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评传》第三节从巧取黄金到豪夺黄金及《蒋介石评传》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蒋介石评传 作者:李敖 | 书号:43598 时间:2017/11/7 字数:10961 |
上一章 第三节 从巧取黄金到豪夺黄金 下一章 ( → ) | |
八年抗战间,有两个数字是惊人增长的。一个是民人死伤的数字,一个是货币发行与物价上涨的数字。货币自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四⽇起施行法币政策,由于蒋介石自私自利的货币政策,強行其不兑现纸币——法币。法币的币信,本就不良“当一九三七年抗⽇战争前夕,法币发行总额还只有十四亿元;在八年抗战期间,四大家族打着抗⽇的招牌,利用法币来进一步垄断国全经济,搜刮民人财富,因而通货不断膨![]() ![]() ![]() 法币政策是蒋介石印一纸钞票骗国中 民人手中的⽩银,把⽩银收归府政所有,其实这还不算最精彩的,最精彩的还在后面的金圆券政策。蒋介石又印一纸钞票骗国中人手中的⻩金。 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九⽇,蒋介石府政突然公布了《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发行了金圆券,规定金圆券一元,折合旧法币三百万元。相当美金零点二五元,同时限期收兑金、银、法币。老百姓不准私存⻩金,抓到了会要命,于是国全⻩金尽⼊公有。国中老百姓真好欺负,一九三五年,实行法币那一次,首先领教了国民 ![]() 金圆券最初发行的四十天內,府政以纸易金,兑换到⻩金美钞逾三亿美金,这是国全老百姓多年战 ![]() ![]() 金圆券发行同时,又实行限价,物价限以八月十九⽇为准,为保限价成功,蒋介石分在海上、天津、广州派经济管制大员督导,检举或查抄投机居奇、扣押或 ![]() 蒋介石以金圆券政策巧取国中 民人手中的⻩金,首要都市是海上,出派去的经济管制督导员是他的账房即央中 行银总裁俞鸿钧,事实上是由副督导员蒋经国一手包办。蒋经国在海上代他老子演了一出“打虎戏”据当时海上联合行银总经理戴立庵《金圆券发行后蒋介石在海上勒 ![]() ![]() 便去南京向姨妈求援,宋美龄专程到沪,曾约蒋经国到永嘉路孔宅谈判,表兄弟相持不下,闹得很僵,宋氏姐妹没法,施出最后的撒手锏,由宋美龄拍一急电给在北平的蒋介石,叫他立即乘专机南下,处理海上发生的紧急大事。蒋南来当天,宋美龄向蒋多方说明原委,谊属姻亲的事,两家有共同利害,家丑不宜外扬等,得蒋首肯。第二天蒋召蒋经国晋见,训了一顿,叫他打消查抄之事,蒋经国无可奈何,只有让这只天字第一号的“大老虎”逍遥法外,一天风云也就烟消云散了。 周一志《海上金圆券案之一幕》中更记录了蒋介石训子的细节: 经过宋美龄夜一的“攻势”次晨蒋经国进⼊蒋介石卧室,大约半小时出来,即现出垂头丧气的表情。接着蒋介石出来接见文武大员,说:“人人都有亲戚,叫亲戚大大丢脸的事情,请你们各位想一想,谁又能够真正铁面无私呢?我看这个案子打消了吧?选”大家一听此言,只得诺诺而退。这次胜利属于宋美龄。蒋经国经过这件事的打击,仰天长叹道:“我只有先在家尽孝,尔后对国尽忠了?