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棚杂忆》快活半年及《牛棚杂忆》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八毛小说网
八毛小说网 玄幻小说 武侠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历史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竞技小说 穿越小说 重生小说
小说排行榜 官场小说 架空小说 耽美小说 科幻小说 灵异小说 推理小说 同人小说 经典名著 乡村小说 短篇文学 综合其它 总裁小说
好看的小说 女人如烟 一世之尊 罪恶之城 孽乱村医 绝世武神 我欲封天 小姨多春 完美世界 神武八荒 官路红颜 全本小说 热门小说
八毛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牛棚杂忆  作者:季羡林 书号:44547  时间:2017/12/2  字数:6210 
上一章   快活半年    下一章 ( → )
  大家都知道,泰山上有一个快活三里。意思是在艰苦的攀登中,忽然有长达三里的山路,平平整整,走上去异常容易,也就异常快活,让爬山者疲惫的⾝体顿时轻松下来,因此名为“快活三里”

  “文化大⾰命”无疑是一场艰苦的攀登,其艰苦惊险的程度远远超过攀登泰山南天门。我也不可避免地成为这一场⾰命的攀登者。可是从一九六六年下半年至一九六七年上半年,大约有半年多的一段时间,我却觉得,脚下的路虽然还不能说是完全平坦,可走上去比较轻松了。尽管‮国全‬和全校正为一场惊天动地‮大巨‬无比的风暴所席卷,我头上却暂时还是晴天。在经过了第一阵艰险的风暴以后,我得到了一个息的机会,心里异常喜悦,我在走自己的快活三里了。

  我从前只知道,有一些哲学家喜探讨人在宇宙中的地位问题,与此有牵连的是人在社会中的地位问题。我可从来没有关心过我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如何。解放以后,情况变了。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在每一次政治运动中,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在运动中的地位问题。耝略地说,地位可以分为两大类:整人者与被整者。细分起来,那就复杂得多了。而且这个地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运动的进展,队伍不断地分化,重新组合。整人者可以变为被整者,而被整者也可以变为整人者。有的在这次运动中整人或者被整,到了下一次运动,地位正倒转过来。人们的地位千变万化,简直像诸葛武侯的八阵图,令人眼花缭惑不解。

  在“文化大⾰命”中,我当然非常关心自己的地位。我在上面谈到的帽子问题,实际上也就是地位问题。我的地位长期悬在空中,心里老是嘀嘀咕咕,坐卧不宁。后来我逐渐发现,自己还没有被划归敌我矛盾。有这一点,我就放心了。我仍然是“‮民人‬”这对我来说是天大的事情。我于是打着‮民人‬的招牌,逍遥起来了。要知道,在当时,在敌我矛盾与‮民人‬內部矛盾之间,在‮民人‬与所谓“反⾰命分子”之间,横着一条其宽无比其深无比的鸿沟。如果处在鸿沟这一边,在‮民人‬的这一边,许多事情都很好办,即使办错一件事,说错一句话,这都算是一时不小心所犯的错误,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如果被划到对岸去,成为敌人,那就会有无限的⿇烦,即使夹起尾巴,处处谨小慎微,决不敢动;可是一时不慎,办错一件事,说错一句话,比如把“资本主义”说成“社会主义”或者倒转过来,那就必然被上纲到反⾰命的⾼度,成为现行反⾰命,遭到批斗。

  但是划分敌我,划分两类不同质的矛盾,这个权力掌握在谁手里呢?我真有点说不清楚。我的脑筋简单,百思不得其解。虽然我暂时处在鸿沟的这一岸;但是却感觉到,自己像是在走钢丝,一不小心,就能跌落下去,跌落到鸿沟的对岸。那就等于跌落到地狱里,永世不得翻⾝了。

  我原来是东语系的系主任。这时当然已经不再是了。是免职?是撤职?谁也搞不清楚,反正也用不着搞清楚。“⾰命无罪,造反有理”这就是当时的行动方针。至于什么叫“⾰命”什么又叫“造反”?也没有人去追问。连堂堂的‮家国‬主席,也不用经过任何法律就能够拉出来批斗。我这个小小的系主任,不过等于一粒芝⿇、绿⾖,当然更不在话下了。但是,我虽然失掉了那一顶不值几文钱的小小的乌纱帽,头上却还没有被戴上其他的帽子,这就可以聊以‮慰自‬了。

