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特瑙山》后记蔡鸿君及《托特瑙山》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托特瑙山 作者: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 | 书号:44373 时间:2017/11/24 字数:18429 |
上一章 后记 蔡鸿君 下一章 ( 没有了 ) | |
①本文中所有中文书名均使用国內版本的译名。 ②蔡鸿君,1957年生于南京,毕业于海上外国语学院和德国维尔茨堡大学,获德国文学硕士学位。曾任京北《世界文学》编辑。自1995年以来,从事德中书刊版权代理工作。在陆大和湾台地区选编和翻译出版了多种德语文学作品。1990年获国中作家协会“彩虹翻译奖”一 2004年10月7⽇中午,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內克。我和很多人一样,也对耶利內克获奖感到非常意外,一是因为德国作家格拉斯在五年前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按常规来说,不会这幺快又颁奖给德语作家;二是即使颁发给奥地利作家,我首先想到的也是彼得·汉特克(PeterHandke)和被称为“奥地利文学贵妇人”(dieGrandeDamedersterreichischenLiteratur)的埃尔弗里德·迈吕克(ElfriedeMayrcker)。当然,耶利內克也是一位文学成就很⾼的德语作家,无论从作品內容和创作形式上都很有独创。她的作品数量也很多,有诗歌、剧本、小说、广播剧、电影剧本,还有大量散文和小品文。她虽然是奥地利人,但是德国、奥地利、瑞士(德语区)这三个家国的大作家都在德国出版他们的着作,而且读者都是共同的,因此,无论是在文学界还是“德语作家”而很少划分成“德国作家”、“奥地利作家”、“瑞士作家”耶利內克是奥地利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同时也是历史上第十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德语作家。耶利內克是一个“获奖专业户”获得过包括德国最重要的文学奖——毕希纳奖(GeorgBüchnerPreis,1998年)——在內的几十个文学奖,而且获奖种类也齐全,有诗歌奖、戏剧奖、广播剧奖和电影剧本奖,仅2004年就获得过四个文学奖。她的作品发行量也很可观,在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德语原版《钢琴教师》(DieKlvaierspielerin)印了29版,《逐爱的女人》(DieLiebhaberinnen)印了25版,《美好的美好的时光》(DieAusgesperrten)印了11版,《情 ![]() 获悉耶利內克获奖消息的时候,我正在德国参加一年一度的法兰克福际国图书博览会,每年都有来自全世界100多个家国的6000多个出版社参加这个为期五天的全世界最大的书展,作为版权代理人,这也是我每年最忙碌的几天。当天晚上,我就收到国中 陆大的两家出版社的传真和电邮,希望购买耶利內克的几本小说的中文简体字版权,以后几天里,又陆续收到国內数家出版社的传真、信件、电话,先后有十多家陆大的出版社希望购买耶利內克的中文简体字版权。有的出版社报价很⾼,摆出志在必得的姿态。如此的热情和急切是我在过去十年版权代理生涯中,包括在1999年和2002年代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格拉斯和凯尔特斯的时候都没有遇到过的。 为了更好地安排耶利內克的中文简体字版权,我在10月8⽇早上与拥有耶利內克全部版权的德国罗沃尔特出版社(RowohltVerlag)和柏林出版社(BerlinVerlag)的版权负责人取得共识:耶利內克的作品很多,种类也很广,要想把她的主要作品 ![]() ![]() 8⽇晚上,我给十余家可能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的国中出版社去信:“目前,除《钢琴教师》之外,耶利內克的所有作品的中文简体字版都可以向国中出版社授权…”有意出版耶利內克作品的出版社很快就发来了有关资料,但是他们当时都对耶利內克的创作情况了解很少,提出的选目全是媒体报道里提到的那几本小说,尤其是集中在她的代表作《钢琴教师》和成名作《逐爱的女人》这两本长篇小说上。 