选”小蒋因此辞职,海上人从此看不起他,金圆券更一跌再跌,市场出现抢购货物⾼xdx嘲。结果搞得死了人买棺材也得由棺材店派伙计去“验明正⾝”以免有人囤积棺材。小花园一带的女鞋,连清朝以来几十年最老式的不论大脚小脚穿的各种鞋,都被抢购一空。 蒋经国在这年十一月初《上月反省录》中自道: 金圆券发行数目之大,造成了十月初的所谓抢购运动。由此而发生市场波动,一天不如一天的坏下去了,自己感觉到用下去的力量,已不十分有效了,在经济方面讲,是因为金圆券发行的数字太大,到处都是钞票,而这许多钞票,都是无路可走,所以造成了市场的混 ![]() ![]() 好可怕的蒋氏⽗子的“经济学”?选祸国殃民到这步田地,这是哪门子“经济学”?选“经济学”是要在⾼等学府里读的,岂可在十里洋场上带着察警去读?蒋介石把家国金融命脉 ![]() 追随蒋经国打虎的共犯王升,在《经国先生无私无畏的人格》中回忆:“限价一放,一个月的薪⽔,拿到的金圆券,到了第二天,那就只能吃一碗⾖浆、几 ![]() ![]() ![]() 金圆券演变到抢购与贬值,有离奇的画面出现。先是国全发生了抢购物资的风嘲。海上的四大公司——先施、永安、新新、大新被抢购一空,人心惶惶,天下大 ![]() 金圆券发行不到三个月,十一月十一⽇,府政全无办法了,出尔反尔,又准民人持有金圆外币了,并同意以金银券兑回,但是比率却⾼于三个月前府政买进的五倍?选用的是抗战期间⻩金储蓄和美金公债的老套,失信于民,自不消说。但是老百姓即使大吃亏、特吃亏,也宁要⻩金,不敢再领教金圆券了。于是,向⻩浦滩央中 行银挤兑⻩金的大浪嘲,就立刻展开。 海上那时戒严宵噤,老百姓只好在头天晚上,蔵⾝在⻩浦滩四周,或在陋巷里、或在舢板內,等待清早五点的解除宵噤。清早五点一过,黑庒庒的人山人海,就从四面八方蜂拥央中 行银,争取优先兑换。顿时万头攒动,⽔怈不通。海上 察警局出派精锐队部——“飞行太保”骑在马上,挥动⽪鞭打人,可是都无济于事,每天被挤死踩死挤伤踩伤的,随处可见。李敖那时去买书,经过⻩浦滩,已无法在马路上通过,只有踩着舢板,绕⽔而行。这种目睹怪现状,也真二千年所未也?选 据当时的一篇纪录——罗雅⾕写的《人海战术挤兑⻩金》,有这样的几段: 据说打仗有所谓“人海战术”我没有看见过,也不能想象,用人海战术挤兑⻩金,包围中中 ![]() 伟大的场面?选在海上的⻩浦江边, ![]() ![]() 府政想用少数⻩金,维持金圆券不跌价的政策,就给这样的人海战术打垮了。 从货币学观点看,金圆券的发行, ![]() ![]() ![]() ![]() 王升又回忆: 我记得非常清楚,有一个下午,我集合两千多名打虎⼲部,等经国先生回来讲话,可是到了六点钟他人还没来,我就打个长途电话到南京,我在电话里听到他的声音,好像曾经痛哭过的声音;我想他曾经力争,但最后没有办法,限价一开放,经济全面崩溃,家国就这样更加困难了。所以在海上管经济,是在最危险、最困难的情形之下,没人敢这样做,他这样做了。 当然,我们总是要回去的,我们相信,我们回去的时候,我们绝不会忘记海上老百姓的这笔钱。 我们一定要双倍、十倍还给海上的老百姓,我们一定要为海上做一番伟大的事业。 如今,蒋氏⽗子龙尸已烂、王升共犯牛⽪已老,他们纵使“绝不会忘记海上老百姓的这笔钱”但是,不论是魂兮归来或人兮归来,海上的老百姓还敢领教这些“武松”么? 