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惆怅》四晁错其人及《帝国的惆怅》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帝国的惆怅 作者:易中天 | 书号:44783 时间:2017/12/12 字数:2969 |
上一章 四、晁错其人 下一章 ( → ) | |
晁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说,晁错是颍川(在今河南省境內)人,早年追随轵县人张恢学习申不害、商鞅的“刑名之学”搁在现在,就是政法学院或政法专业毕业的。学成之后,参加太常寺的博士试考,因为文字功夫好而当上了太常掌故(以文学为太常掌故)。太常掌故是太常寺里的一个小吏。太常也叫奉常,寺就是部。汉代的太常寺相当于隋唐以后的礼部,掌管宗庙祭祀和礼仪,也管教育,负责选试博士。那时的“博士”不是学位,是官职,战国时期就有,秦汉因之,职责是“掌通古今”也就是掌握古往今来的历史知识,以备皇帝顾问和咨询。太常寺博士试考的结果分为两等,一等的叫甲科,二等的叫乙科。甲科出⾝的补郞,乙科出⾝的补吏。郞,就是宮廷侍卫官;吏,就是府政办事员。一个年轻人,在皇帝⾝边做几年“郞”便很容易升上去,吏要升官就难一些。所以郞的出⾝和出路都比吏好。太常掌故就是乙科出⾝的小吏,级别百石。汉制,副县级的吏员秩四百石至二百石,叫长吏(长字读上声);百石以下的,叫少吏(少字读去声)。太常掌故就是这样一个相当于主任科员(科级⼲部)的“少吏” 这位正科级的少吏时来运转,是因为被朝廷选出派去学《尚书》。我们知道,由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许多学问几乎失传,以至于“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精通《尚书》的只剩下一个“济南伏生”可是当朝廷发现他时,这位“故秦博士”已经九十多岁了“老不可征”只好诏令太常寺选派可造之材到老先生家里去学。苍天有眼,太常寺选中的年轻人就是晁错。这下子晁错的学问大长,名声也大振,说起话来头头是道。文帝发现了这个人才,便任命他做太子府的员官。先是做太子舍人,以后做门大夫,最后做到太子家令。太子家令的级别是秩八百石,可以算是“中层⼲部”了。 家令虽然比不上太子太师、太子太傅或太子太保,晁错对后来的景帝影响却很大。此公“学贯儒法”口才又好,经常在太子面前“指点江山, ![]() 晁错还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他和同时代的贾谊(二人均诞生于公元前200年),堪称西汉初年最有头脑的政治思想家;他的《论守边疏》、《论贵粟疏》和贾谊的《治安策》、《过秦论》,也都被誉为“西汉鸿文”一个人有了思想,就总想表达出来。如果这思想是关乎政治的,则还会希望实行。所以,晁错在太子府的时候,便屡屡上书言事,对时政发表意见。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言守边备塞,劝农力本,当世急务二事”这篇疏文在收⼊《汉书》时,被分成两个部分。言“守边备塞”的那一部分(即《论守边疏》)收⼊《晁错传》,言“劝农力本”的那一部分(即《论贵粟疏》)收⼊《食货志》。我们现在读这些文章,仍然能感觉到晁错是很了不起的。 就说“言守边备塞”所谓“守边”当时指防御匈奴。作为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一向是“国中”的大患。用晁错的话说,就是“汉兴以来,胡虏数⼊边地,小⼊则小利,大⼊则大利”这实在让人恼火。所以晁错也主张对匈奴用兵,还比较了匈奴与“国中”的长短优劣,得出“匈奴之长技三,国中之长技五”的结论。这里要说明一下,就是当时所谓“国中”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国中”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当时的“国中”是“央中之国”的意思。古人认为,天下五方,东西南北中。央中居住华夏民族,四方居住其他民族。其中,住在东方的叫做“夷”住在南方的叫做“蛮”住在西方的叫做“戎”住在北方的叫做“狄”华夏民族既然住在央中,当然是“国中”“国中”之“长技”既然多于匈奴,当然可以战而胜之。因此,晁错主张,用“以一击十之术”“兴数十万之众,以诛数万之匈奴” 对于这个“纸上谈兵”的建议,文帝表示嘉许,但并未当真采纳。于是晁错又提出新的建议,这就是《论守边疏》的內容。 晁错认为,秦代的戍边失败,在于决策有误;匈奴的难以对付,在于流动不居。秦有什么错误呢?第一个错误,是动机不纯。秦始皇的目的,不是为了保卫边疆救助民人(非以卫边地而救民死也),而是为了満⾜贪 ![]() ![]() ![]() ![]() 匈奴的特点,则是流动 ![]() 因此,晁错主张改⾰边防军“一岁而更”(一年轮换一次)的制度,用免税、赐爵、赎罪等办法,鼓励那些在內地生存有困难的人向边疆移民,安营扎寨,屯垦戍边。这些內地移民以他乡作故乡,视卫国为保家,必能“邑里相救助,赴胡不避死”因为家国利益和他们的个人利益已联为一体,而且也没有敌情不明、⽔土不服的问题。移民解决了生计,家国节约了军费,边防得到了巩固,民人得到了安宁,岂非两全其美? 这是一个好主意,因此被采纳(上从其言,募民徙塞下)。言“劝农力本”的主张也被采纳,其他如“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等等则被拒绝(孝文不听)。不过文帝还是很欣赏他的才华(奇其材),调他做了中大夫。中大夫也是郞中令的属官,秩比八百石,和太子家令级别一样,但职责不同,是“掌论议” 晁错终于如愿以偿,参与朝政了。这也正是他的宿命。他这个人,是不甘寂寞的;而历史选择他来唱削藩这场大戏的主角,也绝非偶然。 可惜,历史选错了人。 wWw.bAmXS.CoM |
上一章 帝国的惆怅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易中天最新创作的免费综合其它《帝国的惆怅》在线阅读,《帝国的惆怅(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帝国的惆怅的免费综合其它,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amx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