耶利內克之所以在国中还不为读者所知,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国內搞德语文学专业的学者,应该说,大部分人都知道耶利內克,海上学者余匡复教授也在几年前所着的《德语文学史》一书里专门介绍过耶利內克,但是,她的主要作品都涉及到 ![]() ![]() ![]() ![]() ![]() 耶利內克的小说基本上都是 ![]() ![]() ![]() ![]() ![]() ![]() ![]() ![]() ![]() ![]() 耶利內克的剧本,从文体上很难下定义“恶补”过程中也来不及仔细思考,总体印象是,作家在文体之间游刃,许多剧本完全可以作为散文来读,人物极少,大段的对⽩,每个人物似乎都在“自说自话”有的全剧就是一个人的独⽩。如果说一部分剧本,如《克拉拉·S》(ClaraS。,1982)、《城堡戏剧》(Burgtheater,1985)、《疾病,又名现代妇女》(KrankheitoderModerneFrauen,1987)还是传统意义上的戏剧,有场景、场次、人物、对⽩,等等,那幺其他一些剧本则完全可以被视为“为舞台写的散文”《云团·家乡》(Wol。Heim,1988),是将荷尔德林、克莱斯特、费希特、黑格尔、海德格尔等人的语录和恐怖组织红⾊旅囚犯的书信 ![]() ![]() ![]() ![]() 在“恶补”了一场之后,我认识到,如果只介绍耶利內克的那几部主要的长篇小说,将不能反映这位创作手法独特、创作题材多样的作家的全貌,而在作家创作中非常重要的戏剧部分,当时几乎没有被国內媒体和德语界的同行们所提及。我在稍后给国內出版社的信中提到:“我们希望有几个出版社同时出版耶利內克的作品,包括剧本。我的第一印象,她的剧本很有特⾊,应该会有读者,我认为,国內的剧院肯定会对上演她的作品有趣兴。” 为了尽快并且合理地安排耶利內克的中文简体字版权,我从10月11⽇起,与国內几家出版社的负责人多次通电话,说明我们安排几家出版社同时出版耶利內克作品的理由:“我们希望争取和三到四家出版社达成最后的协作意向。不是某一家社独家出版耶利內克的作品,也不是谁报价⾼就给谁,好几个社 ![]() ![]() ![]() 为了便于出版社 ![]() ![]() 1六个“传统剧本”合成一本出版,这些剧本都有场景、场次、人物、对⽩等传统戏剧特征; 2六个“散文短剧”合成一本出版,这些剧本可以看成是“为舞台写的散文”篇幅较短,人物极少,大段的对⽩,每个人物似乎都在“自说自话”有的全剧就是一个人的独⽩,完全可以作为散文来阅读; 3四个“散文长剧”各自单独出版,它们是《死亡与少女》、《托特瑙山》、《一出体育剧》(EinSportstück)、《发电站》(DasWerk)。 我相信,借耶利內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东风,又有国內多家出版社参与出版耶利內克的中文简体字版,耶利內克乃至德语当代文学,在今后的一年里,将会更多地为国中的新闻媒体和读书界所关注。当时,有的社仍然表示希望“独家”出版,担心“市场被瓜分,结果是谁家也做不好”也有的社还是只愿意出那几本被媒体提到最多的小说,但是后来签约的几家出版社的导领都表示赞同我的建议:合理安排选目,几家共同出版。我和这几家同意合作出版的社很快就在作品的选择、出版时间、授权条件等问题上达成了一致,而且版税条件方面也基本是在以往德语图书授权条件的范围之內。因此,安排耶利內克的中文简体字版权,从一开始,就没有“悬念”和“变数”最后确定的五家出版及文化机构可以说早就知道他们将会获得哪几本书的授权,有的已经开始向媒体吹风,透露具体书目,也有的大胆地在合同签订之前就已经让译者开始翻译, ![]() 由于德国出版社办事人员出差和生病,耶利內克本人最初对我提议的两个戏剧选本也有不同的意见,所以直到2004年11月19⽇,耶利內克的中文简体字版权才最终“尘埃落定”19⽇当天,我发电邮给下列五家出版及文化机构,通知他们获得了耶利內克作品中文简体字版的版权,以便他们及时安排翻译工作。这五家出版及文化机构和获得授权的作品是: 京北十月文艺出版社:《钢琴教师》,《死者的孩子》。 长江文艺出版社:《情 ![]() 海上译文出版社:《米夏埃尔——一部幼稚社会的青年读物》,《死亡与少女》。 译林出版社:《逐爱的女人》,《美好的美好的时光》。 海上万语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托特瑙山》,《娜拉离开丈夫以后》,《我们是 ![]() 二 京北十月文艺出版社慧眼识珠,早在1999年就在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德语文学专家宁瑛研究员的推荐下,引进了《钢琴教师》的中文版权,纳⼊“二十世纪曾经轰动的女 ![]() 海上译文出版社的总编助理赵武平先生是最早决定购买耶利內克作品中文简体字版权的陆大出版人,10月8⽇早上,我们俩在罗沃尔特出版社展台就开始商量出版计划,并且约定在双方合适的几个约会间隙,在法兰克福书展的展场內,分几次商谈了海上译文出版社出版耶利內克的篇目。