金圆券的最后下场是贬值速度远超过法币,据央中信托局储蓄处经理祝世康《孔祥熙、王云五与通货膨 ![]() 当然,蒋氏⽗子以“海上经济学”作恶,一定有其帮凶,凶首即为财政部长王云五。王云五晚年在《岫庐八十自述》中坦承其事,还引傅斯年等鼓励他的信以自炫,可谓老而无良,同时也反证了傅斯年对经济的无知。据寿充一《王云五与金圆券》的调查,帮凶有二人最突出,就是部长王云五和次长徐柏园。该文初步判断是:“关于金圆券方案的起草,王、徐是合谋的,当初发动的是徐,后来卖劲的是王。”此说应属不实。徐柏园固非善类,但经济学常识应优于蒋氏⽗子与王云五,人又滑头,他岂敢做这样伤天害理之事?他一辈子给蒋介石小心翼翼做账房,垂老被蒋彦士、李焕弄得含冤莫⽩。这种连金碗案都吓破胆的胆小鬼,还敢出主意搞金圆券吗? 斯特林·西格雷夫(SterlingSeagrave)在畅销的《宋家王朝》(TheSoongDynasty)第二十章中,叙述蒋介石如何于一九四九年二月,以下野之⾝,急着将国库⻩金私运到台北等等。西格雷夫虽然洞彻隐微,但是毕竟因为他是洋鬼子,对国中事情还是难免隔了一层。例如他说一九四九年四月“蒋介石来海上的真正原因,是请求大耳杜和青帮协助他劫掠‘国中 行银’”这话就不对。因为事实上,一九四九年时的蒋介石,已经不是二十多年前的蒋介石了,他要“劫掠‘国中 行银’”实在无须“大耳杜(杜月笙)和青帮”的“协助”西格雷夫说“国民 ![]() ![]() ![]() 有关这一事件,在蒋经国这年的⽇记——《危急存亡之秋》里,不乏蛛丝马迹可寻。一九四九年二月十⽇条下说: 央中 行银金银之转运于全安地带,是一个重要的工作。但以少数金融财政主管当局,最初对此不甚了解,故经过种种之接洽、说明与布置,直至今⽇,始能将大部分金银运存湾台和厦门,海上只留二十万两⻩金,此种同胞⾎汗之结晶,如不能负责保存,妥善使用,而供诸无谓浪费,乃至资匪,那是一种很大的罪恶。 三月十一⽇条下: …运至台厦的存金,李宗仁必 ![]() 三月二十二⽇条下: 李宗仁发动部分立法委员,要求府政将所存台厦现金运回,期作半年之用,用完了事。此种卑劣 ![]() 五月三⽇条下: 当此风雨飘摇,人心浮动,而忠贞之士正力挽危局之时,李宗仁突由桂林致函⽗亲谈人事、军权、财政等“条件”他要索取已经运到湾台的库存⻩金,并且要⽗亲不再过问国事,建议最好“早⽇出国”⽗亲內心痛楚之余,因李代总统之误会与猜疑,如此其深,乃函复何院长,请转达李代总统及央中诸同志。函中首请李代总统立即莅临广州,导领 府政。第二说明政治改⾰非二三个月短时间所能收效,必须树德养望,开诚取信,持之以久,行之以恒。第三说明其本人无复职之意。第四对于李氏六项要求之前五项,做如下之答复: “一、总统职权既由李氏行使,则关于军政人事,代总统依据宪法有自由调整之权,任何人不能违反。二、前在职时,为使家国财富免于共 ![]() 蒋经国的⽇记中,最令我们注意的是这五月三⽇收录的蒋介石对李总统“答复”的第二项。蒋介石说:“前在职时,为使家国财富免于共 ![]() 关于李宗仁来信所提到的库存⻩金的搬运经过,我应该附带在这里说一说:当海上快要撤退的时候,⽗亲就派我们几个人到海上去,劝央中 行银把库存的⻩金全部搬运到湾台来。临行的时候,⽗亲又再三嘱咐我们:“千万要守秘密?选”因为早已预料,李宗仁一定要以库存⻩金作为“和谈”的条件之一。后来这一批⻩金是很顺利地运到湾台了。府政在搬迁来台的初期,如果没有这批⻩金来弥补,财政和经济情形早已不堪设想了。 