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尊敬师傅及《贞观政要》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贞观政要 作者:吴兢 | 书号:10170 时间:2017/3/26 字数:5457 |
上一章 尊敬师傅 下一章 ( → ) | |
贞观三年,太子少师李纲有脚疾,不堪践履。太宗赐步舆,令三卫举⼊东宮,诏皇太子引上殿,亲拜之,大见崇重。纲为太子陈君臣⽗子之道,问寝视膳之方,理顺辞直,听者忘倦。太子尝商略古来君臣名教,竭忠尽节之事,纲懔然曰:“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古人以为难,纲以为易。”每吐论发言,皆辞⾊慷慨,有不可夺之志,太子未尝不耸然礼敬。 贞观六年,诏曰:“朕比寻讨经史,明王圣帝曷尝无师傅哉?前所进令遂不睹三师之位,意将未可,何以然?⻩帝学大颠,颛顼学录图,尧学尹寿,舜学务成昭,禹学西王国,汤学威子伯,文王学子期,武王学虢叔。前代圣王,未遭此师,则功业不著乎天下,名誉不传乎载籍。况朕接百王之末,智不同圣人,其无师傅,安可以临兆民者哉?《诗》不云乎:‘不愆不忘,率由旧章。’夫不学,则不明古道,而能政致太平者,未之有也。可即著令,置三师之位。”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上智之人,自无所染,但中智之人无恒,从教而变,况太子师保,古难其选。成王幼小,周、召为保傅。左右皆贤,⽇闻雅训,⾜以长仁益德,使为圣君。秦之胡亥,用赵⾼作傅,教以刑法,及其嗣位,诛功臣,杀亲族,酷暴不已,旋踵而亡。故知人之善恶,诚由近习。朕今为太子、诸王精选师傅,令其式瞻礼度,有所裨益。公等可访正直忠信者,各举三两人。” 贞观十一年,以礼部尚书王珪兼为魏王师。太宗谓尚书左仆 ![]() ![]()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曰:“三师以德道人者也。若师体卑,太子无所取则。”于是诏令撰太子接三师仪注。太子出殿门 ![]() 贞观十八年,⾼宗初立为皇太子,尚未尊贤重道,太宗又尝令太子居寝殿之侧,绝不往东宮。散骑常侍刘洎上书曰: 臣闻郊 ![]() ![]() ![]() ![]() 伏惟陛下庭睿膺图,登庸历试。多才多艺,道著于匡时;允文允武,功成于纂祀。万方即叙,九围清晏。尚且虽休勿休,⽇慎一⽇,求异闻于振古,劳睿思于当年。乙夜观书,事⾼汉帝;马上披卷,勤过魏王。陛下自励如此,而令太子优游弃⽇,不习图书,臣所未谕一也。加以暂屏机务,即寓雕虫。纡宝思于天文,则长河韬映;摛⽟华于仙札,则流霞成彩。固以锱铢万代,冠冕百王,屈、宋不⾜以升堂,钟、张何阶于⼊室。陛下自好如此,而太子悠然静处,不寻篇翰,臣所未谕二也。陛下备该众妙,独秀寰中,犹晦天聪,俯询凡识。听朝之隙,引见群官,降以温颜,访以今古,故得朝廷是非,闾里好恶,凡有巨细,必关闻听。陛下自行如此,而令太子久趋⼊侍,不接正人,臣所未谕三也。陛下若谓无益,则何事劳神;若谓有成,则宜申贻厥。蔑而不急,未见其可。伏愿俯推睿范,训及储君,授以良书,娱之嘉客。朝披经史,观成败于前踪;晚接宾游,访得失于当代。间以书札,继以篇章,则⽇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副德愈光,群生之福也。 窃以良娣之选,遍于国中。仰惟圣旨,本求典內,冀防微,慎远虑,臣下所知。暨乎征简人物,则与聘纳相违,监抚二周,未近一士。愚谓內既如彼,外亦宜然者,恐招物议,谓陛下重內而轻外也。古之太子,问安而退,所以广敬于君⽗;异宮而处,所以分别于嫌疑。今太子一侍天闱,动移旬朔,师傅已下,无由接见。假令供奉有隙,暂还东朝,拜谒既疏,且事俯仰,规谏之道,固所未暇。陛下不可以亲教,宮宷无因以进言,虽有具寮,竟将何补? 伏愿俯循前躅,稍抑下流,弘远大之规,展师友之义,则离徽克茂,帝图斯广,凡在黎元,孰不庆赖!太子温良恭俭,聪明睿哲,含灵所悉,臣岂不知,而浅识勤勤,思效愚忠者,愿沧溟益润,⽇月增华也。 太宗乃令洎与岑文本、马周递⽇往东宮,与皇太子谈论。 译文 贞观三年,太子少师李纲患有脚痛的疾病,不能穿鞋走路。于是唐太宗赏赐给他一辆代替步行的“车子”并命令侍卫抬他进⼊东宮,还下诏命令皇太子亲自 ![]() ![]() 贞观六年,唐太宗下诏说:“我近来研读经典,知道古代英明的帝王,圣贤的君子都不能没有师傅。前时进上待批的诏令未设三师之位,我认为这样不好,为什么呢?昔⽇,⻩帝向大颠求教,颛顼向录图问学,尧以尹寿为师,此外,舜向成昭学习,禹在西王国求学,汤学威子伯,文王学子期,武王学虢叔。前代圣明的君王,如果没有遇到这些名师的点化,他们的功绩就不能广布天下,自己的声名也不能名垂史册。何况我在百王之后统领天下,才智与圣人有所差别,要是没有师傅,怎么能够君临天下呢?