我 ![]() 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耶利內克作品的力度是几家出版社中最大的:长江文艺出版社一直是出版国中当代文学的重镇,以国中文学畅销书的重要品牌而饮誉市场。周百义社长邀请20世纪80年代曾经主持出版“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丛书”的老出版人刘硕良先生出任社长顾问兼外国文学编辑室主任。刘硕良先生果然魄力不减当年,大胆地推出四卷本的《耶利內克文集》,收⼊了四部作品,其中有挑战阅读的反⾊情畅销小说《情 ![]() ![]() 译林出版社历来注重外国当代文学,社长章祖德先生是第一个赞成由多家共同出版耶利內克作品这一计划的社导领,他说:“大家都来做是件好事。”章祖德先生行事稳妥,直到版权合同落实之后才开始约请译者,当然,译林出版社有南京大学德语系为依托,而且对于译者人选,他和他的同事们早已心有所属。《逐爱的女人》的译者陈良梅女士,早年留学德国格廷 ![]() ![]() 海上万语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是上述机构中最后一个签约的。总经理金浩先生是海上外国语大学德语硕士,曾师从余匡复教授,翻译和编辑过多种德国图书。万语文化把文学出版策划尤其是外国文学出版策划确定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方向。他们与国中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合作,筹划举办以“多元文化—— ![]() ![]() ![]() ![]() ![]() 《魂断阿尔卑斯山》(IndenAlpen)和《娜拉离开丈夫以后》,是我在安排版权之初感到最棘手的两本书,前者选译了六个散文剧,后者则汇集了六个传统剧本。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和海上万语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同意购买版权之后,我⾼兴地通知了德国出版社。谁知,德国出版社遗憾地答复我:耶利內克本人不同意我提出的这两种戏剧选本的方案,要求按照罗沃尔特出版社和柏林出版社的德文版原书的选目分别单独出版。我顿时傻了眼,的确,德国出版社是有言在先:“合并出版的剧本,需要得到作者本人的许可。”而且,我在最初发给国中出版机构的出版计划中也重申了这一要求。但是,我自己后来却忘了这个茬。海上译文社的《死亡与少女》共五个部分,在德文版中,是分别出现在三本戏剧集里的,《魂断阿尔卑斯山》等六个散文剧分别选自三本德文版的戏剧集,《娜拉离开丈夫以后》等六个传统剧本也是出自两本德文版的戏剧集,而且在这些德文版的集子里还有两部超过十万字以上完全可以单独成书的长剧。我不甘心,绞尽脑汁地给作家本人写了一封信,通过德国柏林出版社版权编辑奥斯瓦德女士(SabineOswald)转达,我陈述了国中出版社对出版她的作品的热情、国中出书的特点,介绍了长剧单独出版、短剧合并成集的理由,另外也強调了三家中方机构的戏剧集选自不同的相互 ![]() 安排六个传统剧本的翻译,可以说是非常顺利,几位译者都是已经事先约定好了的。丁娜、李鸥、杨丽、徐静华这四位译者是京北大学德语专业77级的同班同学,都已经在德国和奥地利生活多年,前三位还获得了德语文学博士。杨丽女士发表在《欧览月刊》上的《破译天书随笔》一文中写道: “我们特地利用舂节期间在慕尼黑相聚,讨论对作品的理解,体味耶利內克语言的双关意义,赞叹某些词语表达的精美和贴切,像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大学时代,沉浸在纯学术讨论的喜悦中,这是一种难忘的快乐,一种精神上的超脫,似乎实现了大学时代的梦想,一种成 ![]() ![]() ![]() ![]() 李鸥和杨丽应邀翻译《城堡剧院》,这是最难译的一个剧本,很多话是用维也纳方言和格拉兹方言写成的,因此在翻译上非常艰难。这对同行伉俪已经在维也纳生活了20多年,他们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请教了许多奥地利的朋友和搞戏剧的专家,他们还专门去维也纳的“城堡剧院”观看了《城堡剧院》的演出。