蒋经国又说: 库存⻩金到达湾台之后,⽗亲又记起还有一箱家国的珠宝,存放在央中信托局;命令我们再赶到海上去,劝信托局把这一箱珠宝也运到湾台。 在这里,蒋经国清楚地透露了:当海上快要撤退的时候,就是一九四九年四月下旬,也就是蒋介石不在职后九十多天,他还能以非总统的“平民”⾝份“派”蒋经国等“几个人”到了海上“劝央中 行银把库存的⻩金全部搬运到湾台来”?选并且一搬再搬,连最后“一箱珠宝”都不放过?选试问这是“引退之后,未尝再行与闻”“金银转移”的行为吗?说“引退之后,未尝再行与闻”谁相信呢?何况,在前国民 ![]() 董显光说: 二月间有一机会可从行将胜利的“共 ![]() ![]() ![]() 照董显光的说法,真使我们开了眼界?选原来“华中民国”虽进⼊了“宪政”时代,居然还有一个 ![]() ![]() 在蒋经国的⽩纸黑字以外,从其他参与人的事迹里,也可找到蛛丝马迹。俞鸿钧曾任海上 长市、一九四四年继孔祥熙为财政部长、一九四五年复兼央中 行银总裁。一九四八年內阁改组,专任央中 行银总裁。一九四九年蒋介石下台前两天(一月十九⽇),他离开央中 行银总裁职务,由副总裁刘驷业继任。换句话说,他这时已非央中 行银总裁,但仍“毅然排除各方非难阻挠,密将全部库存⻩金,于数夕之间,以海关巡舰悉数运台”(《新会俞先生鸿钧事略》,《俞鸿钧先生纪念集》)俞鸿钧好像是在央中 行银总裁任內合法密运库存⻩金似的,其实这是瞒天过海,因为那时他已没有公职。(见彦远《俞鸿钧先生的风范》,一九六O年六月二⽇《联合报》)以没有公职的一介平民,居然可以主持搬运国库中的⻩金,这不是奇事吗?这又是什么法治呢?又据于文华《恸失良师益友》(一九六O年六月二⽇《自立晚报》)一文访问严家淦的记录: 严氏说到来湾台的数年间,我们在财政上并没有遭遇到多大困难的原因,都是俞先生对家国的贡献。三十八年初,总统引退,家国的全部⻩金数百万两,当时都存在海上,代总统李宗仁却噤止搬运,俞氏乃破除一切困难,从海上的央中 行银把一箱一箱⻩金运来湾台,妥蔵在湾台 行银的险保库里。四十三年六月一⽇,他出掌行政院,组织“财经內阁”以崇法务实的精神,深为国人敬仰。由于这位财政阁揆,才使家国最 ![]() 更可反证当时密运⻩金时,曾受到“代总统李宗仁”的“噤止搬运”以总统之尊竟不能阻止一没有公职的人私搬运国库中的⻩金,可见这种人私已经横行到什么程度。如果没有蒋介石幕后撑 ![]() 三十八年初,总统引退,家国的全部⻩金数百万两,当时都存在海上,代总统李宗仁却噤止搬运,如海上一旦不守,而这批⻩金落⼊共匪之手,则家国的损失将更惨重,俞氏不声不响,与当时任湾台省主席的陈副总统函电密商,决定将⻩金全部运台,在某一个深夜里,海军总司令桂永清密令军舰一艘,停泊在海上⻩浦滩央行附近的码头边,央行附近的街道临时戒严,一箱一箱的⻩金,悄悄运上军舰,在天未破晓以前,该军舰已驶出吴淞口,以最大的速率驶向基隆。两天以后,陈主席打电报给俞氏,全部⻩金已妥蔵在湾台 行银的险保库里,坐在外滩央行总裁办公室里的俞氏,这时才感觉肩膀上的万钧重担豁然减轻。 俞鸿钧死后,纪念文字中透露他主持搬运国库中的⻩金,只提到在湾台接应的严家淦。严当时正担任湾台省府政财政厅长,经手帮着整理自陆大撤运来台的央行物资和⻩金(于文华《恸失良师益友》,一九六O年六月二⽇《自立晚报》),却漏提了在海上搬运的“总教头”吴嵩庆。