《诗经》上不是说:‘要想不犯错误不忘教训,都必须从旧的规章制度⼊手。’不学习,就不能明⽩古时治国的道理。像现在这样没有名师的教导就能统领天下,获得太平的,历史上还不曾有过啊。应马上发布命令,设立三师的职位。” 贞观八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上等智能的圣人,当然不会沾染恶习,但中等智能的人不稳定,他们的 ![]() ![]() 贞观十一年,太宗任命礼部尚书王珪兼任魏王的老师。唐太宗对尚书左仆 ![]() ![]() ![]()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对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说:“三师是以德行来教导太子的人。如果三师的⾝份卑下,太子就没有学习的榜样。”于是下诏,让人编撰太子接待三师的礼仪制度,太子要走出殿门 ![]() 贞观十八年,⾼宗刚被立为太子时,还不尊贤重道,太宗又曾经命令太子居住在自己寝宮的旁边,并且不准太子住到东宮去。散骑常侍刘洎上疏说: 我听说太子要多方学习,才能成就德名;通过学习懂得礼义“三让”的法则,家国就能享受太平。历代皇子都不怕降低自己的⾝份,推行广泛的大义。所以,不管是耝浅的言论,还是睿智的学问,只要是有益的,就要学习,以求触类旁通。虽然⾜不出户,却能知道天下大事。只有这种办法,才可以使家国大业,得以巩固。对于从小生长在皇宮中的太子,他一直在侍女的⾝边长大,从未经历过忧患恐惧,也不懂得雅正之道。即使生 ![]() ![]() ![]() ![]() 陛下雄才伟略、蒙受天命,荣登帝位、⾝经百战。多才多艺,匡补时弊;文武双才,建功立业。万方有序,天下太平。即使这样,陛下仍不敢懈怠,一⽇比一⽇谨慎,从历史兴亡中获得新知,像当年那样终⽇劳神苦思于政务。陛下夜夜阅读典籍,比汉武帝还卓著;在马上阅览经史,比魏武帝还勤勉。陛下能自我鞭策,如此勤奋,可却让太子整⽇悠闲,荒废时间,不修习书文,这是臣子我第一个不明⽩的地方。另外,陛下一搁下政务,马上投⼊文学写作。文章构思之妙,使长河顿失光彩,书法结构之精,令流霞飞彩黯然。因此称得上万世稀有之作,百王望尘莫及,即使屈原、宋⽟都不⾜以相比,钟繇、张芝也难以⼊室。陛下能够如此,而太子却悠然自处,无所事事,不修习书文,这是我第二个不明⽩的地方。陛下博采众长,亘古未有,虚怀若⾕,不聇下问,朝会之余,接见百官,和颜悦⾊,广闻博取,询问古今之理。所以能知道朝廷上的对错,民间的好恶,事不论大小,都必须亲自过问。陛下⾝体力行,却让太子长久地陪伴自己左右,不接触正人君子,这是我第三个不明⽩的地方。陛下如果认为这些没有好处,为何还对此事费尽心思呢?如果认为这些有益,那就应该加以申明,为子孙做出榜样。陛下轻视了此事,对此不加以重视,恐怕是不可以的。我希望陛下推行您的风范,教诫太子,用好书教授他,使他与有才能的人 ![]() 我认为太子嫔妃的选择,遍及国全。而了解陛下的圣旨,在于寻找出掌管太子宮內事务的适合之人,希望能够防微杜渐,慎重做好长远打算,这些是我所知道的。如果是选拔人才,就跟聘娶太子嫔妃有所不同了,太子已经监国抚军两年,却没有接近过一个贤士。我以为选取內宮的妃嫔都如此重视,那么选拔朝野的人才也应该如此。否则恐怕招致非议,说陛下重內轻外呀!古代的太子,向皇上问安后就退回,从而更加孝敬君⽗;皇上和太子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是为了避免嫌疑。现在太子侍奉陛下,动辄十多天,太师、太傅等人都无从接见。即使太子在侍奉的空隙时间,暂时回到东宮,拜访和接见员官的时间也很少。只能例行公事,对规谏之事无暇顾及。陛下不能亲自教导太子,员官又没有机会进言,虽然朝廷辅佐人员众多,但有什么用呢? 我恳请陛下教导太子遵循前人的⾜迹,稍微放弃一些不重要的事,以弘扬远大的志向,使师友切磋的情义和道理得以伸张。那么太子的美德就会更盛,宏图帝业将会更加宽广,普天之下的百姓,有谁会不庆幸信赖呢!太子 ![]() 唐太宗于是下诏命令刘洎、岑文本、马周轮流到东宮,与皇太子谈论经世治国之道。 评析 太子与诸王地位⾼贵,尽享荣华,教育不当便会骄奢 ![]() |
上一章 贞观政要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吴兢最新创作的免费历史小说《贞观政要》在线阅读,《贞观政要(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贞观政要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amx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