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惆怅》六晁错之错及《帝国的惆怅》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帝国的惆怅 作者:易中天 | 书号:44783 时间:2017/12/12 字数:2841 |
上一章 六、晁错之错 下一章 ( → ) | |
我们首先要肯定,晁错这个人,确有许多优点。最明显也最难得的,是既忠心耿耿又深谋远虑。惟其如此,这才冒着得罪四方诸侯的风险,顶着离间天家骨⾁的罪名,力排众议,顶风而上,強行削藩。这无疑是“尽忠为汉”他的冤死也让人扼腕叹息,班固就说“错虽不终,世哀其忠”但问题是,难道一个深谋远虑的政治家,一定要用自己的⾎来祭奠自己的理想?难道“始作俑者”便当真“其无后乎”? 事情恐怕并非如此。正如苏东坡所说,人们常常只看到晁错是因为忠心耿耿而死于非命的(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道他招致飞来横祸也有自⾝的原因(不知错有以取也)。晁错确实深谋远虑,但他的深谋远虑,是对家国的,不是对自己的。他为家国想得很多、很深、很远,对自己的命运前途则懵懵懂懂,一无所知,甚至盲目乐观,所以《汉书》说他是“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害”看来,即便是晁错这样的“智囊”也不是什么问题都看得清清楚楚的。 当然,要说晁错对自⾝的安危一无所知一无所虑,恐怕也不是事实。至少,当他的⽗亲把问题的严重 ![]() 这种“奋不顾⾝”的品质常常被人们视为一种美德,然而我们在赞不绝口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多一点思考?奋不顾⾝当然很崇⾼,但奋不顾⾝的人往往也很难为他人着想;而一个连自己都保不住的人,也未必保得住家国。为什么呢?因为家国并不是一个菗象的东西,它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的。因此国情其实就是人情。不懂人情的人,其实也不会懂国情。不懂国情,你又怎么保卫家国呢? 忠心耿耿也如此。忠心耿耿是优点,但往往同时也是缺点。因为忠心耿耿的人往往固执己见。他们总以为既然自己是“忠”则别人(持不同政见者)一定是“奷”;既然自己是“一心为公”则别人(持不同政见者)一定是“一心为私”这又哪里听得进不同意见?如果不能广泛听取不同意见,又岂能做出的正确判断和决策?结果是,一旦他们做出某种决定,便一定自以为是,而且一意孤行。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己的决定是为公的,不是为私的。处以公心,就无所畏惧。无私者无畏嘛! 这下子⿇烦就大了。实际上,作为一个政治家,还是有所畏惧的好。有所畏惧,谋划才周全,行事才周到,计虑才周密。尤其是削藩这样风险极大的事,绝非凭着书生意气就可以进行的。书生意气只能属于书生,不能属于政治家。政治家最忌讳的,就是意气用事。政治家当然也要做非常之事,否则就不是政治家了。但是,首先,他事前一定要深思 ![]() ![]() ![]() 晁错主张削藩虽然很早,考虑却不周全。我们只看到他极力鼓吹削藩,却没看到他做过什么“可行 ![]() ![]() 更糟糕的是,他也没能做到“事至不惧”七国反汉后,缺乏⾜够思想准备的汉景帝方寸大 ![]() ![]() 第一个馊主意是杀袁盎。吴楚七国造反后,晁错就和自己的副手、下属商量要杀袁盎。晁错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的副手有两个,一个叫御史丞,一个叫御史中丞,下属就是御史。晁错说,袁盎这家伙,接受吴王的贿赂(夫袁盎多受吴王金钱),总说吴王不会造反(专为蔽匿,言不反),现在却果然反了(今果反)。我们应该杀了袁盎,就知道他们搞什么鬼了( ![]() ![]() ![]() 第二个馊主意就是提出要景帝御驾亲征,自己留守京城。谁都知道,带兵打仗,是最危险的;留守京城,则是最全安的。国难当头之时,任何忠臣,都应该把危险留给自己,全安留给皇上,何况这“国难”还是你晁错惹出来的?你惹了祸,你就得有担当。正如苏东坡所说:“己 ![]() 所以苏东坡说:“当此之时,虽无袁盎,错亦未免于祸”相反,如果晁错把危难担当起来(已⾝任其危),亲自率兵东向 ![]() 这就是晁错之错了。他错在急功近利,错在专政擅权,错在自以为是,错在得意忘形,错在只有雄心壮志,没有大智大勇,只知一往无前,不知运筹帷幄。他太想做一个孤胆英雄了,不知道改⾰会有阵痛,成名要付出代价,再伟大的战士也是需要后援的。 非常遗憾的是,这往往也是历史上那些改⾰家的通病。难怪司马迁要说:“语曰‘变古 ![]() 我以此心对明月,奈何明月照渠沟。其实明月又何曾照渠沟呢? WwW.BaMxs.cOm |
上一章 帝国的惆怅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易中天最新创作的免费综合其它《帝国的惆怅》在线阅读,《帝国的惆怅(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帝国的惆怅的免费综合其它,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amx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