吴是蒋介石军委会机要室秘书出⾝,兼任密本股长,掌理蒋介石与国全政要将领间密电本的编制与配发,极受蒋介石信任。后来又做宋美龄的秘书、做航委会主任秘书。随后再任粮秣司司长、军需署副署长、兵役部经理处长、湖北省财政厅长、职勤总部财务署长。到湾台后,且做上“联勤总部副总司令”另担任唐荣铁工厂董事长十二年,以至退休。他在《嵩庆八十自述》中,绝不提他在海上搬运国库中的⻩金事,真能守秘密。不料他的一个手下詹特芳,写《蒋介石盗取⻩金银元及外币的经过》,给他怈了底。詹特芳回忆: 吴是一个內线人物,对外没有什么太大的名气,地位也并不算⾼,但是他却可以通过侍从室的关系与蒋本人搭上钩。当然也不会为桂系所拉去。蒋规定:所有这些硬通货,全部由蒋本人亲自掌握,吴对蒋个人负责,有关开支调运及分配等事项的报告,直接送蒋本人亲批,不由任何人转,发款一定要见到蒋本人亲笔批条,才能理办。…由于这些工作关系,使我逐步了解一点蒋介石核心层的內幕及⻩金、银元的盗用情况。 关于当时的“盗用”细账据詹特芳回忆,共有“外币”、“⻩金”、“银元”三大部分。在“外币”部分,詹特芳说“约合八千万美元”(这个数字,詹是听吴嵩庆口头谈的,外币提出后,马上就 ![]() ![]() ![]() ![]() 詹特芳又回忆“盗用”经过说: 以上这些民人⾎汗,经由吴嵩庆以军费名义全部提走后,其中⻩金及银元用了一艘海军兵舰,由海上运到厦门,在厦门存放了一个短时期,又移至湾台。当时具体负责这件工作的人,有财务署收支司副司长董德成、总务科长李光烈等,但他们都是临时菗调的,有的人可能还不知道其中內幕。 照《华中民国宪法》规定,蒋介石当时依第四十九条 ![]() 使我不能有丝毫作为的第一项基本原因,便是蒋先生在决定引退之时,即已准备放弃陆大,退保湾台…为布置这一退路,蒋先生于三十七年(一九四八)十二月二十九⽇突然命令孙科的行政院任命陈诚为湾台省主席。…陈诚上任后,蒋先生便密令将国库所存全部银元、⻩金、美钞运台。因自民国三十七年八月“金圆券”发行之后,民间所蔵的银元、⻩金、美钞为府政一网打尽。…各项总计约在美金五亿上下。…因此在我就任代总统之⽇,手头一文不名,为维持军饷,定安民心,曾命行政院饬财政部将运台的国库银元金钞运回一部分备用。但是在台负保管责任的陈诚奉蒋暗示,竟做充耳不闻的无言抗命。 李宗仁也指出,蒋介石引退后,在溪口故里建立了七座电台,随意指挥军队。蒋介石在《引退谋和书告》中呼吁“务望全军国民暨各级府政共矢精诚,同心一德,翊赞李副总统”话既这样说,说这话的本人,当不例外。可惜的是,他在兵权和财权方面,都给“李副总统”来个金蝉脫壳、釜底菗薪,最后兵撤走了、⻩金运走了,还说“下野之人,不⼲预军国大事”好一个“共矢精诚,同心一德”好一个“翊赞”这可真是国中现代史、国中宪政史、国中政 ![]() |
上一章 蒋介石评传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李敖最新创作的免费综合其它《蒋介石评传》在线阅读,《蒋介石评传(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蒋介石评传的免费综合其它,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amx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