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侠文集》地火的零度叙述及《陈思侠文集》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短篇文学 > 陈思侠文集 作者:陈思侠 | 书号:4491 时间:2016/11/1 字数:1707 |
上一章 地火的零度叙述 下一章 ( → ) | |
初夏的一场细雨过后,石油河东岸上的疆新杨洗净了満⾝沙尘,青青的枝条上展开了翡翠般的叶片,把怀中的老君庙掩映在了浓浓的绿荫里。在⽟门市生活的5年当中,每年初夏时候,我都会到这里,来聆听石油河的涛声,来端详这座赫红⾊的小小道观,它背靠悬崖,面对祁连山皑皑雪峰,犹似超尘脫俗的老道,拂尘飘飘,目光定定。然而正是这个清幽、宁静的所在,见证了国中石油恢宏磅礴的开发史。如今,除了石油河潺潺的流⽔声,仍有分布在山顶和河⾕地带大大小小的菗油机,昼夜不停地“磕头”菗油。 一位史学家曾经告诉我:在上世纪30、40年代国內外出版的地图上,没有⽟门,甚至找不到酒泉,但有老君庙这个地名。这句话现在无从考证,但我能够想象到石油在那个年代的意义,战略意义。 老君庙油矿得名大约是这样的,因为开发石油矿蔵时的第一口油井就打在老君庙前,又因地处⽟门,而称为⽟门油田。事实上,老君庙油矿很早以前就被人们发现了。我们翻翻历史典籍就不难看到有石漆、石脂等等的记述。像《汉书·郡国志》载:“延寿县南有山,石出泉⽔,大如筥,注地为沟。其⽔有肥,如煮⾁洎,漾漾永永,如石凝膏,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又像唐《元和郡县志》记载:“⽟门县石脂⽔在县东南180里,泉有苔,如肥⾁,燃极明。⽔上有黑脂,人以草墨取用,涂鸱夷西囊及膏车。”北周武帝宣政中,又有“突厥围酒泉,取此脂燃火,焚其功具,得⽔愈明,酒泉赖以获济。”的记述。从史记书载看,早在一千四百多年以前,这里的石油已被用于生活、生产与战争了。 地质师孙健初在上世纪30年代中后期曾三次骑着骆驼,驮着帐篷、测量仪器、行李,穿越茫茫戈壁滩,到老君庙考察,并发现了第一口油井。后因抗⽇战争时期在此发现和开发当时国內最大的油田而闻名国全,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烽火中享誉全球。新国中成立后的1957年12月,华新社发表文章向世界宣布:国中第一个天然石油工业基地在⽟门建成。 “苏联有巴库,国中有⽟门,凡有石油处,皆有⽟门人。”这是著名诗人李季的诗句。20世纪60年代以后,⽟门人转战大庆、四川、长庆、柴达木、吐鲁番,先后向国全各地油田输送了10多万骨⼲力量,4000台(套)精良设备。并涌现出了王进喜、郭孟和等代表 ![]() 还需要写下一笔,1949年,曾在老君庙工作的原国中石油公司的不少职工,远迁湾台搞石油开发。从此,这些走出老君庙的游子,只能与陆大隔海相望了。 石油,被称为地火。它们在地下酝酿、沸腾,终有一⽇在大地上噴涌而出!老君庙默默关注着这一切,默默经历着这一切。风霜雨雪,寒往暑来,老君庙赫红⾊的瓦脊在侵蚀中变灰,发⽩,但它飞檐上的悬铃,依旧清脆悦耳;它的香火,依旧绵延不绝。这铃声等待着“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游子,不论他们有过多少荣誉,经历过多少辛酸。在袅袅的香音里,怀着深深的虔诚,我每一年都要来这里,与那些“乡音未改鬓⽑衰”的石油人一样,为这块石油的圣地,为这块梦绕魂牵的乡土,鞠上三躬。 在朝霞和落⽇的余晖中,老君庙显得更加悠远而宁静,像一位 ![]() ![]() 老君庙和“老一井”如今已被确定为⽟门油田国全工业旅游示范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 ![]() |
上一章 陈思侠文集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陈思侠最新创作的免费短篇文学《陈思侠文集》在线阅读,《陈思侠文集(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陈思侠文集的免费短篇文学,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amx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