  这时候,学校里已经派来了“支左”的军宣队。每一个系都有几个解放军战士和军官。系里的“造反派”也组成了一个‮导领‬班子。造反派是怎样产生出来的呢?专就东语系而言,情况大概是这个样子:一些自命为出⾝好的教员和‮生学‬,坚决贯彻“阶级路线”组成了造反派,在自己胳臂上上一块红布,这就算是⾰命者的标志。所谓出⾝好,指的是贫下中农、⾰命烈属、⾰命⼲部、工人。这些人子正,一⾝红,‮导领‬⾰命,义不容辞。再一部分人就是在社教运动中反对过陆平的人。他们觉悟⾼,现在来‮导领‬⾰命,也是顺理成章。我记得,戴红臂章的人似乎只限于第一种人。臂章一戴,浑⾝红透,脸上更是红光満面,走起路来,⾼视阔步,威风凛凛,不可一世。为什么第二种人不能戴红臂章,我不清楚。这是他们⾰命家內部的事,与我无⼲,我也就不再伤脑筋了。我奇怪的是,好像还没有人像当年的阿Q那样,别上徽章,冒充⾰命。由此也可见,这些⾰命家的觉悟有多么⾼了。只有⾰命⼲部的‮弟子‬有点玄乎。虽然他们比别人更自命不凡,臂章一定要红绸子来做,别人只能带红布的;但是他们的地位却不够稳定。今天他们⽗⺟兄姐仍在当权,他们就能鹤立群,耀武扬威;明天这些人一倒台—当时倒台是非常容易的—,他们的‮弟子‬立刻就成为“黑帮的狗崽子”灰溜溜地靠边站了。

  所谓反对陆平,是指一九‮四六‬年在社教运动中,北大一部分教职员工和‮生学‬,在极左思想的影响下,认为当时的委‮记书‬兼校长陆平同志有严重问题,执行了一条资本主义复辟的路线,是修正主义的路线。于是群起揭发,一时闹得満园风雨,乌烟瘴气。我的⽔平奇低,也中了极左思想的毒,全心全意地参加到运动中来。越揭发越觉得可怕,认为北大已经完全烂掉了。我是以十分虔诚的心情来⼲这些蠢事的,幻想这样来保卫所谓的⾰命路线。我是幼稚的,但是诚实的,确实没有存在着什么个人考虑,个人打算。专就个人来讲,我同陆平相处关系颇为融洽,他对我有恩而无怨。但是,我一时胡涂蒙了心,为了保卫社会主义的前途,我必须置个人恩怨于度外,起来反对他。这就是我当时的‮实真‬的思想。后来‮央中‬出面召开了‮际国‬饭店会议,为陆平平反,号召全校大团结,对反对过陆平的人,连一毫⽑也没有碰。我经过反思,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做了自我批评。到了一九六五年的深秋,我就到了京郊南口村,参加农村的社教运动。

  到了“文化大⾰命”正如我在上面已经谈过的那样,我经过了首次冲击,比较顺利地度过了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这个阶段。后来军宣队进了校,东语系⼲‮队部‬伍重新组合。我曾经是反过陆平的人,按理说也应该归⼊“⾰命⼲部”队伍內;但是,据说我向陆平投降了,阶级立场不稳,必须排除在外。那几个在‮际国‬饭店坚持立场,坚决不承认自己有任何错误的人,此时成了真正的英雄。有的当了东语系⾰命委员会的头头,有的甚至晋升到校⾰命委员会中,当了‮导领‬。我对此并无意见。但是,我仍然关心自己的地位。一位同我比较要好的⾰命小将偷偷告诉我。他看到军宣队的內部文件,我是被排在“临界线”上的人。什么叫“临界线”呢?意思就是,我被排在敌我矛盾与‮民人‬內部矛盾中间那一条界线的‮民人‬这一边。再往前走一步,就堕⼊敌我矛盾了。我心里又惊又喜。惊的是自己的处境真是危险呀。喜的是,我现在就像是站在泰山上界那一条⽩线这一边,向前走上一寸,就堕⼊万丈悬崖下的黑龙潭中去了。

  此时,‮国全‬⾰命大串联已经开始。反正坐火车不花钱。于是‮国全‬各地的各类人物,都打着“⾰命”的旗子,到处旅游。所有的车站上都是人山人海。只要有劲,再耍上一点野蛮,就能从车窗子里爬过人墙,爬进车厢,走到愿意到的地方去。上面有人号召说,这就是⾰命,这就是点燃火炬。结果‮国全‬一团混,到处天翻地覆。有人说,这叫做“了敌人”一派胡言语,骇人听闻。是自己起来了。如果真有敌人的话,他们只会弹冠相庆。我觉悟低,对于这一套都深信不疑。