在翻译风格上,选择了普通话作为基础, ![]() “尊敬的译者先生,我收到了您的SOS和那些问题。我感到非常遗憾,真的!我可不愿意处在您的位置。请您稍微有点耐 ![]() 但是,就在四天之后,罗沃尔特出版社的布劳恩女士给我来信说:我们已经把译者的问题转给了耶利內克女士“作者现在给予了答复,她很遗憾,现在无法回答这些问题,因为在她的文本中有许多地方是无法做出合理(rational)解释的。因此,为了把她的书很好地翻译成中文,译者和出版社现在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完成这项工作。”丁娜和徐静华当然感到很失望,但是没过几天,丁娜接到卡特琳·劳施博士(DrKatrinRausch)的电邮,她是耶利內克的朋友,住在维也纳,从事德英-英德翻译,懂汉语,曾经被德国学术 ![]() ![]() ![]() “这是从事翻译以来最艰难的一次,在‘信、达、雅’的钢丝上如何保持最佳的平衡?怎样才能兼顾作者的风格和读者的阅读习惯?译文风格的选择和把握是最难的,尤其是这样的作品,不敢为求‘达’而少‘信’,感到前所未有的束缚和庒力。虽然也知道这是个人爱好的问题,怎幺做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众口难调…但是依然想做得更好…文学翻译实在很难!耶利內克的作品就更难!这个剧本中涉及许多史实,却又不把引文明确标出,真的担心不加注解,读者无法读懂,但加注解也许同样会引起争议…已经两个月没有好好享受 ![]() 感谢各位译者,你们本着认真敬业的态度完成的⾼质量的译作,让我在后来的审稿工作中着实省去了很多力气。其实,我本来也应该是本书的译者之一,不会像现在这样有可能会被人看成是一个贪图虚名的编选者。从11月下旬起,我开始动手翻译《娜拉离开丈夫以后》,我当时是有点私心,一是因为这个剧本是耶利內克的代表 ![]() ![]() 三 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公布以后,国內媒体的关注程度大大超过以往,诺贝尔文学奖已不仅仅囿于文学,而成为了万众瞩目的新闻事件。在很短的时间里,国內至少有上家百报纸介绍耶利內克的生平与创作,《京北晚报》、《新京报》、《京北 乐娱信报》、《华中读书报》、《国中图书商报》、《环球时报》、《京北青年报》、《晶报》、《文汇报》、《文汇读书周报》、《新民晚报》、《东方早报》、《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深圳商报》、《南京晨报》、《扬子晚报》、《江南时报》、《潇湘晨报》等还以整版甚至几版的篇幅专门报道,就连《民人⽇报》、《光明⽇报》这种国全 ![]() ![]() 耶利內克获奖,在我国文学界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安妮宝贝、虹影、洁尘、胡榴明、盛可以、袁筱一等女作家在不同场合发表了对耶利內克获奖以及她的作品包括影片《钢琴教师》的看法和感想。邱华栋、葛红兵、唐浩明还专门写了耶利內克及其创作的长篇文章,并被许多报刊转载。⽩烨说:“耶利內克的作品确实值得看,艰涩难懂,但是把很庒抑、很迸发的东西 ![]() ![]() ![]() ![]() ![]() 我本人虽然生活在国外,但是因为有了互联网,加上敝公司设在国內的机构,我对国內媒体的报道还是很了解的。我当然注意到,10月8⽇耶利內克荣膺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到国內之后,媒体很快发布的两条消息:京北十月文艺出版社常务副总编辑韩敬群在第一时间对媒体宣布十月文艺出版社将在10月底推出耶利內克的代表作《钢琴教师》的中文版本;海上译文出版社总编辑助理赵武平在法兰克福书展上“迅速在书展现场找到了出版耶利內克最新短篇小说集《米夏埃尔》的汉堡洛渥尔特出版社和出版其剧本《死亡与少女》的柏林出版社,并一举谈妥中文版权引进事宜。”我当时并不介意这两个出版社通过媒体宣传的做法。虽然京北十月文艺社签订的《钢琴教师》合同早已过期,但是在我的计划中,《钢琴教师》始终是保留给他们的,因此在我发给所有出版社的可以提供中文版权的书单中从开始起就将《钢琴教师》除外,并且我在与该社有关人员的电话中反复強调了这一立场。而海上译文出版社的出版计划本来就是我与赵武平共同商定的,当然我并不赞同赵武平这幺早就向媒体透露如此详尽的细节,因为这样做其实也把我放到了一个很尴尬的位置,好几位很 ![]() ![]() 1耶利內克是一位文学成就很⾼的德语作家,无论从作品內容和创作形式上都很有独创,获得过包括德国最重要的文学奖毕希纳奖的几十个文学奖,她的作品的发行量也很可观,已经被翻译成23种外文,有90多个不同版本。 