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官场》第十章“红顶商人”及《商场官场》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官场小说 > 商场官场 作者:丁力 | 书号:42771 时间:2017/10/21 字数:8695 |
上一章 第十章 “红顶商人” 下一章 ( → ) | |
万事具备之后,戴向军再次去看望柯正勇。目的并不是想征求意见或建议,也不是想争取支持,而仅仅只是一种礼节。一种朋友之间的礼节,一种旧部下对老上级的礼节。戴向军不希望等到他已经下海自己创办寻呼台了才告诉柯正勇。如果那样,戴向军认为是不尊重柯正勇的。当然,他了解柯正勇,知道柯正勇虽然年纪比较大了,但思想并不保守,关于自己想下海的事情,只要他一说,柯正勇肯定会支持,甚至会说出“其实你早该如此”这样话,所以,这次他去看望柯正勇,多少有点报喜的心情。但是,那天柯正勇的反应并没有戴向军想象的那样积极。 戴向军当面说出自己的想法之后,柯正勇沉默了半天,才非常缓慢地说:“下海自己创业当然好,但最好还是保留公职。” 也真是柯正勇,如果换上其他人,比如说陈四宝,戴向军肯定当场就回敬一句:废话!谁不想保留公职?倒是有可能呀!甘蔗没有两头甜,又想下海创业自己当老板,又想保留家国⼲部的⾝份,天下是我家开的呀? 但是,现在说这个话的不是陈四宝,而是柯正勇,所以,这话在戴向军听起来又不完全是废话。为什么?因为柯正勇是导领,而且是级别蛮⾼的导领。戴向军发现,同样一句话,在小老百姓嘴巴里说出来肯定是废话,但如果从一个大导领嘴巴里面说出来就不一定是废话,说不定还是金话。所以,戴向军在听了柯正勇的话之后,不但没有回敬他是废话,而且立刻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等待老首长继续往下说。 戴向军的态度无疑起到了鼓励作用,于是,柯正勇果然就继续往下说了。 柯正勇说不知道戴向军注意到没有,现在家国的政策已经有很大变化,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不过,大家已经习惯了政治运动的做法,一时间还调整不过来,所以,央中一提出搞市场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家还是习惯 ![]() ![]() 戴向军当即就理解了什么叫醍醐灌顶了,他发觉自己这段时间做生意把人做傻了,竟然连这样的大形势都没有注意到,而柯秘书长不仅注意到了,并且立刻就能把这种对大形势的把握应用到自己当前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中来。佩服,实在佩服!于是,戴向军立刻就想象了一下如果自己挂靠在金盾公司名下的情景。当然,如果这样,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保留公职了,而且,单位的导领和同事也看他顺眼了,但是,他所受到的约束也一定不少,从大局上看,不利于自己事业的发展,关键是这与他下海创业的初衷不一致呀。自己想下海创业,就是要创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就想从此之后不再受制于人,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那还下海⼲什么? 戴向军心里斟酌了一下,先是说了不少诸如胜读十年书这样的恭维话,然后委婉地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柯正勇听了频频点头,认为戴向军的考虑也有道理,他在安公系统原本就没有任何 ![]() 柯正勇说,他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在华安集团当老总,而华安集团的背景并不比金盾弱,在某些方面,甚至还更有优势一些,要不然我帮你推荐一下?