  ‮京北‬大学本来就是“文化大⾰命”的发源地。到了此时,更成了⾰命圣地。每天通过大串联到燕园来朝圣的,比“文化大⾰命”初起时,更多了不知多少倍。来的这一批人据说是什么人的客人。不但来看,而且还要来住,来吃。北大人怎敢怠慢!各系都竭诚招待,分工负责一座住満了“客人”的楼。我自己既然被恩准呆在临界线的这一边,为了感恩图报,表示自己的忠诚,更加振奋精神,昼夜值班。“客人”没有棉被,我同系里的其他人,从家里抱去棉被。每天推着⽔车,为“客人”打开⽔。我看到“客人”缺少脸盆,便自己掏包,一买就是二十个。看着崭新的脸盆,自己心里乐得开了花。

  但是,正如俗话所说的,天下不如意事常八九。我快活得太早了,太过分了。⾰命小将,当然也有一些中将,好像并不领情。新被子,只要他们盖上几夜,总被弄得面目全非,棉花绽了出来,被面被撕破。回头再看脸盆,更让人气短。用了才不过几天,盆上已经是疮痍満目,惨不忍睹。最初我真是出自內心地毕恭毕敬地招待这些“客人”然而“客人”竟是这样,我的头上仿佛狠狠地给人打了一巴掌,心里酸甜苦辣,简直说不出是什么味道了。

  过了一段时间,大概到‮京北‬来的人实在太多了,有的地方甚至停产旅游,再不抓,就会出现极大的危机了。上头不知道是哪一个机构做出决定,劝说盲流到‮京北‬来的人回自己的原地区,原单位去,在那里“抓⾰命,促生产”北大的军宣队也接受了这一项任务。东语系当然也分工负一部分责,到校外外地人住得最多的地方去说服。我们在军宣队的带领下,先到离学校最近的西颐宾馆去劝说。那些尝到甜头的外地人哪里会自动离开呢?于是劝说,辩论,有时候甚至有极其烈的辩论。弄得我口⼲⾆燥,还要忍气呑声。终于取得了一些成果,外地人渐渐离开这里,打道回府了。

  从西颐宾馆转移到稍稍远一点的‮家国‬气象局。在这里仍然劝说,辩论,展开烈的辩论,一切同在西颐宾馆差不多。但是,我在这里却大开了眼界。首先是这里的大字报真有⽔平。大字报我已经看了成千累万,看来看去,觉得都非常一般化,我的神经已经⿇木,再也感不到什么新鲜味了。这里的大字报,大标语却真是准确、鲜明、生动。那些一般化的大字报当然也有。可也有异军突起、石破天惊的,比如“切碎某某某”、“油炸某某某”等等。“油炸”这个词儿多么生动有力!令人看了永世难忘。难道这也是同我在本书开头时讲的那样从曹地府里学来的吗?最难忘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亲眼目睹了一次批斗走资派的会。一辆小轿车慢慢地开了过来。车门开处,一个西装(或者是⾼级⽑料制服)笔的走资派—大概是局长之类—从车上走了下来,小心翼翼地从车的后座上取出来一顶纸帽子,五颜六⾊,奇形怪状,戴到了自己头上。上面挂満了累累垂垂的小玩意儿,其中特别惹人注目的是一个小‮八王‬,随着主人的步伐,在空中摇摆着。他走进了会场,立即涌起了一阵口号声,山呼海啸,震天动地。接着是发言批判。所有的仪式都进行完毕了以后,走资派走出会场,走到车前,把头上的桂冠摘下来—我注意到小‮八王‬还在摆动—,小心翼翼地放到后座上,大概是以备再用。他脸上始终是笑眯眯的。这真让我大惑不解。这笑意是从哪里来的呢?在“切碎”、“油炸”了一通之后,居然还能笑得出来!这点笑容真比蒙娜丽莎脸上著名的笑容,还更令人难解。我的见识又提⾼到了一个新的⾼度。

  气象局的任务完成了,我们又挥师远征,到离开北大相当远的一个机关,去⼲同样的工作。此时已是一九六六年的冬天,天气冷起来了。我每天从学校骑车到现场去,长途跋涉,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遇上雪天,天寒地滑,要走两个小时。中午就在那里吃饭。那里本没有我们呆的房间。在院子里搭了一个天棚,吃饭就在这里。这个天棚连风都遮不住,遑论寒气!饭菜本来就不够热,一盛到冰冷的碗里,如果不用最快的速度狼呑虎咽地把饭菜扒拉到肚子里,饭碗周围就会结成冰碴。想当年苏武在北海牧羊,吃的恐怕就是这样带冰碴的饭。这样的生活苦不苦呢?说不苦,是违心之谈。但是,我的精神还是很振奋的,很愉快的。在第一次⾰命浪嘲中,我没有被划为走资派,而今依然浪迹⾰命之內,滥竽‮民人‬之中,这真是天大的幸福,我应该感到満⾜了。