2耶利內克的作品并不局限于小说,诗歌、剧本等在文学界的影响也都不小,她的戏剧具有很大的试验成份,希望国內关注她的剧作。希望不是某一家社独家出版耶利內克的作品,也不是谁报价⾼就给谁,好几个社 ![]() 3无论是出版社还是报刊,都要加強版权观念。出版社在没有获得出版授权的情况下就对媒体发布消息,会影响安排版权的工作和进程。因为我是独家代理耶利內克的中文简体字版权,因此“我可以负责地告诉大家,到今天(2004年10月16⽇)为止,还没有任何一家国中 陆大的出版社已经获得了耶利內克任何一本书的版权。” 为了确保准确无误,我要求该采访记者务必将稿件发给我确认后才能发稿,但是我修改并在10月17⽇发回的稿件在发表时不仅保留了原先稿件中的错误,删掉了一些重要的段落,而且冠上了一个耸人听闻的标题《耶利內克,谁出谁就是盗版》。这篇文章发表之后,被许多报刊转载,一时间,媒体上各种猜测都有。客气的说:耶利內克版权“扑朔 ![]() ![]() ![]() 那位采访记者对于没有按我修改的稿件发表感到不安,在几天之后,给我来信深表歉意:“我在接到您的修改稿后,立即传给了编辑,还当即打电话认真地叮嘱了一遍,当时时间绰绰有余,但是他们就是没有照改!我除了气愤没有任何可以作为的了。”我当时似乎已经预感到这篇采访文章的报道重点有可能会偏离我的谈话內容,因此在17⽇当天又将采访要点整理成文,发给了一些媒体的朋友。后来,《东方早报》、《南京晨报》、《京北晚报》、《南方都市报》等据此刊发了比较客观的报道。在所有报道中,我认为,《南方都市报》的田志凌写的《耶利內克中文版权代理人呼吁国內加強版权意识》(刊发在该报2005年10月25⽇)道出了我之所以走到前台的原因。 近几年,国內出版社的购买版权的意识还是比较強的,国內图书出版方面的版权问题已经比较规范,出版外国版权作品在国中必须理办登记,因此所有出版社都知道必须获得授权。但是,出版社在执行版权合同方面却不尽如人意,还有很多不够规范的地方。京北十月文艺出版社这次就是因为对版权合同不够重视,没有履行版权合同的规定按期延长合同,结果导致原先签订的合同早已过期,在诺奖公布后才发现合同已经作废。在所有版权合同里都有多少时间內不出版则算作失效的条款,可是国內的出版社往往不重视合同。其实,国中出版社在合同有效期內提出合适的理由,要求延期出版,是一件很简单的事。这是一次惨痛的教训。我希望,这件事能够引起其他国中出版社的⾜够重视,加強版权观念。有的出版社,为了抢时间,还没有获得授权,就安排译者翻译,这是一种对译者不负责的做法。试想一下,如果这家出版社最后没有获得授权,他们该如何向译者 ![]() 从耶利內克获奖到她的书大规模出版,中间只有大半年的时间。这是国內出版界追踪诺奖速度最快的一次,从目前已经出版的《钢琴教师》、《情 ![]() 诺贝尔文学奖,每年都要颁发。诺贝尔文学奖有很⾼的知名度,引来媒体极大的热情,也吊起读者很⾼的期待,可以为任何一个在国中尚不知名的外国作家迅速敞开出版大门,这一切都为获奖作品的销售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出版社抓住时机,迅速取得版权并且把获奖作品推向市场,完全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出版诺奖作家的作品,应该和出版任何一本图书一样,本来就不应该有固定的模式。这次安排耶利內克的版权,国內五家机构联手合作,尽快出书,可以说是一次别出心裁的尝试。各出版社在翻译人员的确定上,都采取了“老年译者和中年译者配合,以中年译者为主”的做法,这样基本上做到了既保证了译文质量,又能尽快出版。这一次全面、系统、迅速地译介耶利內克的主要作品,是迄今我国翻译任何德语作家时都从未有过的,将在国中介绍德语文学的历史上占有相当地位。借写“编后记”的机会,将整个过程总结一下,希望能够给今后出版诺奖作家的作品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2005年7月于德国凯克海姆 Www.BamxS.CoM |
上一章 托特瑙山 下一章 ( 没有了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最新创作的免费综合其它《托特瑙山》在线阅读,《托特瑙山(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托特瑙山的免费综合其它,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amx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