赋税全由州县官经手,其他的经理人众一律撤回。若不是那些可能从中作梗的人物,例如汉人之家族缙绅的势力及少数民族间之王公大臣,均已被解除威权,此项直接征税办法不可能付之实施。北魏5世纪的帝纪也记载着归附的户口,三千一处,五千三处,前后不绝。很显然的,后汉末年以来地方分权的趋势至此已被扭转。凡北魏不能以武力服征之处则从外加庒力,使之归化。拓跋朝廷又能外御其他游牧民族如 ![]() ![]() 迄至它本⾝崩溃之⽇,北魏朝廷所登记的纳税人户达500万户,更有人口2500万,这在一个动 ![]() 这异族⼊主的朝廷在5世纪末颁布了它最重要的法令。所有官僚的薪给数额公布于公元484年,这表示着在此以前北魏的财政仍脫离不了地方分权。同一通令也规定纳税以户计。每户按其家产及口数,分别列⼊三等九则之內。中等之户纳米20石,布2匹,附带生丝及丝织品。事实上这只是一般标准,实际征收数额有很大的出⼊,纳税之户也未必与分炊的户数全部符合。当⽇的文书即指出,有时50户登记为1户。**府政只要求最上三则的户口之所纳缴送京师,其他的定额由大略的估计而得,执行时有待地方官之机动。这通令只表示从此以后管制加紧。 均田与府兵 一年之后,北魏又颁布其均田令。其原则乃所有的田土为皇帝所有,各人只因钦许而有使用权:每一男丁15岁以上受田40亩,妇人减半,奴婢及丁牛又有附加,以上系供耕种米麦之用,老免及⾝没归还府政。其他种植桑⿇蔬果之田土另为一畴,可以继承且在限制之內得以买卖。 485年之均田令,在国中历史上是划时代的里程碑,以后只有详细数目字的出⼊,其原则经后继各朝代所抄袭,下及隋唐,施行迄至8世纪下半期,连亘约300年。同时北魏的兵民称为府兵制者,也成为以后各朝类似组织的初创规模。 不少读者看到上述诏令时通常会问起:以上的诏令所述,均田是一种限制还是一种保证?是一种希望之目标还是立即兑现的规则?其施行之程度如何?地方官是否动手分田,而将逾额数没收?即使是最具才能的历史家,也无法斩钉截铁毫无犹豫地回答。我们仅能从侧面的资料,再依据猜想,才能回答这一类的问题。基本上,任何有关全帝国之诏令只能广泛地措辞,当官僚将其在乡村间付诸实施的时候,文中一致的标准,通常要超过实际上能施行的程度。当然,对皇帝的诏令,所有从事者必须尽其全力照办。可是一项要求不能实际做到时,其数字可能遭到窜改,其条文可能因权宜解释而打折扣。换言之,国全一致的要求在下层组织必遇阻碍,即最有效的察警权亦对之无可如何。而运用金钱管制以保障政策执行的方法,又不能在这时开代始。一个具有同情心的读者,也可从此看出,这样的传统对现代国中的经理成为一种严重的负担。 ![]() 现存的文件证实了以上的推论。大地主在这时代仍存在着,不过那是例外,而不是一般的情形。逃避税役也仍无法严格地对付。例如赋税对独⾝者有利而对已婚者不利,则绝大多数纳税人全报未婚。可是这纪录却也表示一般增加纳税人登录的目的已达到。8世纪两个边防区域留下的文件,在本世纪后出土,其所载也与上述情形相符。 重建社会组织 拓跋魏在公元486年颁布的另一诏令,更有打破豪宗大姓之垄断,而构成本⾝所主持的地方组织的功效。这诏令以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里为 ![]() ![]() ![]() 传统国中作者在处理这节历史的时候,通常着重国中文化的功效,认为国中的文物终能感化异族,使他们效法华夏的长处。当然,以官僚组织治理农村大众是有其內在的沿⾰,不可能自游牧民族创始,这说明了何以拓跋民族要经这么长的期间,才能掌握当中的技术去治理一个华化的大帝国。 当486年的诏令生效之⽇,正是拓跋珪称代王后的100年,同时拓跋魏在大同设太学祭孔子也有好几十年了。