你自己去京北找华安集团的老依谈谈? 这样的建议戴向军当然求之不得,当即表现出极大的热诚,并且把这种热诚放大,使之具备了传染 ![]() ![]() 戴向军一天也没有耽误,第二天就带着这封信上了京北。之所以这么急,并不是为了 ![]() ![]() ![]() 由于柯正勇事先已经在电话里面与依长征沟通过,所以戴向军到京北之后顺利地见到了依总。 不用说,戴向军带了不少贵重礼物。但他没有说是他自己买的,而说是柯秘书长让他带来的。既然是柯秘书长托他带来的,那么依长征就没有理由不收,而收了之后,心情就自然不错。 趁着好心情,戴向军赶紧向依长征汇报。说经过调查,当前最有前景的项目莫过于开办寻呼台,说以前人们讲大炮一响,⻩金万量,现在改了,说“呼机一响⻩金万两”这话有两层含义,第一是说寻呼业很钱赚,一本万利;第二是说客户一旦有了呼机,就有了最及时的信息在手,就能领先别人一步抓住机会赚到钱。如今是信息时代,信息就是金钱,所以,几乎人人都抢着想拥有寻呼机,市场自然非常大巨。戴向军说他托改⾰开放的福,有幸成为先福起来的人,但他与社会上那些先福起来的人不一样,他是 ![]() ![]() 这样的好事情谁能拒绝?依长征心情本来就不错,加上戴向军汇报得具体生动,依长征在听的过程中,一直保持饶有趣兴的亲切的微笑,所以,戴向军以为他汇报完之后,依长征一定会像柯正勇欣然为他书写推荐信一样,给他一个慡快的答复,至少,也会当面向下面的 ![]() 就这样回去了?戴向军有些不甘心。但不回去又怎么样? 戴向军在京北给柯正勇打了个长途,名义上是尊重老首长,向他汇报情况,实际上是表达疑虑,并希望柯正勇再给依长征打一个电话,烧把火,趁热把事情办了。 柯正勇说不必,老依这人就这样,要是行,不用他再打电话也行,要是不行,他再打电话也没用,说不定反而起坏作用。 “那我怎么办?”戴向军问。 “什么怎么办?”柯正勇说“他让你回来你就回来呀。” 戴向军不说话,还是不甘心,大概是前段时间做汽车生意做顺利了,以为做任何事情都该顺利。 “你忘了华安集团的背景了吧?”柯正勇第一次正式批评戴向军“你不知道他们是⼲什么的吗?你以为凭我一封推荐信和你一番话老依就把你招在旗下?就不允许人家有个调查?你看着把,现在你没有回来,说不定人家已经在看你档案了。” 听了柯正勇的批评,戴向军非但没有不⾼兴,相反,心情好起来,因为如果真像柯秘书长说的那样,华安集团已经在调查他,那就是好事情,就说明他的汇报打动依长征了,说明依总打算接纳他了,而如果是这样,那么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因为戴向军自己知道,他的档案没有任何问题。 果然,戴向军刚刚回到南都,柯正勇就呼他。说依长征已经给他打电话了,同意安天公司挂靠在华安名下,但戴向军的人事关系必须迁到华安系统来,如果没有问题,你再回京北,理办相关的手续。 就这样,戴向军到达南都后并没有进市內,只是在机场给柯正勇回了一个传呼,又立刻买票飞回京北。 有了华安集团的红头文件,加上丁有刚做內应,柯秘书长又侧面关心了一下,戴向军顺利地注册了南都安天公司,并且拿到了寻呼台的经营许可证,获得了电信批准的台号和寻呼中继线路。同时,他个人的⼲部人事关系随档案一起从安公系统落到了华安集团,准确地说,是落到了华安背后那个神秘的系统当中。本来对他抱有成见的证照中心主任和同事对他的态度又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不仅开了一个热情的 ![]() ![]() ![]() 事实上,安天公司的启步阶段并不顺利,最大难题是资金不⾜。不错,戴向军靠与陈四宝一起买批文做汽车生意确实赚了一些钱,具体地说是赚了六百多万民人币,这些钱在当时是个相当大的数目,那时侯形容一个人有钱常常以万元计,说某人有钱,最常见的说法是“万元户”而戴向军所赚的钱差不多相当于六百个“万元户”呢,还不是相当有钱吗?所以,作为个人戴向军确实是相当的有钱了,可如果作为一个企业,那又是相当的没钱,不说别的,单单就是建设或购买一个现成的公司办公楼兼工作场所,没有上千万的资金就 ![]() 说实话,在最困难的时候,戴向军差一点就打了退堂鼓。