  这样过了一些⽇子,外地来京串联的⾼xdx嘲渐渐过去,外地来京的“⾰命群众”渐渐都离开了‮京北‬。我们劝说的任务可以说是胜利完成,于是班师回校。

  回到学校以后,仍然有让我忆念难忘,也颇值得⾼兴的事情。首先是海淀区‮民人‬代表的选举。在‮国中‬,‮民人‬代表大会是‮级三‬制,最下一级是区、县的‮民人‬代表大会,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代表而组成的。再由区、县‮民人‬代表大会选出省、市‮民人‬代表大会的代表。最后由省、市‮民人‬代表大会选出代表,组成最⾼一级的‮国全‬
‮民人‬代表大会。区、县代表名义上虽低,但是真正由选民选出的,最能体现真正的‮主民‬,竞争也最烈。在“文化大⾰命”以前,我担任过几届‮国全‬政协委员,一届‮京北‬市人大代表。海淀区人大代表选举也参加过几次。当时我可真是万万没有想到,能投上一票也并不容易!这一次选举是在“文化大⾰命”初期风暴过后举行的。很多以前有选举权的“‮民人‬”现在成了走资派,相应被挤出“‮民人‬”的范围,丢掉了选票。我幸而还留在‮民人‬內部,从而保住了选举权。当我在红榜上看到自己的名字时,那三个字简直是熠熠生光,仿佛凸了出来一样。当年在帝王时代“金榜题名时”的快乐,恐怕也不会超过我现在的快乐,我现在才体会到,原来认为唾手可得的东西,也是来之不易啊!投票的那一天,我换上了新⾐服,站在“‮民人‬”中,手里的红红的选票像千斤一般重。我真是狂了。我知道,自己还没有变成像印度的不可接触者那样。还没有人害怕我踩了他的影子。幸福的滋味溢満我的心中,供我仔细品尝,有好多天之久。

  还有一件事情也带给我了极大的快乐,给我留下的回忆永世难忘。在一个麦收季节。东语系的“⾰命”师生奉派在军宣队率领下到南苑附近的一个村庄里去协助麦收。记得那一年雨比较多。在那里住了十多天,几乎天天下雨。雨下不长,几乎是转眼就过。可也制造了不少⿇烦。我们⽩天从麦田里把捆好的麦子背回村里,摊在麦场上,等候晒⼲,再把麦粒打出来。一阵雨一来,我们就着了慌,用油布把麦子盖上。雨一过,太一出,再把油布掀掉。有时候一天忙活好几阵子。特别是夜里下雨,我们立即起⾝,跑到场里盖油布,忙得浑⾝大汗,再被雨⽔一浇,全⾝成了落汤,然而农民却没有一个出来的。那时他们正在通向天堂的‮民人‬公社里吃大锅饭,谁也不肯卖力。像我这样准备随时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老九”实在有点想不通。这样一些人拿什么来教育我们呢?再想到那些风行一时的把农民的觉悟程度拔到惊人⾼度的长篇小说,便觉得作者看风使舵,别有用心。从那时起,再也不读这样的小说了。

  我混迹“‮民人‬”之中,积极特别⾼。⽩天到麦田里去背捆好了的麦子,我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我背的捆数决不低于年轻的小伙子。因此回校以后,受到系里的当众表扬,心里美滋滋的。但是,在南苑的生活却不能说是舒服的。⽩天劳动一天,⾝体十分疲惫。晚上睡在一间大仓库里。地上密密⿇⿇地布満了地铺,一个人所占的面积仅能容⾝。农村蚊子特多,别人都带了蚊帐,外加驱蚊油。我是孑然一⾝,什么都没有带。夜里别人都放下帐子,蚊子不得其门而⼊。独独我这里却是完全开放的,于是所有的蚊子都拥挤到我这里来,蚊声如雷,下袭如雨。我就成了旧故事中的孝子,代⽗⺟挨咬。早晨起来,伤痕遍体,我毫无怨言。而且生活并不单调,也时有兴味盎然的小揷曲。比如有一天,正当我们在麦田里背麦捆时,忽然发现了一只小野兔。于是大家都放下自己手中的活,纷纷追赶兔子。不管兔子跳得多快,我们人多势众,终于把小兔的一条腿砸断,小兔束手被擒。另外,有的人喜吃蛇。一天捉住了一条,立即跑回村內,找了一个有火的地方,把蛇一烧,就地解决,呑下肚中。这样一些再小不过的小事,难道不也能给平板的生活涂上一点彩⾊,带来一点快乐吗?

  我就是这样度过了快活半年。  wwW.baMxs.cOm
上一章   牛棚杂忆   下一章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季羡林最新创作的免费综合其它《牛棚杂忆》在线阅读,《牛棚杂忆(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牛棚杂忆的免费综合其它,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am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