当中的胡汉联姻,已使拓跋皇室汉化的程度远超过鲜卑的⾊彩。在480年间主要的**,其决心出于一个汉族女人,她在历史上被称为文明太皇太后冯氏,乃是当今皇帝名义上的祖⺟。她的顾问李冲也是一个 ![]() ![]() ![]() ![]() ![]() 锦上添花的汉化 元宏之政令是否算做划时代之举?其实只是表面上看来如此。他的作为不过承认已有的趋向,或是锦上添花,对现有的行动予以装饰而已。拓跋民族在国中历史上最大的贡献为:重新创造一个均匀的农村组织,非如此则大帝国的基础无法立⾜。在这组织的过程中,元宏的祖先既有忍耐 ![]() 重建洛 ![]() ![]() 倘从微观的历史着手,即使写成专书,也不能将此中的细微末节全部容纳而一览无余。另一方面,1500年后我们以事后的眼光看来,其大致的趋向则不难道出。及至6世纪中期,重造大帝国的低层机构业已在位,大量的农业资源和人力业已组织就绪,可供建造大帝国之用。所缺乏的是上端有纪律的官僚组织,亦即是同样均匀的结构,不为既有的权益(vestedinterest)所腐化。只是在舞台上活动的人物,此时此刻不可能明⽩他们本⾝所扮演的角⾊的真切意义。 公元534年的裂分,由于一位北魏皇帝惧怕部下将领造反,可能 ![]() 实际上这种种举措已缺乏决定 ![]() 迈向统一的模式 在这情形之下,西半部及较东半部占优势。宇文家族⼊据西安一带,仅始自公元530年,这地区向来容易接受草原地带的影响,其族以混⾎称。宇文氏乃称恢复元宏所取消鲜卑之复姓,但这地区本就缺乏如此姓氏,北周皇室乃以之赐于汉人,作为他们尽忠的酬报,也算一种光荣。只因为这一地区缺乏权势的集结,给北周相当的行动自由。此权政尚在西魏时,即已开始形成一种官僚组织,由一个学者苏绰主持.他的蓝本即为《周礼》,也就是利用间架 ![]() 从拓跋家国的全部历史看来,我们也可以看出事势的发展具有某种定型:在统一的过程中,其决定 ![]() ![]() ![]() ![]() 杨坚掌握时势结束裂分 6世纪中叶,无数的宮阙之变使上端来历纷坛的贵族整肃洁化。这和国中开始裂分的局面相较,可算是与以前的方针恰好相反。后汉覆亡前夕,地方府政失去掌握,影响到宮廷的不稳。此时趋向统一,地方的情形已相当的整体化,而要求上端的府政也采取流线型的一致,以便对帝国的统治具有实质作用。 洞悉此中奥妙的人物乃是杨坚,他此时为隋国公,⽇后为隋朝创业之主。杨坚承袭⽗业,在北周朝中为有威权的武将,他的女儿已和宇文家里的继承人成婚。公元577年,他随着北周宇文家里的皇帝攻取北齐。一年之后皇帝驾崩,杨坚之婿以太子嗣位,此人也只活了两年。无人能够确定的说出此三年之內西安宮廷內的实况。是否杨坚因自卫而行动?或者是他的 ![]() 杨坚道地十⾜的有马基雅弗利的作风。他能因看到百姓的食物內杂糠渣而流泪:他的百官穿布制的袍服。他命令亲信以贿赂引 ![]() 只有明⽩如此的背景我们才可看穿:一待基础具备,以军事行动达到统一的目的,并不十分难为。一种文官组织 ![]() ![]() ![]() ![]() ![]() ![]() |
上一章 中国大历史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黄仁宇最新创作的免费历史小说《中国大历史》在线阅读,《中国大历史(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中国大历史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amx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