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校释》第六十章及《道德经校释》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 |
|
八毛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道德经校释 作者:必学课 | 书号:39902 时间:2017/9/8 字数:2427 |
上一章 第六十章 下一章 ( → ) | |
治大国若亨小鲜。 罗振⽟曰:“亨”王本作“烹”与景福本同。释文出“烹”注:“不当加‘火’。”则王本原作“亨”今改正。景龙本、敦煌本均作“亨”御注本、敦煌庚本作“享”又“鲜”敦煌辛本作“腥”注:“河上作‘鲜’。” 谦之案:遂州本作“厚小腥”“厚”字误。范本作“亨小鳞”注:“小鳞,小鱼也。治大国譬如亨小鳞。夫亨小鳞者不可扰,扰之则鱼烂。治大国者当无为,为之则民伤。盖天下神器不可为也。”鳞、神为韵,于义可通。又“腥”字,成玄英疏:“腥,鱼也;河上公作鲜字,亦鱼也。”唯腥有臭义。楚辞涉江“腥臊并御”注:“臭也。”又“⾁则麋腥”疏:“生⾁也,又为○。”通俗文:“鱼臭曰腥。”作“腥”义短,仍从碑本作“亨小鲜”为是。孔广森诗声类三“亨”字下曰:“案‘亨’、‘烹’、‘享’三字,后人所别,古人皆只作‘亨’字,而随义用之,其读似亦只有亨音。”河上注:“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糜也。”淮南齐俗训引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为宽裕者,曰勿数挠,为刻削者,曰致其咸酸而已。”皆合老子古义。 洪颐烜曰:按韩非子解老篇:“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蔵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故曰:‘治大国者苦烹小鲜。’”“若”是“苦”字之讹。 易顺鼎曰:旧注皆以烹小鲜为烹小鱼,然义颇难解。道德指归论治大国篇云:“是以明王之治大国也,若亨小澌。”亨,通也。“澌”者,说文云:“⽔索也。”⽔索谓⽔将尽。亨小澌,谓通极小之⽔,若行所无事矣。“亨”读如字,后人误读为烹“澌”与“鲜”古字亦通。诗“有兔斯首”笺:“斯,⽩也。”今俗语“斯⽩”之字作“鲜”是其证。小鲜即小澌也。 谦之案:洪、易皆颇迂曲其说,惟以此知“若”字疑本或作“苦”“鲜”字疑严本作“澌”是也。又韩非解老引“国”下有“者”字,顾广圻曰:“傅本及今德经皆无‘者’字。”王先慎曰:“治要有‘者’字。”今案三国志卷四十四陈寿评“治大国者若烹小鲜”后汉书循吏传注引“理大国者若亨小鲜也”蜀志姜维传评引“治大国者犹烹小鲜”皆有“者”字。北堂书钞二十七引“治国若烹小鲜”后汉书逸民传引“理大国若烹小鲜”类聚五十二、淮南齐俗训、文子道德篇引“治大国若烹小鲜”均无“者”字,同此石。又马其昶曰:“诗⽑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义出老子。” 以道琊天下,其鬼不神。 顾广圻曰:傅本“下”下有“者”字,与各本全异。 王先慎曰:治要引老子亦有“者”字,盖人唐所见老子本有“者”字。 罗振⽟曰:敦煌庚本、景福本均有“者”字。 谦之案:柰卷、室町、彭、赵亦有“者”字。 又“琊”傅本作“莅”毕沅曰:“古‘莅’字作‘○’,亦通用位,俗作‘莅’及‘琊’,并非也。”陆德明曰:“琊,古无此字,说文作‘○’。”易顺鼎曰:“按淮南俶真训注云:‘以道○天下,其鬼不神。’‘○’乃‘莅’之正字,知⾼ ![]() ![]() ![]() ![]() ![]() ![]() ![]() ![]() ![]() |
上一章 道德经校释 下一章 ( → ) |
八毛小说网为您提供由必学课最新创作的免费历史小说《道德经校释》在线阅读,《道德经校释(完结)》在线免费全文阅读,更多好看类似道德经校释的免费历史小说,请关注八毛小说网(www.bamxs.com) |