他真正理解了什么叫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道理了。没有办公司的时候,他感觉自己很有钱,有似乎永远也花不完的钱,而一开办公司之后,又发现自己没有钱,连买一个办公地点的钱都没有。戴向军想,既然如此,我⼲吗吃 ![]() 除了资金不⾜之外,更让戴向军痛苦的是他有苦不能说。对老婆不能说,因为老婆徐秀文 ![]() ![]() 丁有刚向戴向军推荐了一处办公及工作场所。一幢位于南都邮电大厦附近的6层工业厂房。丁有刚说,安天公司的总部就应该设在我们邮电大厦附近,这样更有利于业务发展。 戴向军承认丁有刚说得对,因为这样人们会把他们想象成跟电信部门有某种关系,甚至以为他们也是南都邮电系统的“亲儿子”提⾼可信度,便于业务开展。戴向军当初在证照中心担任副主任的时候,他们门口就有好几家与理办证照有关的所谓“服务公司”如果这些“服务公司”不是设在他们中心门口,而是放在其他地方,谁信?所以,戴向军也希望把自己的安天放在邮电大厦附近。但是没钱,人家7层楼的厂房能⽩给他吗? 不知道丁有刚是真心替戴向军着想还是对方承诺给了他好处,总之,丁有刚并不知道戴向军没有钱,所以,他还在极力推荐戴向军买下这幢大楼。戴向军那段时间的感觉不是在买楼,而是在跳楼。然而,天无绝人之路,正当戴向军真打算跳楼的时候,陈四宝主动和他联系了。 陈四宝是通过传呼机联系戴向军的。戴向军复机,一听是陈四宝,吓了一跳。 “你怎么在深圳呀?!”戴向军问“你不是出国了吗?!” “我是出国了呀,”陈四宝说“但出了国就不能回来吗?” 戴向军想说“你回来不怕他们抓你吗”但并没有说出口,觉得这话呛人。没想到陈四宝倒不忌讳,自己主动说了,说他一没杀人二没放火三没反 ![]() ![]() ![]() 没事就好,戴向军想,既然连陈四宝都没有事情了,那么就说明自己更没有事情了,值得庆贺。这么想着,戴向军就轻松起来。突然,戴向军感觉到脑门一亮,自己天天盼钱,终于盼得老天开眼了,把财神爷送上门来了! “我为你接风。”戴向军说。 陈四宝说不必,自家兄弟。 戴向军说正因为是自家兄弟,所以才要为你接风呀。 陈四宝想了想,说还是免了吧,虽然风头已经过了,但我还是暂时不想回南都,怕有些人见了我不⾼兴。 戴向军说谁呀,谁敢不⾼兴呀,他不⾼兴又能把兄弟你怎么了? 陈四宝又想了想,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是没事情了,但有些人赶在风头上受了损失,心里憋着气,这时候见到我,说不定会跑去揭发,说既然你们让我罚款了,为什么不让陈四宝罚款,这不是添⿇烦了吗? 戴向军一想,是这个道理,不过,他是一定要见陈四宝的,不是为了接风,而是为了借钱。 “那我去深圳,”戴向军说“我去深圳为你接风总可以吧。” 陈四宝还是说算了,何必呢?再说我马上又要出国,你不用来了。 还要出国?戴向军想,那不是我又找不到你了?不行,老天爷好不容易把财神爷送到我面前,我不能就这么让他走了。但是,怎么样才能不让陈四宝走呢?这么长时间没有消息,难道刚一联系就开口借钱?再说,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就是亲兄弟,也不会凭他在电话里面说说就把钱给他的。 “这样,”戴向军说“我现在就过来,你不是明天才走嘛,我现在就自己开车过来为你接风。” 直到这一刻,戴向军才明⽩自己有车的好处,才理解为什么当老板的人都有车,并庆幸自己幸亏有车。 但陈四宝仍然没有松口,说还是算了吧,这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还牵扯到其他人,我对人家说好了,这次回来不见任何人,包括你。 其他人?戴向军想,人家?“其他人”是谁?“人家”又是谁?难道是自己认识的人?比如主任?戴向军不好问了,行有行规,道有道规,按照商规,这样的敏感问题,除非对方自己说,否则他是不能问的。 “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情?”陈四宝问。 “没有没有。”戴向军说。 “没关系,”陈四宝又说“如果有什么问题,在电话里面说一样。不保密吧?” “不保密不保密。”戴向军说。 “那你就讲给我听听。”陈四宝说。 戴向军叹了一口气,想着也只能在这里说了。于是,就简单地把自己创办安天公司的事情说了一下。 他还没有说完,陈四宝就说这些他知道了,你还是拣重要的说吧。 “你知道了?!”戴向军心里一惊,但还没有等陈四宝回答,就意识到自己大惊小怪了。自己在明处,陈四宝在暗处,况且还有“其他人”和“人家”他怎么就不知道自己的事情呢?再一想,单位的人连他二叔的名字都知道了,他们怎么知道的?说不定还是从陈四宝这里知道的呢。于是,也就没有什么顾虑了,把自己资金短缺的事情直接对陈四宝说了,并一再要求陈四宝不要对别人说,特别不能对原来他单位的那些人说。 陈四宝说知道。但对借钱的事情爱莫能助。 “为什么?!”戴向军说“我们是兄弟呀,现在我遇到了难处,你不帮我谁帮我呀?” 既然已经开口了,戴向军当然不能善罢甘休,他发觉,事情能不能办成有时候就取决于当事人的态度,自己态度坚决一点,不能办不成的事情说不定就办成了呢。 果然,陈四宝见戴向军态度坚决,口气软了一些,说不是不帮,而是实在帮不了,因为戴向军遇到的难事不是十万二十万能够解决的,如果是十万二十万,不要说借,凭大家兄弟一场,⽩送了。 这话戴向军信,不说以前,就说他们最后散伙的那一笔生意,如果陈四宝就那么跑了,不给他戴向军了,难道戴向军还能去报案?不过,现在戴向军已经骑在老虎背上了,如果陈四宝不帮他,他真不知道怎么样从老虎背上下来。所以,仍然要求陈四宝给他想想办法。最后,大概是陈四宝被 ![]() 调查调查?什么意思?戴向军不明⽩,问陈四宝。 陈四宝说,他现在的资金也不是爬在帐上,而是做投资了,他调查一下,如果戴向军搞的这个安天寻呼确实比他现在做的项目更好,他可以撤回一部分资金来投资安天传呼。投资?戴向军说不行,只能借,再⾼的利息他也借,但不能作为投资,说企业不是他的个人的,原则上讲是华安集团的,如果要加进来一个股东,华安那边是很难通过的。 戴向军没有说谎,确实如此,但这并不是他心里话,他心里想的是安天只能是他自己的,如果陈四宝要进来,钱少了解决不了问题,钱多了股份比他大,那么他戴向军不是变成为陈四宝打工了?不行不行,肯定不行。 陈四宝不说话了,如果他要说话,就等于是给戴向军上课,告诉他生意场上的一些基本规则,再好的朋友,也不能一下子借这么多钱呀?这么多钱,肯定就超出了个人行为范畴,而属于公司行为,而公司之间拆借资金是要有担保的,他戴向军拿什么担保?所以,他没法说了。于是,电话里面静了下来。大概戴向军这边也想通了,既然你不让好兄弟参股,那么凭什么让好兄弟把自己的生意⻩了来借钱给你?换位思考一下就知道这是 ![]() 陈四宝说:如果借钱,你应该找行银。 找行银?戴向军还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在他的印象中,行银是存钱的地方,从来没有想到还可以从行银借钱,无论是在队部还是在地方上,他都没有遇到过向行银借钱的事,现在听陈四宝这样一说,才想起来,感叹遇事有人商量的重要。 陈四宝又给他讲了向行银 款贷的注意事项,其中特别谈到了人际关系,并且具体提醒戴向军应该走柯正勇的路子,说关键在行长,柯正勇要是行长就好了等等。说完,陈四宝又说为了支持兄弟,他会往戴向军的账上汇50万。戴向军说千万不要,那个帐户他已经注销了,说真要是到了他揭不开锅的时候,再向他要,只要经常保持联系就好了。陈四宝说没问题,经常联系。两个人挂了电话。 Www.BamxS.CoM |
上一章 商场官场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丁力最新创作的免费官场小说《商场官场》在线阅读,《商场官场(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商场官场的免费官场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amx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